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恭敬对佛说:「世尊,我看这些阎浮提的众生,举心动念,没有一件不是起造罪因的。好不容易干点善事,得到点福报,便只顾享福享乐,退失了当初所发的善心及向上的心。倘若碰到恶因缘:譬如恶朋友的教唆、有权有势时的任意胡作非为等,那末这些恶念恶事便会越来越多。这种人就好像是在淤泥、沼泽地那样,身上背着沉重的石头(业障),步履越来越艰难,越来越沉重,脚也越陷越深,倘若能得到善知识的帮助,帮他减轻些负担甚至全部帮他负担,这是因为这位善知识有大力量的缘故。不仅如此,还亲自帮扶他,运用他的智慧,使这人走出沼泽地而到平地。到了平地后,还殷勤地劝他:你今后得当心,把牢自己的脚跟,明白沼泽地的险恶,不要再进去了。世尊,习惯于行恶的众生,往往是从最微细的一点小恶做起,以为没什么,但后来越做越大,越做越多,终于达到无量的罪恶。这些众生倘若有这样的习惯时,在他临死前,父母亲戚应当为他做种种功德,培养种种福报,以便投生到较好的去处。或是为他在佛菩萨像前悬挂幡盖,或是为他在佛菩萨像前点燃油灯,或是念诵这部不可思议的经典,或是用种种香、花、衣服、饮食来供养佛菩萨形像及贤圣的形像。同时在临死人跟前念佛菩萨或辟支佛的名号,一名一号,必须大声念,念得清清楚楚,不可含混不清,使临死人能清楚地听到,最终为第八识、第七识所接收。能这么做的话,这些造恶众生,由于因果规律本来应当堕入到恶道中去的,现在因为有他的亲属为他做了这些不仅消业,而且种善根的神圣因缘,过去的罪业统统消灭了。倘若还能在身死之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努力多做各种善事,并把这些善事的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回向那已死之人的话,能使这已死之人永远脱离恶道,得生人间、天堂,受种种最好的、微妙的安乐。同时,对于做功德的现在亲属来讲,也有无量的利益和安乐。
「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今天在这大会上对着佛世尊、以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来劝那些阎浮提的众生:在临死之前,千万不要去杀生以及造种种恶缘,甚至于搞迷信的礼拜、祭奠鬼神,求那些魍魉魑魅,山精木怪来『保佑』亡灵。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搞的那套杀生以及拜祭鬼神的那些事,根本丝毫也帮助不了死去的人,相反还结了罪恶的因缘,增加了罪业的深重。即使亡者在过去世或现在世曾经结过某些善缘、种过某些善根,应当可以生到天界或人间富贵人家去,但由于被那无知的亲属在临终时给他造的种种恶缘,使得亡者受到牵连,受到责问或责罚,延迟了、甚至改变了生天或生富贵人家的福报。更何况一般人通常因不明因果,不懂佛理,根本没种什么善根,相反根据各人自己造的业还得到恶道去,那里还忍心让他的亲属给他再制造种种恶业,再堕入到更痛苦的恶道中去呢!打个比方说吧,譬如有个人从遥远的外地回乡来,由于路途遥远,准备的食粮早已用尽,已经三天没吃上饭了,而他所扛的行李包裹物又足足有一百多斤。正在这最困难的时刻里,忽然又遇到邻居朋友在外碰到,请他再捎上一些东西,结果弄得那人苦上加苦,难上加难。世尊,我看阎浮提的众生,只要能在佛的教理教法上做哪怕是一根汗毛那么细、一根汗毛尖上的水滴那么微、一粒沙子那么轻、一粒灰尘那么小的善事,别看它小,所做的利益不会白费的,分分都可自得。」
说这些话时,在会中有一位长者,名叫大辩。这位长者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证得无生法忍,以种种智慧方便,化现长者的形像来教化、度脱十方一切众生。现在他就合掌恭敬请问地藏王菩萨说:「大士,这些南阎浮提众生在命终之后,家里边大大小小的亲人为他做种种功德,同时还设立斋堂供养十方僧众,造种种善因,像这样的话,这个命终的人,能不能得到大的利益甚至得到解脱呢?」地藏菩萨回答说:「长者,我现在就来为未来的和现在的一切众生,承蒙佛的威力加被,简略地说一下这事。长者,未来和现在的各类众生,在临命终时,能有缘听到一位佛的名字、一位菩萨的名字、一位辟支佛的名字的话,不论原来有罪或无罪,都能得到解脱。