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三○ 世记经

三、世记经:转轮圣王品第三

  大意:本经叙述转轮圣王出现于阎浮提时,即有七宝(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之出现具足。同时阐述转轮圣王之威神功德,而说明其国土的丰饶,人民的炽盛,举国人民都享受安乐泰平的王国。能如是,均为以正法而治世,行十善,而致于安隐的。

  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在世间里,有转轮圣王,是成就七宝,也具有了四种神德之王。甚么为之转轮圣王所成就的七宝呢?第一就是金轮宝,第二就是白象宝,第三就是绀马宝,第四就是神珠宝,第五就是玉女宝,第六就是居士宝,第七就是主兵宝。甚么为之转轮圣王的金轮宝之成就呢?如转轮圣王出现在于阎浮提之地时,就是为刹帝利,以水浇在头上的种姓(正式即位的国王)。国王以十五日,月满之时,沐浴香汤,升上于高殿之上,和婇女们共相娱乐。那个时候,忽然现出天的金轮宝在于眼前。金轮宝有千辐,其光色都具足,为天金所成就的,为天匠所造作的,并不是世间所有的,宝轮之径为一丈四尺。转轮圣王看见后,乃默然而自念说:我曾经从先宿诸耆旧们,听过如是之语:『如果刹帝利王,以水浇头之种(正式即位之王)。此王以十五日,月满之时,沐浴香汤,升上法殿之上,被婇女围遶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有金轮忽然现在于眼前。金轮有千辐,光色都具足,是天匠所造的,并不是世间所有的。金轮之径,有一丈四尺。遇到此宝时,就名叫转轮圣王。』现在有金轮宝之出现,将不是这事情吗?现在我宁可试一试此轮宝一下为是。

  这时,转轮王就召集四兵(四种军队),偏露他的右臂,右膝着在于地上,用右手摩扪金轮,而对它说:『你向东方,如法去转动,不可违背常则。』金轮就听他之语,实时向东而转。这时,转轮王就率领四兵,随在于金轮的后面而行。金轮宝的前面,有四神在引导,金轮所止住的地方,王就休止其驾。那时,东方的诸小国王,看见大王之来到,就用金钵盛满银粟,用银钵盛满金粟,来诣王所休止的地方,都稽首而白大王说:『善哉!大王!现在此东方的土地,乃很丰乐,有很多的珍宝,人民也很炽盛,都为志性仁和(心志和平而仁慈),也为慈孝忠顺的好人民,唯愿圣王在这里治政!我们当会为您的给使,会在你的左右,承受您所须要的。』当时,转轮王则对小王们说:『止!止!诸位贤王!难得你们有这种心,可说就是已经供养过我一样的了。你们只要以正法去治化,不可使有偏枉,不可使国内有非法的行动。要自己不杀生,也教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要使他们都这样的没有匪类之人,这就名叫我的所治的了。』

  这时,诸小国王听此教言等事之后,就跟从大王去巡行诸国,而至于东海之表。其次就行向南方,行向西方、北方,都随轮宝所至之处。每到之处,其诸国王都各献国土给大王,也和到达东方时,受到诸小国王所礼遇的那样。此阎浮提之处,为有名,叫做土沃野丰,出产很多的珍宝,林水很清净。轮宝乃选那干广之处,到处周行,封画图度(经过测量规度为界分),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为十由旬。天神都在于中夜(下午九点至凌晨一点)造作城墎,其城为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实所完成的,乃至有算不尽的众鸟,都相和而鸣。建造此城后,金轮宝就又在于其城之中,图度封地,东西为四由旬,南北为二由旬。天神在于中夜建造宫殿,宫墙为七重,为七宝所成的,乃至算不尽的众鸟,都相和而鸣等事,也是如是的情形。建造宫殿后,当时的金轮宝,则在于宫殿上的虚空中而住,都完具而不动转。这时,转轮圣王乃欢喜踊跃而发言说:『此金轮宝真正就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真正就是一位转轮圣王了!』这就是金轮宝成就。

  甚么为之白象宝成就呢?转轮圣王在于清旦,正在于正殿上而坐之时,自然的有象宝忽然显现在于他的前面。象的身毛为纯白的,七处都平住,其力能飞行,其首为杂色的,其六只牙都纤臃,以真金填在其中间(象牙饰黄金)。这时,轮王看见后,自念而言:此象很贤良,如果善于调伏的话,就可以当为帝王的御乘,就叫人试考而调习,发见诸能力都悉备而足。这时,转轮王乃欲亲自试象,就乘在于象上,在于清旦出城,周行于四海,如食一顿饭的时间,就已回到原处。这时,转轮王乃非常的踊跃欢喜,就发言而说:『此白象宝,真正就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真正就是转轮圣王了。』这就是象宝成就。

  甚么为之转轮圣王的绀马宝成就呢?有一时,转轮圣王在于清旦,正坐在于正殿上之时,自然的有马宝忽然显现在于前面。马宝为绀青色的,为朱色的鬃尾、其头颈有如象,其力能飞行。这时,转轮圣王看见后,自念而说:此马为贤良的马,如果善于调伏的话,可以当为帝王的御乘,就教人去试调,发见所有的能力都具备。这时,转轮圣王欲自试此马宝,就乘在马上,在清旦出城,周行于四海,如吃一顿饭的时间,已回到本处了。这时,转轮王乃非常的踊跃欢喜而发言说:『此绀马宝真正就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真正为转轮圣王了。』这就是绀马宝成就。

  甚么为之神珠宝成就呢?有一时,转轮王在于清旦,正坐在于正殿上之时,自然的有神珠宝忽然显现在于其前面,神珠之质与色都很清澈,并没有半点的瑕秽。这时,转轮王看见后,发言说:『此珠非常的妙好。如有光明,则可以照明宫内。』这时,转轮王欲试此珠,就召集四兵,就将此珠置在于高幢的上面,在于夜冥之中,叫人持赍高幢而出城门,其珠光乃照明于一由旬之遥,使现在城中的人,都起来作工作,以为已经是白昼时分。这时,转轮王乃踊跃欢喜而说:『现在此神珠真正就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真正就是转轮圣王了。』这就是神珠宝成就。

  甚么为之玉女宝成就呢?这时,玉女宝忽然出现,其颜色很从容自在,面貌非常的端正,不长,也不短,不麄,也不细,不白,也不黑,不刚,也不柔。冬天时,其身则温暖,夏天之时,其身则很清凉,全身的毛孔,都会放出栴檀之香,口里会出优钵罗花(青莲花)之香,言语很柔软,举动很安详,先于王起,而后于王而坐,都不失去其宜则。转轮圣王看见之后,没有执着,心也不暂念,更何况去亲近呢?这时,转轮圣王看见之后,非常的踊跃欢喜而说:『此玉女宝真正就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真正就是转轮圣王了。』这就是玉女宝成就。

  甚么为之居士宝成就呢?有一时,居士丈夫忽然自然的出现,使宝藏自然的财富无量。此居士有宿福,其眼睛能彻见地中的伏藏,不管是有主的,或者是无主的,都能一见而知。其有主人的,就能为拥护,其无主人的,就取给与轮王去享用。这时,居士宝往白轮王说:『大王!如要有所给与的,都不足为忧的,我自能办得到。』这时,转轮圣王欲试居士宝,就敕令大臣去叫人严饰舟船,说要在于水中去游戏,大王告诉居士宝说:『我现在须要金宝,你赶速找来给我。』居士宝回答说:『大王小等一下,到了岸上自会奉给您的。』王寻又逼他而说:『我现在须用,正要你得来。』这时,居士宝受王的严敕,就在于船上长跪,用他的右手插入于水中,水中的宝瓶即随手而出来,有如虫之缘于树木那样。那位居士宝也是如是,只伸其手入于水中,宝即缘手而出,而充满于船上。他白大王说:『刚才您说须要用宝,到底是须要好多呢?』这时,转轮圣王对居士宝说:『止!止!我并不须用,刚才是在试探你的功能如何而已,你现在便为供养我的了。』这时,居士宝听王之语后,就将宝物随时放回水中。那个时候,转轮圣王欢喜踊跃而说:『n此居士宝真正就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真正就是转轮圣王了。』这就是居士宝成就。

  甚么叫做主兵宝成就呢?这时,主兵宝忽然出现,为一位智谋雄猛,英略独决的人,即诣于王之处,而白王说:『大王!如果有所讨伐的话,那就不足以为忧的,我自能将其事办得成就的。』这时,转轮圣王欲试探主兵宝的功能,就召集四兵,而告诉主兵宝说:『你现在快去用兵调将吧!那些未集的,就把他集合,已集的就把他解放,未严装的,就加以严装,已严装的,就把他解开,未去的,就令其去,已去的,就使其住下来。』这时,主兵宝听王之语后,实时命令四兵,未集的,就使其集;已集的,即解放;未严装的,就严装,已严装的,就开解;未去的,就去,已去的,就叫他住下来。这时,转轮圣王看见之后,就欢喜踊跃而说:『此主兵宝,真正就是为我的祥瑞,我现在就是转轮圣王了。』这就是转轮圣王之七宝成就。

