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关
禅宗无门关
说道无门。尽大地人得入。说道有门。无阿师分。第一强添几个注脚。大似笠上顶笠。硬要习翁赞扬。又是干竹绞汁。着得这些哮本。不消习翁一掷。一掷莫教一滴落江湖。千里乌骓追不得。绍定改元七月晦。习庵陈[埃-矢+貝]写
绍定二年正月初五日。恭遇天基圣节。臣僧慧开。预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印行拈提佛祖机缘四十八则。祝延今上皇帝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陛下。恭愿圣明齐日月。睿算等乾坤。八方歌有道之君。四海乐无为之化
慈懿皇后功德报因佑慈禅寺前住持传法臣僧慧开谨言
禅宗无门关
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既是无门。且作么生透。岂不见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从缘得者。始终成坏。恁么说话。大似无风起浪好肉剜疮。何况滞言句。觅解会。掉棒打月。隔靴爬痒。有甚交涉。慧开绍定戊子夏。首众于东嘉龙翔。因衲子请益。遂将古人公案。作敲门瓦子。随机引导学者。竟尔抄录。不觉成集。初不以前后叙列。共成四十八则。通曰无门关。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八臂那吒拦他不住。纵使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只得望风乞命。设或踌躇。也似隔窓看马骑。贬得眼来。早已蹉过。颂曰
大道无门 千差有路 透得此关 乾坤
独步
佛祖机缘四十八则
目录
赵州狗子 百丈野狐 俱胝竖指
胡子无须 香严上树 世尊拈花
赵州洗钵 奚仲造车 大通智胜
清税孤贫 州勘庵主 岩唤主人
德山托钵 南泉斩猫 洞山三顿
钟声七条 国师三唤 洞山三斤
平常是道 大力量人 云门屎橛
迦叶刹竿 不思善恶 离却语言
三座说法 二僧卷帘 不是心佛
久响龙潭 非风非幡 即心即佛
赵州勘婆 外道问佛 非心非佛
智不是道 倩女离魂 路逢达道
庭前柏树 牛过窓棂 云门话堕
趯倒净瓶 达磨安心 女子出定
竿头进步 兜率三关 干峰一路
目录(终)
参学比丘弥衍宗绍编
赵州狗子
赵州和尚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无门曰。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便可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底。么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如哑子得梦。只许自知。蓦然打发。惊天动地。如夺得关将军大刀入手。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游戏三昧。且作么生提撕。尽平生气力。举个无字。若不间断好。似法烛一点便着
颂曰
狗子佛性 全提正令 才涉有无
丧身失命
百丈野狐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只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云。近前来与伊道。黄檗遂近前。与师一掌。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无门曰。不落因果。为甚堕野狐。不昧因果。为甚脱野狐。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知得。前百丈赢得。风流五百生
颂曰
不落不昧 两采一赛 不昧不落
千错万错
俱胝竖指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问。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指头。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负痛号哭而去。胝复召之。童子回首。胝却竖起指。童子忽然领悟。胝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言讫示灭
无门曰。俱胝并童子悟处。不在指头上。若向者里见得。天龙同俱胝并童子。与自己一串穿却
颂曰
俱胝钝置老天龙 利刃单提勘小童
巨灵擡手无多子 分破华山千万重
胡子无须
或庵曰。西天胡子。因甚无须
无门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者个胡子。直须亲见一回始得。说亲见。早成两个
颂曰
痴人面前 不可说梦 胡子无须
惺惺添懵
香严上树
香严和尚云。如人上树。口[啣-止+山]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恁么时。作么生对
无门曰。纵有悬河之辨。总用不着。说得一大藏教。亦用不着。若向者里对得着。活却从前死路头。死却从前活路头。其或未然。直待当来。问弥勒
颂曰
香严真杜撰 恶毒无尽限
