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论部·毗昙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智度论 第七卷

  大智度论 第七卷

  大智度

  初品中佛土愿释论第十三(卷第七)

  龙树菩萨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诸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者。菩萨见已自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亦当如是。有佛世界七宝庄严。昼夜常有清净光明无有日月。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常有严净光明亦当如是。有佛世界一切众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饮食应念而至。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衣被饮食亦当如是。有佛世界纯诸菩萨如佛色身三十二相光明彻照。乃至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亦无女人。一切皆行深妙佛道。游至十方教化一切。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亦当如是。如是等无量佛世界种种严净愿皆得之。以是故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问曰。诸菩萨行业清净自得净报。何以要须立愿然后得之。譬如田家得谷岂复待愿。答曰。作福无愿无所摽。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如佛所说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人中有富乐人心常念着。愿乐不舍。命终之后生富乐人中。复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有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专念色欲化来从己)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欲与之行欲展转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愿乐命终之后各生其中。此皆愿力所得。菩萨亦如是。修净世界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受胜果。复次庄严佛世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问曰。若不作愿不得福耶。答曰。虽得不如有愿。愿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长。问曰。若作愿得报。如人作十恶不愿地狱。亦不应得地狱报。答曰。罪福虽有定报。但作愿者修少福有愿力故得大果报。如先说罪中报苦。一切众生皆愿得乐无愿苦者。是故不愿地狱。以是故福有无量报。罪报有量。有人言。最大罪在阿鼻地狱。一劫受报。最大福在非有想非无想处。受八万大劫报。诸菩萨净世界愿。亦无量劫入道得涅槃。是为常乐。问曰。如泥黎品中谤般若波罗蜜罪。此间劫尽复至他方泥黎中。何以言最大罪受地狱中一劫报。答曰。佛法为众生故有二道教化。一者佛道二者声闻道。声闻道中作五逆罪人。佛说受地狱一劫。菩萨道中破佛法人。说此间劫尽复至他方受无量罪。声闻法最第一福。受八万劫。菩萨道中大福。受无量阿僧祇劫。以是故福德要须愿。是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无量佛土名十方诸佛土。念佛三昧名十方三世诸佛。常以心眼见如现在前。问曰。云何为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问曰。如菩萨三昧种种无量。何以故。但赞是菩萨念佛三昧常现在前。答曰。是菩萨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现在前。复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如说。昔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駃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各各求其所事都无所益。中有五戒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南无佛。佛为无上能救苦厄。众人一心同声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得宿命智。闻称佛声心自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能除重罪济诸苦厄。何况念佛三昧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复次常念佛得种种功德利。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汝言云何常念佛不行余三昧者。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余三昧。行念佛三昧多故言常念。复次先虽说空无相无作三昧。未说念佛三昧。是故今说

  能请无量诸佛

  请有二种。一者佛初成道。菩萨夜三昼三六时礼请。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初成道时未转法轮。我某甲请一切诸佛。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二者诸佛欲舍无量寿命入涅槃时。菩萨亦夜三时昼三时。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我某甲请令久住世间无央数劫。度脱一切利益众生。是名能请无量诸佛。问曰。诸佛之法法应说法广度众生。请与不请法自应尔。何以须请。若于自前面请诸佛则可。今十方无量佛土诸佛亦不自见。云何可请。答曰。诸佛虽必应说法不待人请。请者亦应得福。如大国王虽多美饍有人请者必得恩福。录其心故。又如慈心念诸众生令得快乐。众生虽无所得。念者大得其福。请佛说法亦复如是。复次有诸佛无人请者。便入涅槃而不说法。如法华经中多宝世尊。无人请故便入涅槃。后化佛身及七宝塔。证说法华经故。一时出现。亦如须扇多佛。弟子本行未熟便舍入涅槃。留化佛一劫以度众生。今是释迦文尼佛。得道后五十七日寂不说法。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着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乐。是时诸菩萨及释提桓因梵天王诸天合掌敬礼。请佛为诸众生初转法轮。佛时默然受请。后到波罗[木*柰]鹿林中转法轮。如是云何言请无所益。复次佛法等观众生。无贵无贱无轻无重。有人请者。为其请故便为说法。虽众生不面请佛。佛常见其心亦闻彼请。假令诸佛不闻不见。请佛亦有福德。何况佛悉闻见而无所益。问曰。既知请佛有益。何以正以二事请。答曰。余不须请。此二事要必须请。若不请而说。有外道辈言。体道常定何以着法多言多事。以是故须请而说。若有人言若知诸法相不应贪寿。久住世间而不早入涅槃。以是故须请。若不请而说。人当谓佛爱着于法欲令人知。以是故要待人请而转法轮。诸外道辈自着于法。若请若不请而自为人说。佛于诸法不着不爱。为怜愍众生故。有请佛说者佛便为说。诸佛不以无请而初转法轮。如偈说

