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二 游行经

游行经(中)

  首先是佛陀为阿难说明佛陀胜于八众之事。又说无常之法,以明佛与法之未曾有事。其次又在香塔说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以及四禅。佛陀述说此等法门,都收摄在十二部经。佛陀也提起天魔波旬曾劝告他进入涅槃,而佛陀也曾经答

  应预言三个月后将进入涅槃。佛陀此语一出,诸弟子们都一时愕然,悲哭不已!佛陀乃为大家述说无常无我之教,以及如第六第七项里所说过之教诫。

  八众为:1.刹帝利众。2.婆罗门众。3.居士众。4.沙门众。5.四天王众。6.忉利天众。7.魔众。8.梵天众。

  佛陀说过去曾与刹帝利众互相来往,或坐或起,谈论过无数次。佛陀因精进定力,能随处现身,刹帝利众虽有「美色」(优胜的色彩),不过佛陀的光色?胜过他好多。刹帝利众有「妙声」(微妙声音),然而佛陀的音声天胜过他。刹帝利众常辞我而退,我?不辞过他。刹帝利众善能谈话,佛也能说,而刹帝利众所不能谈说的,佛陀能说。

  佛陀说他广为其说法,使他得大法益后,佛陀就在那个地方隐没。因此,刹帝利众根本不知我是天神,或者是人类。像这样的屡次往还于第八众之梵天众之处,都一一为他们广说真理无数次,他们都不

  知我为何人。阿难听后说:「甚奇世尊,未曾有也,乃能成就如是」。诚为赞叹佛德之余,所发出之语:如怪哉,甚奇甚特,甚奇甚特未曾有等是。所谓甚为奇特,也就是非常的奇妙特殊,难得有这种事,佛陀所说之此法,唯有如来始能成就!

  佛陀又说他能知受起住灭,想起住灭,观起住灭,也是如来甚为希有之法,故叫阿难应当受持。

  佛陀到香塔,坐在一株树下,令阿难集诸附近一带之比丘弟子到此讲堂来。香塔译为楼房或重阁,所谓重阁讲堂是也。这里所指的香塔,是在毘舍离国,弥猴池之边,位于大林里。佛陀等到大家聚齐后,则入讲堂,开始说法。佛陀说他将述之法,是佛陀本身成道之法。所谓:(1)四念处(1.身念处,观身不净。2.受念处,观受是苦。3.心念处,观心无常。4.法念处,观法无我)。

  (2)四意断(四正勤。1.对已生之恶为

  除断而勤精进。2.对未生之恶,更为使不生而勤精进。3.对未生之善为生而勤精进。4.对已生之善为使增长而勤精进)。

  (3)四神足(1.集定断行具神足。2.心定断行具神足。3.精进断行具神足。4.我定断行具神足)。

  (4)四禅(色界四天之四禅,初、二、三、四等禅)。

  (5)五根(信、精进守念、定、慧等根)。

  (6)五力(信、精进、念、定、慧等力)。

  (7)七觉支(1.择法觉支。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行舍觉支。)

  (8)贤圣八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

  其中除四禅外,即所谓三十七助道品是。佛陀叫大家当在此法中和同敬顺,切勿生诤讼。佛陀说同事一师,接受同一的水乳,大家应该于此法中勤勉学研,以期得大法益。佛陀说他就是以此法得道,现在流布的十二部经就是!十二部经为一切经的根本圣典,同时也是经典的型态之提示,其名目为:

  1.贯经(修多罗,契经。一般用为经典,但在十二部经时是指经典中主要的部份,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精要的教义。所谓教化的主体,是散文体的部份)。