哑却衲僧口 通身迸鬼眼
世尊拈花
世尊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无门曰。黄面瞿昙傍若无人。压良为贱。悬羊头卖狗肉。将谓。多少奇特。只如当时大众都笑。正法眼藏作么生传。设使迦叶不笑。正法眼藏又作么生传。若道正法眼藏有传授。黄面老子诳呼闾阎。若道无传授。为甚么独许迦叶
颂曰
拈起花来 尾巴已露 迦叶破颜
人天罔措
赵州洗钵
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钵盂去。其僧有省
无门曰。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者僧听事不真。唤钟作瓮
颂曰
只为分明极 翻令所得迟
早知灯是火 饭熟已多时
奚仲造车
月庵和尚。问僧。奚仲造车一百辐。拈却两头。去却轴。明甚么边事
无门曰。若也直下明得。眼似流星。机如掣电
颂曰
机轮转处 达者犹迷 四维上下
南北东西
大通智胜
兴阳让和尚。因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时如何。让曰。其问甚谛当。僧云。既是坐道场。为甚么不得成佛道。让曰。为伊不成佛
无门曰。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圣人若会即是凡夫
颂曰
了身何似了心休 了得心兮身不愁
若也身心俱了了 神仙何必更封侯
清税孤贫
曹山和尚。因僧问云。清税孤贫。乞师赈济。山云。税阇梨税应诺。山曰。青原白家酒。三盏吃了犹道。未沾唇
无门曰。清税输机。是何心行。曹山具眼深辨来机。然虽如是且道。那里是税阇梨吃酒处
颂曰
贫似范丹 气如项羽 活计虽无
敢与斗富
州勘庵主
赵州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州云。水浅。不是泊舡处。便行。又到一庵主处云。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头。州云。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
无门曰。一般竖起拳头。为甚么。肯一个不肯一个。且道。誵讹在甚处。若向者里。下得一转语。便见赵州舌头无骨。扶起放倒得大自在。虽然如是。争奈赵州却被二庵主勘破。若道二庵主有优劣。未具参学眼。若道无优劣。亦未具参学眼
颂曰
眼流星 机掣电 杀人刀 活人剑
岩唤主人
瑞岩彦和尚。每日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着喏。他时异日。莫受人瞒。喏喏
无门曰。瑞岩老子自买自卖。弄出许多神头鬼面。何故[斬/耳]一个唤底。一个应底。一个惺惺底。一个不受人瞒底。认着依前还不是。若也效他。总是野狐见解
颂曰
学道之人不识真 只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 痴人唤作本来人
德山托钵
德山一日托钵下堂。见雪峰问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处去。山便回方丈。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山闻。令侍者唤岩头来。问曰。汝不肯老僧那。岩头密启其意。山乃休去。明日升座。果与寻常不同。岩头至僧堂前。拊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
无门曰。若是末后句。岩头德山俱未梦见在。捡点将来好。似一棚傀儡
颂曰
识得最初句 便会末后句
末后与最初 不是者一句
南泉斩猫
南泉和尚。因东西堂争猫儿。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遂斩之。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无门曰。且道。赵州顶草鞋意作么生。若向者里下得一转语。便见南泉令不虚行。其或未然险
颂曰
赵州若在 倒行此令 夺却刀子
南泉乞命
洞山三顿
云门因洞山参次。门问曰。近离甚处。山云柤渡。门曰夏在甚处。山云湖南报慈。门曰几时离彼。山云八月二十五。门曰放汝三顿棒。山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山。于此大悟
无门曰。云门当时便与本分草料。使洞山别有生机一路。家门不致寂寥。一夜在是非海里。着到直待天明。再来又与他注破。洞山直下悟去。未是性燥。且问诸人。洞山三顿棒合吃不合吃。若道合吃。草木丛林皆合吃棒。若道不合吃。云门又成诳语。向者里明得。方与洞山出一口气
颂曰
狮子教儿迷子诀 拟前跳踯早翻身
无端再叙当头着 前箭犹轻后箭深
钟声七条
云门曰。世界恁么广阔。因甚向钟声里披七条
无门曰。大凡参禅学道。切忌随声逐色。纵使闻声悟道见色明心。也是寻常。殊不知。衲僧家骑声盖色。头头上明。着着上妙。然虽如是且道。声来耳畔。耳往声边。直饶响寂双忘。到此如何话会。若将耳听应难会。眼处闻声方始亲
颂曰
会则事同一家 不会万别千差
不会事同一家 会则万别千差
国师三唤
国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国师云。将谓吾辜负汝。元来却是汝辜负吾