  甚么叫做四神德呢?第一就是长寿不夭折,没有人能及的。第二就是身体强健而没有病患,没有人能及的。第三就是颜貌端正,没有人能及的。第四就是宝藏盈溢,没有人能及的。这就是转轮圣王之成就七宝,以及四功德。

  这时,转轮圣王,经过一段时间,乃命令人严驾,而出游后园,旋即告诉御者说:『你应当善御而行。为甚么呢?因为我欲仔细的观察国土的人民,其安乐无患的情形。』这时,在路边观看热闹庄严的国民,曾对王的侍者说:『你且慢慢的行,我们欲仔细的观察圣王的威颜!』这时,转轮圣王之慈育民物,有如父母的爱子那样,国民之思慕国王,即如同儿子之遵仰其父母那样,所有的珍琦,都尽数欲贡献于大王而说:『愿大王垂怜,慈悲纳受!请大王任意赐纳!』这时大王回答说:『且止!诸人们!我自有很多的财宝的,你们可以留下自用!』

  转轮圣王在世治此阎浮提的那个时候,其地乃为平而正,并没有荆棘,没有坑坎,没有堆阜,也没有蚊虻、蜂蝎、蝇蚤、蚖蛇、恶虫,石沙、瓦砾都自然的沉没,金银宝玉。都显现于地上,四时都调和,也不寒、不热。其地很柔濡,并没有尘秽,如油涂在于地上那样,非常的洁净而光泽,而没有尘秽。转轮圣王治世之时,土地也是如是。地会出流泉,清净而不会竭尽。又生柔濡之草,冬夏都常青,树木很繁茂,花果很炽盛。地所生的濡草、其色都如孔雀之翠,其香即如婆师花(雨时花)之花,其软乃如天衣。脚蹈地时,地即凹入四寸,举足之时,又回复如初,并没有空缺之处。有自然的粳米,并没有糠糩,众味都具足。当时有香树,花果都很茂盛,其果实成熟之时,果实会自然裂开,自然会放出香气,香气很馥熏。又有衣树,花果也很茂盛,其果成熟之时,皮壳会自裂,会出种种的衣。又有庄严树,花果也很炽盛,其果成熟之时,皮壳自会裂开,会出种种的庄严具。又有鬘树,花果也很茂盛,其果成熟之时,皮壳自会裂开,会出种种的鬘。又有器树,花果也很茂盛,其果成熟之时,皮壳自会裂开,会出种种之器。又有果树,花果也很茂盛,其果实成熟之时,皮壳自然会裂开,会出种种之果。又有乐器树,花果也很茂盛,其果成熟之时,皮壳自会裂开,会出种种的乐器。

  转轮圣王治化世间之时,阿耨达(无热恼)龙王在于中夜后,起大密云,弥满于世界,而普降大雨,其情形,乃如构牛乳之顷,降下八味之水,润泽周普。地上并没有停滞之水,也没有泥洹,而润泽沾洽,使草木生长。有如髻师之用水洒润花鬘,使花鲜泽,令其不萎枯那样,降下时雨来润泽一切,也是如是。其次,当时在于中夜之后,空中很清明,清净而没有云曀,海出凉风,清净而调柔,触身即生快乐。圣王治世之时,此阎浮提的五谷很丰穰,人民很炽盛,财宝很丰饶,并没有所匮乏。

  当时,转轮圣王乃以正法治国,并没有阿抂,都修十善行。那个时候的人民,也修习正见,而具备十善行。那位轮王,经过很久的期间之后,身上发生重患,而取于命终。那个时候,有如快乐的人,吃食如小过了一些,身体小有不适,即便令终,而往生于梵天上。这时,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以及国土的人民,都作倡伎乐(奏哀乐,葬仪礼具),去葬圣王的身。国王的玉女宝、居士宝、主兵宝、国内的人民,都用香汤洗浴王身,用劫贝(绵布)去缠王身,以五百张之毡,依次而缠其身。大家奉举大王的身,放置在于金棺之内,用香油灌入于铁椁里,又用木椁,重新衣装其外,迭积众香薪,重新衣置在其金棺上面,然后把他阇维(火葬)。在于四衢的道头盖起七宝塔,其纵广都为一由旬,杂色参杂其间,都以七宝而成的。塔的四面,各有一门,周匝栏楯,也用七宝成就的。塔的四面的空地,纵广为五由旬,园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金墙而配有银门,银墙即为金门;琉璃墙即配有水精门,水精墙即为琉璃门;赤珠墙配有码瑙门,码瑙墙即为赤珠门;砗磲墙即配有众宝门。其栏楯就是这样的:金栏而银桄(楯、干),银栏而金桄;水精栏而琉璃桄,琉璃栏而水精桄;赤珠栏而码瑙桄,码瑙栏而赤珠桄;砗磲栏而众宝桄。其金罗网之下,悬有银铃,其银罗网下,即悬有金铃;琉璃罗网之下悬水精铃,水精罗网之下,悬琉璃铃;赤珠罗网之下,悬码瑙铃,码瑙罗网之下,则悬赤珠铃;砗磲罗网之下,乃悬众宝之铃。其金树,乃为银叶、银花、银实;其银树,即为金叶、金花、金实;其琉璃树,即为水精的花与叶,水精树,即为琉璃花与叶;赤珠树,即为码瑙花与叶,码瑙树即为赤珠花与叶;砗磲树,即为众宝之花与叶。

  其四园墙又有四门,周匝栏楯,又其墙上都有楼阎宝台。其墙的四面,都有树木园林,有流泉浴池。生有种种之花,树木很繁茂,花果很炽盛,有众香芬馥,异鸟在哀鸣。

  宝塔完成之后,那些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以及全国的人民,都来供养此宝塔。同时,布施给与诸穷苦的人,须食的人,即与食;须衣的人,就与之以衣。至于象马宝乘,也都布施给与所须要的人,都随心满意的给与人。转轮圣王的威神与功德,其事就是如是!」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完

四、世记经:地狱品

  大意:本经叙述地狱的诸相,及堕地狱之因。首先说明二大金刚山的中间有八大地狱,八大地狱各有十六个的小地狱。又说二大金刚山之间的吹起僧佉风之处,有十地狱之存在,总计为一百四十六地狱。里面

  以老、病、死为三使者,而由于身口意三恶业而堕落,而受阎罗王的裁判(地狱为那落迦,或泥犁,译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或无有快乐。依于地下,故常作地狱)

  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此四天下(四大部洲)有八千天下围遶在其外围。又有大海水,在周匝围遶八千的天下。又有大金刚山(围绕世界的铁围山),围遶大海水。金刚山之外,又有第二大金刚山。在此二山的中间,乃为窈窈冥冥的地方。日月神天,虽有很大的威力,也不能将其光明照及于那个地方。那个地方有八大地狱,其每一地狱都各有十六小地狱。

  第一大地狱之名叫做想地狱,第二名叫黑绳地狱,第三名叫堆压地狱,第四名为叫唤地狱,第五名为大叫唤地狱,第六名叫烧炙地狱,第七名叫大烧炙地狱,第八名叫无间地狱。其想地狱里面,有十六个

  小地狱。小地狱之纵广为五百由旬。第一小地狱名叫黑沙地狱,第二名叫沸屎地狱,第三名叫五百钉地狱,第四名叫饥地狱,第五名叫渴地狱,第六名叫铜釜地狱,第七名叫多铜釜地狱,第八名叫石磨地狱,第九名叫脓血地狱,第十名叫量火地狱,第十一名叫灰河地狱,第十二名叫铁丸地狱,第十三名叫釿斧地狱,第十四名叫犲狼地狱,第十五名叫剑树地狱,第十六名叫寒冰地狱。

  为甚么名叫想地狱呢?在其中的众生之手,都会生铁爪,铁瓜长又利,都迭相瞋忿,而怀毒害之想,就用他的爪去相爴(攫,夺取,搏),应其手,而肉即堕落,想一想:大概已经死了。然而有冷风;被吹来,皮肉又再复生起来,旋即复活起立,而自想说:『我现在已活。』其它的众生也说:『我想,你还活着。』由于如是之想之故,名叫想地狱。

  其次,想地狱里面的众生都怀毒害之想,都共相触娆,手里各执自然的刀剑,

  刀剑非常的锋利,迭相斫刺,而?剥、脔割,致于身碎而倒在于地。想他已经死了,然而会有冷风吹来,其皮肉又再复生,旋即复活而起立,他就又自想:『我现在已活过来。』其余的众生也说:『我想你还活着。』由于此缘故,名叫想地狱。其次,想地狱里面的众生都怀毒害之想,都迭相触娆。手里都执刀剑,刀剑乃很锋利,都以此刀剑而共相斫刺,而?剥脔割。想谓已死了,但冷风之来吹,皮肉就又更生,旋即复活而站立起来,自言而说:『我还活着。』其余的众生也说:『我想你还活着的。』由于此因缘之故,名叫想地狱。其次,想地狱里面的众生都怀毒害之想,都迭相触娆,手里执持油影刀,其刀非常的锋利,都更相斫刺,而?剥脔割,想谓已经死了,但是有冷风之来吹,皮肉就再度的更生,旋即复活而起立,而自言说:『我还活着。』其余的,众生也说:『我想你还活着。』由于此因缘,名叫想地狱。又次,想地狱里面的众

