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译文

法句经 | 作者:法增比丘 [投稿]

忿怒品第二十五

  忿怒品者,见瞋恚害;宽弘慈柔,天祐人爱。

  忿怒品的大意是说:人若能够看出瞋怒、怨愤的危害性,自持宽弘慈爱柔和之心,则上苍保佑人所共爱。

  〔一〕忿怒不见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

  译文:忿怒之时就看不到佛法,忿怒之时就不知大道:能够消除忿怒之人,幸福与喜悦常常随身而在。

  〔二〕贪淫不见法,痴愚意亦然,除淫去痴者,其福第一尊。

  译文:贪婪淫荡就看不到佛法,痴愚之人也是如此:驱除淫欲赶走痴意之人,他所获得的福报为第一等福报。

  〔三〕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

  译文:有愤怒但能自我控制,犹如止住奔跑中的大车;这样的人可称是善于驾车之人,抛弃了昏冥而进入了光明之境。

  〔四〕忍辱胜恚,善胜不善;胜者能施,至诚胜欺。

  译文:人生必须承受住侮辱战胜愤怒,善德最终战胜不善;真正的胜者能够博施恩德,至诚之德最终能够胜欺诈之行。

  〔五〕不欺不怒,意不多求,如是三事,死则上天。

  译文:不自欺亦不愤怒,心意也不多贪求;能够做到这三件事,死后便可升入天界。

  〔六〕常自摄身,慈心不杀,是生天上,到彼无忧。

  译文:常常自己管东身心,心怀仁慈不杀生灵;这样的人可以升入天界,直到彼岸亦无忧愁。

  〔七〕意常觉悟,明暮勤党,漏尽意解,可致泥洹。

  译文:意念常常明悟事理,朝暮勤恳学习佛法:烦恼消尽意念觉解,如此便可进入涅槃境界。

  〔八〕人相谤毁,自古至今,既毁多言,又毁讷诃;亦毁中和;世无不毁。

  译文:人们之间相互毁谤攻击,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既毁谤人们多言,又毁谤木讷寡言;也毁谤中和君子,世间众生之相无不遭毁。

  〔九〕欲意非圣,不能制中;一毁一誉,但为利名。

  译文:有心要毁谤圣贤,自然就不能中道而行;人世间的一毁一誉之间,无非都为了利益与名声罢了。

  〔十〕明智所誉,唯称是贤;慧人守戒,无所讥谤。

  译文:明智之人所证誉的德与行,只有贤德之人与之相符;智慧之人坚守戒律,没有什么把柄让人讥毁诽谤。

  〔十一〕如罗汉净,莫而诬谤;诸天咨嗟,梵释所称。

  译文:假如同罗汉般的净洁无垢,就没有什么能让人毁谤了;诸天之人为之感叹为之赞美,梵释亦将称誉罗汉般的净洁。

  〔十二〕常守慎身,以护祐恚;除身恶行,进修德行。

  译文:经常守护意念谨慎身体之行,从而调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身心中的恶行,进而修炼大德品行。

  〔十三〕常守惧言,以护瞋恚;除口恶言,诵习法言。

  译文:经常守护意念谨慎自己言语,从而调伏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口中恶毒的言辞,诵读习学佛法言语。

  〔十四〕常守慎心,以护瞋恚;除意恶念,思惟念道。

  译文:经常守护意念谨慎心念所思,从而呵护瞋怒之心不起;除去心意中的恶毒念头,思惟谨以道法为相。

  〔十五〕节身惧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译文:使身行有节言语谨慎,守护管束其心念的活动;舍弃愤恨踏上「大道」,忍受住侮辱最为坚强。