无门曰。国师三唤舌头堕地。侍者三应。和光吐出。国师年老心孤。按牛头吃草。侍者未肯承当。美食不中饱人飡。且道那里是他辜负处。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颂曰
铁枷无孔要人担 累及儿孙不等闲
欲得撑门并拄户 更须赤脚上刀山
洞山三斤
洞山和尚。因僧问。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无门曰。洞山老人参得些蚌蛤禅。才开两片。露出肝膓。然虽如是且道。向甚处见洞山
颂曰
突出麻三斤 言亲意更亲
来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平常是道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云。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州于言下顿悟
无门曰。南泉被赵州发问。直得瓦解冰消分疎不下。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
颂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大力量人
松源和尚云。大力量人因甚擡脚不起。又云。开口不在舌头上
无门曰。松源可谓。倾膓倒腹。只是欠人承当。纵饶直下承当。正好来无门处吃痛棒。何故。[斬/耳]要识真金。火里看
颂曰
擡脚踏翻香水海 低头俯视四禅天
一个浑身无处着 请续一向
云门屎橛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佛。门云干屎橛
无门曰。云门可谓。家贫难辨素食。事忙不及草书。动便将屎橛来。撑门拄户。佛法兴衰可见
颂曰
闪电光 击石火 眨得眼 已蹉过
迦叶刹竿
迦叶因阿难问云。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何物。叶唤云。阿难。难应诺。叶云。倒却门前刹竿着
无门曰。若向者里下得一转语。亲切便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其或未然。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颂曰
问处何如答处亲 几人于此眼生筋
兄呼弟应扬家丑 不属阴阳别是春
不思善恶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明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泪作礼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意旨否。祖曰。我今为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明云。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祖云。汝若如是。则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无门曰。六祖可谓。是事出急家。老婆心切。譬如新荔支剥了壳。去了核送在尔口里。只要尔咽一咽
颂曰
描不成兮画不就 赞不及兮休生受
本来面目没处藏 世界坏时渠不朽
离却语言
风穴和尚。因僧问。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穴云。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无门曰。风穴机如掣电。得路便行。争奈坐前人舌头不断。若向者里见得亲切。自有出身之路。且离却语言三昧。道将一句来
颂曰
不露风骨句 未语先分付
进步口喃喃 知君大罔措
三座说法
仰山和尚。梦见往弥勒所安第三座。有一尊者。白槌云。今日当第三座说法。山乃起白槌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
无门曰。且道是说法不说法。开口即失。闭口又丧。不开不闭十万八千
颂曰
白日青天 梦中说梦 揑怪揑怪
诳呼一众
二僧卷帘
清凉大法眼。因僧斋前上参。眼以手指帘。时有二僧。同去卷帘。眼曰。一得一失
无门曰。且道是谁得谁失。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知清凉国师败阙处。然虽如是。切忌向得失里商量
颂曰
卷起明明彻太空 太空犹未合吾宗
争似从空都放下 绵绵密密不通风
不是心佛
南泉和尚。因僧问云。还有不与人说底法么。泉云有僧云。如何是不与人说底法。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无门曰。南泉被者一问。直得揣尽家私。郎当不少
颂曰
叮咛损君德 无言真有功
任从沧海变 终不为君通
久响龙潭