  生都怀着毒害之想,都迭相触娆。都各执小刀,其刀很锋利,而以此刀去更相斫刺,去?剥脔割,想谓已死了,然而有冷风之来吹,皮肉又再更生,旋即又活而站立起来,而自言说:『我还活着。』其余的众生也说:『我想你还活着。』由于此因缘,名叫想地狱。

  其中的众生,受其长久的期间的罪苦后,乃出离此想地狱,而慞惶的驰走,以求自己的救护。然而由于宿罪所牵连,在不觉不知之中,忽然到了黑沙地狱。这时,有热风之暴起,而猛吹热的黑沙,来着在他的身体,他的全身就一时尽黑,有如黑云那样。此热沙,会烧着皮,会烧尽其肉,烧彻其骨。罪人的身中,有黑焰生起,遶身而回旋,还入于其人的身内,致此人受诸苦恼,被烧炙而燋烂。由于罪业的因缘,而受此苦报。其罪报还未完毕之故,使他还不会死去(以上为黑沙地狱)。

  罪人在此地狱久受苦痛后,出离黑沙地狱,乃慞惶驰走,而求自救护。然而被宿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然到了沸屎地狱来。此地狱里面有沸屎的铁丸,会自然的盈满于前,会驱迫罪人,使他身抱铁丸,而烧燃其身手,而至于其头面,并没有一处不被周遍燃烧的。同时又会将其探撮,而将其沸屎铁丸放入在于口内,致烧其唇舌,烧从于咽,而至于腹内,通彻而下,而过,没有不燋烂的。这时、有铁嘴的虫,会来唼食他的皮肉,会彻骨达髓,苦毒辛酸,忧恼无量。然而其罪业还是未完毕之故,仍然又是同样的并不死亡(以上为沸屎地狱)。

  罪人在于沸屎地狱久受苦痛后,乃出离其沸屎地狱,此时乃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却到了铁钉地狱来。到达后,狱卒就扑击他,使他堕下,偃倒在于热铁的上面,将其身舒展后,就用钉来钉他的手,钉他的脚,钉他的心,周遍于身体,尽钉于五百钉,使其苦毒辛酸,号咷呻吟。然而余罪还未完毕,仍然还是不死(以上为铁钉地狱)。

  罪人久受苦痛后,出离铁钉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却到了饥饿地狱来。这时,狱卒来问他说:『你们到这里来,到底欲求甚么呢?』回答说:『我们的肚子很饿!』狱卒就将他们捉扑而掷在于热铁之上,舒展其身,用铁钩来钩开其口,而将热铁丸放入其口内,而燋其唇舌,从咽至于腹,通彻下过,没有不燋烂,使其苦毒辛酸,悲号啼哭。然而余罪仍然未尽,犹再不死(以上为饥饿地狱)。

  罪人久受苦痛后,出离饥饿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却到了渴地狱来。狱卒问他说:『你们到这里来,欲求甚么呢?』回答说:『我们很渴!』狱卒就将他们捉扑而掷在于热铁上,舒展其身后,用热铁钩来钩其口,使其嘴开,然后,就用消铜去灌其口,去烧其唇舌,从咽而至于腹,通彻而下过,都没有不燋烂,使其苦毒辛酸,悲号啼哭。然而余罪还未完尽,犹复不死(以上为渴地狱)。

  罪人久受苦痛后,出离渴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到一铜鍑地狱。狱卒即怒目而捉罪人之足,将其倒投于铜鍑之内。罪人乃随着汤水而涌沸,而上下回旋,从于底而至于口,又从于口,而至于底,或者在于铜鍑之腹,其身体都随之而烂熟。譬如煮豆那样,豆乃随着汤水而涌沸,而上下回转,豆的里外都因之而烂坏那样,罪人在鍑内,随着汤水而上下,也是如是的。因此而号咷悲叫,万毒并至(千万种的剧苦都到齐)。然而余罪还未尽,因此之故,还不死亡(以上为铜鍑地狱)。

  罪人久受此苦后,出离此一铜鍑地狱,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然至于多铜鍑的地狱。多铜鍑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狱鬼看到罪人时,就怒目而捉罪人之足,将其倒投于鍑中,罪人即随汤之涌沸,而上下回旋,从底而至于口,从口而至于底,或者滚至于鍑腹,致于全身都烂坏。譬如煮豆那样,豆乃随着汤水之涌沸,而上下回转,内外都烂坏,罪人在于鍑中的情形,也是如是,都随着汤水而上下,从于口,至于底,又于底,而至于口,或者手足出现,或者腰腹之现出,或者头面出现。狱卒又用铁钩来钩取罪人,置于其它的鍑中,使罪人号咷悲叫,苦毒辛酸。然而罪人的余罪还未完毕,故使其还不死(以上为多铜鍑地狱)。

  罪人经久受苦后,出离于多铜鍑地狱,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对(宿世怨业)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时,忽至于石磨地狱。石磨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狱卒一看即大怒,就捉罪人掷扑在于热石之上,就将其手足舒展,而用大热石压在于其身上,将罪人回转揩磨,使其骨肉糜碎,脓血流出。罪人乃苦毒切痛,而悲号辛酸。然而余罪还未尽之故,使其不死(以上为石磨地狱)。

  罪人久受此苦后,出离石磨地狱,就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对(旧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至于脓血地狱。脓血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其地狱里面有自然的脓血,乃热沸而涌出。罪人在其中,东西驰走,而脓血乃为沸热之汤,致罪人的身体、手足、头面,统统都烂坏。同时,罪人因饥饿而取脓血,而自吃食。沸汤实时汤其唇舌;从咽而至于腹,通彻于身下而过,没有不烂坏,而苦毒辛酸,众痛难忍。然而余罪未毕之故,致使不死(以上为脓血地狱)。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脓血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对的怨业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然至于量火地狱。量火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在那地狱里面有大的火聚,自然的在于面前。其火很焰炽,狱卒瞋怒而驱迫罪人,手里执持铁斗,使罪人去量火聚。罪人计量火聚之时,自会燃烧其手足,也燃烧而遍诸身体,致罪人苦毒热痛,呻吟号哭。其余罪还是未完毕之故,使他还不死去(以上为量火地狱)。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量火地狱,而慞惶驰走,自求救护。然而被宿对恶业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到灰河地狱来。灰河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深度也五百由旬。为灰汤涌沸,恶气熢孛,回波相搏的灰河。其声响令人非常的可怖畏,从河底至于河上,有锋利的长度八寸的铁刺,纵广布置在那里。其河岸之边,生长刀剑,其岸边均有狱卒豺狼。又其岸上,有剑树林,其枝叶花实,均为是刀剑,锋刃均为有八寸。罪人入河后,就随波而上下,而回覆沉没。而被铁刺刺身,身体的内外都被刺通彻,皮肉都烂坏,而流出脓血,使罪人苦痛万端,悲号酸毒。然而其余罪还是未尽之故,还是使其不死。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灰河地狱,而至于其岸上。此时岸上的利剑自会割刺其身体,其手足都会伤坏。那个时候,狱卒会问罪人说:『你们到这里来。到底是欲求

  甚么呢?』罪人回答说:『我们都很饥饿!』狱卒就提拿罪人掷扑在于热铁的上面,而舒展其身体,用铁钩擗开其口,将烊铜灌入罪人的嘴内,使其烧燃唇舌,从咽至于腹,通彻而下过,没有不燋烂的。又有豺狼,牠们的牙齿都很长利,都来咬啮罪人,而生食其肉。于是,罪人被灰河所煮,被利刺所刺,被烊铜灌口,被豺狼所食之后,就便奔驰,而走上剑树。上剑树之时,剑刃乃下向(向下),下剑树之时,剑刃乃上向(向上)。手攀时,即手绝,以足蹬时,其足即绝。剑刃刺于身,使身体的内外都通彻,皮肉都堕落,流出脓血,遂有白骨筋脉相连可观。这时,剑树上有铁嘴鸟,会来啄其头骨,使其破坏,而咬食其脑,使其苦毒辛酸,号咷悲叫。然而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而一再的来入于灰河地狱之中,随着其灰波而上下,而回覆沉没。又被铁刺刺其身,使其身的内外都通彻,皮肉都烂坏,脓血都流出,唯有白骨浮漂于外(以上二项,均述灰河地狱)。

  此时,有冷风吹来,其肌肉就被吹而还复于原来的形貌,旋即站立起来,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对(怼,恨)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时,忽至于铁丸地狱。铁丸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罪人入于其中后,有热铁丸自然在于面前,狱鬼就来驱捉,手足都烂坏,全身都被火燃,使其苦痛悲号,万毒并至(所有的极苦都来齐)。然而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不死(以上为铁丸地狱)。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铁丸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但是因被宿对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至于釿斧地狱。釿斧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罪人入于此狱后,狱卒乃瞋怒而执捉此罪人,扑在于热铁之上,用热铁釿斧去破罪人的手足、耳鼻、身体。使罪人苦毒辛酸,悲号叫唤。然而余罪并未完毕之故,犹复不死(以上为釿斧地狱)。