  2.祇夜经(应颂、重颂。指韵文体的部份,易于谙诵与引人兴趣之作用)。

  3.受记经(授记、记说。记说为详细说明,或直说,或分析,或反问,或舍弃不顾。授记就是为大弟子们预言将来成佛作祖等事)。

  4.偈经(孤起颂。与散文体并无关连,是独立之韵文体的歌颂)。

  5.法句经(感兴。对于忧悲等事而自然发露即兴所颂出之句经)。

  6.相应经(因缘。说种种因缘实事)。

  7.本缘经(本事。佛陀以外之人们的前生谭)。

  8.天本经(本生。佛陀本身之前生译)。

  9.广经(广说。广说种种甚深之法义)。

  10.未曾有经(未曾有过之人、事等)。

  11.证喻(譬喻。集各种之喻示说法)。

  12.大教经(论议。将教理批注分别解说)。

  佛陀叫大家好好信受持守,藉以加功进道,期得法益!因为如来在不久之后,也就是三个月后,将入涅槃(入灭)离开世间。大家听完佛陀突如其来之教语后,都一时愕然,殒绝迷荒,自投于地,举声大呼而说:「一何驶哉?佛取灭度!一何痛哉?世间眼灭!我等于此,已为长衰!」有的比丘,悲泣躃踊,宛转哔咷,不能自胜。犹如斩蛇,宛转回遑,莫知所奉。佛陀看此情形,而安慰大家说:「大家不要过于忧悲!天地人物,无生不终。欲使有为,不变易者,无有是处。我亦先说,恩爱无常,合会有离,身非己有,命不久存。」佛陀也用偈颂重说过(偈略)。

  佛陀说无常无我之义,以慰大家后,又说他会教诫大家的因由。佛陀说:天魔波旬曾于再三请我进入涅槃。并说当佛成道时,天魔也曾经劝佛进入涅槃,如来说他那时并不答应。佛陀这次曾答应天魔,等到众弟子齐到,乃至天人见神变化,乃取灭度。现在佛陀的弟子已集,佛陀也显示过神变,应入涅槃之时。佛陀因此,答应三个月后进入涅槃,天魔才满足其愿,才欣喜离去,其它如前述。

  阿难这时由座而起,行礼如仪后,请佛怜愍众生,饶益天人,而留住世间一劫。经过三次的请愿后,佛陀才回答阿难说:佛陀已修习四神足,可以自在如意的留住世间一劫有余。以便广度冥顽的众生。佛陀曾提示过此事,当时因阿难你不曾请我留住不灭度。经三次垂示,还不请我留住,到了现在,我已说过三个月后将入灭度,此言既出,好像豪贵长者吐食于地,已不能还食一样,佛陀绝不能自违其言,故此案已定,无需再三触娆于我,也就是不可一再的烦我!

  (二)佛陀其次和阿难等人进入庵婆罗村,在一山林为诸大众讲述戒定慧三学。佛陀说:修持戒律,能得大果报。修定能获智慧,得大果报。修智即心净,而得等解脱:而能灭尽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这样的已得解脱,生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已脱离三界,已和生死轮回绝离的了!

  佛陀其次进入瞻婆村、犍荼村、婆梨婆村,以及负弥城。到负弥城后,则住于其城北之尸舍婆林。佛陀在此阐扬四大教法,大意谓:对1.佛,2.和合众僧多闻耆旧,3.众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4.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等,亲受持之法与律,应信而不毁。

  第一大教法:从佛亲闻亲受之教,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究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的话,就告诉对方,说佛陀不曾说过此话,你受错了。因为我依诸经、依律、依法,而你所说的?与法相违,故不可受持,不可授与人,应该舍弃不用。反之而对方所言的都依经、依律、依法的话,则应肯定为佛说。因为我依诸经、依律、依法去对照时,你所说的乃与法相应,故应鼓励对方受持,广为人说,不可捐舍!

  第二大教法是,从和合僧、多闻耆旧,亲闻亲受之法、律、教,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究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如其所说的并不是经,不是律,不是法的话,即应告诉对方,说佛不曾说过此话,你受错了。因我依诸经、依律、依法,发见你所说的与法相违,故不可受持,不可为人讲说,应于捐舍不用。反之而对方所言的都依经、依律、依法的话,则应肯定为佛说。因我依诸经、依律、依法去对照时,你所说的均与法相应,故应鼓励对方受持,广为人说,不可捐舍。

  第三大教法是从众多的比丘之持法、持律、持律仪者处亲闻亲受之法、律,是否取舍适当的问题。

  第四大教法即从比丘(长老)之持法、持律、持律仪者处亲闻亲受之法、律,是否取舍适当的问题。其叙述的内容均和第一、第二之大教法相同,故不重述。

  (四)佛陀其次取路于末罗(力士,十六大国之一。本为种族名,而为国名。此族之本所生处在拘尸竭城),而进入波婆城(末罗族之一都城,位于跋祇国之南方。此处为周那供养佛陀之处而有名),住于阇头园中(林名)。有一位工师子(打铁店之老板)名叫周那(纯陀、淳陀),他听说佛陀由末罗而至此地,就诣佛所,听受佛陀的教法,而得法喜。他随即请佛翌日降临其宅,受其供养。到时,即以饮食供佛及僧。在食物里,另备很名贵的栴檀树耳(栴檀树之茸),独奉佛陀。因佛陀曾禁止纯陀将此茸施给诸比丘们食。其时曾有一位晚年出家的长老比丘,「以余器取」,也就是将其余的食器,取残余之食。

