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译文

法句经 | 作者:法增比丘 [投稿]

暗愚品第十三

  暗愚品者,将以开蒙,故陈其然,欲使窥明。

  暗愚品的大意是要开启蒙昧,陈述暗愚的本相及其原因,目的是使暗愚之人重见光明。

  〔一〕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

  译文:失眠之人倍觉夜长,疲倦之人倍觉道路漫长:愚合之人倍感生死轮回漫长,不知正等的大法方才如此。

  〔二〕痴意常冥,逝如流川。在一行疆,独而无偶。

  译文:痴意常常是昏暗无光,不知逝去的岁月犹如流淌河水一去无还。宁可独处独行走,不与愚人作伙伴。

  〔三〕愚人着数,忧戚久长,与愚居苦,于我由怨。

  译文:愚随之人看重命运,忧慼生命历程漫长无涯:与愚同行同居之人必然忧苦无乐,对于生命自我任凭怨恨指使。

  〔四〕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有子财?

  译文:既有子女又有家财,暗合之人却整日忧心仲仲;生命之「我」况且不是真正的属于我有,哪里还有什么子女家财?

  〔五〕暑当止此,寒当止此,愚多预虑,莫知来变。

  译文:夏天住在这里,冬天也住在这里,愚暗之人以为常住人间,徒怀千岁之忧,从来也没有思考过未来的变化。

  〔六〕愚蒙愚极,自谓我智;愚而胜智,是谓极愚!

  译文:愚暗蒙昧到了极点,反而自我认为智慧聪明,坚决认为愚暗的人胜过智者,这便是极顶的愚昧。

  〔七〕顽暗近智,如瓢斟味,虽久狎习,犹不知法。

  译文:愚暗者亲近善知识,犹如木瓢斟酌各种有味之汤,即使是长久地亲尝习学味道,但却不知瓢中的羹味。

  〔八〕开达近智,如舌尝味,虽须臾习,即解道要。

  译文:开明通达者亲近善知识,犹如舌头品尝味道,即使是片刻的品尝,立即便知其羹味美无穷。

  〔九〕愚人施行,为身招患,快心作恶,自致重殃。

  译文:愚暗之人实施行动,往往自身招来罪祸;畅快心意肆行恶事,自我招致深重罪殃。

  〔十〕行为不善,退见悔悋,致涕流面,报由宿习。

  行为不善,事后必生后悔心,以致眼泪纵横流:这一报应终由往昔恶习导致。

  〔十一〕行为德善,进覩欢喜,应来受福,喜笑玩习。

  译文:行为有德且善,事后无悔心欢喜:未来报应必将受福,喜笑颜开愉快地从事人生事务。

  〔十二〕过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时,自受大罪。

  译文:恶业未到成熟之时,愚暗之人以为恬淡无事:等到过罪报应到时,自然承受巨大罪苦。

  〔十三〕愚所望处,不谓适苦,临堕危地,乃知不善。

  译文:愚暗之人所见所及,并不认为是趋向苦境;及至深临堕入危险之地,方才知晓(当初所求)乃是不善。

  〔十四〕愚蠢作恶,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炽然。

  译文:愚蠢之人犯下罪恶,不能自解自觉,祸殃焚烧自我,罪恶之火熊熊燃烧,经久不灭。

  〔十五〕愚好美食,日月滋甚,于十六分,未一思法。

  译文:愚暗之人喜好美食,日甚一日不断在饮食方面追求美味:达到极顶在十六分的追求中,未曾有一分思念佛法。

  〔十六〕愚生念虑,至终无利;自招刀杖,报有印章。

  译文:愚暗自然产生顾虑念头,从生到死皆无一利:自我招致刀杖之苦,报应犹如图章印尽于纸,毫爽无差。

  〔十七〕观处知其愚,不施而广求,所堕无道智,往往有恶行。

  译文:观人所处即知其愚,既不布施却又广求,其人必将堕入无道无智境地,往往伴随恶行出现。

  〔十八〕远道近欲者,为食在学名,贪倚家居故,多取供异姓。

  译文:远离大道靠近欲望之人,为了谋生而在沽名钓誉:因为贪恋在家的缘故,广泛地索取以供异姓之教。

  〔十九〕学莫堕三望,莫作家沙门;贪家违圣教,为后自匮乏;此行与愚同,但令欲慢增。

  译文:习学大道切莫堕入「三望」的圈套不要做居家的僧徒:贪恋家庭违背圣人教旨,日后必将自我匮乏,此种行为与愚闇之人同行同处,只是徒增各种欲望。

  〔二十〕利求之愿异,求道意亦异,是以有识者。出为佛弟子;弃爱舍世习,终不堕生死。

  译文:求利的愿望往往适得其反,追求大道往往也是得与愿违此世清苦,其后得福,因此见识高明之人,出家去做佛门弟子:舍弃恩爱舍弃世间所有行为,终生不再堕入生死轮回之苦。