  罪人久受罪后,出离釿斧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时,忽然至于豺狼地狱。豺狼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罪人入此地狱后,会有大群的豺狼竞来卢掣,会来齐啮拖抴,使其肉堕而伤骨,而脓血流出。罪人因之而苦痛万端,悲号酸毒。但是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以上为豺狼地狱)。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豺狼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但是被宿对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至于剑树地狱。剑树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罪人入于此剑树林中时,有大的暴风吹起,剑树叶就堕在于其身上。着于手,其手即绝,着于足,其足即绝,身体头面,都没有不伤坏的。这时,有铁嘴鸟,立在于其头上,啄罪人的两目,使罪人苦痛万端,悲号酸毒。其余罪都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以上为剑树地狱)。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剑树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至于寒冰地狱。寒冰地狱的纵广为五百由旬,罪人入于此狱后,有大寒风会吹在其身,会使其全体都冻瘃,皮肉都堕落。罪人即苦毒辛酸,悲号叫唤,然后就命终。」(以上为寒冰地狱)。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黑绳大地狱也有十六个小地狱,其周匝围遶,各各都纵广五百由旬,而从黑绳地狱,至于寒冰地狱。为甚么缘故,名叫黑绳地狱呢?因为那个地方的诸狱卒,都执捉那些罪人扑在于热铁之上,而舒展罪人之身,用热铁之绳把他絣之(张开),使其为直,然后以热铁斧逐其绳道而斫,斫祈那位罪人,使其作为百千之段。犹如工匠之用绳墨去絣木(振绳墨于木),然后用利斧随其绳道而斫,将其作为百千段那样,惩治那些罪人也是如是。罪人受此苦毒辛酸,不可以称计之多。由于余罪未完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黑绳地狱。

  又次,黑绳地狱的狱卒执捉那些罪人扑在于热铁之上,舒展其身,用铁绳把其絣之(张好),然后用利锯,把他锯断。犹如工匠之绳墨之絣木(振绳墨在木上),然后用利锯,把它锯断那样,惩治那些罪人,也是如是。罪人受此苦痛辛酸,虽然不可以称计之多,然而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他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黑绳地狱。

  又次,黑绳地狱乃将罪人执捉而扑在于热铁之上,舒展其身,用热铁绳置在于罪人的身上,烧其皮,彻其肉,燋其骨,沸其髓,苦毒辛酸,疼痛不可以称计,然而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不死,因此之故!名叫黑绳地狱。

  又次,黑绳地狱的狱卒,乃悬挂热铁绳,交横无数,将罪人驱迫,使其行在于绳间。有恶风暴起,猛吹那些铁绳,那些铁绳即历络于其身,烧其皮,彻其肉,燋其骨,沸其髓,使罪人苦毒痛端,不可以称计。其余罪未尽之故,使他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黑绳。

  又次,黑绳地狱的狱卒,乃以热铁绳衣,驱迫罪人披此绳衣,而烧其皮,彻其肉,燋其骨,沸其髓,苦毒万端,不可以称计。其余罪未完毕之故,使他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黑绳。

  那些罪人久受苦痛后、乃出离黑绳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对所牵连之故,在不知不觉之间,忽至于黑沙地狱,乃至在寒冰等地狱(同上之十六小地狱)受到种种的痛苦,然后命终,其情形均如上述那样。」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堆压大地狱也有十六个小地狱,周匝围遶,各各地狱的纵广,都为五百由旬。为甚么缘故名叫堆压地狱呢?在那个地狱内,有大石山,两两相对(两个大石山相对峙而立),罪人进入其中时,大石山就自然会合起来,会堆压罪人之身,使其骨肉糜碎,然后石山方还回其本来的位置。犹如用木去掷木时,会弹却而还离那样,惩治罪人,也是如是。罪人受此苦毒万端,不可以称计(算不尽之多的痛苦),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他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堆压地狱。

  又次,堆压地狱里有大铁象,全身都是火燃,连哮带呼而来,蹴蹋罪人,在罪人的身上宛转,使罪人的身体糜碎,脓血流出,苦毒辛酸,号咷悲叫。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堆压地狱。

  又次,堆压地狱里面的狱卒执捉罪人置在于磨石中,用磨石去磨他,使其骨肉糜碎,脓血流出,苦毒辛酸,不可以称计。其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堆压地狱。

  又次,堆压地狱的狱卒执捉罪人,使其倒卧在于大石上,然后用大石堆压罪人,使其骨肉糜碎,脓血流出,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堆压地狱。

  又次,堆压地狱的狱卒执取那些罪人,使其倒卧在于铁臼之中,用铁杵去捣罪人,从足至于头,捣得皮肉糜碎,脓血流出,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堆压地狱。

  那些罪人久受苦痛后,乃出离堆压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宿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至于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然后才命终,其情形都如上述那样。」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叫唤大地狱也有十六个小地狱,周匝围遶(四边周围),各各地狱的纵广都为五百由旬。为甚么缘故名为叫唤地狱呢?那些诸狱卒执捉那些罪人掷放在于大镬中,镬中有热汤涌沸,而煮那些罪人,使他们号咷叫唤,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为叫唤地狱。

  又次,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放在于大铁瓮之中,使那涌沸的热汤烹煮罪人,致其号咷叫唤,苦切辛酸。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不死,因此之故,名为叫唤地狱。

  又次,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放置在于大铁鍑之中,鍑中的热汤涌沸,煮烹那些罪人,使其号咷叫唤,苦痛辛酸。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为叫唤地狱。

  又次,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放在于小腹中,鍑中的热汤涌沸,煮烹那些罪人,使其号咷叫唤,苦痛辛酸。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为叫唤地狱。

  又次,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在于大敖之上,把他们反复的煎熬,使其号咷叫唤。苦痛辛酸。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为叫唤地狱。

  那些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叫唤地狱,而慞惶驰走,以求救护自己。然而被宿对所牵之故,在不知不觉之中,忽至于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这样,乃告命终。」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大叫唤地狱也有十六个小地狱,都周匝围遶。为甚么缘故名叫大叫唤地狱呢?那些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放着在于大铁釜之中,釜中的热汤涌沸,而烹煮罪人,使罪人号咷叫唤,而大叫唤,而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大叫唤地狱。

  又次,大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放在于大铁瓮里面,瓮内的热汤涌沸,而煮烹罪人,使罪人号咷叫唤,而大叫唤,苦切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大叫唤地狱。

  又次,大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放置在于铁镬中,镬中的热汤涌沸,煮烹那些罪人,使罪人号咷叫唤,苦毒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大叫唤地狱。

  又次,大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放在于小鍑之中,鍑中的热汤涌沸,煮烹那些罪人,使其号咷叫唤,而大叫唤,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因此之故,名叫大叫唤。

  又次,大叫唤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在于大敖之上,反复的煎熬,使其号咷叫唤,而大叫唤,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大叫唤。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大叫唤地狱,而慞惶驰走,求自救护。然而被其宿对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然至于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然后乃命终。」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烧炙大地狱也有十六个小地狱,都周匝围遶。为甚么缘故名叫烧炙地狱呢?那个时候,狱卒将诸罪人置在于铁城之中。其城都火燃,使城的内外都为热赤,而烧炙罪人,使罪人的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烧炙地狱。

  又次,烧炙地狱的诸狱卒将那些罪人入于铁室内,其室乃为火燃,内外都俱为热赤,而烧炙罪人,使罪人的皮肉都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烧炙地狱。

  又次,烧炙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着在于铁楼上,其楼乃有火燃,内外都为赤热,而烧炙罪人,使罪人的皮肉都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烧炙地狱。

  又次,烧炙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着在于大铁陶之中,其陶乃为火燃,内外都为赤热,而烧炙罪人,使罪人的皮肉都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烧炙地狱。

  又次,烧炙地狱的诸狱卒执取那些罪人掷着在于大敖上,其敖乃为火燃,中外都为赤热,而烧炙罪人,使罪人的皮肉都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

  罪人久受苦后,乃出离烧炙地狱,而慞惶驰走,以求自己的救护。然而被其宿罪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至于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然后才命终,其情形都如前述那样。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大烧炙地狱也有十六个小地狱,都周匝围遶,各各地狱的纵广都为五百由旬。甚么叫做大烧炙地狱呢?其诸地狱的诸狱卒都带诸罪人放置在于铁城里面,其城乃为火燃烧的内外都均为赤热,而烧炙罪人。为重大的烧炙之故,使罪人的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罪人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大烧炙地狱。

  又次,大烧炙地狱的诸狱卒带诸罪人进入于铁室中,其室乃为火燃烧,内外都均为热赤,而烧炙罪人。重大的烧炙罪人之故,致罪人的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罪人的余罪并未完毕之故,使其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大烧炙地狱。

  又次,大烧炙地狱的诸狱卒们,执取那些罪人放着在于铁楼上,其楼乃被火燃烧,内外都均为热赤,而烧炙罪人。重大的烧炙罪人,使罪人的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并未完毕之故,使罪人并未死亡,因此之故,名叫大烧炙地狱。

