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一相无相分 第九章

罗汉的前途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讲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来人世间这个欲界了,实际上来不来呢?还是要来;就是到了四果阿罗汉,也不是绝对的不来。大阿罗汉一定八万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毁,毁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则已,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脱,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还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声闻,向这个大乘,才能真正成就。也就是说,真正四果的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边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这都是见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我们现在有少数的同学朋友们,打坐坐的很好,自觉进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万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体大一点点的范围!那不是空,那是一个洞,那样的空是落入边见的小边见。

  为什么人会有空的范围而落在边见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与心力有限度, 所以才会产生这一种见解。所谓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它是没有限度,没有范围的无限。 最后我们看他的结论,这是须菩提讲的: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认为,到达了阿罗汉的境界,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念头存在。如果有这一念在,一念就是万念,这一念就会牵连到重重迭迭,所以华严经称为帝网重重。帝就是大,我们的思想、感觉、情感,像一个无比大的大网,只要一个网眼洞动一下,其它的眼洞都跟著一起动,就是所谓帝网重重。我们修持的业力,心性的业力,一念动,百千万亿念都牵动其中。说有一切有,说空一切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大阿罗汉,如果有自觉已证到阿罗汉的境界,他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个货真价实的凡夫,根本没有得道。拿禅宗来讲,如果有人说他已经「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误」。有人还自认为是大彻大悟呢!当然罗!那是大错大误!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一万块钱,他绝不会在街上到处向人去讲的,这是个普通的道理,更何况一个得道悟道的人,决不会自觉有道了。须菩提接著报告自己的心得。

世上的第一名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佛说他(须菩提)已经证得了无诤三昧,一切无诤。你骂他也好,恭维他也好,你喊他是天王老子也好,他都无所谓。不是没有听到啊!只是他听到心中平常的很,既无欢喜亦无悲,是非一门,一切无诤。说到这里,我想到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这个人的才华还不在老残游记,而是老残游记中桃花林遇仙的六首诗。实际上这些诗都是刘鹗自己所作,后来有人在墙壁上看到这些诗,其中有一句「回首沧桑五百年」,惊奇得不得了,等他出来的时候,那个人赶快跪下来拜,以为他就是神仙,其实那只是刘鹗作的诗。作诗总是乱打妄语的,我作诗也是一样;但是刘鹗的诗有时境界很好,我们因为讲到无诤三昧,引用刘鹗的诗:

  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

  这一般人佛学都通得很喔!只能讲他佛学很通达,修持功夫不见得。

  引用维摩经的境界,这就是天花著身。佛给须菩提的评语,说他已经得到无诤三昧,但是下面一句话你注意啊!「人中最为第一」,还是人啊!是人类当中学问道德最高的。以学佛四加行来讲,人中最为第一就是世第一法,做人到了最高处,道德修养都是第一名,人中最为第一。佛给他的下一个评语「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这是讲须菩提在的时候,佛给他的评语,还只能够超出欲界,所以是离欲阿罗汉。至于能不能完全跳出三界,在当时还不一定。后来西游记写须菩提收孙悟空的时候,那已经很高了(众笑),但是在佛讲金刚经的时候,须菩提的程度只是离欲阿罗汉,绝对无欲而已。

  这个欲是广义的,不是指男女之间情爱之欲,是指一切的欲,连修道,贪恋打坐,贪恋清净的那个欲望,都是欲。须菩提已经空了一切的欲,所以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他说,尽管你老人家给我这样一个评语,说我已经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但是,他说,我绝对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不会认为我已经到达了人中第一,我更不会认为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话怎么讲呢?假如佛给我这个评语,已经证到了离欲阿罗汉,是人中第一,在同学里头是第一,我自己想都没有想,丝毫没有这个观念;假定我心里头有这么一点观念,您就不会说我是一个乐于寂静的行者了。寂静,就是彻底清净的人,喜欢住山,自然就有一个寂静的庙,庙在那里?庙就在你心中,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古人的一首诗:「人人自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一品就是说明四果罗汉的修法,金刚经上所讨论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无所住,到了这个极果,心中还有这个得道的观念,那就已经有所住了,那就错了。所以我给他的结论偈语是这样的:

