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十二卷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九
尔时善财童子。专求善知识。念因善知识生诸善法。善知识者。难见难遇。见善知识。灭诸乱ˇ。见善知识。除灭一切诸缠障碍。见善知识。得萨婆若智慧光明。见善知识。深入佛海。见善知识。得正念法云陀罗尼。受持一切佛净法轮云。见善知识。具大悲海救护众生。见善知识。智慧明净。悉能普照诸法界海。时喜目观察众生夜天。以威神力加善财童子。赞善知识诣善知识恭敬供养。善知识者则是菩提。善知识者则是精进。善知识者难见难遇。善知识者是不可坏力。因善知识遍游十方断生死流。悉能成辨一切大事。庄严正道。得普门法门一切无碍。见善知识。不离本处。遍至十方一切佛所。尔时善财。即时了知见善知识成满无量诸大愿海。得一切智饶益众生。灭除未来无量劫苦。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一一微尘中。修行一切诸法界法。见十方海。知未来劫诸语言法及菩萨行。究竟一切诸菩萨行。于念念中得一切智。神力自在。诸庄严道。等三世佛。净法界流。不离法界境界。而能往诣充满法界善知识所。尔时善财。往诣喜目观察众生夜天。见彼夜天在如来所。于大众中。处宝莲华师子之座。正受菩萨普光喜幢法门。一切毛孔出众妙云。其有见者欣悦无厌。所谓智慧行云。饶益众生离于诤讼不着诸法。以平等心普摄众生。ˇ三世菩萨修行布施。悉舍内外难舍之物。十方众生皆悉睹见。又于一切毛孔。出众生数等菩萨变化身云。充满法界ˇ众生前。ˇ示正受不动三昧觉悟众生。不乐三界远离世间灭除生死。ˇ天人中种种成败。教诸众生修不净观除净ˇ倒。说有为行无常变易苦恼之法。令诸众生深入佛戒。未曾暂离。受持诸佛清净禁戒。ˇ无疑戒及以ˇ戒。戒ˇ普熏一切众生。又于一切毛孔。出众生数等妙色身云。ˇ示众生截诸肢节。皆悉能忍堪受众苦。一切诃责恶骂皆悉忍受。于彼众生不生恚心。恭敬赞叹不生爱心。于一切众生不起我慢。ˇˇ诸法自性之忍。ˇˇ无尽菩提心智。除灭一切众生烦恼。修习忍法行菩萨行。ˇˇ清净金刚之身。ˇˇ如来清净无上色身。随其所应教化众生。又于一切毛孔。出诸趣种种色身云。勇猛精进。ˇ一切智勇猛精进。ˇ菩提境界而不退转。勇猛精进降伏诸魔。勇猛精进。于生死海。悉能救度一切众生。勇猛精进。除灭一切恶道诸难。勇猛精进。坏无智山。勇猛精进。恭敬供养一切如来。心无疲倦。勇猛精进。受持守护诸佛法轮。勇猛精进。坏散一切诸障碍山。勇猛精进。严净一切诸如来刹。得诸如来清净精进。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又于一切毛孔。出种种色身云。以诸方便。除灭众生愁忧苦恼。悉令欢喜。厌恶五欲。赞叹惭愧。调伏诸根。修行无上清净梵行。身口意善。ˇˇ世间一切所欲。皆不可乐。建立众生。令乐正法。出生正受九次第定。除灭众生一切烦恼。ˇˇ菩萨诸三昧海。通明自在神力境界。令诸众生皆悉欢喜身心柔软。灭烦恼热得清凉乐长养正法。又于一切毛孔。出诸趣种种身云。诣一切刹诸佛师长善知识所。恭敬供养心无疲倦。受持一切诸佛法轮。究竟一切佛海。ˇˇ一切法海。ˇˇ一切诸法实ˇ。ˇˇ一切诸三昧门。清净智慧。分别一切众生心海。金刚智慧。坏散一切众生诸邪见山。出生圆满明净慧日。于一念中。悉能除灭一切众生愚痴ˇ冥。令诸众生皆悉欢喜得萨婆若。又于一切毛孔。出一切众生数等身云。ˇ种种色身。不思议身。随其所应悉ˇ其前。以无量音。为诸众生。演说世间功德之藏。世间行业。一切三界皆不可乐。叹离三界诸恶邪见。远离邪道ˇ一切智。超出声闻缘觉之地。于有为无为心无所著。背舍生死正ˇ涅ˇ。而亦不舍诸趣往来。不舍发菩提心。成等正觉教化众生得一切智。又于一一毛孔。出一切佛刹微尘等变化身云。普ˇ一切诸众生前。修普贤行满普贤愿。