  饭食后,纯陀曾请教佛陀有关于沙门的种类。佛陀以偈回答,说有四种沙门:一、行道殊胜。二、善说道义。三、依道生活。四、为道作秽。

  第一种类的比丘是善能度脱恩爱之剌,能入涅槃无疑。是超越天人之路,是行殊胜之道。第二类为:善解第一义,说道无垢秽,慈仁决众疑,故为善说道。第三类为:善敷演法句,依道以自生,遥望无妬场,是依道生活的沙门。第四类为:内怀奸邪,外像如清白,虚诳无诚实,这种沙门就是为道作秽的沙门。

  在佛陀回答的偈颂里,曾经训诫说:善与恶,净与不净,应认清楚才好。佛陀说:假装显露在外面的类似于善净的外相,好像铜涂金,凡愚一看,则以为是圣智的弟子。其它的则不予认同,是很不对之事。千万不可舍弃清净的信仰。虽一人,也应保持大众的形象!如内心秽浊,而外装清净,显现出关闭奸邪的行?,而实在却是怀着放荡的人。因此,不可只看外貌,不可一见便亲敬他。因为外表虽绝奸邪,而内心?是放荡的沙门,故不了被其外貌所虚弄!

  佛陀受供,使纯陀(周那)获得法益后,即离开其处,中途在一树下,曾对阿难说他背痛,叫阿难敷一座位,而坐在其处后,对阿难说:「刚才的那位周那,无悔恨(后悔)意耶?」阿难说周那虽设斋供佛,然而并无福利可言。因为佛陀在其舍宅受供后,便即进入涅槃。也就是加紧佛陀肉体之痛,致佛不得不早入涅槃。佛陀听后,即开金口,指阿难的见解不对。佛陀说:「周那会获得大利,会得延寿命,会得大色力,会得善名誉,会多生财宝,死后定会升上天界去享受快乐!」佛陀又提示说:「佛陀初成道时,能施食给佛的人,和佛临灭度时,能献食给佛的人,二者的功德相同,都有很大的功德!至于因供物而加重肉体上的疼痛,并不是有意的,自和加速佛陀进入涅槃之事无关。」佛陀说后,叫阿难去转达此事给周那。

  (四)佛陀抱病涉路,向拘夷城(十六大国之一,是末罗族之本所生处,也是佛陀入灭的地方)前进,在一株树下,又对阿难说他的背痛很利害,叫其敷一座位,就在那里休息。这时有一位阿罗汉(阿罗逻迦罗摩。为一仙人,佛初出家时,曾就其学,佛成道时已逝世)的弟子,名叫福贵,由拘夷那竭城的波婆城前进的途中,忽见容貌端正,诸根寂定的佛陀坐在树下,即生起欣慕之心,就到佛前,行礼如仪后,道出他的师傅之内心寂定的程度。他以为佛陀的心境也类似于此种境地。他说:「出家之人在于闲静处,喜乐于闲居之乐,是很特殊之事。如五百辆车辆经过其旁,也不闻见似的闲静!我师曾在拘夷那竭城与波婆城的中间的道侧树下静坐。那时有五百车辆经过其旁,车声虽轰轰,也不被其所扰。此时有人向我师请问说:『刚才曾有群车经过,是否看到?』我师回答说:『不见!』那人又问『听到其声音与否?』我师又回答说:『不闻!』那人又问:『你是在此处呢?或在他处呢?』我师回答说:『在此处』。那人又问:『你是否醒悟(意识到)?』我师回答说:『意识到』。那人又问『你是觉醒呢?还是在寝睡呢?』我师回答说:『我不寝。』那人听后哑然无语。这是很希有之事。出家人专精的程度是如此,自会引起那个人之感动,而礼谢吾师后离去」,佛陀听其一席话后,就垂问福贵说:「群车震动之声,虽醒而不闻,与雷电震动天地时虽醒而不闻,那一种比较难?」福贵回答说:「千万的车声,也不能和雷电之声相比较,所以雷电震声时,虽醒而不闻,当然是比较难!」佛陀即说:「我曾经于从前游行阿越村,住在一草庐。那时有异云(雨云)暴起,雷电霹雳,打死四只牡牛(耕作用牛),和二位耕者兄弟(农夫),一时人群骤聚。是时我出草庐,彷徉经行(漫步行走)。大众当中有人至于我处,行礼如仪后,随我漫步。我曾经问那人说:「那些大众在干些甚么?」那人反问我说:「您刚才在那里呢?是醒醒呢?还是睡觉呢?」我回答说:「我在此地,我并没睡寝」。那人叹为奇闻而说:「得禅定即如佛,雷电霹雳,声震大地,而独寂定,醒而不闻!」然后回答我说:「刚才雨电暴起,雷电霹雳,打死四只牡牛和二农夫,大家因此赶集而来,其发生的地点正在此处!」此人因此而得法益后,礼谢佛陀而去。