  又次,大烧炙地狱的诸狱卒们,执取罪人,放着在于大铁陶里,其陶为火燃烧,内外均为热赤,而烧炙罪人。重大的烧炙,使罪人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罪人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大烧炙地狱。

  又次,大烧炙地狱中,自然的有大火坑,火焰很炽盛。火坑的两岸,有大的火山,其诸狱卒们捉执那些罪人,把他们连贯在于铁叉上,竖着于火内,烧炙罪人之身,重大的烧炙,使罪人的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罪人还不死。

  罪人久受苦痛后,然冲乃出离大烧炙地狱,就慞惶驰走,以便寻求自己的救护。然而被宿对所牵连,在不知不觉之中,忽至于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然后乃命终,其情形都如上述。」

  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无间大地狱也有十六个小地狱,都周匝围遶,各各地狱的纵广都为五百由旬。为甚么名叫无间地狱呢?其诸狱卒们捉执那些罪人,都剥其皮,从足至于头顶,然后将其皮去缠罪人之身,放着在于火的车轮,疾驾火的车,辗热铁地,周行往返,使罪人的身体都碎烂,皮肉都堕落,而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未完毕之故,使罪人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无间地狱。

  又次,无间大地狱有大铁城,铁城的周围都有大火的燃起,东焰烧至于西,西焰烧至于东,南焰烧至于北,北焰烧至于南,上焰烧至于下,下焰烧至于上。其火焰炽盛而回遑,并没有空间之处,罪人在于里面,乃柬西驰走,而烧炙其身,使罪人的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并未完毕之故,使罪人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无间地狱。

  又次,无间大地狱里面有铁城,城内火起而洞燃,罪人在于里面,都被火焰燎身,致其皮肉都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并未完毕之故,使罪人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无间地狱。

  又次,大无间地狱的罪人在其中,很久才开一次门,那些罪人们,即奔走往趣,在他们奔走的当儿,身体的诸肢节,均会冒出火焰。有如大力士之手执大草炬,而逆风而走那样,其火焰乃很炽盛。罪人奔走时,也是同样的情形。当罪人奔走,而欲至于门外之时,其门即会自然关闭,罪人就会匍匋而伏在于热铁地,而被其烧炙其身,使皮肉燋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其余罪还未完毕之故,使罪人还不死,因此之故,名叫无间地狱。

  又次,无间地狱里面的罪人,举目所见的,都只见到恶色;其耳有所闻的,都只听到恶声;其鼻有所嗅的,都只嗅到恶臭;其身有所触的,都唯触到苦痛;意有所念的,都唯念恶法。又其中的罪人,在弹指之顷,都没有不苦之时,因此之故,名叫无间地狱。

  其中的众生,久受痛苦后,从无间地狱出离,而慞惶驰走,以便自求救护。然而被宿对所牵引之故,在不知不觉之中,忽到黑沙地狱,乃至寒冰地狱,那些苦痛完毕之后,乃告命终,其情形都如上述。」

  那时,世尊即说偈颂而说:

  身为不善业 口意亦不善 斯堕想地狱 怖惧衣毛竖

  恶意向父母 佛及诸声闻 则堕黑绳狱 苦痛不可称

  但造三恶业 不修三善行 堕堆压地狱 苦痛不可称

  瞋恚怀毒害 杀生血污手 造诸杂恶行 堕叫唤地狱

  常习众邪见 为爱网所覆 造此卑陋行 堕大叫唤狱

  常为烧炙行 烧炙诸众生 堕烧炙地狱长夜受烧炙

  舍于善果业 善果清净道 为众弊恶行 堕大烧炙狱

  为极重罪行 必生恶趣业 堕无间地狱 受罪不可称

  想及黑绳狱 堆压二叫唤 烧炙大烧炙 无间为第八

  此八大地狱 洞然火光色 斯由宿恶殃 小狱有十六

  (以身去造作不善之业,口与意,也同样的造不善之业的话,这种人就会堕入于想地狱,会怖惧而衣毛都竖立起来。)

  (存恶心去对待父母,去向于佛,以及诸声闻圣者的话,这种人就会堕入于黑绳地狱,会受苦痛不可以称量的。)

  (如果唯造身口意的三恶业,而不修身口意的三善行的话,就会堕入于堆压地狱,会受苦痛,不可以称量的。)

  (怀着瞋恚与毒害之心,以杀生之血,去污染其手,而造作种种的诸恶行的话,就会堕入于叫唤地狱。)

  (常习于众邪见,被爱网所覆盖,造作这些卑陋的恶行的话,就会堕入于大叫唤地狱。)

  (常常行那些烧炙的行动,去烧炙诸众生的话,就会堕入于烧炙地狱,会长夜接受那些被烧炙的苦痛。)

  (舍弃那些能得善果之业,能证善果的清净道,而去造作那些种种的弊恶行的话,定会堕入于大烧炙的地狱。)

  (如果造作极重的罪行的话,必定会生至于恶趣之业,会堕入于无间地狱,会受罪业的苦痛不可以称量的。)

  (想地狱,以及黑绳地狱,堆压地狱,和二种叫唤地狱〔叫唤、大叫唤〕、烧炙地狱、大烧炙地狱,无间地狱,就是排为第八的地狱。此八种大地狱,均为是洞燃的火光之色,这都是由于宿世的恶业之灾殃的。八大地狱都均有其附属的十六小地狱。)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那二大金刚山的中间,会有大风之吹起,名叫僧佉,如果此风吹来至于四天下,以及八万的天下(诸天下)的话,就会吹此大地,以及诸名山,如须弥山王等,都会离地十里,或者为百里,都会飞扬于空中,都会均为糜碎。譬如壮士之用手,把轻的糠散在于空中那样,如那大风吹下,如被它吹来的话,则会吹散此天下,其情形也是如是(如大力士之散糠于空中那样的轻快而成就)。由于有了二大金刚山在遮止此风之故,使此种风不能吹过来。比丘们!应当要知道!此金刚山乃为多所饶益,也是众生的行报所致的。

  又次,此二大山的中间之风,乃为焰炽猛热的,假若其风吹来而至于此四天下的话,其中的众生、山河、江海、草木、丛林,一切的一切,都会燋枯的。犹如盛夏之时,将生濡的草刈断,放置在于日中的话,旋即会萎枯那样,那种风也是如是,假如使其吹来而至于此世界的话,其热气会烧炙之事,也是如是。由于此二大金刚山的遮止此风之故,使此风不会吹到这里来。比丘们!应当要知道!此二大金刚山,乃为多所饶益,也是众生的行报所以致之。

  又次,那二大山的中间之风,乃为臭处不净,腥秽酷烈,假如使其吹来而至于此天下的话,就会熏此众生,众生均会被熏而失目(失明),由于此二大金刚山遮止此风的缘故,使其不能吹来。比丘们!当知!此金刚山乃为多所饶益,也是众生的行报所致的。

  又次,在其二山的中间,又有十个地狱。第一就是名叫厚云,第二名叫无云,第三名叫呵呵,第四名叫奈何,第五名叫羊鸣,第六名叫须干提,第七名叫优钵罗,第八名叫拘物头,第九名叫分陀利,第十名叫钵头摩。

  为甚么叫做厚云地狱呢?其狱中的罪人,乃为自然的生身的。譬如厚云那样(自然云集),因此之故,名叫厚云。为甚么名叫无云呢?在那狱中受罪的众生,会自然生身,其情形乃如同段肉那样,故名叫做无云。甚么叫做呵呵呢?在其地狱中受罪的众生,都苦痛切身,不堪其苦而称呵呵之故,名叫呵呵地狱。为甚么名叫奈何呢?在其地狱中受罪的众生,都苦痛酸切,没有皈依(依投)之处,都称念奈何,因此之故,名叫奈何。为甚么名叫羊鸣呢?在其地狱中受罪的众生,都苦痛切身,欲举出声语(欲发声讲话),而其舌却不能转动,直如羊之鸣叫那样,故名叫羊鸣地狱。为甚么名叫须干提呢?其地狱里面的全体,均为是黑闇闇,有如须干提华(黑莲华)之色那样,故名须干提地狱。为甚么叫做优钵罗呢?其地狱中的全体都是青的,有如优钵罗华(青莲华)那样,故名叫做优钵罗地狱。为甚么名叫拘物头呢?其地狱中的全体,都是红的,有如拘物头华(红莲花)之色那样,故名叫做拘物头地狱。为甚么名叫分陀利呢?其地狱中的全体,均为是白的,有如分陀利华(白莲花)之色那样,故名叫做分陀利地狱。为甚么名叫钵头摩呢?其狱中的全体,均为是赤的,有如钵头摩华(赤莲花)之色那样,故名叫做钵头摩地狱。」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譬如有一个篅(垂,盛谷物的囿囤),可以容纳六十四斛(五斗为斛),里面都放满胡麻。有人经过百年的时间,将里面之麻,拿一粒出去,像如是的乃至于尽(百年一粒,即六十四斛之谷统统拿完,其期间为很久,难以算数之久),在厚云地狱里受罪的众生,还未完毕的。像如是的,如二十个厚云地狱之久之寿,乃和一无云地狱之寿相等,如二十个无云地狱之寿,乃和一呵呵地狱之寿相等,如二十呵呵地狱之寿,乃和一奈何地狱之寿相等的,如二十奈何地狱之寿,乃和一羊鸣地狱之寿相等的,如二十羊鸣地狱之寿,乃和一须干提地狱之寿相等的,如二十须干提地狱之寿,乃和一优钵罗地狱之寿相等的,如二十优钵罗地狱之寿,乃和一拘物头地狱之寿相等的,如二十拘物头地狱之寿,乃和一分陀利地狱之寿相等的,如二十分陀利地狱之寿,乃和一钵头摩地狱之寿相等的,如二十钵头摩地狱之寿,就名叫一中劫,如二十中劫,就名咋一大劫。钵头摩地狱里面,都是火焰之热很炽盛,罪人如离开焰火之处一百由旬,其火就已烧炙,离开六十由旬之处,则两耳都已聋,已没有听觉的作用;离开五十由旬之处,即两目已盲,不再有看见物体的能力。如瞿波梨比丘(俱伽罗,译为恶时者、牛守,为提婆达多的弟子,通常叫他为无信的比丘),他已怀恶心,而诽谤舍利弗(智慧第一,十大弟子之一),诽谤目揵连(神通第一,十大弟子之一),因此之故,身坏命终后,堕在于此钵头摩地狱之中。」