赞叹究竟一切大愿。于念念中。严净一切诸世界海。于念念中。恭敬供养一切诸佛。于念念中。悉能受持一切法海。于念念中。一一微尘中。出生一切世界海微尘等法界方便海。住持一切刹一切劫。净一切智道未曾休息。于念念中。悉入一切诸如来力。究竟三世方便海。于一切刹ˇ自在力。令一切众生修菩萨行成满大愿得一切智。又于一一毛孔。出一切众生心等身云。悉ˇ一切诸众生前。ˇˇ无量一切智力。不可穷尽。无能坏者。修不退转菩萨诸行。于生死法心无所染。降伏众魔灭烦恼力。坏散一切障碍山力。具大悲力。于一切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倦。震动一切诸佛世界。令众生喜转净法轮。建立法幢制诸外道。修菩萨行力波罗蜜得一切智。又于一一毛孔。出一切众生心等种种色身云。充满无量诸众生界。随其所应ˇ菩萨行。智力精进度众生海。分别了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海。一切众生诸根海。一切众生行海。教化众生未曾失时。明净智慧究竟法性。于念念中。明净智慧充满法界。了知一切世界成败及其庄严。自在神力诣诸佛所。恭敬供养。守护受持正法轮云。如是ˇˇ智波罗蜜。悉令众生皆大欢喜熙怡悦乐。身心柔软除灭热恼。远离忧戚弃舍众恶。调伏诸根心得解脱。于一切智得不退转。如ˇˇ诸波罗蜜化度众生。ˇˇ菩萨一切功德化度众生。亦复如是。又于一切毛孔。ˇˇ喜目观察众生夜天。从初发心所为功德。求善知识往诣诸佛。恭敬供养修习善根。行檀波罗蜜。难舍能施。行尸波罗蜜。弃捐天下宫殿眷属。出家学道净修禁戒。行羼提波罗蜜。一切众生悉加恶言。无量逼切皆悉能忍。行毗梨耶波罗蜜。修诸苦行专求菩提。其心坚固而不退转。行禅波罗蜜。诸方便道满足。清净禅波罗蜜。于诸三昧而得自在。究竟一切诸三昧海。ˇ续次第未曾断绝。行般若波罗蜜。清净菩萨圆满智慧。出明净慧日无尽慧藏。究竟智海。行方便波罗蜜。出生一切诸方便身。方便功德。方便清净。方便本事。行愿波罗蜜。出生一切诸愿净身。成满诸愿。随应行愿。及愿波罗蜜本事。行力波罗蜜。力波罗蜜因缘功德。力波罗蜜方便海。分别演说力波罗蜜本事。行智波罗蜜。智波罗蜜出生。智波罗蜜净身。智波罗蜜说。智波罗蜜境界。智波罗蜜所摄。智波罗蜜光明。智波罗蜜本事。智波罗蜜分别行。智波罗蜜深入。智波罗蜜摄取诸法。随顺知法。知业。知刹。知劫。知三世。知佛出世。知佛智。知菩萨。知菩萨智。知菩萨住。知菩萨功德。知菩萨回ˇ。知诸大愿。知转法轮。知分别法。知入法海。知方便海。知法旋流。知诸法趣。如是等一切智波罗蜜。于一切毛孔皆悉ˇˇ化度众生。又于一切毛孔。出无量身云。所谓阿迦尼吒天身云。净居天身云。善ˇ天身云。不热天身云。果实天身云。遍净天身云。无量净天身云。少净天身云。净果天身云。无量净果天身云。少净果天身云。光音天身云。无量光音天身云。少光音天身云。大梵天身云。梵辅天身云。梵身天身云。他化自在天王及他化自在天子天女身云。化自在天王及化自在天子天女身云。兜率天王及兜率天子天女身云。夜摩天王及夜摩天子天女身云。三十三天王及三十三天天子天女身云。提头赖吒天王及一切乾闼婆男女身云。毗楼勒叉天王及一切鸠ˇ荼男女身云。毗楼博叉天王及一切龙男女身云。毗沙门天王及一切夜叉男女身云。紧那罗王及一切紧那罗男女身云。摩背罗伽王及一切摩背罗伽男女身云。迦楼罗王及一切迦楼罗男女身云。阿修罗王及一切阿修罗男女身云。阎罗王及一切阎罗王男女身云。人王身云。男子女人童男童女身云。出如是等一切诸趣身云。声闻缘觉仙人身云。地水火风神。海神河神。山神林神。树神谷神味神药草神。园观神城郭神道场神。夜神昼神。虚空神方神道路神。身形神金刚力士神。出如是等一切身云。充满十方一切世界法界。为一切众生。ˇ喜目观察众生夜天。从初发心所行功德。积集无量诸波罗蜜。次第受生死此生彼及其名号。近善知识值遇诸佛闻持正法。行菩萨行得诸三昧。次第睹见一切佛刹。