  这时福贵,礼佛后,拟将身被的很高贵的二黄迭(光泽的金黄色之衣,常为紫色如迭,故名)献给佛陀。佛陀令他一迭施佛,一迭施阿难。佛陀就此对福贵开教,其内容和前面教人之法一样,都由布施、持戒、生天、弃欲、净心之道等开始,然后见机成熟而说四谛之法,使福贵得开法眼,皈依三宝,愿持五戒,而为优婆塞。同时请佛如游行教化到了波婆城时,则愿佛降临其贫聚中(指福贵所住的村落),以便奉供。

  福贵礼谢佛陀离席后不久,阿难则拿被施之黄衣,奉献佛陀。此时阿难看见佛陀的颜貌纵容威尤炽盛,诸根清净,面色和悦,就请问佛陀说:「弟子侍奉佛陀已届二十五年,未曾看过像今日之佛陀的面色这样的光泽,如金发明!这是甚么缘故?」佛陀说:「有二种因而有此相。一为佛陀初得道,成就无上正真之觉时,二为佛将灭度,欲舍世命,进入涅槃时。此二因缘,致佛显现金色光曜!」

  (五)佛陀口渴,令阿难取水。阿难说刚才因五百车辆在上流渡过,致河水浊秽不清,只供洗足,未便饮用。经佛陀再三令其取水,阿难则说:「离此不远处,有拘孙(留)河,河水澄清,可饮可浴。这时有位鬼神(药叉)居住雪山(印度北方),笃信佛道,即持八种净水奉献给佛,佛陀愍之而纳受。佛陀用偈描述此事,内容和长行同,里面的八音为:极好、柔软、和适、尊慧、不女、不误、深远、不竭等音,是佛所得的八种声音。

  佛陀到达拘孙河边,饮完河水与澡浴后离去,在中途休息于一树下。佛陀又说他背痛,故今周那取僧伽梨(大衣,是礼服),四牒而敷,也就是将大衣迭折四重,敷一座位之意。周那依命敷置后,佛陀即坐在其上面。这时周那向佛表白他欲先于佛而进入涅槃之事,佛陀许之,周那就这样的自取涅槃(逝世)。佛陀在此说偈,内容和长行同。

  (六)阿难向佛请教佛陀灭度后的化葬规则。佛陀教他如同转轮圣王(大圣德之国王)之仪式。佛陀并应阿难之请,而描述其礼节,如下文:

  先以香汤洗澡其遗体,用新劫贝(新的绵布)缠于全身,再用五百张迭(五百对之着衣绵布)缠之,然后将身放入金棺。用麻油灌入,之后举金棺放在第二大铁椁之中,再用栴檀香之椁包于外,堆积种种的名香,厚堆在上,付之阇维(荼毗,火葬)后,检拾舍利(遗骨),在四衢道(十字路)盖起塔庙(墓标),在表刹(表面之柱石-塔)悬绘,让过路的全国民众均能见塔而思慕如来法王之道化,使生者得福,死者升天!(佛陀有偈,和长行同)