倘若有男子、女人,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地做善事,相反还造了不少恶,在命终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亲属,为他造种种福利的一切圣事。在这圣事中,有七分之一是为亡者所获得,有六分功德是活着的人所得。正因为如此,未来的和现在的善男女等,听到有这样的功德后,都要趁着身体强健时努力自己修行,这功德分分都是自己获得的。一旦人死之后,冥冥之中的魂神孤孤单单地、懵懵懂懂地不知自己的罪报或福报有多少,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如痴如聋,有的还在各个审判罪福的官厅里审定罪福的多少。审定之后,依据业报到一定的道中(六道之中)去投生。在尚未审定的期间,真是千愁万苦,心里急得不得了。更何况有的人业重,还得堕落到各种恶道中去呢!在这尚未托生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念念之间,都在盼着活着的亲人给他做种种功德来超度他、救济他。过了这四十九天之后,业报已经审定,托生的地点也已确定,那就没办法了,只好随着审定的业报、确定的托生地点去投生了。倘若这个人在生之时曾经造过不少的恶的话,那就往往是一碰得几千几百年中在恶道里受苦。倘若犯的是无间地狱的极恶大罪时,那就千劫万劫掉在无间地狱里,几乎是永无出头之日,永受极端的酷刑了。
「另外,长者,这些个有罪有业的众生在命终之后,家里的亲人为他在佛菩萨前上供,在寺庙里或家里办些素席供僧,用这功德来为亡者施福。但要注意的是:在办斋食的时候及供斋之间,无论是生熟的米、面或蔬菜的之类,不要随便掉在地上,更不能随便丢弃、糟蹋。若是无意掉在地上弄脏的,第一千万不能再擦擦后上供,这是极不恭敬,而且是有罪过的;第二即使不能吃了,也得施舍给猪狗等,不能抛弃浪费。一切上供给佛、法、僧三宝的供品,在上供前千万不能自己先尝一口,更别说先吃了。倘若违背了,先吃了,或是在上供时不够恭敬、不够虔诚的话,那末这个亡人一点也得不到利益。相反,若能勤勤恳恳、恭恭敬敬、诚诚心心地供斋,把一切上供的食品、供具,弄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去供佛供僧,那末,在这些功德中,有七分之一是可以让死去的人收到的。因此说,长者,阎浮提的众生若能为他们的父母或是亲人在命终之后能虔诚地设斋供养的话,无论是死去的或是活着的,都会获得福报的利益的。」
地藏王菩萨在说这些话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的阎浮提鬼神,都发了无量的菩提心,大辩长者在做完这请法的功德之后,也就恭敬地向佛、向地藏王菩萨作礼并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大会期间,在大铁围山里的无量数的鬼王跟同阎罗天子一起,也来到了忉利天宫大会讲经的地方。这些鬼王是: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有这么些大鬼王,各统领了成百上千的小鬼王,他们都是住在阎浮提世界(即我们所居的南方的娑婆世界),大大小小的鬼王们,每个鬼王同阎罗天子承蒙佛的威神力量及地藏菩萨摩诃萨的威力,才有机会到这忉利天宫大会里来,站在大会的一侧。这时,阎罗天子代表他自己以及他所带来的鬼王们恭敬下跪合掌向佛作礼后,问讯世尊说:「世尊,我同我带来的鬼王们,承蒙您老人家的威神力量及地藏王菩萨摩诃萨的威力,才能有机会到这忉利天宫大会来拜见世尊及各位菩萨摩诃萨,这也是我们获得善根、获得福利的一次大好机会。我现在有个小疑问。冒昧地想请问世尊,希望世尊能慈悲我们,给我们解释这个疑问。」佛回答阎罗天子说:「你随便问吧,我来给你解说。」这时,阎罗天子非常高兴,以恭敬心仰望世尊作礼,同时也以恭敬心转向地藏王菩萨仰望后,对佛说:「世尊,根据我的观察,地藏王菩萨在六道中,长期以来,用百千万种方法去救度那些因造罪而受苦的众生,从来不知道疲倦。这是因为这位大菩萨有不可思议的愿力和不可思议的神通力才会这样。但这些众生一旦脱离了苦报之后,过没多久又会掉到恶道里去。使我搞不清楚的是:地藏王菩萨既然有这么大的、不可思议的神力,为什么众生不能长久地呆在善道里,永远获得解脱呢?但愿世尊能慈悲为我解说一下。」