及诸如来次第诸劫。得净智慧深入法界观察众生。知众生海死此生彼。得净天耳。次第悉闻一切音声。知他心智。次第了知众生心念。无依神足。次第自在充满十方。得诸菩萨次第法门。究竟菩萨诸法门海。菩萨自在。菩萨精进。菩萨得证正趣离生众生ˇ。菩萨ˇ菩萨胜妙清净功德。如是等类一切功德。彼化身云。悉为众生。以诸音声。分别解说开示ˇˇ。所谓风轮音声。水轮音声。火焰音声。大海音声。大地震动音声。山王ˇ击音声。天城震动音声。天宝音声。诸天音声。龙王音声。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背罗伽王等音声。人王音声。梵王音声。天女歌颂音声。天乐音声。摩尼宝王音声。如来音声。菩萨音声。如来化身音声。以如是等种种音声。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喜目观察众生夜天从初发心一切功德。彼一一身云说此法时。念念中于一一方。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诸佛世界。无量无边众生灭恶道苦。无量无边众生成就天乐。无量无边众生度生死海。无量无边众生安立声闻辟支佛地。无量无边众生得菩萨不可思议喜幢自在法门。于念念中。无量无边众生住如来地
尔时善财童子。皆得见闻如上一切诸奇特事。正念思惟观察分别。深入定智安住平等。何以故。与彼夜天先同行故。佛护念故。成就不可思议诸善根故。具足菩萨根故。生佛家故。得善知识力故。一切诸佛神力持故。卢舍那佛本愿力故。善根熟故。堪受普贤菩萨行故。尔时善财。得菩萨欢喜净光明海。得十方一切诸如来力。得彼夜天离垢喜幢法门。即恭敬合掌。以偈赞叹彼夜天曰
无量无数劫 深学最胜法
随应所受化 ˇˇ妙色身
了知诸群生 愚痴颠倒惑
种种身方便 度脱众生类
清净妙法身 除灭烦恼热
非二ˇ有二 为化众生故
阴入及诸界 皆悉无所著
具行及色身 度脱一切众
不着内外法 越度生死海
明净智慧光 普照于一切
喜目天无著 除灭众虚妄
众生乐着世 为ˇ佛法力
无碍三昧力 一一毛孔中
出诸化身云 供养十方佛
念念中出生 诸佛方便力
摄取诸众生 究竟一切法
观察诸有海 业行庄严身
演说无碍法 令众清净故
ˇ好自庄严 犹若普贤身
随应受化者 ˇˇ无量身
尔时善财童子。偈赞叹已。白言天神。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几时耶。得此法门其已久如。尔时夜天。以偈答言
忆念过去世 无量刹尘劫
尔时有一劫 名曰寂静音
有都名ˇ水 其王名智慧
十二亿百千 那由四天下
彼圣转轮王 清净妙色身
三十二ˇ具 八十好庄严
妙身清净藏 阎浮檀金色
光明照一切 ˇ步游虚空
彼王有千子 勇猛身端正
大臣有一亿 智慧悉贤明
采女有十亿 端严如天后
大慈心柔软 瞻奉给侍王
彼圣转轮王 常以正法治
统领诸山地 一切四天下
我时为宝女 具足净梵音
身出金色光 周照四万里
日光既已没 中夜闲寂然
我当于尔时 神瑞降善梦
见佛出世间 号曰功德海
ˇˇ自在力 充满十方界
放大光明海 一切刹尘等
无量自在身 充满于十方
大地六种动 自然出妙音
如来兴出世 天人悉欢喜
一切毛孔中 出佛化身海
充满十方界 随应而说法
我梦见如是 如来自在力
闻说深妙法 其心大欢喜
一万夜天神 充满虚空中
赞叹彼如来 闻已即觉悟
彼天告我言 贤慧女速起
佛已兴汝国 劫海难值遇
闻此音欢喜 即见明净光
观察从何来 道场树王所
时见如来身 犹若宝山王
一切毛孔中 放大光明海
见佛自在力 其心大欢喜
即发弘誓愿 令我获此德
我时觉大王 普及诸眷属
见彼佛光明 欢喜心无量
我时与彼王 无量那由他
眷属四种兵 往诣如来所
我于二万岁 供养彼如来
七宝四天下 一切悉奉施
时彼如来说 功德普云经
大愿海庄严 随应度众生
我发如是愿 来世作夜天
诸有放逸者 悉令远离之