  佛陀对阿难说:天下有四种人值得起塔供养。一为如来,二为辟支佛,三为声板,四为转轮王(又有偈,意同)。

  佛陀将到拘尸城,末罗双树间(并立的娑罗树的中间)。时有一梵志,由拘尸城拟往波婆城,在中途遥见佛陀,被佛端严的妙相所吸引,遂到佛前,他说他的住处离此不远,请佛到其房舍止宿,等翌日受供后再入城。佛陀并不许允,就叫阿艰将此意对其说明。其内容是:时既暑热,彼村遥远,佛陀已疲极,已不堪到那个地方去,也就是佛陀已决定进入涅槃,故未能接受其请。后面又有偈,其意亦同。偈里所指的净眼,为清净法眼之具有者,也就是佛陀。监藏即为看顾六根之藏之人,是侍者,是指阿难。有为法为因缘所生之法,是迁流不常住。无漏身即为没有烦恼之身体,选择为舍恶取善之意。

  佛陀终于进入拘尸城。佛陀向着末罗族之本生处之拘尸罗之娑罗树的树林,在双树间叫阿难敷一床座,头在北,面向西。其理由为:佛法流布,当会久住北方。阿难听从佛命,将床座敷在双树的中闲。是时佛陀即在四牒的僧伽梨上面,右胁偃下,如狮子王,迭足而横卧在那里。这时在双树间的所有笃信佛陀的鬼神,都将奇特之花,散布于地,想藉以供佛。释尊却对阿难说这并不是真正的供养。如能受法,能行法之人,才是真正供养如来。释尊并说偈颂,以阐其义。内容和长文同。里面之「觉华而为供」,是以觉悟喻为华,也就是能行法而至觉悟才是真正的供养。又「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之阴界,为色受想行识之五取阴之要素。无我即为佛教的根本教义,是没有常、一、主宰之自我,是教人不执着基本存在,以达成解脱的目的!

  这时梵摩那(另一奉仕于佛之比丘),在佛前执扇扇佛,佛陀?令他离开。阿难因之而默然私自思念:「这位梵摩那,他是常在佛陀身边供给佛陀所需,并不嫌烦,一直尊敬佛陀。现在值佛末后,也就是佛陀最后之时(临终时),急须其在佛前看顾。而佛陀?令他闪开,必定有甚么原因?」于是就将其意请教佛陀。佛陀说:「此拘尸城外十二由旬(一由句约为三、四里),均为诸大神天(有大威神力之神)所居,诸大神天都嫌这位比丘立在佛前。因为现在为佛将入灭度,是最后之时,天神门都渴望最后得以奉觐佛陀。而这位比丘,因有大威德,暎蔽光明,使天神门,不得亲近礼拜佛陀我。因此,我才叫他避开!」阿难趁机请教佛陀,有关于这位比丘过去所修所积之德业。佛陀说:「在九十一劫的久远之前,毘婆尸佛(过去七佛之第一)在世时,这位比丘曾以欢喜心手执草炬照亮其塔。因此胜因,现在的威光,上彻二十八天,是诸天神之光所不能及!」

  阿难此时向佛请愿说:「请不要在此鄙陋的小城,荒毁之土,进入涅槃灭度。应在瞻婆、毘舍离、王舍、婆祇、舍卫、迦维罗卫、波罗捺等七大强国之任何一个国家当中进入灭度为妙。这些国家的人民众多,都信乐佛法,佛灭后定能恭敬供养佛陀的舍利!」佛陀在此纠正阿难的错误观念。佛陀说此城并不是鄙陋之城。佛陀说此城在过去时,曾为大善见王(转轮大王)所住过之城,国名叫拘舍婆提。纵长四百八十里,横广二百八十里。其城七重,遶城栏杆又为七重。雕文刻镂,中间曾悬宝铃。谷米丰贱,人民炽盛。城基三仞(二丈余),高十二仞。城上楼阁之高度为十二仞,柱围三仞。金城、银门,银城、金门,瑠璃城、水精门、水精城、瑠璃门。城周围都以四宝来庄严,间错的栏杆同样以四宝庄严。金楼、银铃,银楼、金铃。宝堑七重,其中有花,如优钵罗(青莲花)、钵头摩(红莲花)、俱物头(白团花)、分陀利(白莲花)等花,都常开。池底有金沙,狭道两边,生多邻树(贝多罗-高竦树,其叶干燥后,可刻字)。其金树为银叶花实,其银树即金叶花实,水精树为瑠璃花实,琉璃树为水精花实。多邻树之间,有众浴池,清流深潭洁净不秽,以四宝之砖为其边之间砌。金梯银蹬,银梯金蹬,瑠璃梯金蹬,琉璃梯之陛,是以水精为蹬,水精梯之陛,以瑠璃为蹬。周匝的栏楯,遶遶相承,其城处处生多?树。其金树为银叶花实,其银树即为金叶花实,水精树为琉璃花实,琉璃树为水精花实。树间亦有四种宝池,生四种花。街巷齐整,行伍相当,风吹众花,纷纷路侧。微风四起,吹诸宝树,而出柔软之音,犹如天乐。其国人民,男女大小都游于树间,而自误乐。其国常有十种声-贝声、鼓声、波罗声(小鼓声)、歌声、舞声、吹声(吹奏乐器之声)、象声、马声、车声,以及饮食戏笑声等是。

