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话说回来,那种全然了解所有感应显现的大觉圣者是有的,十方诸佛菩萨多得是,但一般他们在地球上的显现都是保密的。而且就算是他们也往往不能或不愿意随便展示所谓的完美转态,因为肉体是受到限制的,这个世界自有其游戏规则,否则玩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在这一切的背后,实际上隐藏了一个很伟大的奥秘和很深邃的目的。所以,如果我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师、上师并不晓得他们自己在弟子心目中的显现,这个应该不算是污蔑。像当代音流瑜伽的大成就者,印度的巴巴法切尔就曾经说过这么两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的一个弟子还是学生,去参加学校的理科考试,题目很难,他不会做,于是他就向巴巴法切尔,向他的上师祈祷,祈求帮助。没想到巴巴法切尔一下子就出现在了考场上,当然只有他看得见,并且还坐在了他的桌子上帮他解答难题,这个弟子因此考得了九十八分。这样的上师好吧!还能帮弟子作弊,但是当巴巴法切尔知道这件事后却说,我自己都没学过理科呢,怎么去指导别人啊?而且我也从来没有去过考场。
还有一次,有一位女士给巴巴法切尔寄来了两袋苹果和其他一些水果,里面还附带了一封感谢信。信里说她在克什米尔,那是离巴巴法切尔很远的一个地方,她在克什米尔的一条河流中洗澡的时候,突然一不小心就被一个浪头给卷走了。当她快要淹死的时候,巴巴法切尔出现了,一把抓住她的胳膊,把她拖到了岸上,并且还对她说,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说完就消失了。所以这位女士现在就写信来问巴巴法切尔,您到底要我做什么工作啊?这个问题可把巴巴法切尔给难住了……因为巴巴法切尔很诚实,他只好回信说,我根本就没有去过,哪里救过你,更没有和你说过话,所以我也不知道你应该做什么。
这样的事情,类似的事情在印度各地已经发生过不止一百次了,但是巴巴法切尔却发誓说自己从来就没有显过什么圣,一次都没有,有意思吧!
其实很多大师、上师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我虽然不是什么大师、上师,但我也碰到过,不过我的事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还是举一些比较有名的来做例子。比如像印光大师就碰到过,曾有人在境界里看到印光大师向他显现,所以就写信去问,印光大师却回信说,我只是一介凡夫,哪有那个本事啊!你们之所以看到我的影像,那完全是因为你们的信心所致,因缘所感。或者是佛菩萨假借我的形象来给你们提示罢了,这哪里是我的功劳呢?而且我也不知道有这件事。这是印光大师在一封回信里写的话,大意如此。大家要知道印光大师可是货真价实的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这可不是假的。但是他老人家很显然并没有选择一种完美的生命状态,来给我们众生示现一把,这里面值得思考的问题就很多了。
希望大家了解一点,真正的佛菩萨,越是真菩萨,往往就越不会承认自己是真菩萨,他们根本就没有“我是菩萨,你是凡夫”这样的分别概念。一个肉身状态的修行者,如果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自认为“我是菩萨,我是佛”,并到处暗示明示,大搞个人崇拜。那说明他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着很深的我执我相,此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佛菩萨!这类自以为是的佛菩萨的老师,他们的言语行为已经严重背离了菩萨道无我利他的这个根本宗旨,背离了佛菩萨的行持,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有着相当境界的修行者,开启了一定的能量。他可能会表现出类似于明星、政治家一样的影响力和魅力,偶尔显现一些奇迹,经常说一些玄奥美妙的相似话语,让你以为他悟道了,这种人有很多。
但大家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了,在这类大师的身上,他们往往在人格发展上普遍存在着重大缺陷,他们的心灵弱点或缺点是很明显的,不是贪嗔痴慢疑,就是杀盗淫妄。当然,有时候也不绝对,有些是故意示现来的,比如禅宗祖师到淫坊酒肆去打混,“我自调心,与汝何干”就属于这一类。但这里面最最重要的是这类大师在法上的问题,他们绝对会在佛教的义理上,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经常说错话,在法上有偏差。按照《楞严经》的讲法,这叫做“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是魔业,必落魔道”。所以他们距离真正的佛菩萨标准还差得远呢!这个道理大家最好自己去搞清楚了,不要迷信。