  那个时候,梵王(大梵天王)乃说此偈而说: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应毁者誉 应誉者毁 口为恶业 身受其罪

  技术取财 其过薄少 毁谤贤圣 其罪甚重

  百千无云寿 四十一云寿 谤圣受斯殃 由心口为恶

  (凡是人士的出生于此世间,铁斧乃在于口中。所以会被斩身,都是由于恶言而来的。应该毁废的人。却称誉他,应该称誉的,却毁坏他。口作恶业,而其身则受其罪。用技术去取财物〔用工巧去赚取财物〕,其过失乃为很薄少的,而毁谤贤圣的话,其罪就非常的深重!)

  (百千无云地狱之寿数,与四十倍的一厚云地狱之寿数,这都是由于诽谤圣者,才会受此灾殃的,都是由于心与口去造恶而来的。)

  佛陀告诉比丘说:「那位梵天说如是之偈,乃为真正之言,为佛所印可的。为甚么呢?因为现在的我,为如来、至真、等正觉,也是说这种义: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应毁者誉 应誉者毁 口为恶业 身受其罪

  技术取财 其过薄少 毁谤贤圣 其罪甚重

  百千无云寿 四十一云寿 谤圣受斯殃 由心口为恶

  (语译如前)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阎浮提之南方的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地狱的总主宰)的王宫,王所治的地方,其纵广都为六千由旬,其城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乃至算不尽的众鸟,都相和患鸣,也是如是的情形。

  然而那位阎罗王,在昼夜三时,都有大铜镬自然的在于前面。如果镬出在于宫内时,王一看见,就会怖畏,就会舍其处而出于宫外,假如镬乃出于宫外之时,王一看见,就会怖畏,而舍弃其处,而入于宫内。有大狱卒,会捉拿阎罗王,将倒卧在于热铁之上,用铁钩去擗其口,使其开口,然后用烊铜灌他,而烧其唇舌,从咽至于腹,通彻下过,全身都没有不燋烂的地方。受此罪完毕后,又再和诸婇女共相娱乐。那些诸大臣们,同样的受此福的,也是如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有三位使者(天使),第一为老,第二为病,第三为死。如有众生,其身行恶业,其口言恶言,其心念恶念的话,其身坏命终之后,就会堕入于地狱之中,狱卒就会带此罪人去诣阎罗王之处。到达后,白阎罗王说:『这个人是天使您所召的,唯愿大王善于问其辞(好好的问其罪)!』阎罗王问罪人说:『你不看见初使吗?』(第一天使)。罪人回答说:『我不看见。』王又告诉他说:『你在阳间的人世当中时,是否看见老人的头发都白而齿落,目视蒙蒙(有眼睛而看不见),皮肤都松缓而肌肤筋肉满满都是皱纹,已因偻脊而须依靠拐杖,都呻吟而行步,身体战掉,气力衰微。你看见这种人吗?』罪人说:『看见过。』王又告诉他说:『你为甚么不自念: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呢?』那人回答说:『我那个时候(在世时),都因放逸之故,不自觉知的。』王又对他说:『你自己只知放逸,不能修身、口、意,不能改恶从善,现在当使你知道放逸的苦痛!』王又告诉他说:『你现在所受之罪,并不是父母之过,也不是兄弟之过,更不是天帝,也不是先祖,也不是善知识,以及僮仆,使用等人之过,同时也不是沙门、婆罗门的过失。都因你自己造有恶业,你现在才要自受其恶果的!』

  这时,阎罗王以第一天使(老人)问罪人之后,又用第二天使(疾病)问罪人说:『你的意见如何呢?你不看见第二天使吗?』回答说:『并不看见。』王又问他说:『你本来为人时,是否看见过人的疾病因笃,卧倒在床褥,也在屎尿臭秽之处,其身倒卧在其上面,不能起来居止,饮食时须靠他人,百节都酸疼,都流泪而呻吟,而不能说话。你看见这些人吗?』回答说:『看见过。』王又对他说:『你为甚么不自念:像如是的病苦,我也当会这样呢?』罪人回答说:『我在世时,都放逸,不自觉知。』王又对他说:『你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不能改恶从善,现在当使你知道放逸之苦!』王又告诉他说:『现在你所受的罪苦,并不是你父母之过,也不是你的兄弟之过,更非天帝之过,也不是先祖,也不是善知识,以及僮仆、使人,也不是沙门、婆罗门之过。是你自己造恶业,你现在自受其恶果的!』

  这时,阎罗王用第二天使,去问罪人之后,又用第三天使去问罪人说:『你的意见如何呢?你不看见第三天使吗?』回答说:『并不看见。』王又问说:『你本来为人时,是否看见人的死亡,身坏命终之时,诸根(六根)都永灭,身体乃挺直,有如枯木那样,而被捐弃在于冢问,被鸟兽所食;或者衣放在棺椁,或者用火烧燃。你看见这些情形吗?』罪人回答说:『实在看见。』王又问他说:『你为甚么不自念:我也当会死亡,和他们没有不同吗?』罪人回答说:『我在世时,都放逸,并不自觉知。』王又对他说:『你自己放逸,不能修身、口、意,不能改恶从善,现在当使你知道放逸之苦!』王又告诉他说:『你现在所受之罪,并不是父母的过失,不是兄弟的过失,也不是天帝,更不是先祖,也不是善知识,不是僮仆、使用人,也不是沙门、婆罗门之过。是你自己造恶业,你现在应当自受其罪苦!』这时,阎罗王用三天使,都均诘问后,就付给狱卒。这时,那些狱卒就带此罪人诣于大地狱,那个大地狱的纵广为百由旬,下面的深度为百由旬。」

  那时,世尊即说偈颂而说:

  四方有四门 巷陌皆相当 以铁为狱墙 上覆铁罗网

  以铁为下地 自然火焰出 纵广百由旬 安住不倾动

  黑焰熢勃起 赫烈难可覩 小狱有十六 火炽由行恶

  (大地狱的四方有四个门,巷陌均为是相当的〔都有夹道井然〕。大地狱是以铁作为狱墙,上面也覆有铁的罗网的。也以铁为下地〔地面也用铁造的〕,都自然的有火焰的放出。纵广为百由旬,安住而不倾动。狱中有黑焰,熢勃而起,赫赫猛烈,令人难以忍覩!小狱有十六个,都为火炽之狱,这都是由于行恶所致的。)

  佛陀又告诉比丘们说:「这时,阎罗王自生念而说:世间的众生乃为迷惑无识,身作恶行,口与意也行恶行,然后命终,命终后,很少有人不受此苦的。世间的众生如果能悔改其恶,能修身、口、意,而为善行的话,其命终之后就能享受快乐,如那些天神一样!我(阎罗王)如果命终,而转生于人中之时,假若能遇如来的话,当会在于正法当中,剃除须发,服三种法衣,出家去修道,而以清净信,去净修梵行,而修到所谓:所作已办,断除生死,在于现法当中,自身作证,不受后有之身。」

  那时,世尊又用偈颂而说:

  虽见天使者 而犹为放逸 其人常怀忧 生于卑贱处

  若有智慧人 见于天使者 亲近贤圣法 而不为放逸

  见受生恐畏 由生老病死 无受则解脱 生老病死尽

  彼得安隐处 现在得无为 已渡诸忧畏 决定般涅盘

  (虽然看见天使之事〔指老病死〕,然而仍然为放逸,这种人定会常怀忧苦,而生于卑贱之处。如果为有智慧的人的话,看见天使之时,定会去亲近贤圣之法,而不会放逸的。看见受生的可恐畏,都会经由于生老病死;如无受生的话,就会得解脱,生老病死都会尽。他就能得住于安隐之处,现在能得无为,已经渡过诸忧畏,决定能得般涅盘。)