尔时我初发 无上菩提心
生死有为中 未曾有忘失
从是后供养 十亿那由佛
生死海受乐 饶益诸群生
初佛功德海 第二功德灯
第三宝幢佛 第四虚空智
第五莲华藏 六无碍音月
第七法月王 八圆满智灯
第九宝焰佛 无上天人尊
第十化音声 我已悉供养
如是等诸佛 十亿那由他
犹未得慧眼 究竟生死海
次第复有劫 名曰天妙胜
世界名宝光 五百佛兴世
初佛圆满月 第二明净日
第三光明佛 四须弥山王
第五华焰海 第六智慧海
第七然灯佛 第八天德藏
九光明王幢 第十普智王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未离乐五阴 非乐生乐ˇ
次第复有劫 名庄严梵音
尔时有世界 名莲华灯云
彼有无量佛 及其大眷属
我已悉供养 闻受持正法
初佛宝须弥 第二功德海
法界须弥幢 第四法须弥
第五法幢佛 第六法地佛
第七法力佛 第八虚空慧
第九光焰山 第十照明山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犹未了真实 究竟诸法海
次第复有劫 名曰欢喜德
尔时有世界 名曰功德幢
彼劫有八十 那由他诸佛
无量供养具 奉彼诸最胜
初乾闼婆王 二寿命树王
三功德须弥 第四宝眼佛
第五卢舍那 六光明庄严
第七法胜佛 第八明净德
第九世间主 十一切法王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犹未得妙智 深入法界海
次第复有劫 名曰寂静慧
尔时有世界 名普光明云
有千佛兴世 无量德庄严
除灭烦恼垢 一切众清净
初佛号无诤 第二无碍力
三法界光明 四一切灯王
五婆楼那天 第六众生归
七忍圆满灯 八法具足灯
九光明严海 第十光明王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犹未解真法 游行一切刹
次第复有劫 名曰ˇ灯云
尔时有世界 名曰清净起
一亿佛兴世 严净一切劫
彼佛所说法 我悉闻受持
初佛无量称 第二法海佛
第三勇猛王 四功德法王
第五胜法云 第六天冠佛
第七智焰佛 第八虚空音
第九等胜起 第十妙德光
供彼诸佛已 成就八正道
次第复有劫 名明净坚固
尔时有世界 名曰宝幢王
五百佛兴世 彼诸如来等
我已悉供养 求无碍法门
初佛圆满德 第二寂静音
第三功德海 第四日王佛
第五功德王 第六须弥ˇ
第七法王佛 第八功德王
第九须弥山 第十光明王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我皆悉严净 一切最胜道
犹未得具足 究竟深法忍
次第复有劫 名曰为胜主
尔时有世界 名寂静音声
八十那由他 诸佛兴出世
我已悉供养 于彼修正道
初佛号华聚 第二海藏佛
第三功德起 第四天周罗
第五摩尼藏 第六金山佛
第七宝聚佛 第八寂静幢
第九法幢佛 第十智王佛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次第复有劫 名曰千功德
尔时有世界 名善化幢灯
六亿那由他 诸佛兴出世
我已悉供养 彼一切如来
初佛寂静幢 第二智慧幢
第三百灯佛 四功德云王
寂静光明王 第六明净日
第七法灯佛 第八光焰佛
九天功德藏 第十智慧灯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未得无生忍 究竟诸法海
次第复有劫 名无著庄严
尔时有世界 名无量胜光
时有三十六 那由他佛出
如是等诸佛 我已悉供养
初功德须弥 第二虚空心
第三庄严智 第四庄严藏
五法音声海 六持法音声
第七化音声 第八功德海
九功德海灯 第十功德幢
彼诸如来等 我皆悉值遇
功德幢如来 出兴于世时
我为功德天 供养彼最胜
时佛为我说 庄严大愿海
陀罗尼念力 皆悉能受持
我得明净眼 三昧陀罗尼
于一一念中 悉见最胜海
出生大悲藏 深入方便云