有很多大菩萨,据我所知,当他们的意识焦点对准婆娑世界,当他们进入婆娑世界的时候,他们通常会主动选择一种,比较平淡、比较平凡的生命状态,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很受限制、很痛苦的生命转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劝化启迪那些还活在凡夫幻相里的众生,给他们以引导和希望。这类菩萨很可能就活在我们的身边,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着,他们极有可能正从事一些很平凡、很卑贱的职业。他们甚至有可能毛病多多,他们并不完美,但是在他们不尽相同的人格面具下,他们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让我们可以确定他们就是真正的菩萨,那就是善良、理智、无所执著,赞叹佛乘,拥有平常心。他们从来不会泄佛密因,对外宣说自己是某某佛菩萨,或某某阿罗汉的转世,他们只会帮助你破除执著,而不是增加执著。所以越是真菩萨,往往看上去就越是平平无奇,越是假的,就越爱鼓吹招摇,这个道理几乎是一定的。
所以还是达摩祖师当年告诉梁武帝的那句话说得好:“廓然无圣,廓然无圣,无圣无凡,平常心是道”。你如果真是圣人,你就会看到,满街都是圣人的真相,又有哪个不是。你如果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或阿弥陀佛的化身,其实众生又有哪个不是呢。真明白了这个道理,修行者的心就会很平了,你就会保持一种无怪无奇的转态,活得很平实,很本真,很真实。你会全然接受 生命当下呈现的所有一切,从此这颗心灵不再飘摇,不再疑惑,不再追逐,不再自欺欺人被人欺,而这个,就是初步的解脱。对修行者来说,这种心态的把握,应该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其实,有的大师、上师心里是很清楚的,他们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去哪里显过什么圣,但他们点头说那是他们做的,贪天功为己有。他们甚至还会语调含糊的告诉你,那个显现就是他们的法身、报身或者化身,实际上这是在欺骗外行。
像我在山东就碰到这样的人,自封上师,自吹为弥勒转世,装神弄鬼妖言惑众,后来有好几个居士都跑来找我诉苦,但是诉苦有什么用,被骗了很多钱,有什么办法啊?原来好好的正法你不相信,搞鬼搞怪的你偏爱追着拜,说到底自己也有过,也有责任。
有时候仔细想想,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小折腾小成名,大折腾大成名,不折腾不成名,人们就爱追着折腾拜。这是一个相当无聊的社会定律,古今中外像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说不胜说,不胜枚举。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关于精神导师显圣的秘密,千百年来,之所以一直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有时候是出于一种善意的考虑。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到,理解不了,说也白说,所以不说。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处于欺诈和剥削,欺诈虔诚,剥削信仰,为了名闻利养,为了控制,某些人宁可使大众处于黑暗和迷信之中。所以,你们以后万一碰到这类师父,那就要晓得怎么去分辨了。真正的好老师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打妄语的。像我碰到的一些好老师就是这样的,他只会告诉你真相,他不会跟你说那些奇迹是我做的,了解真相的人一般不会这样说。好老师从来不会误导你,向外去崇拜、去追寻,他只会告诉你,是你自己的信任,是你自己的愿望拯救了你。
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每件事情都是在你的内部而不是在外部。要想了解这个真理,你就必须像礼敬佛菩萨那样的去礼敬你的师父或上师,这是应该的。但是你不应该对师父有一丁半点的迷信和依赖心理,因为这种心理一定会成为你的障碍,一定会成为捆绑你通往自由的绳索。弟子对师父的臣服和依赖,这两种心理看上去很相像,但它们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差别很微妙。对无限的臣服会导致无我,对权威的依赖却是出自于小我,它只会强化小我,所以我以前就告诉过你们,你们有些居士听我说过的,对师父要依止,不要依赖。
像禅宗祖师也说过,见齐于师、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善知识之所以能被称为善知识,他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我见过的善知识都是这样的,他不会让你崇拜他,他只会提升你,引导你远离迷信和依赖。他只会帮助你,从权威崇拜的阴影中跳脱出来,转而以清明独立的心态来面对自己所有的问题。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你将永远也得不到成熟和成长的机会,这个才是我真正想要告诉你们的,大家不要错解了。
我并没有说密宗密法或者密宗上师不好,真正的密宗密法和密宗上师肯定是好的,我只是说有很多问题,有很多错误,完全都是被人为利用,是人为造成的,是人有错,法本身并没有错,明白吗?
当然,我这里讲的法是指正法,不是指那些似是而非的外道法,更不是伪经伪论构成的邪法。那种以外道邪法混乱人天眼目,扭曲泛滥,误导众生的说法做法,才是我要批评的!
