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千字文:宇宙洪荒

  【千字文其书】

  如果让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不能使用重复的字,我们可以坚持多久呢?相信这不太容易,因为有的字总是会用到。但历史上真有一本书,里面的字没有重复过一次,这本书就是《千字文》。《千字文》距今有大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编者是梁朝的一位官员周兴嗣,虽然它在“三、百、千”这三部启蒙读物中,排名最后,但它却是最早的一本,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知道确切的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本书。

  【千字文名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解读: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褐色的,宇宙最初是一个混沌蒙昧的状态。日月升落圆缺都有规律,辰星布满了天空。这是对宇宙之初的介绍,也是后人对天地诞生之前的想象。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解读: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十二个月加上闰月就是一年,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解阴阳。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年岁也有一定的规律,大自然的运转和人的生活就是这样轮回计算的。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解读:凤凰在竹林中鸣叫,白马在草场上吃草,贤明君王的仁德滋润着一草一木,遍及天下苍生。这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还是对领袖的歌颂,因为像尧舜那样的君王,就带领着人民走出了困境。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解读: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就不要放弃。在《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在讲要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要发扬优点。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解读:不要评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当有一颗谦逊的心,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解读:品德如兰花一样芬芳,如松柏一样茂盛。古人常用大自然中的东西来比喻仁德品德,因为他们相信自然中有很多道理是和做人相同的。莲花的贞洁,翠竹的虚心,都可以为我们所学习。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解读:能够重视开头是很好的,但能够认真到最后更加重要。正如古人说“慎始者实繁,而克终者盖寡”,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情过后,没有了下文。虎头蛇尾,是做不好事情的。

  【千字文故事】

  《千字文》的影响

  《千字文》不仅可以作为启蒙教材来读,也是书法爱好者的绝好范本,宋朝皇帝宋徽宗就曾抄写过。后来《千字文》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梵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性理千字文》,等等。
  宋代真宗时,编了一部《道藏》,分装在400多个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
  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也按照《千字文》中的文字顺序来编号。比如天字号考场,而不是“第一考场”。

  尧舜让帝位

  尧是黄帝的后代,16岁时被推选为部落首领。他朴实真诚,生活跟平常的百姓没什么区别;他还是任人唯贤的首领,重视对人才的重用。尧在位的几十年,国家井井有条,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尧渐渐老了,精力也就大不如从前,他决定为自己选一个继承人。有人向他推荐他的儿子,尧却说他的九个儿子都不适合管理国家。又有人向他推荐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相信舜的能力之后,就把帝位让给了舜。舜接任后,百姓的生活仍旧是那么幸福。已过百岁的尧无牵挂地走了,舜为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过了很多年,舜也逐渐衰老了,他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治水的禹。舜去世之后,禹也为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