  诸佛说何实  何者是不实

  实之与不实  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实相  不戏于诸法

  怜愍众生故  方便转法轮

  复次佛若无请而自说法者。是为自显自执法。应必答十四难。今诸天请佛说法。但为断老病死无戏论处。是故不答十四难无咎。以是因缘故须请而转法轮。复次佛在人中生。用大人法故。虽有大悲不请不说。若不请而说。外道所讥。以是故初要须请。又复外道宗事梵天。梵天自请则外道心伏。复次菩萨法。昼三时夜三时常行三事。一者清旦偏袒右肩合掌礼十方佛言。我某甲。若今世若过世无量劫。身口意恶业罪。于十方现在佛前忏悔。愿令灭除不复更作。中暮夜三亦如是。二者念十方三世诸佛所行功德及弟子众所有功德。随喜劝助。三者劝请现在十方诸佛初转法轮。及请诸佛久住世间无量劫度脱一切。菩萨行此三事功德无量转近得佛。以是故须请

  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

  见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断。常见者见五众常心忍乐。断见者见五众灭心忍乐。一切众生多堕此二见中。菩萨自断此二。亦能除一切众生二见令处中道。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复有三种见。一切法忍一切法不忍一切法亦忍亦不忍。复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有死后如去。有死后不如去。有死后如去不如去。有死后亦不如去亦不不如去。复有五种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如是等种种诸见。乃至六十二见断。如是诸见种种因缘生。种种智门观。种种师边闻。如是种种相能为种种结使作因。能与众生种种苦。是名种种见。见义后当广说。缠者十缠。嗔缠覆罪缠睡缠眠缠戏缠掉缠无惭缠无愧缠悭缠嫉缠。复次一切烦恼结绕心故。尽名为缠。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烦恼有二种。内着外着。内著者五见疑慢等。外著者淫嗔等。无明内外共。复有二种结。一属爱二属见。复有三种属淫属嗔属痴。是名烦恼。缠者有人言十缠。有人言五百缠。烦恼名一切结使。结有九结。使有七。合为九十八结。如迦旃延子阿毗昙义中说。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烦恼。犊子儿阿毗昙中结使亦同。缠有五百。如是诸烦恼。菩萨能种种方便自断。亦能巧方便断他人诸烦恼。如佛在时三人。为伯仲季。闻毗耶离国淫女人。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淫女人。名须曼那。王舍城淫女人。名优钵罗槃那。有三人各各闻人赞三女人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着不舍。便于梦中梦与从事。觉已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淫事得办。因是而悟。一切诸法皆如是耶。于是往到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颰陀婆罗答言。诸法实尔。皆从念生。如是种种。为此三人方便巧说诸法空。是时三人即得阿鞞跋致。是诸菩萨亦复如是。为诸众生种种巧说法。断诸见缠烦恼。是名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