龙潭因德山请益抵夜。潭云。夜深子何不下去。山遂珍重揭帘而出。见外面黑却回云。外面黑。潭乃点纸烛度与。山拟接。潭便吹灭。山于此忽然有省。便作礼。潭云。子见个甚么道理。山云。某甲从今日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明日龙潭升堂云。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异日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在。山遂取疏抄。于法堂前将一炬火。提起云穷诸玄辨。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将疏抄便烧。于是礼辞
无门曰。德山未出关时。心愤愤口悱悱。得得来南方。要灭却教外别传之旨。及到澧州路上。问婆子买点心。婆云。大德车子内是甚么文字。山云。金刚经抄疏。婆云。只如经中道。过去心不可得。见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大德要点那个心。德山被者一问。直得口似匾檐。然虽如是。未肯向婆子句下死却。遂问婆子。近处有甚么宗师。婆云。五里外有龙潭和尚。及到龙潭纳尽败阙。可谓是前言不应后语。龙潭大似怜儿不觉丑。见他有些子火种。郎忙将恶水。蓦头一浇浇杀。冷地看来一场好笑
颂曰
闻名不如见面 见面不如闻名
虽然救得鼻孔 争奈瞎却眼睛
非风非幡
六祖因风扬刹幡。有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曾未契理。祖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二僧悚然
无门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不是心动。甚处见祖师。若向者里见得亲切。方知二僧买铁得金。祖师忍俊不禁一场漏逗
颂曰
风幡心动 一状领过 只知开口
不觉话堕
即心即佛
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
无门曰。若能直下领略得去。着佛衣吃佛饭。说佛话行佛行。即是佛也。然虽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错认定盘星。争知道说个佛字三日漱口。若是个汉。见说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颂曰
青天白日 切忌寻觅 更问如何
抱赃叫屈
赵州勘婆
赵州因僧问婆子。台山路向甚处去。婆云。蓦直去。僧才行三五步。婆云。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后有僧举似州。州云。待我去与尔勘过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问。婆亦如是答。州归谓众曰。台山婆子我与尔勘破了也
无门曰。婆子只解坐筹帷幄。要且着贼。不知赵州老人善用偷营劫塞之机。又且无大人相。捡点将来二俱有过。且道那里是赵州勘破婆子处
颂曰
问既一般 答亦相似 饭里有砂
泥中有刺
外道问佛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座。外道赞叹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具礼而去。阿难寻问佛。外道有何所证赞叹而去。世尊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无门曰。阿难乃佛弟子。宛不如外道见解。且道外道与佛弟子相去多少
颂曰
剑刃上行 冰棱上走 不涉阶梯
悬崖撒手
非心非佛
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
无门曰。若向者里见得。参学事毕
颂曰
路逢剑客须呈 不遇诗人莫献
逢人且说三分 未可全施一片
智不是道
南泉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无门曰。南泉可谓。老不识羞。才开臭口。家丑外扬。然虽如是。知恩者少
颂曰
天晴日头出 雨下地上湿
尽情都说了 只恐信不及
倩女离魂
五祖问僧云。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
无门曰。若向者里悟得真底。便知出壳入壳。如宿旅舍。其或未然。切莫乱走。蓦然地水火风一散。如落汤螃蟹七手八脚。那时莫言。不道
颂曰
云月是同 溪山各异 万福万福
是一是二
路逢达道
五祖曰。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且道将甚么对
无门曰。若向者里。对得亲切。不妨庆快。其或未然。也须一切处着眼
颂曰
路逢达道人 不将语默对
拦腮劈面拳 直下会便会
庭前柏树
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
无门曰。若向赵州答处。见得亲切。前无释迦。后无弥勒
颂曰
言无展事 语不投机 承言者丧
滞句者迷
牛过窓棂
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窓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
无门曰。若向者里。颠倒着得一只眼。下得一转语。可以上报四恩下资三有。其或未然。更须照顾尾巴始得
颂曰
过去堕坑堑 回来却被坏
者些尾巴子 直是甚奇怪
云门话堕