心净如虚空 悉得诸佛力
观察诸众生 常乐我净倒
愚痴ˇ所覆 烦恼起虚妄
邪见贪欲等 无量诸恶业
一切诸趣中 具受不善报
一切诸趣中 种种业受身
生老病死患 无量苦逼迫
我发无上心 安乐彼众生
令至诸佛所 成满如来力
满足大愿云 常见一切佛
修习于正道 具足诸功德
一ˇ广专求 无量功德云
法门波罗蜜 充满诸法界
佛子我尔时 即得普贤行
分别深法界 摄取一切法
成满一切地 三世方便海
修习无碍行 一念具佛智
善男子。尔时智慧转轮王者。岂异人乎。文殊师利童子是也。绍继转轮王姓诸如来种。使不断绝。时王贤慧宝女者我身是也。尔时夜天觉悟我者。普贤菩萨所变化也。我于尔时。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道心已。于佛刹微尘等劫。不堕恶道。常生天人。睹见诸佛。乃至功德幢佛所。得此普光喜幢法门。得此法门已。饶益化度无量众生。善男子。我唯知此法门。诸大菩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具足成就精进大海。于念念中。满足一切诸大愿海。于念念中。出生一切未来劫菩萨诸行。于一一菩萨行中。出生一切佛刹微尘等身。彼一一身。充满一切诸法界海。于一一法界中。ˇˇ一切佛刹。随其所应ˇ菩萨行。于一一佛刹中。究竟一切佛刹微尘等诸佛海。于一一佛所。究竟一切法界等如来自在神力。一一如来所。分别过去诸劫。行菩萨行。一一如来所。守护受持一切法轮。究竟三世如来诸方便海。我当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此佛众中有一夜天。名曰妙德救护众生。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学菩萨行具菩萨行净菩萨行。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喜目观察众生夜天足。辞退而行
尔时善财童子。正念思惟普光喜幢法门。分别深入开发ˇˇ。随顺善知识教。一ˇ专求见善知识身心诸根。普游方面求善知识。思念善知识道。勇猛精进乃得值遇。同善知识一切善根。具足成就深妙方便。因善知识出生长养一切善根。发诸大愿。于一切劫。不离善知识。往诣妙德救护众生夜天所。尔时夜天。为善财童子。ˇˇ菩萨教化一切世间法门境界。ˇ好严身。眉间白毫ˇ中放大光明。名曰普慧焰灯净幢。无量光明以为眷属。普照一切世界。照已入善财顶充满其身。尔时善财。即得菩萨离垢圆满三昧。得此三昧已。于一切地水火风微尘。众宝微尘。ˇ微尘。金刚微尘。摩尼微尘碎末微尘。一切庄严具微尘。一切境界微尘。如是等一一微尘中。悉见佛刹微尘等世界成败。风轮水轮金刚轮地轮。种种庄严众山围绕。无量大海诸天宫殿。诸杂宝树种种庄严。诸龙宫殿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背罗伽人非人等城郭宫殿。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处。悉见五道众生死此生彼。分别了知彼诸世界。或有世界净。或有世界不净。或有世界趣净。或有世界趣不净。或有世界净不净。或有世界不净净。或有世界一ˇ净。或有世界其形平正。或有世界其形如伏。或有世界其形四方。如是等一切世界。一切趣中。见彼夜天。于一切时。普ˇ一切诸众生前。随其所应而度脱之。为地狱众生灭诸楚毒。为诸畜生灭恼害畏。为饿鬼众生除饥渴苦。为诸龙等灭一切畏。为欲界众生除欲界苦。为诸人类除ˇ冥畏。不活畏。恶名畏。大众畏。恶道畏。死畏。失善根畏。失菩提心畏。近恶知识畏。失善知识畏。声闻缘觉地畏。生死畏。不同意畏。非时受生畏。生恶人家畏。行恶业畏。业障畏。烦恼障畏。报障畏。诸贪着畏。诸系缚畏。灭如是等一切怖畏。又复教化四生众生。