五、世记经:龙鸟品

  大意:首先说明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的四种龙,以及四种金翅鸟之所报。次说持戒的种类与果报,更缕述行兔枭戒、狗戒、牛戒、鹿戒等沙门、婆罗门,以破斥恶见邪说之非,而以盲人探象之喻,垂示大众!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有四种龙(龙为天龙八部之一)。那四种呢?第一为卵生,第二为胎生,第三为湿生,第四为化生,就是其四种。也有四种金翅鸟(迦楼罗,也是八部众之一),那四种呢?第一就是卵生,第二就是胎生,第三就是湿生,第四就是化生,就是其四种。大海水底里,有娑竭罗(大海)龙王宫,纵广为八万由旬,宫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

  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严饰,均为是七宝所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相和而鸣,也是如是的。须弥山王和佉陀罗山,在此二山的中间,有难陀、跋难陀的二龙王之龙宫(二龙为兄弟),各各都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为七重,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的。

  大海的北岸有一大树,名叫究罗睒摩罗。龙王和金翅鸟共有此树。其树下之围为七由旬,高度为百由旬,枝叶四布为五十由旬。此大树的东方,有卵生的龙王宫,和卵生的金翅鸟宫,其宫各各都纵广为六千由旬,宫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棚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患鸣,也是如是。此究罗吱摩罗树之南方,有胎生的龙王宫,和胎生的金翅鸟宫,其宫各各都纵广为六千由旬,宫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桅,七重的罗

  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悲鸣,也是如是。

  究罗睒摩罗树的西方,有湿生的龙官。和湿生的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的纵广都为六千由旬,宫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相和而鸣之事,也是如是。究罗睒摩罗树的北方,有化生的龙王宫,和化生的金翅鸟宫,其宫各各的纵广都为六千由旬,宫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相和悲鸣之事,也是如是。

  如卵生的金翅鸟欲搏食卵生之龙之时,就会从树的东枝飞下,用其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两披(分散两边)为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龙去食,可得随意自在,然而不能取胎生、湿生、化生的诸龙。

  假如胎生的金翅鸟欲搏食卵生的龙之

  时,就从树的东枝飞下,以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两披为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龙去食,得以自在随意。如胎生的金翅鸟欲食胎生之龙之时,就从树的南枝飞下,以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两披为四百由自,而取胎生之龙去食,得以随意自在,然而不能取湿生、化生的诸龙去食的。

  湿生的金翅鸟欲食卵生之龙之时,就从树的东枝飞下,以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两披为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龙去食,得以自在随意。湿生的金翅鸟欲食胎生的龙之时,就会由于树的南枝飞下,以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为两披四百由旬,而取胎生之龙去食,乃得自在随意。湿生的金翅鸟欲食湿生的龙之时,就在于树的西枝飞下,以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两披为八百由旬,而取湿生之龙去食,可得自在随意,然而不能取得化生之龙去食。

  化生的金翅鸟欲食卵生之龙之时,就会从树的东枝飞下,用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为两披二百由旬,而取卵生之龙去食,

  可得自在随意。化生的金翅鸟欲食胎生之龙之时,就会从树的南枝飞下,用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两披四百由旬,而取胎生之龙去食,可得随意自在。化生的金翅鸟欲食湿生之龙之时,就会从树的西枝飞下,以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为两披八百由旬,而取湿生之龙而食。化生的金翅鸟欲食他生之龙之时,就会从树的北枝飞下,以翅去搏击大海水,海水两披为千六百由旬,而取化生之龙去令,可得随意自在。这就是金翅岛所欲食的诸龙的情形。

  又有大龙,为金翅鸟所不能食的。为那些龙呢?所谓娑竭罗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罗王、伊那婆罗龙王、提头赖吒龙王、善见龙王、阿卢龙王、伽拘罗龙王、伽毗罗龙王、阿波罗龙王、伽妙龙王、瞿伽妙龙王、阿耨达龙王、善住龙王、优睒伽波头龙王、得叉伽龙王(十六龙王),这些诸大龙王均不会被金翅鸟所搏食,就是近住于这些诸龙王之边的龙,也不会被全翅鸟所搏食的。」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如果有众生奉持龙戒,其心意都向于龙,而具足了龙法的话,就会生为龙类之中。假如有众生奉持金翅鸟戒,其心都向于金翅鸟,而具足其法的话,便会生为金翅鸟类之中。或者有众生持兔枭之戒,其心都向于兔枭,而具足其法的话,就会堕落于兔枭之中。倘使有众生奉持狗戒,或持牛戒,或持鹿戒,或持痖戒,或持摩尼婆陀戒(宝贤,为夜叉八大将之一),或持火戒,或持月戒,或持日戒,或持水戒,或持供养火戒,或持苦行秽污之法,而作如是之念:我持此痖法、摩尼婆陀法、火法、日月法、水法、供养火法、诸苦行法,我持此功德,欲以生天!这乃是邪见啊!」

  佛陀说:「我说此邪见的人,必定会趣于二处;或者生在地狱,有的会堕入于畜生中。或者有沙门、婆罗门,有如是之论,有如是之见:『我,以及世间,都是有常的,这是实在的道理,其余之论均为是虚言。我,以及世间,为无常的,这是

  实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虚言的。我,以及世间,为有常,而无常的,这是实在之事,其余都是虚论,我,以及世间为非有常,而非无常的,这是实在之事,其余的都是虚论。我、世间为有边的,这是实在之事,其余的都是虚论。我、世间为无边的,这是实在的,其余的为虚论;我、世间为有边,而无边的,这是实在之事,其余的都是虚论;我、世间为非有边,而非无边的,这是实在之事,其余的都是虚论。此命,就是身,这是实在之事,其余的都是虚论,此命,乃异,而身也异,这是实在之事,其余的都是虚论;为非有命,也是非无命,这是实在之事,其余的都是虚论;无命,也无身,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论。』或者有人说:『像如是的有他死,这是实在的,其余都是虚论。』有人说:『无如是之他死,这是实在的,其余都是虚论。』或者说:『有如是的他死,也无如是的他死,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论。』又说:『非有非

  无如是的他死,这是实在的,其余的都是虚论。』

  那些沙门、婆罗门如果作如是之论、如是的见解,而说世间就是常,这是实在之事,其余都是虚论的话,即他对于其行乃为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因此之故,他才会作如是之言:『我、世间,都是有常的。』那些说无常(我及世间)的人,于其行,也是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因此之故,他才会说:『我、世间为无常的。』那些说有常,而无常的人,即他对于行,为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因此之故,才会说:『世间为有常,也是无常的。』那些说非有常,也是非无常的人,对于行,也是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因此之故而说:『我、世间,乃为非有常,也是非无常的。』

  那些说我、世间为有边的人,对于行,乃为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的,因此之故,才会说:『命为有边,身为有

  边,世间为有边。』从最初受胎(生),而至于冢间(死亡),所有的四大身(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都是如是的展转,而极至于七生,其身命之行已尽,我乃会入于清净之聚,因此之故,他乃说:『我为有边。』那些说我、世间为无边的人,对于行,乃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而说:『命为无边,身为无边,世间为无边。』从初受胎,至于被弃置在于冢间,所有的四大色身,都像如是的展转,极至于七生,其身命之行已尽,我即入于清净之聚,因此之故,而说:『我、世间,为无边的。』那些作如是之言而说:『此世间为有边,也为无边。』他乃对于其行,而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而说命为有边,也为无边的,从初受胎,乃至于冢间,所有的四大身,乃如是展转,极至于七生,其身命之行已尽之后,我乃入于清净之聚,因此之故而说:『我为有边,也为无边的。』那些作如是之言而说:『我、世间,乃为非有

  边,也为非无边。』对于其行,乃有我见、命见、身见、世间见,而谓命身乃为非有边非无边,从初受胎,而至于冢间,所有的四大身,都如是的展转,极至于七生,其身命之行已尽之后,我乃入于清净之聚,因此之故,而说:『我乃非有边非无边。』

  那些说此命即是身(是命是身)的人,乃对于此身有命见,对于余身有命见,因此之故而说:『是命是身。』那些说命异身异的人,对于此身乃有命见,对于余身,即无命见,因此之故而说:『命异身异。』那些说身命乃非有非无的人,对于此身,乃为无命见,对于余身为有命见,因此之故而说:『非有非无。』那些说无身命的人,对于此身,为无命见,对于余身也无命见,因此之故而说:『无命无身。』那些说有如是他死的人,其人之见,为今有身命,后来更有身命而游行,因此之故而说:『有如是的他死。』那些说无如是之他死的人,即他乃说今世有

  命,而后世则为无命,因此之故而说:『无如是的他死。』那些说有如是的他死、无如是的他死的人,即他乃说今世之命断减,而后世之命游行,因此之故而说:『有如是的他命、无如是的他命。』那些说非有非无如是他死的人,他即说:现今的身命断灭,后来的身命,也是断灭,因此之故,而说:『非有非无如是他死。』」