云门因僧问。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句未绝。门遽曰。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僧云是。门云话堕也。后来死心。拈云。且道那里是者僧话堕处
无门曰。若向者里。见得云门用处。孤危者僧。因甚话堕。堪与人天为师。若也未明。自救不了
颂曰
急流垂钓 贪饵者着 口缝才开
性命丧却
趯倒净瓶
沩山和尚。始在百丈会中。充典座。百丈将选大沩主人。乃请同首座。对众下语。出格者可往。百丈遂拈净瓶。置地上。设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首座乃云。不可唤作木[木*突]。也百丈却问于山。山乃趯倒净瓶而去。百丈笑云。第一座轮却山子。也因命之为开山
无门曰。沩山一期之勇。争奈跳百丈圈圚不出。检点将来。便重不便轻。何故[斬/耳]脱得盘头。担起铁枷
颂曰
扬下笟篱并木杓 当阳一突绝周遮
百丈重关拦不住 脚尖趯出佛如麻
达磨安心
达磨面壁。二祖立雪断臂云。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磨云。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可得。磨云。为汝安心竟
无门曰。缺齿老胡。十万里航海特特而来。可谓是无风起浪。末后接得一个门人。又却六根不具。咦谢三郎。不识四字
颂曰
西来直指 事因嘱起 挠聒丛林
元来是尔
女子出定
世尊昔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惟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于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女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一十二亿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出。礼拜世尊。世尊敕罔明。却至女人前。鸣指一下。女人于是从定而出
无门曰。释迦老子做者一场杂剧。不通小小。且道文殊是七佛之师。因甚出女人定不得。罔明初地菩萨。为甚却出得。若向者里。见得亲切。业识忙忙那伽大定
颂曰
出得出不得 渠侬得自由
神头并鬼面 败阙当风流
首山竹篦
首山和尚。拈竹篦示众云。汝等诸人若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汝诸人且道。唤作甚么
无门曰。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有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
颂曰
拈起竹篦 行杀活令 背触交驰
佛祖乞命
芭蕉拄杖
芭蕉和尚示众云。尔有拄杖子。我与尔拄杖子。尔无拄杖子。我夺尔拄杖子
无门曰。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若唤作拄杖。入地狱如箭
颂曰
诸方深与浅 都在掌握中
撑天并拄地 随处振宗风
他是阿谁
东山演师祖曰。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无门曰。若也见得他分晓。譬如十字街头撞见亲爷相似。更不须问别人。道是与不是
颂曰
他弓莫挽 他马莫骑 他非莫辨
他事莫知
竿头进步
石霜和尚云。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又古德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无门曰。进得步翻得身。更嫌何处不称尊。然虽如是。且道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嗄
颂曰
瞎却顶门眼 错认定盘星
[拚-ㄙ+ㄊ]身能舍命 一盲引众盲
兜率三关
兜率悦和尚。设三关问学者 拨草参玄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处 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时。作么生脱 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处去
无门曰。若能下得此三转语。便可以随处作主。遇缘即宗。其或未然。粗飡易饱。细嚼难饥
颂曰
一念普观无量劫 无量劫事即如今
如今[覤-儿+豆]破个一念 [覤-儿+豆]破如今[覤-儿+豆]底人
干峰一路
干峰和尚因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峰拈起拄杖。划一划云。在者里。后僧请益云门。门拈起扇子云。扇子踍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
无门曰。一人向深深海底。行簸土扬尘。一人于高高山顶。立白浪滔天。把定放行各出一只手。扶竖宗乘。大似两个驰子相撞着。世上应无直底人。正眼观来。二大老总未识路头在
颂曰
未举步时先已到 未动舌时先说了
直饶着着在机先 更须知有向上窍
