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一集

  那这样说起来,「佛」,第三个,「佛」与「我」的两个字关系。诸位同修,我们先讲一下,「佛」与「我」两个字的关系。现在自己要领悟,我们是学「佛」这个字,还是学「我」个字。你从以前到现在检讨一下,我们是学「我」这个字,还没达到学「佛」这个字,所以我们虽然穿海青,穿曼衣,披着曼衣,拜着佛,包括也诵经了,也打坐了,其实都是个人的观念思想行为,并没有「佛」这样的观念、思想、行为。为什么这样说?你不信我马上给大家做一个实验。实验什么呢?这一套大藏经在这里面,大藏经,佛能不能看得懂?能不能?如果佛看不懂,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大藏经是佛讲出来对不对,我们自己能不能看得懂,为什么?所以我们以前,只是学「我」这个字,没有学「佛」这个字。诸位同修,应该要把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好好检讨一下。我们如果有佛的观念和行为,大藏经一看就懂了,不用老师说,不用别人教,一看就懂。因为《华严经》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个个本具,人人都是本具的,那佛有,我们也有。而佛为什么能看懂呢?他自性流露。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呢?我们有「我」的观念,我慢、我爱、我知、我见。这样的情况,妄想分别,所以在座同修,学「佛」与学「我」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懂。

  那这样说起来,你今天来到道场,是来学佛的,对不对?为什么要学佛?学做佛、学成佛。这样说起来,道场里面的是非,社会那些是非,人与人之间的是非恩怨,跟我们有没有关系?一定懂得,一定要懂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们学「佛」这个字,并不是学「我」这个字。所以有道场就有人,有人就有是非,记住,人有是非,老佛爷怎么样?没是非。我们学的是「佛」这个字,并不是学「人」这个字,不是学「我」这个字。这样你到哪个地方去修行,很简单,「心地清凉,处处清凉。心地清净,处处都清净。」这样的学佛,要不要选择道场?不用,诸位同修,「调伏其心,处处道场。」这能懂吗?调伏了自己的心地,处处都是道场。所以以前的祖师大德,告诉我们选佛道场,选择佛的道场,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把自己身心调伏了,静下来了,「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当你把自已内心调伏过来了,家庭你就能修行,道场里面你也能修行,如果你的家庭不会修行,你来到道场,是非多多,恩怨多多,跟别人共业了。并不是来学佛,是来造业的。怎么这样说?观察别人的是非和毛病,从来没有检讨自己的心地,这能懂吗?一个修道的人,一个学佛的人,他总观察其心,用六祖一句话,「应无所住」外面的是与非,好与坏、高与低、男与女、种种的善与恶,应无所住,而生什么?学佛的心。佛的清净心、佛的慈悲心、智慧心。外面的风风雨雨,跟他没有关系,这个就是「应无所住」,也就是说,外面一切不会放在心上,只看好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而生其心」这能好懂吗?如果是这样来学佛,你需要选道场吗?不需要。你需要选择家庭吗?也不需要。做好你自己的行为,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那这样说起来,道场有是非吗?没有。家庭有恩怨吗?没有了。这个就是「若见他人不清净,须知自己苦未了」。

  所以诸位同修,「佛」与「我」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所以在座同修,这一堂课,这一部《地藏经》,给大家报告心地法门,时间也不是很长,希望你们要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讲完以后,时间到的时候,你在请我讲,我给你说一句,没时间。因为讲完,就得要到别的地方学习。希望你们来的同修,手机都关掉,不要干扰别人,不要影响别人。「愿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所以我们自己今天来,是为了成佛,其它的都是什么?小事情。对不对?希望诸位同修,这样三个问题:第一,学习佛的存心、用心;第二,什么叫做「佛」;第三,「佛」与「我」的两个字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听清楚吗?那好,既然能听清楚,我就把学佛这个概念,这样简单向同修报告一下。报告到这里,是不是我们有很多的错误,有很多的毛病,有很多自己邪知邪见的念头和行为。有没有?(众人答“有”)那要不要忏悔?一定要忏悔。为什么诵完《地藏经》以后我们先忏悔?忏悔完以后,再来讲课。当然诸位同修,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的生死,个人因果,都是个人负责。坐在台上的我,只能给大家报告什么?一个方法。做不做,在谁?「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修行靠个人。那么在座同修,怎么修?现在这个道理,心地已经知道了。怎么办?现在讲落实。