其实,像我们密教出现的那些问题,并不是一种个别现象。在禅宗净土里类似的问题也都存在,类似的迷信泛滥、造神运动,在全世界各大宗教里统统都有。
所以,大家以后亲近善知识的时候就要注意了。第一步,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迷信、崇拜和依赖的心理。否则你们永远也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法的精髓,不可能学习到真正的好东西,这一点希望大家自己去搞清楚,不要糊涂了。
【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这个修学佛法久了,大家可能都会有一个体验,那就是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比较喜欢清净,喜欢追求清净。内心的这份清净简单,会体现在外在的生活上,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处理事情等等。但这个还不是真正的清净,真正的清净,按照佛法修持的标准那就比较高了,那是一种不垢不净、无碍无染,超越一切分别相的觉醒状态。
所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楞严经》里文殊菩萨的这句话,大概就是对这种生命净相的最好表达、最好描述。要了解、要达到这样的终极境界,修行者就必须要趣入身心实证,修持以三十七道品为代表的无量法门、无量行门,乃至魔道外道,旁门左道,世间法种种学问都要尽量通达。一切法转为道用,这句话很多居士经常听师父讲。“一切法转为道用,万事万物汇归己身”,修行者在这个过程里面体会到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至福和至乐。像这些,如是种种,也就是大乘佛法,大乘菩萨道的无上法乐它带来的不是束缚和无明,而是“常乐我净”的究竟解脱。
所以,有智慧的人慎终追远,他不会沉迷于世间无常的五欲之乐,他在体验生活享受生命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佛法解脱的中道之乐。这也就是我们今后要重点修学的内容了,是大家今后,尤其是在家菩萨,今后要重点修学的内容了,这点希望大家了解。
原标题:念佛时能出现佛菩萨圣像,居然是因为它!丨《维摩诘经·菩萨品》28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
我曾经亲自听佛这样说。那时候佛在毗耶离城的庵罗树园中,与八千大比丘在一起,还有三万二千位菩萨。菩萨们都是一切人众所熟悉的,无论道行,无论智慧都已经成就,并获得了诸佛如来的威力助持,自身也便成了护法之城。他们宣说正法的声音,如狮子一样的勇猛,遍及十方,无所不闻。众生不需吁请,便得到菩萨们的友爱慈慰;
佛国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为法城堑护持正法。为师子吼十方闻声。众人不请祐而安之。兴隆三宝能使不绝。皆已降弃魔行仇怨。一切所化莫不信解。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简称,也简称《维摩经》,或者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此经的汉文译本有六种以上。1. 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由严佛调在洛阳译出,称《古维摩经》,有两卷。2. 三国时代的吴国黄武二年(233年)由支谦在武昌译出,称《维摩诘经》,有两卷。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为法城堑护持正法。为师子吼十方闻声。众人不请祐而安之。兴隆三宝能使不绝。皆已降弃魔行仇怨。一切所化莫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奈氏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菩萨三万二千。皆神通菩萨。一切大圣能随俗化。佛所住者皆已得住。为法城堑护持正法。为师子吼十方闻声。众人不请祐而安之。兴隆三宝能使不绝。皆已降弃魔行仇怨。一切所化莫不信解。皆度死地脱无挂碍不失辩才。其念及定总持诸宝悉成其所。布施调意自损戒忍精进一心智慧
无(w)上(shng)甚(shn)深(shēn)微(wēi)妙(mio)法(fǎ),百(bǎi)千(qiān)万(wn)劫(ji)难(nn)遭(zāo)遇(y), 我(wǒ)今(jīn)见(jin)闻(wn)得(d)受(shu)持(ch),愿(yun)解(jiě)如(r)来(li)真(zhēn)实(sh)义(y)。 南(n)无(m)本(běn)师(shī)释(sh)迦(jiā)牟(mu)尼(n)佛(
《维摩经》是佛教众多经典中般若部的一部大乘经教,属于真空法性部的经典。是经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或《维摩诘所说经》。其汉文译本比较多,有六种以上版本。我们通常读的是后秦弘始八年(406年)由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兴善寺译出,称《维摩诘所说经》,也称《不思议解脱经》,共有三卷。《维摩诘经》是一部宣传大乘般若见中观思想
今日因本寺培和尚之请,得与诸山长老缙绅先生及清信士女等谈论佛法。夫佛法离四句,绝百非,超过寻伺,言语道断,不可思,不可议,微远幽深,不可摩触,如何可得而说!即此一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理绝名相,体融言思,如何以有言有思诠表不思议法!但有四悉檀因缘故,可得而说。
“经题”是一部经之总纲,也是一部经之中心思想,人们往往通过“经题”来认识和理解某一部经的大意和主要思想。如同人体五官之眼睛,人们有时通过眼睛珲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反应,所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来大德高僧讲经说法,首先要对“经题”进行详细、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讲述,使得人们通过经题来就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整部经文的大意。
①为引导“在家信众”学佛而说此经:在家人生活在充满了污染的五浊恶世,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都要承受无尽的痛苦烦恼,上层享乐的人不免污浊腐化,下层受穷的人易对人生感到灰暗,所以只有靠佛的讲法,点燃心灯,获得精神上的清净安乐、光明充实。
