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31课丨如何控制淫欲心?

第31课丨如何控制淫欲心?

  好我们再往下看,第三渐次就是什么呢?要开始违现业了,违其现业。你看: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你们读wěn呢,还是读yǐn呀?对。你看这里讲到的就是说什么叫做,问到说什么叫做违现业呢?因为前面说到持戒清净的人心中已经没有这个,你看,贪的就是淫欲的意念。大家想为什么你看这里制戒这么多,独独就是过来过去就说这个淫欲呢,贪淫呢?就是因为淫欲它是坏我们刚才说的,坏禅定的罪魁祸首,而且这个淫欲是跟外界的六尘直接第一攀揽的。大家不要以为,最粗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淫欲,其实我们这个淫心彻底,淫心就是什么,是贪心。

  你除了说男女之间的淫欲之外,你对世间的任何一事,任何一物,任何一个情形,只要产生了贪染攀缘之心,其实就是淫欲心。这严格地讲到的话,你看一切的声色犬马嘛,不仅是男女之间的这种卿卿我我,还有你对其它物质的留恋,还有你对某一个所谓的描绘的情境的一种感觉好,等等,其实都属于淫欲的范畴。所以这么来看的话,所以说,你看在外六尘的时候,以淫为染尘的前导。淫为染尘的前导怎么呢?你比如说因为有声,有声音,那么你就会心就留滞在这个,淫声了,淫欲的声上了。

  那么由于这个声音而有色,你的心又会留恋在这个色上了。因色有香,你就留心在这个淫香上了。因香有味,你又留心在这个淫味道上了。因味有触,你就留心在这个淫触上了。因触有法,你就留心在这个淫法上了。色声香味触法,念念都是淫心外逸的,刚才我们讲到的。所以说,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贪淫的话,就不会于外尘,于外六尘就不多流逸了,不会于诸声色等留心在上面了,不向外流了。

  如果到了这样的情况下,外境既然淡了以后,那么一定会下意识的,这是一个必然是双管的,外境一淡,一定会反观自根,就是反观我们的本根了,本心了。那么自归圆明的话,内观就成了,就是向外奔逸的这个心没了,内观就成了。内观成了以后,外境就全脱了,就摆脱了,桶底脱落了。所以这里讲到的说,故曰不缘,你看尘既不缘了。既然跟外境之尘不缘的话,这个时候大概到了什么地步呢?大家知道这个时候就要起动我们圆通的一个步骤了,这个时候就是前面所说的什么呀?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了,就是说到这地步了。

  那么这个时候既然尘既不缘了,就根无所偶了。根无所偶是什么意思呢?偶是什么意思?对,就是配偶嘛,咱们常说,就是两个人合作配合呀。那么既然已经根没有配合的对象了,一定会什么呢?反流全一,六用不行了,就是六根反流全归一性了;既然返归了一性了,那么就全部没有这个六根的六个结的用了,所以叫六用不行了。大家能跟得上吧?六用不行了,在这个时候就是前面圆通里边讲到的什么呢?闻所闻尽,就到了这个地步了。

  大家跟着,稍微跟着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看: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到了这个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像琉璃一样,我们知道琉璃里边有月亮隐在琉璃一般,那就说明净的这个相状非常分明。身心快然,畅快安然,于妙圆平等理中获大安隐。这个平等理是怎么个境界呢?这个安隐是怎么来的呢?大家知道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也就是怎么讲呢?就是说这种平等是心量平等了,身量也平等了,整个身量心量全部都周遍法界了,是这样的一种平等。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也是同体的,不分别了,不说这是有情,这是无情了。

  那么自己的心,就是我们的这个本来的心,与众生的心,与佛的心,没有高下,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了。就到了这个地步,才是指的这里说的妙圆平等。正因为整个平等了,一切如来所证的三德密藏,你看这里说,一切如来的密圆净妙,皆现于其中了。那我跟大家说一下,到了这个反流全一,六用不行的时候,就到了闻所闻尽了,前面圆通章的。那么到了这个譬如琉璃,内悬明月的时候,就到了觉所觉空了。前面圆通章还记得吧?到了这个妙圆平等,获大安隐的时候,就到了空觉极圆了。最后密圆净妙皆现其中,就是寂灭现前了。

  就是观音菩萨在前面耳根圆通章讲了他的一路闻熏金刚三昧,他的涅槃门就是这么开的。你看从这三渐次里边,也没有违背前面的圆通原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人即获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到了什么地步呢?就到了大乘的见道位了,也是我们常说的圆教的初住位。从这个位开始,就慢慢地随着他所发起的这个修行的成就,能够再入圣位了,见道了,见道就开始修道了。那么进入修道位就开始安立各种圣位的名称,后面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开始安立了,就是从见道了以后进入修道的步骤,开始了。所以今天呢,我们把三渐次讲完了以后,今天要可能这个教理上稍微有一些严谨,需要大家竖起耳朵来仔细地领悟一下,下面的内容呢,就是要大家的心跟进上来,我们今天抽一点时间把教理给大家稍微厘清一下。

  到底我们说,《楞严经》也是如来密因修证了义,那么这个了义在什么教法之中所设?那么这个五十几位的修证次第,它是从哪到哪?后面这一路都是修行风光呀,无限的风光下面就一步一步地给我们展露。那这个展露风光的时候,这一个到了什么地步,最后成佛的时候从哪到哪成,这里的所谓的无生法忍,已经到了什么见道位,在哪个地步,从凡夫到这儿还有多远。所以今天主要是要把这个给大家想了解一下。今天要用一下黑板,那么坐在后面的同修呢,我们也不要着急,等会儿我讲的时候你们能跟得上来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给大家今天列一下这个呢?因为这个不清楚,实在是后面的渐次没办法讲。不急啊,待会儿,这都在经文里边呢,我把它连成一个表。

  好,首先我们请大家先把经文翻回到,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的这一章来,就是观音菩萨描绘他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的这一段。就是观音广陈卷第六,在小本的九十六页。就是: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开始了啊,大家来看,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开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一个位子。其次,如是渐增;再次,闻所闻尽;再次,觉所觉空;再次,空觉极圆;再次,寂灭现前。看到这个步骤了吧?这就是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所修的这个一次比一次寂静、深入禅定的一个过程,得入圆通的一个过程。那这个过程,既然我们讲《楞严经》,他无外乎就是二路圆通,都是一个圆通,对吧?一个圆通,那么现在我们既然讲到以圆通为根本的修证路,这三渐次就全部对应在这耳根圆通的步骤中了,明白吧?那这里怎么对应呢?大家来看啊,再看到我们刚才讲的,到卷第八了,再翻到卷第八来。刚才我们复习一下,是为了我们熟一下,还有坐在后面的,因为大家看不到,就只能听了。

原标题:如何控制淫欲心?丨《楞严经·卷七》31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