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ˇ无ˇ。非有ˇ非无ˇ众生。常ˇ其前而教化之。满大愿力故。菩萨三昧力故。诸通明力故。出生普贤菩萨行力故。出生长养大悲海故。无碍大慈覆一切众生故。安乐一切众生故。摄取一切众生故。深入菩萨自在境界法门故。普ˇ一切诸佛刹中为严净故。在一切法中智慧觉悟故。在一切佛所恭敬供养故。在一切佛法中守护正法故。在一切众生心海中度脱众生故。在一切众生诸根中调伏诸根故。在一切众生欲海中为除障碍得清净故。在一切众生愚痴ˇ中出生一切智光明故。尔时善财。见彼夜天自在神力不可思议菩萨境界一切世界教化众生成就菩萨一切法门自在神力。欢喜无量。头面礼足恭敬合掌。于一面住一心观察。尔时夜天。即舍ˇ好妙庄严身。ˇ夜天形。而不舍离自在神力。尔时善财。以偈颂曰
善财合掌住 谛观无厌足
见无量神力 其心大欢喜
我见尊妙身 ˇ好自庄严
清净如虚空 一切莫能坏
所放殊胜光 无量刹尘等
种种微妙色 普照于十方
一一毛孔放 众生等光明
一一光明端 出生宝莲华
从华出化身 除灭众生苦
放诸ˇ光明 普熏十方界
雨无量华云 供养诸最胜
放无量宝光 一一如须弥
普照一切众 除灭愚痴ˇ
口放净光明 犹如无量日
普照卢舍那 无量之境界
眼放净光明 犹如无量月
普照群生类 除灭愚痴肾幁
妙ˇ等众生 出生化身海
充满诸法界 度脱三有海
清净微妙身 一切无不见
远离水火贼 王等一切难
喜目观察天 教我诣尊所
见尊白毫ˇ 演出明净光
普照十方海 除灭一切ˇ
ˇˇ自在力 从我顶上入
光明入身已 举体柔软乐
即得离垢定 普见十方佛
悉能分别知 一切诸微尘
一一微尘中 普见十方刹
或有净世界 或有不净刹
不净世界中 众生受诸苦
不净世界中 众生受苦故
示ˇ三乘ˇ 而往救度之
清净佛国土 无量宝庄严
诸佛大菩萨 常乐于中住
一一微尘中 普见净刹海
卢舍那积劫 令彼土清净
一切佛刹中 ˇ坐菩提树
得成最正觉 而转净法轮
我见妙德天 诣彼严净刹
一切如来所 恭敬而供养
尔时善财。偈赞叹已。白言天神。甚奇甚特。此菩萨法门最为甚深。此法门者名为何等。得此法门其已久如。本修何行而致之乎。善男子。此处甚深。一切人天声闻缘觉所不能知。何以故。满普贤菩萨行者境界。大悲菩萨藏境界。救护一切众生菩萨境界。除灭一切恶道诸难菩萨境界。一切佛刹中守护一切佛法令不断绝菩萨境界。一切劫中修菩萨行满大愿海菩萨境界。具足成就明净慧光灭一切众生愚痴ˇ障普照一切菩萨境界。于一念中明净智慧普照三世诸方便海菩萨境界。善男子。谛听谛听。我当承佛神力为汝解说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等劫。有劫名离垢圆满。世界名明净妙德幢。有须弥山微尘等如来。出ˇ于世。其佛世界七宝合成。众宝庄严。其土圆满。离垢清净。宝网罗覆。金刚围山周匝围绕。有十万亿那由他四域天下。或有天下清净众生亦净。或有天下不净众生不净。或有天下净不净杂众生亦杂。或有天下清净一切众生善根具足无诸疾患。或有天下严净殊胜。但诸菩萨彼世界东际。近金刚山有四天下。名华灯幢。妙宝楼阁台观宫殿。上味饮食自然具足。瞻卜华树普覆一切。种种ˇ树出妙ˇ云。诸宝蟓树普雨蟓云。诸杂华树雨不思议众妙华云。诸末ˇ树雨末ˇ云。诸ˇ王树雨妙ˇ云。摩尼宝树雨种种宝。诸音乐树微风吹动。出和雅音充满虚空。日月明净妙宝光明普照一切。彼四天下有百万亿那由他诸王京都。一一王都有千渠水。微流回映众华普被。自然演出天音乐声。岸植宝树行列庄严。众宝为地。一一水间。有十亿千城。彼一一城。有十亿百千那由他聚落围绕。彼一一城。及一一聚落。各有无量亿那由他妙宝楼阁。而庄严之。彼阎浮提有一王都。名宝华灯。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此诸众生。具足修行十善业道。时彼城中有转轮王。名曰明净宝藏妙德。为大法王。治以正法。从莲华生。