明哲品第十四

  明哲品者,学念行者,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明哲品大意是讲,习学控制心念和行为的人,应当修炼人生福报而精进于大道,以佛法作为人生的明镜。

  〔一〕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

  译文:透彻地审视善恶之报,心中必知敬畏禁忌:敬畏果报而不犯邪恶,终身吉庆了无忧患。

  〔二〕故世有福,念思绍行;善致其愿,福禄转胜。

  译文:所以世间有福之人,心念思惟紧跟行动毫不放纵:善于实现自己的意愿,幸福与财富加倍增长。

  〔三〕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

  译文:深信善报广行福事,积聚善德毫不厌倦,深深相信阴德之报,久而久之其德必然彰显辉煌。

  〔四〕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狎附上士。

  译文:经常避开无义之举,不去亲近愚闇之人,一心思量追随贤德之友,亲近依旁上等有识之上。

  〔五〕喜法卧安,心悦意清。圣人演法,慧常乐行。

  译文:喜悦佛法之人睡眠安稳,心情和悦意志清爽:圣人敷演佛法精义,智慧常使行为快乐。

  〔六〕仁人智者,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间。

  译文:仁德智慧之人,坚守戒律奉持佛法,犹如星空之中明月,光华普照世间。

  〔七〕弓工调角,水人调船,巧匠调木,智者调身。

  译文:制造角弓的工匠调理牛角,船夫掌舵调理航船,智巧工匠调理木料,智慧之人调理身心。

  〔八〕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

  译文:譬如厚重磐石,任凭大风吹刮毫不动移;智慧之人心意凝重稳固,任凭毁誉之言四起不能使其主意倾斜。

  〔九〕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

  译文:譬如深不见底的涧渊,澄静清明:智慧之人听到大道精义,心意澄净心情欢悦。

  〔十〕大人体无欲,在所昭然明;虽或遭苦乐,不高现其智。

  译文:大德之人身心无欲,所处之地昭然明朗:即使偶然遭遇苦乐,但对这些苦乐的无动于衷并不能高尚显赫其拥有的智慧功能。

  〔十一〕大贤无世事,不愿子财国,常守戒慧道,不贪邪富贵。

  译文:大贤之人了无尘世事务扰乱,不愿拥有子女财产政权种种俗务之累;经常坚守戒律智慧与佛道法则,从不贪求邪欲富贵。

  〔十二〕智人知动摇,譬如沙中树,朋友志未强,随色染其素。

  译文:智慧之人深知心意易于动摇,犹如生长在沙土中树木极易被风摇动;交朋接友而自己心志并不强固,就会随顺尘世各种习气现象而污染自己清净本性。

  〔十三〕世皆没渊,尠克度岸;如或有人,欲度必奔!

  译文:世俗之人均皆沉没于人欲深渊,很少有人度过深渊走上彼岸:假若有人前来救度,要求救度之人必然奔走前来叩问佛法。

  〔十四〕诚贪道者,览受正教。此近彼岸,脱死为上。

  译文:确确实实热爱大道,认认真真接受端正之义的教诲:如此之人接近真如彼岸,直至超脱生死之苦便为上等之人。

  〔十五〕断五阴法,静思智慧,不反入渊,弃倚其明。

  译文:斩断五蕴之苦的假相,静静思考寻求智慧;不会再回到人欲的深渊之中,抛弃所有的依托其智必将光明。

  〔十六〕抑制情欲,绝乐无为,能自拯济,使意为慧。

  译文:抑制情感欲望,断绝世俗快乐莫要放纵情欲;如此便能自己拯救自己脱离世俗苦海,驱使意念进入智慧。

  〔十七〕学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谛,不起为乐。漏尽习除,是得度世。

  译文:学习应取端正之智,心意惟以正道为念;一心三思接受佛家真谛,杂念不起便是快乐:烦恼消尽陋习除尽,这样便能超度世俗之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