《维摩诘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经典,和《心经》、《金刚经》、《妙法华经》等佛经的核心精神一样,但是,它的讲法显然更为生动,形象饱满,智慧说辩处处令人叫绝。这部经典,自传入汉地始,便受到广大士林、禅林人士等的疯狂追捧,成为历史最悠久、
《维摩诘经》是佛教大乘的瑰宝,和其他更具盛名的佛经相比,本经没有像《心经》一样超广泛地为众口所诵念,也不像《法华经》是佛陀生命前夕最后盛开的一朵涅槃花,更不像《华严经》、《楞严经》这样的经典比较独成体系、完满自足。尽管如此,却没有一部佛经像
《维摩诘经》旨在阐说维摩居士所证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故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本经以般若空思想为基准,透过维摩居士与文殊菩萨等共同讨论佛法的方式,阐扬大乘佛教的真理,说明在家信徒如何学佛修行,如何行菩萨道。此处就各品大意略述如下:
此经现存的三种译本中,以鸠摩罗什所翻译的流通最广。鸠摩罗什三藏法师(三四四~四一三),是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东晋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人。幼年聪慧敏捷,七岁即跟随母亲一起学佛修道,曾游学罽宾、沙勒等国,遍参名宿大德,通晓大小乘一切经典。载誉归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经典,可以说山河大地的密意皆在此中。各种对治烦恼,解答人生疑难,寻找身心安顿,在人间欢喜修行的法门,都能在此经找到答案。《维摩诘经》一共十四品,第一品为未信者令其生信的说法,是为序分;第二品至第十二品,
①为引导“在家信众”学佛而说此经:在家人生活在充满了污染的五浊恶世,从出生到生命终结都要承受无尽的痛苦烦恼,上层享乐的人不免污浊腐化,下层受穷的人易对人生感到灰暗,所以只有靠佛的讲法,点燃心灯,获得精神上的清净安乐、光明充实。
《维摩诘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经典,和《心经》、《金刚经》、《妙法华经》等佛经的核心精神一样,但是,它的讲法显然更为生动,形象饱满,智慧说辩处处令人叫绝。这部经典,自传入汉地始,便受到广大士林、禅林人士等的疯狂追捧,成为历史最悠久、
《维摩诘经》是佛教大乘的瑰宝,和其他更具盛名的佛经相比,本经没有像《心经》一样超广泛地为众口所诵念,也不像《法华经》是佛陀生命前夕最后盛开的一朵涅槃花,更不像《华严经》、《楞严经》这样的经典比较独成体系、完满自足。尽管如此,却没有一部佛经像
《维摩诘经》于公元一百年前后,广传于印度。经过八十三年后,传入中国。据历代的经录记载,本经的汉译本有七种,现存有三种。1 《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经》、《普入道门经》、《佛法普入道门经》、《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维摩经》。二卷或三
《坛经》记载“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
《法华经》警世形象,非常富有哲理性与文学性,对禅宗思想、禅悟思维、禅宗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禅宗充分汲取《法华经》精华,并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产生了各种机锋公案、吟咏,使《法华经》与禅韵诗情交相辉映。可以说《法华经》深受禅宗推崇
《法华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形成时代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时值新兴的大乘佛教与旧有的小乘佛教之间展开激烈争论的时期。《法华经》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上,通过调和大、小乘之间的矛盾,把小乘思想融合于大乘思想之中。大乘佛学认为一切佛法都是“般
长水子璇大师九岁就熟诵《楞严经》,后来落发为僧,诵持《楞严经》从不间断,初次听到有天台宗洪敏法师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有省悟。后来,他又亲近琅琊山慧觉禅师,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时琅琊山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
“如来藏”是《楞伽经》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指如来在每个修行者的心中。《楞伽经》中说:“如来藏自性清净……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金刚经》中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经文的意思是:佛祖所说的佛法,指的就是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方法;佛祖的这些佛法,实际上不是概念上的佛法,佛法只不过用来开悟众生所说的一些道理罢了,名字叫做“佛法”。佛法是教你断烦恼、开智慧。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道有得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不二法门”指显示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在《坛经》中,六祖经常以“不二法门”的道理来回答对此产生的种种疑问,这是修证佛法的一大难关。慧能一派禅宗中
这部经典的标题为《佛说八大人觉经》。『佛』为『佛陀』的简称,佛的中文意思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智者。本经中的『佛』,本是诸佛名号的统称,此处专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是姓,意为『能仁』;『牟尼』为名,意为『寂默』。『说』即讲话的意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唐般刺密帝译。十卷。
于它论述了瑜伽师修行时所由。经历的十七个阶段(十七地),所以也叫作《十七地论》。关于本经的作者,西藏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传说无著为了能正确了解佛法的意义,希望能见到弥勒。他在鸡足山的一个岩洞中勒修弥勒法三年,但没有任何效果。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