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忏悔品第六

  懺悔品第六(1)

  (1)此篇所說,凡有五節。一、自性五分法身香。二、無相懺悔。三、自心四弘誓願。四、自性三寶歸戒。五、自性一體三身佛。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2),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3),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2)右膝著地。豎左膝危坐。

  (3)以五種功德法而成佛身也。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4)。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5)。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6)。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8),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薰,莫向外覓。

  (4)須從心上著手

  (5)起信論云:修行禪波羅蜜。

  (6)指般若空性之智慧。

  (7)達磨云:自覺覺他,覺智明了,則名解脫。

  (8)指遠行地時,住於無相,遠離世間與二乘之有相行。此地有「七地沈空難」之危險,此乃度生與菩提均無功用之偏見。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9)」,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驕誑染;從前所有惡業驕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9)於念念中懺悔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罪不滅,後過又生。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10),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10)眾生及煩惱皆自心所現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11)。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11)自性三寶:乃言三寶在自心中莫外求。

  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12)

  (12)此段言自性本來清淨,但為無明所覆蓋。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善知識!自心歸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13)。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13)即佛性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14);愚癡化為下方(15)。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14)天人

  (15)三塗

  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16)。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17)元來造。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18)。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19)。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20)。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21)。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16)永嘉大師證道歌: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17)貪、瞋、癡等三毒,又云三惡。

  (18)有因必有果,造福善力強,先報其善。不善業仍在,終當報也。故云罪還在。

  (19)學道即觀自性。觀自性者,即是佛一類。永嘉證道歌:恒沙諸佛體皆同,言圓明法性,我與諸佛體皆同也。

  (20)心佛眾生本無差別。為心迷故,眾生不能與佛同。今有此祖祖相傳之頓法,苟能明心見性則無迷惑,與佛同一體。

  (21)諸法一性而相殊,所現之相名為法相。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