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七佛等正觉。南无辟支佛南无诸罗汉。南无弥勒等一切菩萨。南无诸阿那含南无斯陀含南无须陀洹。南无世间正信向者。我礼彼众已。欲说大孔雀王咒经。愿如意成就。吉诸鬼神等明听。若空虚在地及水居者。天龙阿修罗摩楼多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夜叉罗刹饿鬼毗舍遮浮陀鸠槃茶富单那羯吒富单那乾陀温摩陀车耶阿钵摩罗郁多罗伽等。听我所说。鬼神所食吸气鬼。食石蜜鬼食血鬼。食髓鬼食肉鬼。食脂鬼食胎鬼。食命鬼食力鬼。食发鬼食华鬼。食声鬼食气鬼。食恶心鬼食阴谋心鬼。害心鬼好夺他命诸鬼神等。听我欲说此大孔雀王咒经。今与香华饮食汝等受之。害汝恶心阴谋心害。来食香下气慈心善心。信佛信法信比丘僧心者。听我所说。十四罗刹女。一名黑闇二名作黑闇。三名鸠槃茶四名白具。五名华眼六名取子。七名取发八名作黄。九名垂下十名极垂下。十一名伺便十二名阎罗使。十三名阎罗罗刹十四名瞰鬼。汝等受我华香饮食。拥护某甲及诸眷属。使我咒句如意成就吉。
尔时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园中有一年少比丘名曰吉祥。出家未久为僧洗浴破薪。时有异木下有一黑蛇来。螫比丘足指。闷绝躄地目翻吐沫。尔时长老阿难。见吉祥比丘所患极重。见已惶怖往诣佛所。头面着地为佛作礼。前白佛言世尊。此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有一新学比丘名曰吉祥。为僧洗浴破薪。异木下有一黑蛇出。螫比丘右足指。闷绝躄地目翻吐沫云何治之。尔时佛告阿难。汝持如来大孔雀王咒经。拥护吉祥比丘。与结界结咒。使毒不能害。刀杖不加众患悉除。若天所为若龙所为。摩楼多所为迦楼罗所为。乾闼婆所为紧那罗所为。摩睺罗伽所为夜叉所为。罗刹所为饿鬼所为。毗舍遮所为浮陀所为。鸠槃茶所为富单那所为。黑富单那所为乾陀所为。熅摩陀所为车耶所为。阿钵摩罗所为郁多伽所为。吉遮所为羯磨那所为。佉躯陀所为翅兰那所为。毗多茶所为脂遮所为。卑沙迦所为。若非法食非法吐。非法视非法举。非法越非法触。若有热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半月一月。一日一时发间发。若鬼神热病风火水作。霍乱热。若半身痛头痛眼痛。面痛颏痛咽喉痛项痛。耳痛齿痛。口痛心痛背痛。腹痛。腰痛阴痛髀痛。髆手痛脚痛。支节痛一切。诸痛皆令除愈拥护某甲说偈咒曰。
昼安夜安中间常安昼夜安隐诸佛所护。
即说咒曰。
伊稚比稚吉稚迄稚婆稚尼稚阿稚伽稚豆加稚阿稚槃求稚婆修卑舍脂腻阿娄呵腻婆娄诃腻乌娄呵腻伊隶弥隶帝隶帝隶弥隶帝隶头隶头头隶伊致弥致毗猎地毗摩利休娄休娄阿舍婆契伽稚摩诃伽稚婆枳那枳只句娄句娄多破漏锯娄锯娄度沙昙婆度昙婆豆摩昙婆瞿那耶比罗耶醯输醯输醯利醯利弥利弥利底利底利周漏周漏茂吼茂吼茂吼茂吼茂漏茂漏茂漏茂漏茂漏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吼婆吼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阇婆阇罗阇阇罗阇阇罗摩陀摩陀祢哆婆哆婆祢座婆座婆罗罗祢钱头鼻伽阇祢拔沙祢怖吒祢婆遮祢剑婆祢摩陀祢慢迟致迦摩迦利舍利迦加利舍迦座利婆罗祢头摩头摩利婆尔弥具罗夜婆利毗罗夜拔沙头提婆沙满头提婆沙满提那伊只利死悉波呵。
此大孔雀王咒经。朝说自护昼则安隐。暮说自护夜则安隐。即说咒曰。
吼吼吼吼吼吼那伽利离昙婆梨梨离毗摩梨梨离晖夜晖夜毗阇毗阇兜备求备伊罗弥罗伊伽罗弥伊利弥罗伊利弥帝利知利弥利伊知利醯利帝利弥帝利修利弥帝利妒修妒衢罗支罗遮婆罗毗罗遮伊知利毗知利知利南无阿罗呵陀阿罗陀罗拔沙头提波三满提那。
阿难我今为汝说大孔雀王心咒。即说咒曰。
伊致弥致帝利卑利弥致弥利。帝弥薮昙婆兜婆修婆至利吉毗夜毗那弥稚南无佛陀南至利吉死婆多牟梨伊致诃罗卢醯多牟罗兜婆庵婆鸠致鸠鸠那致鸠那致知罗鸠阇那致阿茶拔多夜那婆魔沙陀舍魔赐帝伊利弥利吉利弥利翅罗弥罗翅斗牟隶头头摩萨头弥利陀利弥萨浮婆帝浮萨帝浮萨帝伊罗婆悉哆婆翅那迦罗那罗摩吉利弥罗佶罗摩结隶伊帝萨阇隶兜备兜备阿帝婆罗那帝阿那那那帝拔沙头提婆耶善陀翅那那罗迄稚婆罗迄稚诃利多利鸠多利伊利弥利吉帝利弥帝伊利弥悉谭豆陀罗毗陀沙波诃。