从上佛祖垂示机缘。据欵结案。初无剩语。揭翻脑盖。露出眼睛。肯要诸人直下承当不从他觅。若是通方上士。才闻举着。便知落处。了无门户可入。亦无阶级可升。掉臂度关。不问关吏。岂不见玄沙道。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又白云道明明知道。只是者个为甚么。透不过。恁么说话。也是赤土搽牛奶。若透得无门关。早是钝置无门。若透不得无门关。亦乃辜负自己。所谓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明得差别智。家国自安宁。旹绍定改元解制前五日。杨岐八世孙无门比丘慧开谨识
无门关卷终
禅箴
循规守矩。无绳自缚。纵横无碍。外道魔军。存心澄寂。默照邪禅。恣意忘缘。堕落深坑。惺惺不昧。带锁担枷。思善思恶。地狱天堂。佛见法见二铁围山。念起即觉。弄精魂汉。兀然习定。鬼家活计。进则迷理。退则乖宗。不进不退。有气死人。且道如何履践。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余殃
黄龙三关
我手何似佛手。摸得枕头背后。不觉大笑呵呵。元来通身是手
我脚何似驴脚。未举步时踏着。一任四海横行。倒跨杨岐三脚
人人有个生缘。各各透彻机先。那吒折骨还父。五祖岂藉爷缘
佛手驴脚生缘。非佛非道非禅。莫怪无门关险。结尽衲子深冤
瑞岩近日有无门 掇向绳床判古今
凡圣路头俱截断 几多蟠蛰起雷音
请
无门首座。立僧山偈奉谢。绍定庚寅季春无量(宗寿)书
达磨西来。不执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说个直指。已是迂曲。更言成佛。郎当不少。既是无门。因甚有关。老婆心切恶声流布。无庵欲赘。一语又成四十九则。其间些子誵讹。剔起眉毛荐取。淳祐乙巳夏重刊
检校少保宁武军节度使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屯田大使兼[卄/夒]路策应大使兼知江陵府汉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一百户食实封陆佰户 孟珙 跋
无门老禅。作四十八则语。判断古德公案。大似卖油饼。人令买家开口接了更吞吐不得。然虽如是。安晚欲就渠热炉熬上。再打一枚足成大衍之数。却仍前送似。未知
老师从何处下牙。如一口吃得。放光动地。若犹未。也连见在四十八个。都成热沙去。速道速道
第四十九则语
经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安晚曰。法从何来。妙从何有。说时又作么生。岂但丰干饶舌。元是释迦多口。这老子造作妖怪。令千百代儿孙被葛藤缠倒。未得头出。似这般奇特话靶。匙挑不上。甑蒸不熟。有多少错认底。傍人问云。毕竟作如何结断。安晚合十指爪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却急去难思两字上。打个小圆相子。指示众人。大藏五千卷。维摩不二门。总在里许
颂曰
语火是灯 掉头弗譍 惟贼识贼
一问即承
淳祐丙午季夏初吉安晚居士书于西湖渔庄
旧板磨灭故。重命工锓梓毕。这板置于武藏州兜率山广园禅寺也
应永乙酉十月十三日 干缘比丘 常收
大般若经者。乃希代之绝唱。旷劫之遐津。光被人天。括囊真俗。诚入神之奥府。有国之灵镇。自非圣德远覃。哲人孤出。则方音罕贸。圆教岂臻。所以帝叙金照。皇述琼振。事邈千古。理镜三辰。郁矣斯文。备乎兹日。然则部分二四。昔徒掌其半珠。会兼十六。今乃握其全宝。窃案诸会别起。每比一部。辄复本以殊迹。各申一序。至如灵峰始集。宏韵首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契经。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远莫可涯涘。溯求其源。肇彼竺干流于震旦。
尔时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时胜帝佛告胜授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大雪山顶曼殊师利童子般若崛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罗汉。及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所谓普贤菩萨摩诃萨曼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至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十八金刚十二大天无量八部善神王等无量眷属。前后围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虽勇健。人众豪强。以我取彼。未足为有。时。阿阇世王命婆罗门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礼世尊足。问讯世尊。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又白世尊。跋只国人自恃勇健。民众豪强。不顺伏我。我欲伐之。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