  大善见王具足了金轮、白象、绀马、神珠、玉女、居士、主兵等七宝,有四德,为四天下之主。

  1.金轮宝:大王常于十五日月满之时,以香汤沐浴,然后升上高殿,被婇女围遶,轮宝则自然的忽然现在其前。此轮有千辐,光色都具足,是天匠所造,非世所有,所谓巧夺天工是也。为真金所成,直径为丈四。大善见王曾默然自语说:「我曾由先宿耆旧(德高望重的长者)处听到这种话:『刹帝利王水浇头种之人(以水浇头,顶戴王冠,新即王位之王族出身之王),于十五日月满时,以香汤沐浴,升上宝殿,婇女围遶。在这时,自然的忽现金轮于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径有丈四,是则名为转轮圣王』。现在此轮出现,岂不是耆宿们所描述之事么?我现在应该试一试此一轮宝才对!」

  这时善见大王即召集四兵(象、马、车、步等兵。为转轮圣王出游时之随从军队),向金轮行礼如仪,以右手摩抆金轮而说:「汝(金轮)向东方,按法则转,不可违异常则」。金轮则向东而转。王就率四兵随其后面而行。在金轮宝之前,有四神在引导。金轮停住时,王也止驾。

  此时东方诸小国王,看到大王驾到,即以金钵盛诸银粟,以银钵盛诸金粟,到了王所,行礼后说:「善来,大王!我们所住的东方的地方丰乐,人民炽盛,生性仁和,慈孝忠顺。唯愿圣王您,能在此处治政。我们当会随侍左右,协助大王您!」大王听后说:「不、不,诸位贤王们!你们已表达对我的恭敬。你们应自用正法治世,不可偏枉。千万不可有些非法行于国内,这也是我治世的方法!」这时诸小国王听此教训后,就跟随大王巡行诸国,而至东海之表。依次而至南方、西方、北方,都随着金轮所到之处而行。所到的地方,其国王们都愿意献出其国土,大王都一一予以婉谢,其事如同东方诸小王。善见王既随金轮周行四海,到处都以道开化民众,安抚大家,至此,即取道回到其本国-拘舍婆城。到时,金轮宝就安住于宫门之上面的空中。大善见王很欢喜此事而说:「此金轮宝是我的瑞相,我现在已经是正真正铭的转轮圣王的了!」以上为金轮宝成就的由来。

  其次叙述白象宝成就的由来。

  善见大王于清晨在正殿坐好时,有象宝忽然现在其前。象毛纯白,全身七处都平隐,有健步如飞之力。象首杂色,六牙纤臃,以真金填其间。大王见后,私自念言:「此象非常的好,如善于调驯,定合于我乘骑!」大王即时令人试探调习,而发现诸能悉备。大王于是亲自试骑,于清晨出城,周行四海,到吃饭时,已回到本城。大王觉得很满意,而说:「此绀马宝

  是我的瑞相,我现在是正真的转轮圣王!」

  其次描述神珠宝成就的由来。

  大王于清晨坐在殿上,神珠忽现于前。神珠的质色清彻,没有半点的瑕秽。大王看后说:「此珠妙好,如有光明,既能照明宫内」。大王欲试探此珠,就召集四兵,叫他们将此珠置于高幢上面。在冥暗中捧幢出城,神珠的光明照诸军队,犹如白画。珠光普照在军众外之周围,有一由旬之普。住于城内之人,都以为已经是天亮时刻,而开始各人的工作。善见大王看此情形,非常的欢喜而说:「此神珠是我的瑞相,我确为转轮圣王无疑!」