咒句成就吉。
阿难此名大孔雀王咒心。
阿难此大孔雀王咒。弥勒菩萨随顺所说。即说咒曰。
尸利梨尸利尸利婆地地树树知婆帝隶诃隶诃隶隶阿利腻[仁-二+覃]帝赊婆隶尸备叉罗叉罗波腻波腻菩提菩提菩提菩提萨斗婆菩提婆利遮罗尸裔悉婆诃。
阿难此大孔雀王咒。娑婆世界主梵天王随顺所说。即说咒曰。
醯隶醯隶呵隶隶弥摩利腻婆居利吉利吉利吉利吉利吉利底梵魔裔鸠兰茶翅毗图呵哹娄哹娄哹娄哹娄悉波诃。
阿难是大孔雀王咒。天帝释随顺所说即。说咒曰。
陀罗禅兜隶摩罗禅兜隶遮[惃-日+(向-口+人)]致禅兜隶摩呵腻伽婆腻伽多腻醯利尸利稠帝尸利多柳多柳那肆醯呵呵呵呵呵私醯脂底毗略帝鸠柳鸠柳婆罗誓兜吒兜吒肆婆吒婆吒肆私利私利劫卑隶劫卑罗牟隶诃醯吼令一切凶恶皆悉降伏摄其手足支节莫令得动及至三十三天忧致者利修罗婆帝婆视罗婆视罗婆视罗婆视罗波帝悉波诃。
阿难汝受是先出神仙名号。终吉成就志念成就咒术成就。常修苦行止住山林。势力自在威变速疾。五通如意游步虚空。吾今说其名号。所谓名八脱大仙名左大仙。左天大仙波利大仙。白施大仙善及大仙。覆住大仙迦葉大仙。老迦葉大仙皱眉大仙。支山大仙尔乐大仙。名是大仙名前大仙。鹿头大仙阇罗大仙。二熟大仙黑二熟大仙。采清大仙忍辱大仙。名称大仙名舡大仙。名鸽大仙名马大仙。名雪大仙赤目大仙。难事大仙毗若沙耶大仙。名铠大仙名秋大仙。太白大仙名岁大仙。无诤大仙夜步大仙。名觉大仙缚指大仙。持香大仙一角大仙。仙角大仙揭瞿大仙。单茶耶那大仙名头大仙。分界大仙劫毕罗大仙。瞿昙大仙赤马大仙。毛聚大仙无乐大仙。吉腻卢大仙。阿难斯等是先出大仙。造四围陀所为如意。善行严迅有大威势。所作悉办斯等亦以此大孔雀王咒经。拥护某甲令寿百岁得见百秋。即说咒曰。
诃利诃利诃利絺利弥利修利修利醯利醯利弥利弥利陀覆陀茶覆伽波腻摩陀腻陀诃腻伽多腻波遮腻波多腻诃那腻罗遮罗遮罗腻波吒腻摩诃腻担(都甘反)波腻阇婆腻悉波诃。
四天王及诸大鬼神王。亦以孔雀王咒。拥护某甲令寿百岁得见百秋。即说咒曰。
阿迦帝阿迦帝闻罗腻闻罗腻阿罗尼吼翅吼翅负翅负翅诃茶诃茶诃茶诃茶诃茶诃茶诃茶诃茶诃茶诃茶诃茶除其怨家。
陀诃陀诃陀诃陀诃陀诃陀诃陀诃陀诃陀诃陀诃(己道反)其有向某生恶念者皆悉治之。
钵柘钵柘钵柘钵柘钵柘钵柘钵柘钵柘钵柘钵柘其有向求便者皆悉治之。
豆豆豆豆豆豆豆豆豆豆灭其怨恶。
诃诃诃诃诃诃诃诃诃诃阇帝阇帝阇帝阇帝阇帝阇帝阇帝阇帝阇帝阇帝灭其怨家。
周娄周娄周娄周娄周娄周娄周娄周娄周娄周娄醯利醯利醯利醯利醯利醯利醯利醯利醯利醯利弥利弥利弥利弥利弥利弥利弥利弥利弥利弥利睺漏睺漏睺漏睺漏睺漏睺漏睺漏睺漏睺漏睺漏脂致脂致脂致脂致脂致脂致脂致脂致脂致致脂醯翅弥翅支翅魔翅。
得贤吉利善贤成一切事无垢净妙月贤日爱昙备社昙备毗蝇加隶拥护某甲令寿百岁得见百秋即说咒曰。
解说经下结咒语。
阿迦螺阿鲁难律头阿尼难檀娄如此沙谭迦沙尼迟娄螺阿尼呵阿尼呵舟流所属伊题无肆迟东波头东波阿题嘻和迟比比那无无迟南无萨檀三耶佛陀南嘻迟者迟絺金摩多牟罗优头摩沙摩头摩阿利鸠梨题多鸠旗那波梨。
不受戒娆人者十天起大水使汝不得止居某甲呵梨迦南无萨单三耶三佛陀那嘻履梨比履梨俱陀嘻南无萨单三耶三佛浮陀南无浮陀斯南无檀摩斯南无僧伽斯南无阿梨耶婆卢吉知。尸喜利利夷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多陀提[口*哥]利伽罗利伽比利宾伽罗叉萨复窦吒利立黎阇梨耶梨槃南无质提悉波诃吉知尼吉知绣娄那者电[少/兔]悉波诃南无浮陀斯南无檀摩斯南无僧伽斯因地祇萨复阇比丘悉波诃。
佛说咒贼经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过去七佛南无诸佛弟子。南无利闭利鬼神王礼是已说此咒经即从如愿。
北方有山名揵陀摩诃衍。有鬼神名利闭利。居山彼有是四师弟子安陀尼闭摩尼攒呵尼令贼忘闭尼令贼急坐抄多摩尼令贼急生立攒呵尼令贼愚痴如是乌不罗利陀提摩闭迦利当搭贼口齿。