  落实,每个在家出家,都有一个家,对不对?没有这个家庭就没有了我们,学佛与家庭的关系,一定要懂。第一,家庭的组合,有父母、有夫妻、有儿女、有朋友、有认识不认识的这些,家庭的组合。那好了,诸位同修,我们有了自己的身体,来自父母,对不对?那么学佛的人,佛陀永远慈悲喜舍的利益众生。这样说起来,我们一个学佛的人,最基本的,要不要来报父母恩,要不要?诸位菩萨,不但要,而且是本分,而且是应该。爸妈教育我们,是什么?爸爸妈妈教育我们,他是什么?天性。我们来孝养、来报答。知恩报恩,孝养父母是什么?是本分,是应该,是自然,是规律。这样只是讲本分,讲应该,还不是讲孝道。诸位菩萨要记住,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达到孝道呢?成佛了,才叫孝道,成菩萨孝道还不够圆满。

  所以《地藏经》,也叫孝经,你看,孝养父母之身,让父母亲吃得好、住得好、这样不叫孝,只叫本分。孝养父母之心,让父母亲快乐,让父母亲开心,这是应该还是本分。也不叫做孝,孝养父母之志,父母之志是什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不对?自己成佛了,这样才叫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成佛的人,才叫做孝道。没有成佛的人,统统叫不孝。那这样说起来,《地藏经》的心地法门,诸位同修,我们现在自己有没有成佛了?有没有?还没有。 对不对?还没有统统叫大不孝,统统叫大不孝。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是孝子,自己是孝女,自已什么?自己是个很好的人。你看《地藏经》,刚才我们诵了,婆罗门女,光母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行孝道。这样说起来诸位同修,当爸爸妈妈骂我们,打我们,种种的做法,我们要不要反逆?要不要反逆?不可以。为什么?天下怎么说?没有不是的父母。那么从学佛到现在,我们在道场里面供养,道场里面包红包,道场里面搞建筑,是不是忽略了家庭的第一?孝养父母。有没有,忽略了?这是一个错误。第二个错误,从你结婚到现在,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老公?来看妻子,老公听你的,你就,亲爱的,可好了。老公要不听你的,你就变成孙二娘了。孙二娘知道吗?母夜叉。换句话说,满足你的欲望,你就很高兴,没有满足你的要求,你就变成孙二娘了。诸位同修,这样的学佛人,是在反面的破坏佛教,反面的破坏佛法。并不是在学佛。你没有像佛陀那样的悲心,那样的存心,来利益家庭利益老公,孝养父母。所以爸爸妈妈不同意你学佛,老公不同意你学佛,错误的原因,是在自身没改过,并不是家庭有了错,这能懂吗?这是一个夫妻之间的关系,如果你能够用悲心的,这样对待,能够像佛陀那样,觉悟的心那样对待,你想一下,你的家庭多幸福。

  诸位同修,一个学佛人,连家庭都不幸福,你还谈上什么成佛?那是在骗人,你一个家庭都不幸福了,你还谈什么成佛?对不对?《三字经》《弟子规》都讲了,「以德服人方无言,以势服人心不然」你一个学佛人,搞到家庭乱七八糟的,七七八八的,你怎么能成佛?连自己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都不孝养,你还算什么佛教徒?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孝爸爸妈妈,公公婆婆的人,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恶人?你们肯定一下,这种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肯定是坏人对不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怎么说?「诸上善人 俱会一处。」所以在座的菩萨,虽然表面在学佛,行为都错了。这个是夫妻之间的,和父母之间的认识。