  那个时候,世尊又告诉诸比丘们说:「在过去往昔之时,有一位国王名叫镜面,那时,曾召集那些生的盲人(活在世间而失明的人),聚在于一处,而告诉他们说:『你们这些生盲!到底知道象为如何吗?』回答说:『大王!我们不识、不知。』王又告诉他们说:『你们是否欲知象的形类吗?』回答说:『欲知道。』这时,大王就敕侍者,叫他牵一象来,然后命令那些盲子,叫他们以手去自扪摸大象。在众人当中,有的摸象而得鼻的,王说这是象。或者有人摸象而得其牙的,或

  者有人摸象而得其耳的,或者有人摸象而得其头的,或者有人摸象而得其背的,或者有人摸象而得其腹的,或者有人摸象而得其胁的,或者摸象而得其膊的,或者有人摸象而得其迹的,或者有人摸象而得其尾的,大王对大家都说:『这是象。』

  这时(大家都摸过后),镜面王就令人却退该象,而问盲子说:『象为何等类?』(象,长的如何?)那些盲子当中,摸得象鼻的,就说:象如曲辕;摸得象牙的,就说象如杵;摸得象耳的,就说象如箕;摸得象头的,就说象如鼎;摸得象背的,就说象如丘阜;摸得象腹的,就说象如壁;摸得象胁的,就说象如树;摸得象膊的,就说象如柱;摸得象迹的,就说象如臼;摸得象尾的,就说象如絙。各各都在共诤,互相在是非。此人说乃如是,那个人却说不是,都云云不已,遂至于斗诤。这时,大王见此情形后,乃欢喜而大笑。

  那个时候,镜面王即说偈颂而说:

  诸盲人群集 于此竞诤讼 象身本一体 异想生是非

  (诸位失明的人群集在这里,都竞相诤讼不已。象的身,本来都同为一体的,由于异想之故,而生是非的。)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诸外道异学,也是如是的,都不知苦谛,不知集谛,不知尽谛(苦之尽-灭谛),不知道谛,而各生异见(不同的见解),互相是非,而说自己的见解为是(他人的见解为非),便生起诤讼不已。如果有沙门、婆罗门能如实而知道苦圣谛、苦集的圣谛(集谛),苦灭的圣谛(灭谛),苦出要谛(出离苦之道-道谛),能够自思惟,相共和合,而同为一受,同为一师,同为一水乳,而炽然于佛法,则能安乐久住(永恒的得大安隐快乐)。」

  那时,世尊说偈而说:

  若人不知苦 不知苦所起 亦复不知苦 所可灭尽处

  亦复不能知 灭于苦集道 失于心解脱

  慧解脱亦失

  不能究苦本 生老病死源 若能谛知苦 知苦所起因

  亦能知彼苦 所可灭尽处 又能善分别 灭苦集圣道

  则得心解脱 慧解脱亦然 斯人能究竟 苦阴之根本

  尽生老病死 受有之根原

  (如果人们不知道苦的真理,不知道苦所起的原因,也不知道苦之所可以灭尽之处〔灭谛〕,也不能知道灭于苦集之道〔道谛〕的话,就会失去心的解脱,慧解脱也会失去,而不能究竟苦的根本,那生老病死之源。)

  (假若能谛知苦的道理,知道苦的所起之因,也能知道那苦所可灭尽之处,又能善于分别灭苦之集的圣道的话,就能得到心的解脱,慧解脱也是同样的可得而证。此人就能究竟苦阴的根本,就能尽生老病死,就能灭尽受有的根本。)

  诸比丘们!因此之故,你们应当精勤方

  便,专心一意的思惟苦圣谛(苦谛)、苦集圣谛(集谛)、苦灭圣谛(灭谛)、苦出要谛(道谛)!」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九完

六、世记经:阿须伦品

  大意:本经叙述阿须伦(阿修罗)王所住的宫殿之庄严校饰的情形,以显阿修罗王也和诸天神同样的具有其福报威神之力的如何!其据处为须弥山之北的大海水底;其处有阿修罗王游戏娱乐的宫殿园林。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须弥山的北方的大海水底里,有一罗呵阿须伦(阿修罗,译为非天,常和帝释争斗之神)之城。纵广为八万由旬,其城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而成的。城的高度为三千由旬,广为二千由旬。其城门的高度为一千由旬,广也一千由旬,金城配银门,银城即配金的门,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那位阿须伦王所治的小城的位置,正当在于大城之中,名叫轮输摩跋吒,纵广为六万由旬,其城也有七重,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而成的。城的高度为三千由旬,广为二千由旬。其城门的高度为二千由旬,广为一千由旬,金城配银门,银城即配金的门,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

  在于其城内,乃别立议堂,名叫七尸利沙,堂墙也有七重,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而成的。议堂的下基,都是纯粹以砗磲为材料,其柱梁乃纯粹用七宝而造的。其堂中央的柱仔之围,为千由旬,高度为一万由旬。在此柱下,有正法座,纵广为七百由旬,都雕文刻镂,以七宝所造而成的。议堂有四个门户,都周匝栏楯,阶亭为七重,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都周匝校饰,而以七宝所造而成的,乃至有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其议堂的北方,有阿须伦的宫殿纵广为一万由旬,宫墙为七重,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都周匝校饰,以七宝而造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其议堂的东方,有一园林,名叫娑罗,纵广为一万由旬,围墙为七重,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悲鸣,也是如是。其议堂的南方,也有一园林,名叫极妙,纵广为一万由旬,其余都如娑罗园。其议堂的西方,也有一园林,名叫睒摩,纵广为一万由旬,其余的也如娑罗园那样。其议堂的北方,也有一园林,名叫乐林,纵广为一万由旬,其余的也都如同娑罗园林那样。

  娑罗园与极妙园的二园的中间,生有昼度树(波利质多树,译为香遍树,忉利天也有此树)。其下围为七由旬,高度为百由旬,枝叶四布为五十由旬。树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其次,在其睒摩、乐林之二园中间,有跋难陀池,其水很清凉,并没有垢秽,宝堑有七重,都周匝砌厕。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成就的。在于其池内,生有四种华,华叶纵广为一由旬,香气流布也为一由旬。其根如车毂,其汁流出时,其颜色为白的如乳,味之甘有如蜜,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其次,其池边有七重的阶亭,门墙有七重,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

  那位阿须伦王的臣下的宫殿,也有纵广一万由旬的,也有九千、八千由旬的,极小的宫殿,乃至于千由旬,宫墙有七重,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其小的阿须伦的宫殿,也有纵广千由旬、九百由旬、八百由旬,极小的宫殿乃至于百由旬,都有宫墙七重,也有七重的栏楯、七重的罗网、七重的行树,周匝校饰,都以七宝所造而成的,乃至有无数的众鸟,都相和而鸣,也是如是。

  其议堂的北方,有七宝的阶道,通入于宫中,又有阶道,趣向于沙罗园的,又有阶道趣向于极妙园,又有阶道趣向于睒摩园,又有阶道趣向于乐林园,又有阶道趣向于昼度树,又有阶道趣向于跋难陀池,又有阶道趣向于大臣的宫殿,又有阶道趣向于小阿须伦的宫殿。

  假如阿须伦王欲诣于娑罗园去游观之时,即念毗摩质多阿须伦王;毗摩质多阿须伦王又会自念而说:罗呵阿须伦王在念我。就会自庄严,而驾乘宝车,被算不尽的侍从围遶,而到罗呵阿须伦王之前,在于一面而立。这时,阿须伦王又念那位罗呵阿须伦王,那位罗呵阿须伦王又自念而说:现在阿须罗王正在念我。就自庄严,而驾乘宝车,被无数的大众侍从围遶,而诣于罗呵王前,在于一面而立。

  这时,阿须伶王又念睒摩罗阿须伦王,睒摩罗阿须伦王又自念而说:现在阿须伦王在念我。实时就自庄严而驾乘其宝车,被无数的大众围遶,诣于罗呵王之前,在于一边而立。这时王又念大臣阿须伦,大臣阿须伦又自念而说:现在大王在念我,就自庄严而驾乘宝车,被无数的大众侍从围遶,而诣于罗呵王之前,到后,在一边站立。这时,王又念小阿须伦,小阿须伦又自念而说:现在王正在念我。就自庄严,和诸大众们诣于罗呵王之前,到后,站立在一边。

  这时,罗呵王身穿宝衣,驾乘宝车,被无数的大众前后围遶,诣于娑罗林中。有自然之风,吹门而门自开;有自然风,吹地而令地清净;有自然风,吹花,而使花散在于地,花高至于膝。这时,罗呵王进入此园之后,就开始在那里共相娱乐,或者一天,或者二天,乃至七天,一直到了娱乐满足之后,便还回其本宫。其后去游观极妙园林、睒摩园林、乐园林等事,也是如是。

  当时,罗呵王常有五大阿须伦侍卫在其左右,第一名叫做提持,第二名叫做雄力,第三名叫做武夷,第四名叫做头首,第五名叫做摧伏,此五大阿须伦乃常侍卫护在他的左右的。其罗呵王的宫殿,乃在于大海水之下,海水乃在于其上面,都被四种风所持的。第一名叫住风,第二名叫持风,第三名叫不动风,第四名叫坚固风。这些风持大海水,悬处在于虚空,有如浮云那样,离开阿须伦宫一万由旬,终究都不会堕落。阿须伦王的福报、功德、威神,乃为如是!」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