至解缕乃解我某甲拥护。辟除凶恶害贼者。皆销灭令其隐。初说是咒贼经时。当以二十九日为呵利提耶。然灯烧胶香为伊怖然。七灯脱散华。为鬼子母然七灯。鬼子母前读是七遍。乃吉。合号利离鬼子王得福德。为然七灯乃烧香散华。
法华神咒经
安尔曼尔摩祢摩祢旨隶旨隶遮梨弟赊咩赊履多韦擅帝目帝目多目多履沙履阿韦娑履丧履娑履叉裔阿阿阇腻擅帝阿叉裔赊履陀罗尼阿卢伽婆簸遮毗叉腻祢毗剃阿便吼罗祢利剃阿卢哆婆隶输陀沤究隶阿罗隶婆罗梨首迦差阿三摩三履佛陀吉毗利求帝达摩波利差帝僧伽涅瞿沙祢婆舍婆舍输陀曼多罗叉曼多罗叉掖多那娄多那娄多憍舍略恶叉逻恶叉冶多冶阿婆卢阿摩那多掖。
世尊是陀罗尼咒。六十二恒河沙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是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勇施所说咒。
座隶摩呵座隶郁枳目只阿罗隶阿罗婆第涅隶第涅隶多罗第伊致抳韦致抳涅隶稚涅隶頞婆底。
世尊是陀罗尼咒。恒河沙诸佛所说。
毗沙门天王所说咒。
阿利那利[少/兔]那利阿那卢那履拘那履。
持国天王所说咒。
阿迦祢伽祢瞿利乾陀利旃陀利摩瞪耆常求利浮娄沙抳頞底。
世尊是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
罗刹女所说咒。
伊提履伊提泯伊提履阿提履伊提履泯履泯履泯履泯履泯履娄醯娄醯娄醯娄醯多醯多醯兜醯[少/兔]醯宁。
上我头上莫恼乱此法师者。头破七分如阿梨树枝。
大涅槃经咒。第六天魔王波旬所说咒。
卓枳吒吒罗卓枳卢呵隶摩诃卢呵利阿罗遮罗多罗沙呵。
尔时世尊受其神咒不受供养。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至心自在第一究竟,除阿难陀独居学地得预流果,大迦叶波而为上首。
粤自西汉伊存口授佛陀经典,于大月氏王使者而震旦教始萌芽。其后,摄摩腾、竺法兰随汉明帝求经使臣蔡愔等至洛阳,而四十二章等经乃缄于兰台石室。魏晋而降大德迭与翻译通明中西不隔。达摩西来,演畅宗风不立文字,之的旨既昭而文字于以掀天揭地。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昔如来于舍卫城敷座说法,与须菩提等演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喻法为名,以实相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其义甚深而明,其说甚简而切。昔有领悟一言之旨者即成正果。夫修六度万行以造夫真如之地,非由此经莫能以窥其径庭。盖万法本于一心,以心求道,道即是心。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
尔时,世尊于中夜时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杂玻瓈色,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触此光者,皆从卧起,见此光明,皆得法喜,咸生疑惑:“此光何来普遍世界,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作是念已,于一一光复出大光明,照耀殊特胜于前光,如是展转乃至十重。
尔时,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拯沉沦于沙劫,救焚灼于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于宇宙,其小则隐于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
圣谛有四。此言是经何因何缘。佛世尊说如此经。云何圣谛有四不增不减。云何圣义及与谛义。若以圣故名为谛者。前二不应名谛。若言圣家谛故名为谛义则不定。复有经说。谛唯是一无有第二。云何四义而不破坏。复有经说。一切行法是名为苦。故唯二谛。四谛义不成。复次增一中说。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