  〔十六〕舍恚离慢,避诸爱贪,不着名色,无为灭苦。

  译文:舍弃愤怒远离傲慢,避开各种爱意贪欲:不在各种概念表相以及世俗物相上滞粘执著,无所作为便可熄灭人生痛苦。

  〔十七〕起而解怒,淫生自禁,舍不明健,斯皆得安。

  译文:开初若能慧解愤怒的害处,淫欲产生之时自然能够加以控制;舍弃没有智慧武装的世俗刚健强壮,这些均能获得人生的平安。

  〔十八〕瞋断卧安,恚灭淫忧;怒为毒本,软意梵志;言善得誉,断为无患。

  译文:瞋意已断则睡卧安稳,愤恨熄灭、淫欲忧愁也消除殆尽,人生获安;愤怒之意乃是歹毒之本源,柔和之间接近清净之志;言语和善必益,断然不会遭遇祸患。

  〔十九〕同志相近,详为作恶,后别余恚,火自烧恼。

  译文:志同道合之人本来相互亲近,却假装不知故意为恶:后来分别之后留下愤恨,余恨之火燃烧自我烦恼不已。

  〔二十〕不知惭愧,无戒有怒,为怒所牵,不厌有务。

  译文:不知道惭愧,没有持戒之德便有怒意;人若被怒意牵制,就不会满足自我应做之事而另有他图。

  〔二十一〕有力近兵,无力近软,夫忍为上,宜常忍羸。

  译文:有力之人容易靠近械斗之事,无力之人靠近柔和之心;只有那忍的功夫最为上策,应该常常忍于赢弱的状态之中。

  〔二十二〕举众轻之,有力者忍;夫忍为上,宜常忍赢。

  译文:大凡众人都轻视这种人,有力之人忍受欺侮;只有那忍最为上策,应该常常忍于羸弱的状态之中。

  〔二十三〕自我与彼,大畏有三,如知彼作,宜灭己中。

  译文:无论是我还是他,最大的畏惧有三种:如若知晓这三一种畏惧已经萌芽,应当熄灭在自己?心意之中。

  〔二十四〕俱两行义,我为彼教;如知彼作,宜灭己中。

  译文:同时坚持两种对立的义理,我向这种想法进规一言,如若知晓这种两行之义念头已经萌发,应当熄灭在自己心意之中。

  〔二十五〕善智胜愚,矗言恶说;欲常胜者,于言宜默。

  译文:最好的智慧终能战胜愚闇,以及粗陋语言邪恶说教:想要常常保持胜者的姿态,应该在言辞方面保持缄默。

  〔二十六〕夫为恶者,怒有怒报;怒不报怒,胜彼鬬负。

  译文:那些作恶之人,怒行之后必有怒报,怒行若不遭遇怒的回报,那么要战胜他人必然以争斗决出胜负。

尘垢品第二十六

  尘垢品者,公别清浊;学当洁白,无行污辱。

  鹿垢品的大意是公开分别清行与浊行的不同,学习佛法应当与白无瑕,不要做出一些污辱之事。

  〔一〕生无善行,死堕恶道;往疾无间,到无资用。

  译文:活着时没做一件好事,死后就会堕入恶道之中;生命迅速地向地狱靠近,一旦堕入地狱就只有受苦受刑。

  〔二〕当求智慧,以然意定;去垢勿污,可离苦形。

  译文:应当追求智慧,以正确的意念安定昼心;除去污垢勿要污染,可以远离诸种苦相。

  〔三〕慧人以渐,安徐精进,洗除心垢,如工链金。

  译文:智慧之人渐次地修行,安稳徐缓精进助善;洗除心念中污垢,犹如工匠锻链金子一样使之纯净。

  〔四〕恶生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其身。

  译文:恶念生于心中,结果还是自坏其身:犹如白铁生锈,反而自己吞食自身。

  〔五〕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

  译文:不诵佛经便是言语污垢不净,不勤劳持家便是家庭污垢不净不严格守戒便是身处污垢之中,放纵自己行为便是众多污垢事件之一。

  〔六〕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亦后世,恶法为常垢。

  译文:怪吝便是惠施品德之污垢,不善之行便是人的品行之污垢:当今之世及后来之世,恶法总为恒常的污垢。

  〔七〕垢中之垢,莫甚于痴;学当舍恶,比丘无垢。

  译文:污垢之中的污垢,没有超过痴意之污垢了;学习佛法应当舍弃恶念,比丘是没有任何污垢的人。

  〔八〕苟生无耻,如鸟长喙;强颜耐辱,名曰秽生。

  译文:苟且偷生就会没有廉耻,就像鸟儿长了张长嘴随意诋毁他人;强作欢颜忍受屈辱,这样的人生可以称之为污秽的人生。

  〔九〕廉耻虽苦,义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日洁生

  译文:廉正有耻即使清苦,但于道义而言则清清白白:避开屈辱不生虚妄之言,这样的人生便可称之为干净的人生。

  〔十〕愚人好杀,信无诚实,不与而取,好犯人妇。

  译文:愚合之人喜欢杀生,没有一点诚实品德:不去施与却要妄取,喜欢骚扰他人之妇。

  〔十一〕逞心犯戒,迷惑于酒;斯人世世,自掘身本。

  译文:放纵心意违犯戒律,迷惑于酒醉之中:这等人世世代代,都在自我挖掘毁灭生命之根本。

  〔十二〕人如觉是,不当念恶;愚近非法,久自烧没。

  译文:人们若能觉悟这种道理,不当再去以恶为念:愚合就十分靠近非法之境,久而久之就自然焚烧毁灭。

  〔十三〕若信布施,欲扬名誉;贪人虚筛,非入净定。

  译文:假如相信布施行为,是要宣扬自己的名誉:贪婪之人就会虚饰其行,并不能够进入清净安定之境。

  〔十四〕一切断欲,截意根源,尽夜守一,必入定意!

  译文:斩断一切欲念,截断妄意之根源,尽夜持守一心,必然进入禅定的意念。

  〔十五〕着欲为尘,从染垄漏;不染不行,净而离愚。

  译文:粘着于欲望便是尘世心态,顺从世俗之习便会生出烦恼:不被世俗所染不为世俗之行,心意清净从而远离愚闇。

  〔十六〕见彼自侵,常内自省;行漏自欺,漏尽无垢。

  译文:看见人们相互攻伐,常常应当自我反省:意根烦恼就会自我侵伐,烦恼除尽就没有世俗污垢。

  〔十七〕火莫熟于侄,捷莫疑于怒;网莫密于痴,爱流駚于河。

  译文:即使是火也比不上淫欲之火躁热,再快的速度比不上怒意迅速地引发出横祸;所有的罗网比不上痴意之细密,爱意流淌的速度甚于流淌的河流。

  〔十八〕虚空无辙迹,沙门无外意;众人尽乐恶,唯佛净无秽。

  译文:心灵虚空门外就没有送往迎来的大车印痕,沙门之辈心中就会除却各种妄念;庸凡众生都以恶行为乐,只有佛清净没有污秽。

  〔十九〕虚空无辙迹,沙门无外意;世间皆无常,佛无我所有。

  译文:心灵虚空门外就没有送往迎来的大车印痕,沙门之辈心中就会除却各种妄念;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不定,佛已破除了对我之所有的执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