  其次描述玉女宝成就之由来。

  一时玉女宝忽然此现。颜色从容,面貌端正。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白、不黑、不刚、不柔。冬天则身温,夏天则体凉。由全身之毛孔放出栴檀之香。从口里放出优钵罗华之香气。说起话来很柔软,举起动来很安祥,先起后坐,不失规则。大王因清净无着之故,短时也不被其所动,何况亲近?不过大王也因得此玉女而喜悦,大王说:「此玉女宝真是我的瑞相,我今为正真的转轮圣王!」

  其次为居士宝成就之由来的描述。

  有一时,居士丈夫,忽然自出,宝藏自然的藏有无量的财富。居士的宿福之眼光,善能彻知地中之伏藏。不管是有主人的,或无主人的,悉皆得见而知!其有主人的,能为之拥护,没有主人的,即取而为王之所需。这时居士宝往白大王而说:「大王!如有所需,是不成问题的。我自会办得到的!」这时大王欲试探居士宝,即令严饰船只,在水中游戏,大王对居士说:「我需要金宝,汝赶快与我吧!」居士回答说:「大王!且待片刻,到岸上就会与您!」大王?逼令而说:「我停靠岸时急用,今正为此而来!」这时居士宝受大王的严令所逼,即跪在船上,以右手插入水中,宝瓶即由水中随手而出,有如毘虫之攀树那样之容易。其它的居士宝们,也同样的将手插入水中,即有宝瓶随手而出,刹时宝物充满于船上,然后向善见王说:「刚才令我献丑了,不知王所需要的为几何?」大王听后说:「好啊!好啊!我实在不急用,刚才是欲试探而已。你现在的表现就是已供养我似的了!」居士听后,即将宝物还投水中。大王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大王说:「此居士宝真是我的瑞相。我现在是正真的转轮圣王的了!」

  其次为描述主兵宝成就的由来。

  有一时,主兵宝忽然出现。此主兵宝,乃一智谋雄猛,英略独决之人。他诣于王处而说:「大王!如需讨罚的地方,即请王不免忧虑,我自会为王辨理!」这时大王欲试探主兵宝,实时召集四兵,而告主兵宝说:「你现在指挥兵队吧!你将未集合的,令他们集合,已集合的,即把他们皈放,未严装者令严装,已严装者即令解散,未去者令去,已去者令停住下来!」主兵宝听王之语后,就将四兵调遣-未集者即集,已集者就放。未严装的即令其严装,已严装者即解之。未去者令去,已去者令停住下来。大王看后,非常的满意,大王说:「此主兵宝是我的瑞相,我现在真是转轮圣王了!」

  佛陀话说到此,而叫一声阿难说:「阿难!以上就是善见转轮圣王之成就七宝之由来」。(成就七宝之事,巴利本虽亦有其记事,然而并不一一详说)。

  佛陀其次叙述善见大王具有四神德(四种功德)之事,其项目如下(巴利本缺)。

  1.长寿不夭,无能及者。2.身强无患,无能及者。3.颜貌端正,无能及者。4.宝藏盈溢,无能及者。

  佛陀又对阿难说:善见大王后来令人驾车出游后园。大王曾对御者说:「我想观察全国民众是否安居乐业?你驾车时应特别的注意。」王出游时,民众都夹道而观,都对各自带来的侍从们吩咐而说:「应慢慢的走,我想仔细的拜观圣王的威颜」。如是这般,善见王之慈育民物,有如父亲慈爱其子,民众仰慕国王,即如孩子敬仰慈父一样,凡是有特殊珍奇之物,都想贡奉给大王而说:「大王!愿您慈悲纳受,这都是出自我们愿意奉献的」。大王回话说:「大家的诚意我已心领了。我自有我所需的宝物,你们还是拿回去自用吧!」