  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诸菩萨禅定心调。清净智慧方便力故。能生种种诸三昧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复有三种三昧。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复有四种三昧。欲界系三昧色界系三昧无色界系三昧不系三昧。是中所用菩萨三昧如先说。于佛三昧中未满。勤行勤修故。言能出生。问曰。诸菩萨何以故。出生游戏是百千种三昧。答曰。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钝。于诸结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乃能济诸贫者。又复如人欲广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菩萨亦如是。欲广度众生故。行种种百千三昧。问曰。但当出生此三昧。何以故复游戏其中。答曰。菩萨心生诸三昧。欣乐出入自在。名之为戏。非结爱戏也。戏名自在。如师子在鹿中自在无畏。故名为戏。是诸菩萨于诸三昧有自在力能出能入亦能如是。余人于三昧中能自在入。不能自在住自在出。有自在住。不能自在入自在出。有自在出。不能自在住自在入。有自在入自在住。不能自在出。有自在住自在出。不能自在入。是诸菩萨能三种自在故。言游戏出生百千三昧

  诸菩萨如是等无量功德成就

  是诸菩萨共佛住。欲赞其功德无量亿劫不可得尽。以是故言无量功德成就

  其名曰颰陀婆罗菩萨。(秦言善守)剌那伽罗菩萨。(秦言宝积)导师菩萨。那罗达菩萨。星得菩萨。水天菩萨。主天菩萨。大意菩萨。益意菩萨。增意菩萨。不虚见菩萨。善进菩萨。势胜菩萨。常勤菩萨。不舍精进菩萨。日藏菩萨。不缺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尸利菩萨。(秦言妙德)执宝印菩萨。常举手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无量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皆是补处绍尊位者

  如是等诸菩萨。共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问曰。如是菩萨众多。何以独说二十二菩萨名。答曰。诸菩萨无量千万亿说不可尽。若都说者。文字所不能载。复次是中二种菩萨。居家出家。善守等十六菩萨。是居家菩萨。颰陀婆罗居士菩萨。是王舍城旧人。宝积王子菩萨。是毗耶离国人。星得长者子菩萨。是瞻波国人。导师居士菩萨。是舍婆提国人。那罗达婆罗门菩萨。是弥梯罗国人。水天优婆塞菩萨慈氏妙德菩萨等。是出家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从他方佛土来。若说居家。摄一切居家菩萨。出家他方亦如是。问曰。善守菩萨有何殊胜。最在前说。若最大在前。应说遍吉观世音得大势菩萨等。若最小在前。应说肉身初发意菩萨等。答曰。不以大不以小。以善守菩萨是王舍城旧人。白衣菩萨中最大。佛在王舍城。欲说般若波罗蜜。以是故最在前说。复次是善守菩萨。无量种种功德。如般舟三昧中。佛自现前赞其功德。问曰。若弥勒菩萨应称补处。诸余菩萨何以复言绍尊位者。答曰。是诸菩萨。于十方佛土皆补佛处

  ◎大智度

  初品中放光释论第十四

  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加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问曰。佛有侍者及诸菩萨。何以故自敷师子座。答曰。此是佛所化成。欲以可适大众。以是故阿难不能得敷。复次佛心化作。故言自敷。问曰。何以名师子座。为佛化作师子。为实师子来。为金银木石作师子耶。又师子非善兽故。佛所不须。亦无因缘故不应来。答曰。是号名师子非实师子也。佛为人中师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譬如今者国王坐处亦名师子座。复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师子。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加趺坐。答曰。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隐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隐。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如是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如偈说