佛告诉阎罗天子说:「南阎浮提世界里的众生,由于过去种种业力因缘,他们现在习性很固执、很倔强,难以诱导向善,难以用威势降伏。这位大菩萨在过去长期的千百大劫以来,一次次地投入到六道中去救度、超拔这些众生,使他们能早些得到解脱,免除六道轮回的苦处。这些罪人中有的甚至是堕入到大地狱中,地藏王菩萨也还是以他无尽的大悲心和大愿力,以种种方法和神力,使这些众生能根除过去世造的种种业缘,能明了他们过去世所犯的种种恶行和罪业。应当说,这些众生应该不会再堕入到恶道中去。但正由于阎浮提众生从无量生死以来,造的恶太多了,造恶的习气太深了,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又犯种种罪恶,所以一会儿上到善道,一会儿又掉入恶道,上上下下,轮回不息,连累这位大菩萨在百千劫中一次次地救度他们。打个比方说吧!譬如说有一个人因为长久出门,不知道自己的老家在哪里了。有一次误入危险地区,在那个危险区里,有许多夜叉、恶鬼,还有许多豺狼虎豹、凶象恶狮、毒蛇毒蝎、毒蜈蚣、毒蜘蛛等。这个迷路人在险道里行走,要不了一会儿便会遭受到毒害和死伤。正好在那时,有一位善知识,智能高超,知识丰富,懂得许多出险道、解百毒、避虎狼、驱恶鬼的方法,见到这位迷路人正要误入险区,就提醒他:『喂,这位朋友,你想上那儿去干什么呀?那里边太危险了,你难道有什么办法能躲得开,避得过吗?』这个迷路人听这位善知识这么一说,才知道那条路进去是个危险区,赶紧退步,在这位善知识指引下,脱离了险道,走上了正路,使他得到了平安与快乐。同时,这位善知识又诚恳地对这位迷路人说:『嗨,你这个迷路的人呀!从此以后,可千万别再走这条道了呀!进了这条道的人,进得去,出不来,遭受种种毒害不说,还得损失性命呀!』而这位迷路人也非常感激这位善知识的帮助,在临分别的时候,这位善知识又再三地嘱咐他:『倘若你见到你的亲戚、朋友甚至是陌生的过路人,不论男女老少,你都得跟他们说这条路的危险性,毒蛇猛兽、恶鬼恶神太多了,进去就会丧命,千万别让他们误入而使自己丢失性命呀。』地藏王菩萨正是这样的一位善知识,具有大慈大悲的愿力和信心,时时处处去救济超拔种种造罪受苦的众生,使他们能进入人、天的善道里受种种微妙的快乐。而这些造罪的众生,由于知道了业道的苦,一旦脱离以后,永不想再进去了。正像那个迷路人误入险道后,碰到那位善知识给他引出到正道似的,再不会进去了。逢见别人要误入时,也会帮着劝说,要他别进去。还现身说法,讲自己就是因为不知道危险,差点就进那个道了。亏得那位善知识的指点才脱离了险道。但有的人不吸取教训,还会迷迷糊糊地再次踏进这险区,忘了过去入险道所受的罪,甚至丧失性命。正好比有的人一再地犯十恶大罪,终于又掉入到大地狱里去那样。地藏菩萨总是以他的大慈悲心、大誓愿力,用种种善巧方法来解救这些众生,让他们能得到人天的好报。但由于众生造恶的习气太重,弄不好便会又掉入恶道中去。如果犯的是无间地狱的大罪的话,那就只能长久地困在地狱里,想要出头也不可能了。」
这时,有一位恶毒鬼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世尊,我们这些鬼王,数量很多很多,多到无法计算。在阎浮提世界里,或是去利益众生,或是去损害众生,并不都是相同的。这是由于我们过去的种种业报,使得我们现在有这种种的果报,在阎浮提世界各个地方行使我们的职权,和因为业力的作用驱使我们做种种的善事或恶事。但总的来说,还是恶事多些。从现在起,我代表我们这些鬼王在佛前发愿:我们愿意多做善事,多多地护持那些积福、修善根的人。在各地巡行的过程中,或是到各个城市、县镇、乡村,或是去庄园、房屋、家庭里,若见到有男子或女人修哪怕是一毛一发那么小的点善事;或是更大些,比如悬挂一片幡,一顶盖;拿很少一点香,一束花来供养佛像或菩萨像;或是更进一步能念这部不可思议的《地藏菩萨本愿经》,烧上香来供养这部经,哪怕是经里的一句话,一句偈,我们这些鬼王尊敬礼拜这个人,就像尊敬、礼拜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那样,命令我们部下的、有各种各样大的神力的小鬼;命令那些当地的土地神去保护这些善人,不让那些恶事、横祸、恶病、横病,甚至是不如意的事来靠近他们,更何况加到他们身上了。」
佛听了这位鬼王的陈述之后,称赞这位鬼王说:「善哉善哉,你们同阎罗天子能这么样地去拥戴、保护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我也会告诉梵天王及帝释天子,让他们也来保护你们。」