  有一个时候,大王曾欲盖个宫殿,此事被人一传开来,民众即纷纷诣于大王,大家都愿意出资出力为王造作宫殿。大王都一一婉谢,大王说他很愿意接受大家的好意,但是大王他自有宝物可供盖殿之用。民众卸一再的请愿,愿和大王共同建造宫殿。大王终于随从民意,不再婉拒。民众因此而以八万四千那么多数量之车辆,运载金钱,到了拘舍婆城,建造大王施法的宫殿。这时在忉利天(三十三天)之第二天子-妙匠天子,曾自默想如下之事:「只有我才能与善见王堪以盖造正法殿(正法堂、法殿)」。佛陀在这里,又叫一声阿难,然后又说:那时妙匠天所造的法殿,纵长六十里,宽度三十里,是以西宝去庄严的,地基非常的平整,以七重宝砖砌其阶。其法殿有八万四千的支柱。金柱托银栌。银柱搭金栌,也有琉璃水精的栌柱。殿的四周都有栏楣围绕,均为四宝所成的。四阶陛也同样的以四宝所成。其法殿的上面,有八万四千的宝楼。金楼以金缕织成,而布在其座上。水精琉璃楼,其状亦同。殿的光明眩曜人眼,犹如太阳之盛明,使人不得正视似的。

  善见王于此时曾自想念说:「我应在此殿的左右多起造?园池」。于是即造纵横一由旬的园池。又私自念言:「应在法殿的前面造一法池」。于是又施造纵横一由句的法池。池里之水,清澄洁净无秽。以四宝之砖厕砌其下。池的四边,有栏楯围绕,均为黄金、白银、水精、琉璃等四宝所合成的。在水池里有众杂华之生殖,如优钵罗华(青莲花)、波头摩华(红莲花)、俱物头华(黄莲花)、分陀利华(白莲花)等是。这些华会放微妙的香气,馚馥四散!池四边的陆地也有花的繁殖,如何酰物多华(善思华)、瞻葡华(金色华)、波罗罗华(喇叭华)、须曼陀华(素罄华)、婆师迦华(雨生华),檀俱摩梨华(美丽华)等是。那些路过的人,一看此池,没有不被吸引,而想入池中一浴为快者!在那里游戏时,会觉得清凉,会随其心之所欲。如须浆时,就会给他浆,须食时,就会给他之食。不管衣服车马,香华财宝,都不会逆人之意。

  佛又叫一声阿难而说:那时善见王有八万四千只象,都以金银校饰,宝珠络用。其中以齐象王为第一。又有八万四千只马,都以金银校饰,宝珠络用。其中以力马王为第一。有八万四千车辆,都以狮子革络,四宝庄严,其中以金轮宝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宝珠,其中以神珠宝为第一。有八万四千玉女,其中以玉女宝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城市,以拘尸婆提城为第一。有八万四千殿,以正法殿为第一。有八万四千楼,以大正楼为第一。有八万四千,均以黄金白银所成的,而以氍氀毾毡,蜿蜒细软之物,布放在此床上。有八万四千亿之衣物,以初摩衣(麻衣)、迦尸衣(竹丝衣)、劫波衣(绵布衣)为第一。有八万四千之食物,每日所供设之食的滋味,都有所不同。

  阿难!那时善见王骑在所有象群当中之齐象王上面,拂晓时由拘尸城出城外,去巡察天下,共行迹周遍于四海,而只费须臾的时间,回城时还来得及吃早餐。又乘在马群中之王-力马宝上面,拂晓时到了天下去巡察,足迹遍及四海,须臾之间,已还回城内吃早餐。又在群车中之最-金轮车里,驾力马宝,乘此车,拂晓出城去巡察天下,遍及四海,须臾之间,已回到城内吃早食。王以众神珠当中之神珠宝照明宫内,使昼夜都常明。一群玉女中,以玉女宝善贤,侍奉其身边。众居士当中,最能供给的人,即任命为居士宝。众刹帝利(武士)当中,善能讨罚的,即任命为主兵宝。八万四千城中,以拘尸城为政府的所在地。在众殿中,王常莅临之处,是在正法殿。在众楼当中,王常止居之楼,是在大正楼。在众座位当中,王常止坐的,是在颇梨座,是取安禅之故。所穿的衣物上面,虽都以妙灵庄饰,但都随意而穿,是表惭愧的缘故。在所有的食物当中,二所常吃的,为自然饭,是表知足之故。

  那个时候曾有八万四千只象出现,但因太多之故,众象当中互相冲突蹈蹋,伤害了很多的众生。因之而私自念言:「这些象,常常出现,致伤众生,自今以后,每经百年,只许出现一象」。就这样的每百年转次而出现一象,始终都一样的周而复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