  若结加趺坐  身安入三昧

  威德人敬仰  如日照天下

  除睡懒覆心  身轻不疲懈

  觉悟亦轻便  安坐如龙蟠

  见画加趺坐  魔王亦愁怖

  何况入道人  安坐不倾动

  以是故结加趺坐。复次佛教弟子。应如是坐。有外道辈。或常翘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狂狷心没邪海形不安隐。以是故佛教弟子。结加趺直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则心不懒。端心正意系念在前。若心驰散摄之令还。欲入三昧故。种种驰念皆亦摄之。如此系念入三昧王三昧。云何名三昧王三昧。是三昧于诸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缘无量诸法。如诸人中王第一。王中转轮圣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三昧亦如是。于诸三昧中最第一。问曰。若以佛力故。一切三昧皆应第一。何以故独称三昧王为第一。答曰。虽应以佛神力故佛所行诸三昧皆第一。然诸法中应有差降。如转轮圣王众宝。虽胜一切诸王宝。然此珍宝中自有差别贵贱悬殊。是三昧王三昧。何定摄何等相。有人言。三昧王三昧名为自在相。善五众摄。在第四禅中。何以故。一切诸佛于第四禅中。行见谛道得阿那含。即时十八心中得佛道。在第四禅中舍寿。于第四禅中起入无余涅槃。第四禅中有八生住处背舍胜处。一切入多在第四禅中。第四禅名不动。无遮禅定法。欲界中诸欲遮禅定心。初禅中觉观心动。二禅中大喜动。三禅中大乐动。四禅中无动。复次初禅火所烧。二禅水所及。三禅风所至。四禅无此三患。无出入息舍念清净。以是故三昧王三昧。应在第四禅中。如好宝物置之好藏。更有人言。佛三昧谁能知其相。一切诸佛法。一相无相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余三昧尚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何况三昧王三昧。如此三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况三昧王三昧。复次三昧王三昧诸一切三昧皆入其中。故名三昧王三昧。譬如阎浮提众川万流皆入大海。亦如一切民人皆属国王。问曰。佛一切智无所不知。何以故入此三昧王三昧。然后能知。答曰。欲明智慧从因缘生故。止外道六师辈言我等智慧一切时常有常知故。以是故言佛入三昧王三昧故知。不入则不知。问曰。若如是者佛力减劣。答曰。入是三昧王三昧时不以为难。应念即得。非如声闻辟支佛诸小菩萨方便求入。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令六神通通彻十方无限无量。复次佛入三昧王三昧。种种变化现大神力。若不入三昧王三昧而现神力者。有人心念。佛用幻力咒术力。或是大力龙神力。或是天非是人。何以故。一身出无量身。种种光明变化故。谓为非人。断此疑故佛入三昧王三昧。复次佛若入余三昧中。诸天声闻辟支佛或能测知。虽言佛神力大而犹可知。敬心不重。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中。一切诸众圣乃至十住菩萨不能测知。不知佛心何所依何所缘。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复次佛有时放大光明现大神力。如生时得道时初转法轮时诸天圣人大集会时若破外道时。皆放大光明。今欲现其殊特故。放大光明令十方一切天人众生及诸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皆得见知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复次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术幻术能作光明变化下也。诸天龙神报得光明神力中也。入诸三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现大神力上也。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问曰。如诸三昧各各相。云何一切三昧悉入其中。答曰。得是三昧王三昧时。一切三昧悉得故。言悉入其中。是三昧力故。一切诸三昧皆得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以是故名为入。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三昧欲入即入。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能观一切三昧相。如山上观下。复次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中。能观一切十方世界。亦能观一切众生。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庠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