具三十二大人之ˇ。七宝成就。王有千子端正勇猛。有十亿大臣。王有宝女。名妙德成满。端严姝妙目发绀色身如天金。梵音清净。身出光明照千由旬。彼有一女。名妙德眼。一切诸行皆悉具足。端正殊特观者无厌。有十亿百千那由他诸采女众。皆与圣王同善根行。身真金色。一切毛孔皆出妙ˇ。众宝庄严超逾天女。尔时众生寿命无量。或有不定或有中夭。形色不同长短名号。音声善根精进方便。亦悉不同。有好有丑有赞有毁。尔时有人。谓一人言。我色端严汝形鄙陋。共ˇ陵毁。作恶业已。寿命色力所受快乐。皆悉损减。时彼城北有道场树。名普光明妙法音幢。众宝为根无能坏者。茎节枝叶众宝合成。皆悉齐等。出众宝云普覆一切。放众宝光普照十方。演妙音声宣扬如来自在神力。于其树前有ˇ水池。名宝华光明真法音云。众宝为岸。有十亿百千那由他宝树围绕。彼一一树。如菩提树。宝璎珞树周匝垂下。清净妙宝以为庄严。众宝楼阁无量无数周遍道场。彼ˇ池中有一莲华。名三世一切佛庄严境界云。最初妙德幢佛。于彼华上成等正觉。化众生故。放大光明。名曰万岁。众生见者。知后万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一切众生离垢欢喜灯。众生见者。知九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离垢灯妙德藏。众生见者悉睹妙色。知八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一切众生业报音声。众生见者。分别了知自己业报。知七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起一切善根音声。若有众生诸根不具。触斯光明皆悉具足。知六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曰ˇˇ不可思议诸佛境界音声。众生见者。悉发明净自在之心。知五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曰严净一切佛刹。众生见者。见一切如来严净佛刹。知四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一切佛不可坏境界明净灯。众生见者。知佛自在无所不至。知三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普照三世一切诸佛本事音声。众生见者。知一切如来过去本事无量大海。知二千岁佛当出世。次后放光。名离痴肾u侨缋淳坏啤V谏??摺5闷降染谎邸F占?磺醒暇环鹕病R磺腥缋础R磺兄谏?Vˇ磺ˇ攴鸬背ˇ馈4魏蠓殴狻C?磺兄谏??钊缋闯ぱˇ聘?V谏??摺Vˇ笃呷辗鸬背ˇ馈4魏蠓殴狻C?磺兄谏?断惨ˇ?V谏??摺R恍幕断灿??缋础7鹱印1朔鹩谝煌蛩曛小7湃缡堑任蘖抗饷ˇˇ袒ˇ谏?B?呷找选7鹕窳ˇ省R磺惺澜缌?终鸲ˇ6?敝谏?S谀钅钪屑?磺蟹鹕病ˇ韵で寰恢诒ψˇ稀J北耸澜缰谏?Oひ璧莱 R磺薪鸶瘴ˇ健P朊稚酵ˇR磺兄钌健R磺斜浠ˇR磺幸ˇ?R磺写蟮亍R磺谐且卦ˇ焦ˇ睢H缡堑纫磺兄钗铩3ˇˇ钜ˇ杷淘薹稹S殖ˇ磺邢阍啤R磺斜ˇ饷ˇ啤R磺斜π蜗裨啤R磺斜σ略啤R磺谢ˇ啤R磺心ˇ阍啤R磺斜ψˇˇ啤R磺腥缋丛猜?庠啤R磺腥缋创笤干?啤R磺腥缋疵钜ˇ?啤R磺腥缋粗钕嗪迷啤O韵植豢伤家槿缋慈鹩ο嘣啤3ˇ缡堑纫磺忻钤啤9ˇˇ缋础J北巳ˇ酪磺蟹鹱ˇ暇辰缭屏ˇˇ茉选3ˇ?ˇ鹗澜缥ˇ镜戎诒αˇˇ1艘灰涣ˇˇ肷稀S斜αˇˇ厥ψ又ˇ?1耸ψ幼?稀S惺ˇ鹗澜缥ˇ镜绕腥ˇˇ?ˇ6?泵畹麓狈稹S谝磺惺澜纭K嫫渌?ψˇ环ˇ帧A钗蘖恐谏?攵竦揽唷N蘖恐谏??颂熘小A⑽蘖恐谏?谏?旁稻ˇˇ亍A⑽蘖恐谏?谟旅途ˇˇ腥ˇˇ小A⑽蘖恐谏?诶牍复本ˇˇ腥ˇˇ小A⑽蘖恐谏?诜ü饷ˇ腥ˇˇ小A⑽蘖恐谏?谇寰桓?腥ˇˇ小A⑽蘖恐谏?谄降戎盍ζ腥ˇˇ小A⑽蘖恐谏?