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百家姓:炎黄子孙的总家谱

  【百家姓其书】

  我们的姓根据父母而来,那父母的父母的姓,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为什么要重视姓氏?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读《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记载着我国大部分姓氏的一本书,但并不是包括了中国所有的姓氏。这本书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百家姓名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解读:这是《百家姓》中的八大姓,为什么要以“赵”姓开头?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赵”成了众姓之首。

  【百家姓故事】

  赵
  根据《姓纂》记载,最初以赵为姓的人,是颛(音专)顼(音需)帝的子孙造父。他善于驾驭,于周穆王的时候,得到了赵城这个地方为封地,就以封地的名称作为自己家族之姓,而世代相传下来。当时的赵城,现在的位置大致是在山西省赵城县西南。后来,这个家族繁衍到今甘肃、河南、江苏一带。这是赵姓的由来。而这个家族,从一开始便十分显赫,在春秋时代,自从赵衰辅佐晋文公称霸,赵氏子孙就世代为晋国的大夫,权倾当朝。
  到了春秋末期,也就是周威烈王的时候,赵家的权势更大。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就是赵家与同为大夫的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而分别自立为诸侯。
  后来,赵国的国势越来越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都城设在晋阳,大致在现在山西省太原县的北面。可见,现在所有姓赵的人,最早都是山西人,后来才逐渐移居他处,“五百年前是一家”,以赵姓人来说,如果认真地推溯,恐怕不止是五百年。
  姓氏的由来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姚、等,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姓姜,一个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中国姓氏分类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如:熊、马、羊、龙、凤、山、水、花、叶等,表示这些人的祖先原是崇拜熊、马、牛等的。不过这种说法还不能完全确定,因为图腾时代年代太久远了。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比如牛姓,就是西周有一个人叫牛文,牛文之后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除此还有鱼、井、牧、孔等。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比如宋、赵、吴、卫、韩、秦、谢、邹、潘、鲁等。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比如司徒、司空、司马,都是古代的官职名称。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比如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后来守陵的人的子孙,就以“桥”为姓,后人改为“乔”。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春秋时代有很多人都是姜姓。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比如东郭、东门、西门等。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比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万俟等。
  第八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比如桂、田。
  第九种,帝王赐姓氏,比如汉武帝时,匈奴归顺汉朝,汉武帝赐其贵族姓金;刘邦建立汉朝,因项伯有功,便赐项伯改姓为“刘”。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中国姓氏分类的说法。
  百家姓前56位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楮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容易念错的姓
  汉字有许多多音字,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我们读错。如万俟,读莫其;区,读欧;黑,读贺;盖,读葛;查,读扎;教,读角;任,读人;缪,读秒;晟,读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