  问曰。云何世尊入三昧王三昧。无所施作而从定起观视世界。答曰。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一切佛法宝藏悉开悉看。是三昧王三昧中观已自念。我此法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然后从三昧安庠而起。以天眼观众生。知众生贫苦。此法藏者从因缘得。一切众生皆亦可得。但坐痴冥不求不索。以是故举身微笑。问曰。佛有佛眼慧眼法眼胜于天眼。何以用天眼观视世界。答曰。肉眼所见不遍故。慧眼知诸法实相。法眼见是人以何方便行何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现前了了知。今天眼缘世界及众生无障无碍。余眼不尔。慧眼法眼佛眼虽胜。非见众生法。欲见众生唯以二眼。肉眼天眼。以肉眼不遍有所障故。用天眼观。问曰。今是眼在佛。何以名为天眼。答曰。此眼多在天中。天眼所见不碍山壁树木。若人精进持戒禅定行力得。非是生分。以是故名为天眼。复次人多贵天以天为主。佛随人心。以是故名为天眼。复次天有三种。名天生天净天。名天天王天子是也。生天释梵诸天是也。净天佛辟支佛阿罗汉是也。净天中尊者是佛。今言天眼亦无咎也。天眼观视世界者。以世界众生常求安乐而更得苦心着吾我。是中实无吾我。众生常畏苦而常行苦。如盲人求好道反堕深坑。如是等种种观已举身微笑。问曰。笑从口生或时眼笑。今云何言一切身笑。答曰。佛世界中尊得自在。能令一切身如口如眼故。皆能笑。复次一切毛孔皆开故名为笑。由口笑欢喜故。一切毛孔皆开。问曰。佛至尊重何以故笑。答曰。如大地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佛亦如是。若无事及小因缘则不笑。今大因缘故一切身笑。云何为大。佛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央数众生当续佛种。是为大因缘。复次佛言。我世世曾作小虫恶人。渐渐集诸善本。得大智慧。今自致作佛。神力无量最上最大。一切众生亦可得尔。云何空受勤苦而堕小处。以是故笑。复次有小因大果小缘大报。如求佛道赞一偈一称南无佛烧一捻香。必得作佛。何况闻知诸法实不生不灭不不生不不灭。而行因缘业亦不失。以是事故笑。复次般若波罗蜜相清净如虚空。不可与不可取。佛种种方便光明神德。欲教化一切众生令心调柔。然后能信受般若波罗蜜。以是故因笑放光。笑有种种因缘。有人欢喜而笑。有人嗔恚而笑。有轻人而笑。有见异事而笑。有见可羞耻事而笑。有见殊方异俗而笑。有见希有难事而笑。今是第一希有难事。诸法相不生不灭。真空无字无名无言无说。而欲作名立字为众生说令得解脱。是第一难事。譬如百由旬大火聚有人负干草入火中过不烧一叶。是甚为难。佛亦如是。持八万法众名字草。入诸法实相中。不为染着火所烧。直过无碍。是为甚难。以是难事故笑。如是种种希有难事故。举身微笑

  从足下千辐相轮中放六百万亿光明

  问曰。佛何以故先放身光。答曰。上笑因缘中已答。今当更说。有人见佛无量身放大光明。心信清净恭敬故。知非常人。复次佛欲现智慧。光明神相故。先出身光。众生知佛身光既现。智慧光明亦应当出。复次一切众生常着欲乐。五欲中第一者色。见此妙光心必爱着。舍本所乐令其心渐离欲。然后为说智慧。问曰。其余天人亦能放光。佛放光明有何等异。答曰。诸天人虽能放光有限有量。日月所照唯四天下。佛放光明满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中出。遍至下方。余人光明唯能令人欢喜而已。佛放光明能令一切闻法得度。以是为异。问曰。如一身中。头为最上。何以故先从足下放光。答曰。身得住处皆由于足。复次一身中虽头贵而足贱。佛不自贵光不为利养。以是故于贱处放光。复次诸龙大蛇鬼神从口中出光。毒害前物。若佛口放光明众生怖畏。是何大光。复恐被害。是故从足下放光。问曰。足下六百万亿光明。乃至肉髻是皆可数。三千大千世界尚不可满。何况十方。答曰。此身光是诸光之本。从本枝流无量无数。譬如迦罗求罗虫。其身微细得风转大。乃至能吞食一切。光明亦如是。得可度众生转增无限

  足十指两踝两[跳-兆+尃]两膝两髀腰脊腹背脐心胸德字肩臂手十指项口四十齿鼻两孔两眼两耳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

  问曰。足下光明。能照三千大千及十方世界。何用身分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答曰。我先言足下光明照下方余方不满。是故更放身分光明。有人言。一切身分足为立处故最大。余不尔。是故佛初放足下六百万亿光明以示众生。如三十二相中初种足下安住相。一切身分皆有神力。问曰。依何三昧。依何神通。何禅定中。放此光明。答曰。三昧王三昧中放此光明。六通中如意通。四禅中第四禅。放此光明。第四禅中火胜处火。一切入此中放光明。复次佛初生时初成佛时初转法轮时。皆放无量光明满十方。何况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时而不放光。譬如转轮圣王珠宝。常有光明照王军众四边各一由旬。佛亦如是。众生缘故。若不入三昧恒放常光。何以故。佛众法宝成故