  再来,教育儿女的,那么诸位同修,有的当母亲,当父亲了,有的当爷爷奶奶。我们今天教育下一代,教育他们什么?是教育他们挣钱?还是教育他们道德做人?现在多少父母亲,问,你一个月工资挣多少?然后儿女,他说没有多少?父母亲很不高兴,在不高兴的情况之下,儿女他就想,我怎样挣钱?让我父母亲高兴,他到逼到最后,他就挣那一种昧良心的钱,没有道德的钱。只要有钱花,只要有钱挣,他什么都干,甚至十八岁的年轻女孩子,嫁给七十岁的老人。问她你为什么嫁给他?有钱花就好,管他老不老,死了再来找。她的心中只有钱这个字,没有道德底线,没有道德观念。为什么?父母亲从小就没有教育他,走上了良好的道路,道德的道路,这个就是《无量寿经》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那么在座同修,我们这么多人,你想一想,教育儿女,教育他什么?留给他的又是什么?《三字经》告诉我们「人教子,金满赢,我教子,帷一经。」你们可以去读读《三字经》,「窦燕山,有五子,名具扬,」窦燕山这个人,他生养五个孩子,他结婚之后悭贪吝惜,可以说坑蒙拐骗,恃才傲物,仗势欺人,又有权,又有钱,结婚好几年没有一个儿子。有一天晚上,他的爸爸给他托梦,父亲给窦燕山托梦,你呀改变心地,改变行为,否则你会断子绝孙。他醒过来害怕,不得了了,我这样会断子绝孙。后来他开始行善,积功累德,开始布施,行善积德以后,生下了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个个都考上了,登科了,所以历史才说了一句话。「五子登科」听说过没有?就是《三字经》的窦燕山,他从父亲给他指点以后,拼命的改过,拼命的积功累德。

  诸位同修,现在我这一个小时,给大家报告心地法,从学习佛的存心和用心,包括什么叫做「佛」,「佛」与「我」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组合,家庭的关系。这样报告以后,我们是否能要认识一下,在今天学习这一堂课以后,要不要改变一下。这个一定要注意的,你要不改变,谁也救不了你。在座同修。再来,教育儿女,从本身做起,并不是要求儿女。一代的道德,定有一代的子孙来相保,你道德好,心地好,思想观念都正确,儿女在你身边,慢慢的受你感化了,慢慢的受你感染了,他自自然然就转过来,所以我们今天的心地思想和行为,影响到下一代的兴旺,影响到下一代的一切。诸位同修,你的儿女,你的子孙,如果下一代优秀的,这一个家庭是光明的。现在贫穷一点,你的前途、家庭,面对是光明明亮的,对不对?如果你现在的家庭很有权,又很有钱,而儿女子孙不优秀,你面对的家庭是黑暗的,面对未来的道路,家庭子孙的发展是坎坷的。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的,一定要懂的这一个关系,用最慈悲的心,来孝养父母,这是本分工作。用最清净平等觉的心,来圆满佛道,这才叫做善道,才叫做孝道。

  所以诸位同修,夫妻之间的感情和家庭的组合,这样我们就懂得,我们一辈子只有付出。这能懂吗?只有付出,不要要求收获。要求收获是错误的,也就是说爸爸妈妈你怎样教育我,你教育,而我孝养爸爸妈妈,而我来报答,知恩报恩,这都是我的本分,也是我的工作,也叫做天经地义。没有为什么。我嫁过门以后,来相夫教子,这是我自己这一辈子的命运,也是我自己所找的道路,没有为什么。嫁给人家就得好好怎么样?帮助老公,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完成了这一辈子工作,也完成了自己的人格。养子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这样任何的困难?任何的环境,无怨无悔,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都是自己的两个字“果报”。自己的果报。那这样的家庭,你就充满着阳光明媚,充满着幸福温馨,因为你一直的在付出,一直的在努力,一直的在劳动。那么因种得好,家庭就好,家庭就好了。整个社会上,看到学佛的家庭,学佛的关系,学佛这个行为以后,你不需要外面怎么说,自自然然,你就成为了佛化家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从自己本身做起,好不好?(大众鼓掌并答“好”),当然你们只会鼓掌,做不做,是在你。

  再来,学佛与家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你要认识是什么?每个家庭都有三个共同的问题。第一,感情烦恼。很多人想不开,感情烦恼。第二个问题,经济烦恼。特别在今天的社会,很多人都想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但偏偏没有。第三个,培育儿女的烦恼。有没有?今天我在南北,发现这三个问题。夫妻之间的感情,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了,有没有人告诉你怎么说?感情烦恼,经济烦恼,南方也是这样的,我们北方怎么样?是不是也是这样?第三条,现在多少小孩子,一年级,幼稚园,初中高中,孩子,太难教育了。所谓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北方也是这样的,怎么办呢?怎么样来对待这三个问题?学佛与家庭的第三个。感情烦恼,经济烦恼,培育儿女的烦恼。怎样来对待?怎样来学习?改变自己人生观?让家庭能走上,更幸福、更美满,请听下回分解。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无上功德普回向

  师承孝道圆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

  谢谢观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