正在说这话时,会中有一位鬼王,名字叫主命,恭敬地对佛讲:「世尊,我依我过去种种业缘,在现在掌管阎浮提人的生命,无论是出生或是死亡,都由我来管理。在我本心的愿望,总想去帮助这些人们,利益这些人们。但是这些众生由于不懂因果,不知佛法,所以不能体谅我的初衷(本意、苦心),以致闹得生时和死时都不得安宁。为什么呢?因为阎浮提人在初生之时,不论是男是女,家里人都应当做种种善事,使得房舍周围清清净净,这样自可以让土地神祗等欢欢喜喜地保护生产的母子,使她得以平安产子,快乐欢喜,全家也都可以欢乐高兴。生下孩子之后,千万不要为了庆祝,又去杀生,拿种种鱼、鸡、肉、蛋甚至水产的虾、蟹、龟、鳖等杀了来给产母『进补』。更不要请一大帮亲戚朋友来大办酒席,宰猪杀羊,饮酒食肉,甚至是吹吹打打,或放放音乐,闹得乱乱哄哄,这样一来反而会害得新产的母子都不安生。为什么呢?因为产母在生产之时,有无量数的恶鬼及魍魉精魅想来吞食生产时流出来的腥血。为了保护产母的安全,我早就命令当地的土地神、舍宅神等来保护母子,不使这些恶鬼靠近他们、加害他们。按理说,像这样的人家,见到母子能平安生产,应当拿蔬食,水果、香花、灯烛来答谢土地神祗。但由于他们不明理,光知道所谓的『庆祝』,杀生害命,邀了一大帮人又吃又喝又哄又闹,使得家里又平添了不少怨鬼恶神,弄得土地神祗也没法管了,结果是母子俩翻过来受害,甚至死亡。这是讲生的时候,死的时候呢?阎浮提人在临死时,不管他是善人或恶人,我都想让他能上升到善道,不落入恶道中去。更何况有些命终人本来是善人,那就使我更方便了。但即使是行善的人,在他临命终时,也有成百上千的恶道里的鬼神,或是变成亡人的父母,或是变成亡人的亲戚朋友,把他拉向恶道中去。更何况本来就造恶的众生,那这种恶鬼就更多了。世尊,阎浮提的男子女人在临命终时,神志都不清了,昏昏沉沉如同梦中一样,因为六识渐次地离开人体,所以一开始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见,舌头不知味,身上也慢慢失去知觉,而意识上也昏昏沉沉,根本份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最容易被恶鬼恶神拉入恶道了。所以在这种时候,亡者的亲人们应当懂得,赶紧准备较大的场面的供养,恭敬诚恳地读这部尊贵的经典或其它大乘经典,恭敬诚恳地念佛菩萨的名号。这种善缘,能使这位命终人能脱离恶道,各种各样的邪魔鬼神都会退散,远远躲离。世尊,这里有个根本道理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一切众生在临命终时,倘若能听到一尊佛的名号;或是能听到大乘经典的一句话、一句偈,我看这类众生,除了犯『五无间』杀害的大罪之外,其余小小的恶业误堕入恶道的话,承蒙这听闻佛菩萨名号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的功德,都可以立即得到解脱,再不会堕入恶道中去。」
佛告诉主命鬼王说:「你真是发大慈悲心,能发这么大的大愿,在阎浮提众生的生生死死过程中,来保护他们。我希望你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有男子女人在生时或死时,你都不要退转这个大愿,一定要保护他们,使他们最终都能得到解脱,永远得到安乐。」鬼王恭敬对佛说:「世尊,请你不要有顾虑,我在这一生中,用毕生的精力,无时无刻不在想到阎浮提的众生,使他们在生时及死时都能得到安乐。只希望那些众生在生时及死时,都能相信并能接受我刚才所说的劝告,那所有的众生一定能都得到解脱,获得真正的大利益的。」
这时,佛又转过来对地藏王菩萨说:「这位主命大鬼王,已曾经在百千世中一直作大鬼王,一直在阎浮提众生的生时死时保护他们。正是这位大菩萨有大慈大悲的愿力,发愿要在众生生时死时保护他们,为了方便这工作,才化现这鬼王的形像,实际上他并不在鬼道里。从此以后,再过一百七十个大劫,将要成佛,佛号称作『无相如来』,佛住世所在的劫名叫做『安乐』,佛住世所在世界名叫『净住』,这尊佛的寿命有无量无数不可称计的大劫。地藏,这位大鬼王的事迹真是不可思议,他所度的人众与天众也是无量无数,没法计算的呀!」