  第九品偈颂

  四果阶梯著意成由来一念最难平

  儿啼黄叶飘然落诳捏空拳大小擎

  「四果阶梯著意成」,罗汉有四个果位,大乘菩萨道有十地,这些是如何区分呢?其实都是见地问题,所见的范围,所见的程度,也是一念的关系。四果这个阶梯怎么来的?是由作意而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人生学佛修道,这一念能平静,则万法皆空。但是这一念最难平,这一念就是当下一念,由于贪嗔痴慢疑的感受及执著,当下这一念不能平,因此所有的修持都是白费了。

  「儿啼黄叶飘然落」,这是法华经上的典故。金刚经上教人不能够执著佛的法,执著了佛法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在法华经上,佛用另外的方法表达,佛说他说的法,等于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那个小孩哭了,怎么办呢?为了使他不哭,顺手检了一片黄叶来逗他,这个好玩啊!这个是金子。只要把小孩哄住了,不管它是鸡毛也好,树叶也好,只要小孩不哭就行了。佛告诉我们,他讲的佛法,也就是这个样子,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其实任何一法都是黄叶,都是为止儿啼而已。如果一念停了,黄叶就不要了。

  禅宗祖师有四句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佛,什么参禅啊!打坐啊!念佛啊!念咒啊!观想啊!管它白骨红粉都可以观;白骨观不起来,观红粉,红粉观不起来,观白骨。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这是金刚经彻底的意义,佛都告诉你了,你还要求这个法,求那个法,千里迢迢从外国跑回来,非要在这里学不可。那当然!因为你有一切心嘛! 你就必须要回来求一切法。

  「诳捏空拳大小擎」,佛说他说法,如空拳哄小儿。小孩子哭,你只要能使他不哭,我里边有糖,我给你一毛钱,实际上都没有,都是哄那个小孩子罢了。禅宗有个祖师五祖演,编了两个故事,说明佛法修行的道理。

小偷与越狱的人

  一个是小偷的故事,大概很多人都听过的,我们再重复一次。有一个小偷本事高强,儿子长大了,就缠著要他传衣钵。有一天被儿子缠不过了,就答应当天夜里带他去偷。父子偷偷摸进了一家人家,发现房间内有个大柜子,这个父亲想办法把锁打开了,叫儿子进去拿东西。儿子进了柜子,这个父亲立刻把柜门关上锁住,并且大叫有贼啊……然后自己跑掉了。这一家人被吵醒都起来了,点起灯火到处找,有个丫头拿著蜡烛进了房间,柜子中的儿子情急智生,就用口技学老鼠打架,吱吱吱吵个不停。丫头叫了起来,太太,不得了啦!小偷没看见,柜子里有老鼠作窝啊!立刻拿钥匙开锁,这个小偷的儿子冲出来,一口气吧蜡烛吹灭,就跑掉了。跑回家中看见老子躺在那里睡觉,儿子就把他叫醒,质问他为什么这样害自己的儿子!这个父亲说:你不是出来了吗?你成功啦!衣钵传给你啦!他说小偷无定法,只要你逃得出来,就成功了。所以五祖演第一个就告诉徒弟们,要成佛没有定法,随便修那一样,自己想办法。

  有一次,五祖演对徒弟们说,佛法大乘、小乘,还来个金刚经,唉呀!不要那么罗嗦!我告诉你们一个故事:

  有一个犯人坐牢,判了无期徒刑,他想逃出监牢,就与有些同牢的难友商量,那些做小偷的都不说话;可是不久小偷慢慢挖地洞,一天挖一点,最后成功了。等到小偷逃走,这个犯人就把地洞盖好,他自己呢!不想逃,反而跟那个看守变成好朋友。家里送来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后来与看守人无话不谈,大家放心他,晓得他不想逃。慢慢的,有一天家里大拜拜,送来很多的虾啊鱼啊!肉啊!白兰地酒、金门高粱、啤酒都有。他请这个牢里的看守一起来庆祝,等到看守的人酒喝醉了,他就从看守身上把钥匙取出来,打开自己手铐脚镣,穿上看守人的制服,把牢门打开,他就大摇大摆的走了。

  五祖演说,那个学小乘的呀!就是学那个小偷,花了很大的功力挖个地洞逃出来,逃出来以后,还很可怜的,东躲西躲。学大乘的啊,想要跳出这个世界的牢笼,要跟牢犯、阎王、看守都变成朋友才行,学大乘就是这个样子。佛法讲三界如牢狱,至于什么方法逃出来,不论念佛,拜佛,还是念咒子,是密宗还是显教,都不管,你只要有办法出得来就行。这就是佛说无定法的道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