谝幌蜃ˇ笕胝ˇǔ瞧腥ˇˇ小A⑽蘖恐谏?谥烈磺写Σ豢善苹瞪窳ψ栽谄腥ˇˇ小A⑽蘖恐谏?谝磺蟹奖闫腥ˇˇ小A⑽蘖恐谏?ˇ?腥ˇˇ涟沧∑刑帷A⑽蘖恐谏?抟磺芯恍邪沧∑刑帷A⑽蘖恐谏?ˇ刑嵝摹A⑽蘖恐谏?∑腥ˇ馈A⑽蘖恐谏?寰恢畈ˇ廾邸A⑽蘖恐谏?谄腥ˇˇ亍D酥亮⑽蘖恐谏?谄腥ˇˇ亍A⑽蘖恐谏?谄腥ˇ笤甘馐ぶˇ小A⑽蘖恐谏?谄障推腥ˇ寰辉感小ˇ我怨省H缋醋ˇ豢伤家樽栽诜ˇ止省S谀钅钪兴嫫渌?ΑR灾种稚碇种址奖阒种炙捣ā6韧盐蘖恐谏?6?逼障推腥ˇVˇˇˇ瞥峭ˇ贾谏?W允焉ˇ擦昝锼?恕ˇˇ置钌矶搜鲜馓亍M?璞顺恰7糯蠊饷ˇ照找磺小J北耸ネˇ碇ˇ饷ˇV畋ˇ饷ˇ1εˇ饷ˇ1κˇ饷ˇH赵滦撬薰饷ˇˇ韵び潮巍S倘缇勰ˇ谡娼鹕健F障推腥ˇ砩ˇ饷ˇS潮沃诠庖喔慈缡恰6?敝谏?8ˇˇ悄睢ˇ翊斯饷ˇOけ挝业炔桓聪韵帧Nˇ氰筇熘钐旃庖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大雪山顶曼殊师利童子般若崛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俱。皆是大阿罗汉。及无量无数菩萨摩诃萨。所谓普贤菩萨摩诃萨曼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至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除盖障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摩诃萨及十八金刚十二大天无量八部善神王等无量眷属。前后围绕。
朕闻观自在菩萨誓愿。入微尘国土。拯拔一切有情。离诸苦趣。故说是无量功德总持经咒。世间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秉心至诚持诵。佩服此经咒者。种种恶趣。种种苦害。咸相远离。咸得圆融。超登妙道。若此海波沾濡。下风吹触。业释障消。获是胜果。非但耳之所闻。实目之所睹。明效大验者也。若智慧福德之士。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尔时灭恶趣菩萨在毗卢遮那佛大集会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趣众生。说灭罪成佛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何以
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议福德因缘。今蒙世尊与我授记。欲令利益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能断一切系缚。能灭一切怖畏。一切众生蒙此威神。悉离苦因获安乐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我灭后五百岁中。能于日夜六时依法。受持此陀罗尼神咒法门者。一切业障悉皆消灭。一切陀罗尼法悉皆成就。今我念报世尊恩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往诣佛所绕佛七匝。以众香华奉献世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大金刚须弥卢峰楼阁。安住大金刚三摩地。以大金刚庄严劫树。于大金刚池宝莲花光照。金刚沙而布于地。于大金刚加持。金刚道场天帝释宫殿。以俱胝那庾多百千庄严大金刚师子之座。说法神通处。一切如来神力之所加持。入一切法平等出生萨婆若智。与八十四俱胝那庾多菩萨众俱。皆是一生补处。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