这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恭敬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准备为了未来世的众生,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得到大解脱,愿意讲一下如何才能得到大解脱的利益的事,希望世尊能慈悲一切众生,听我把这事讲一下。」佛告诉地藏菩萨说:「你现在要想发大慈悲心,救度、拔济一切造罪受苦的六道众生,而演说不可思议的解脱大法。现在正是时候,请快说吧!我也快涅了,让你能早点完毕你的心愿,同时也令我不再继续担忧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众生了。」
地藏菩萨此时以恭敬心、庄严心、清净心为一切众生宣说不可思议的解脱大法说:「世尊,在过去无量阿僧祗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了这尊佛名,哪怕暂时地生出恭敬心,那么马上就可得到渡过四十劫生死重罪的福报(意为在过去世中所造种种重罪里,由于此功德,可以免去四十劫的生死重罪,少受四十劫的生死重罪)。更何况还能恭敬地塑造或绘画这尊佛的形像,供养、赞叹这尊佛,那所获得的福报真是无量无边了。还有,在过去恒河沙劫之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哪怕只是一弹指顷的短时间里发心要归依这尊佛,那么这个人永远不会在无上道上产生退转的心理,直至成佛。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那怕是耳朵听到,心里还没怎么引起重视,那末这个人就获得可以生活在六欲天的天界达一千次之多的福报。更何况还能志诚恳切地口称心念这尊佛的名号。那获得的功德更是不可限量了。还有,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祗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能产生一念归依这尊佛的心念,那么这个人已可得到无量诸佛的摩顶授记,预记将来必定成佛了。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能以志诚恳切的心瞻仰、礼拜这尊佛的形像,或进一步用语言、诗歌来赞叹这尊佛的话,那么这个人以此功德,可以在贤劫的千佛会中成为大梵王,得到很高的授记。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的话,永远不会堕入恶道,常常降生在天上或富贵的人家,享受最好、最微妙的快乐。还有,在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能产生恭敬心的话,那末这个人不久就可以修得阿罗汉的果位。还有,在过去无量阿僧祗劫前,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那末马上就可以得到渡过一百大劫生死之罪的福报。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住世,名号称为『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到这尊佛名,那末,这个人就得到有恒河沙佛为他说无边佛法的缘法,最终必定能证得菩提大道而成佛。还有,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这么多不可说的无量诸佛。
「世尊,无论是现在或是未来的众生,只要能口称心念哪怕只是一尊佛的名号,那功德就多得无量了,更何况念这么多的佛名。这些众生,无论在生时或死时,自然会得到极大的利益,永不会堕入恶道。倘若有临命终的人,家里的亲人中哪怕只有一个人,能够为这病人高声地念一尊佛的名号,那末这个命终人,除了犯那极重的『五无间罪』之外,其余那些业报统统都会被消灭。即使说是『五无间罪』,罪业大到不得了,下地狱后哪怕经过成亿个大劫都没有出头希望的,仗着临命终时,别人为他称念佛的名号,对于这种重罪,也能渐渐减少以至消灭。更何况这些有罪的、临命终的众生能自己亲自口里称呼佛号,心里挂念佛号,自然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消灭无量的重罪了。」
附:《地藏经》原文(实叉难陀译)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