  从是诸光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从三千大千世界遍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如火相上焰水相下润风相傍行。是光明火气应当上去。云何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世界。答曰。光明有二种。一者火气。二者水气。日珠火气月珠水气。火相虽焰上。而人身中火上下遍到。日火亦尔。是故夏月地水尽热。以是故知火不皆上。复次是光明佛力故。遍至十方。譬如强弓遣箭随所向至。问曰。何以先照东方。南西北后。答曰。以日出东方为上故。佛随众生意先照东方。复次俱有一难。若先照南方。当言何以不先照东西北方。若先照西方北方亦尔。问曰。光明几时当灭。答曰。佛用神力欲住便住。舍神力便灭。佛光如灯神力如脂。若佛不舍神力光不灭也

  光明出过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

  问曰。云何为三千大千世界。答曰。佛杂阿含中分别说。千日千月千阎浮提千衢陀尼千郁怛罗越千弗婆提千须弥山千四天王天处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千大梵天。是名小千世界。名周利。以周利千世界为一。一数至千名二千中世界。以二千中世界为一。一数至千名三千大千世界。初千小二千中第三名大千。千千重数故名大千。二过复千故言三千。是合集名百亿日月乃至百亿大梵天。是名三千大千世界。是一时生一时灭。有人言。住时一劫灭时一劫还生时一劫。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劫亦三种破。水火风。小劫亦三种破。刀病饥。此三千大千世界。在虚空中。风上水水上地地上人。须弥山有二天处。四天处三十三天处。余残夜摩天等。福德因缘七宝地。风举空中乃至大梵天皆七宝地皆在风上。是三千大千世界光明遍照。照竟余光过出。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问曰。是光远照云何不灭。答曰。光明以佛神力为本。本在故不灭。譬如龙泉。龙力故水不竭。是诸光明以佛心力故。遍照十方中间不灭。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以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眼见故以为喻。复次佛出阎浮提。阎浮提四大河北边出。入四方大海中。北边雪山中。有阿那婆达多池。是池中有金色七宝莲华。大如车盖。阿那婆达多龙王。是七住大菩萨。是池四边有四流水。东方象头南方牛头西方马头北方师子头。东方象头出恒河。底有金沙。南方牛头出辛头河。底亦有金沙。西方马头出婆叉河。底亦有金沙。北方师子头出私陀河。底亦有金沙。是四河皆出北山。恒河出北山入东海。辛头河出北山入南海。婆叉河出北山入西海。私陀河出北山入北海。是四河中恒河最大。四远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喜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不取余河。问曰。恒河中沙为有几许。答曰。一切算数所不能知。唯有佛及法身菩萨能知其数。佛及法身菩萨。一切阎浮提中。微尘生灭多少皆能数知。何况恒河沙。如佛在只桓外林中树下坐。有一婆罗门来到佛所。问佛。此树林有几叶。佛即时便答有若干数。婆罗门心疑谁证知者。婆罗门去至一树边。取一树上少叶藏。还问佛。此树林定有几叶。即答今少若干叶。如其所取语之。婆罗门知已心大敬信。求佛出家后得阿罗汉道。以是故知。佛能知恒河沙数。问曰。有几许人。值佛光明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值光明便得道者。佛有大慈。何以不常放光明令一切得道。何须持戒禅定智慧。然后得道。答曰。众生种种因缘得度不同。有禅定得度者。有持戒说法得度者。有光明触身而得度者。譬如城有多门。入处各各至处不异。有人光明触身而得度者。有若见光明若触身不得度者

  尔时世尊举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上已举身微笑。今何以故复一切毛孔皆笑。答曰。举身微笑是粗分。今一切毛孔皆笑是细分。复次先举身微笑光明有数。今一切毛孔皆笑。有光明而无数。复次先举身光明。所未度者。今值毛孔光明。即便得度。譬如摇树取果。熟者前堕。若未熟者。更须后摇。又如捕鱼前网不尽后网乃得。笑因缘如上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