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禅师语录(3)[温州]

大安法师 | 作者:大安法师 [投稿]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故应念佛。已造之业,无可如何,未来之业,可更造乎,生惭愧心,故应念佛。同体心性,既曰本有,即今岂无,只欠悟证耳,求悟心性,故应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惭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今生借助宿世的一些善因,知道了阿弥陀佛以他的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受、教化于我。这个“今且知”,我们是不是当下就已经了知、相信了这个事呢?可能还不一定,不是所有的人。何以故?这个末法众生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知恩、不报恩,有这么一个特点。不知恩是由于没有智慧;不报德是他没有德行。确实,要我们对阿弥陀佛这种同体的大悲、无缘的大慈这一点,从内心深处感知到、接纳到、要信解这一点,还不是很容易的。我们还会觉得“佛是佛,我是我,阿弥陀佛跟我有什么关系,他凭什么要关心我呀?或者他关心我,他真的就能帮助我吗?”内心会不期然地隐隐约约地出现这些疑点。

  所以我们熏习这个圣言量,要让我们去了解阿弥陀佛,首先就得要了解他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什么?就是佛心啊!我们要了解佛心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就好像一个小孩要了解父母的心,你说容易吗?原来我在高校当老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写一篇作业,谈到他小学的时候非常顽皮,常打架,很伤父母的心,他也不在乎,他的父母真的为他操碎了心。结果有一天他又跟同学打架了,被老师罚站。然后老师把他的母亲叫到学校去,还训了他母亲一顿说,“你怎么教育小孩的,这么顽皮,怎么怎么……。”他的母亲这时真是……就一个独生子女,独生的儿子,把他带回家,也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就握着他儿子的手,在那里默默的,就这么母子俩握着手,坐了三个小时。到了第三个小时的时候,这个顽劣的小子才感觉到“哎呀,我真的不能这样做了,我真的把我母亲伤害得太厉害了!”三个小时之后,他才猛地有这一念出来,原来都满不在乎的。所以他母亲,以她悲哀的、快要操碎心的母爱,用三个小时的握手让他才醒悟了一点点。他开始改变了顽劣的习惯,开始认真读书,考上了大学。他考上大学以后,还总是想到那三个钟点对他心灵的震撼。有很多人会对父母终身后悔,由于他在少年期间、中年期间,不了解父母的心,甚至还会觉得父母亲怎么怎么他。我有时候碰到我家族的一些年轻人,他跟我埋怨他的母亲对他不好。怎么不好啊?说他母亲对他很苛刻,“我的铅笔都写断了,她都不给我买。”诸如此类的。他不知道父母对他是多么的疼爱,只是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让他节俭一点而已,他都会埋怨。所以你说世间的子女理解父母的心都很困难,而往往是等他做了父母的时候才能够了解父母的心。

  那么我们一个凡夫众生要去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会容易吗?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心,又怎么可能会对净土法门生死心塌地的信心呢?所以这都是一些难点了。祖师大德在这方面不断地给我们灌输、渗透、教化。佛菩萨是以大慈大悲心,每个念头都在念着我们,都在摄受我们,都在教化我们,我们有一点进步他都很高兴。我们在这里背性、背觉合尘,造种种恶业,他就会难受啊!当然佛心不会像我们情感性地难受,就是悲悯,哀其不幸啊!会有这种心。你看韦驮菩萨在护法,他护法也是很有苦心的。他知道这个南阎浮提众生修道,都得要有很宽容的精神去护持。只要他有一念的善根,有一件善事,就不计他的诸恶。如果说韦驮菩萨护法很苛刻,你必须持戒很精严,各方面道德都很好,我才护你的法。你如果持戒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护你的法,如果这样他就没有几个人可护法了。他是哪怕你有一点优点就护你的法,其他的缺点都可以抹掉不看。这样他工作业务才比较多啊!

  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好像是高峰禅师,他想开悟。为了对治昏沉,他就坐在悬崖峭壁那个凸出的地方,只要一昏沉就栽到山底下去。他把自己置于一个死地,只要昏沉就要栽下去,粉身碎骨。古人道心很切,宁可这样他也要对治昏沉。就在那打坐,打坐打坐,真的昏沉来了,真的就一下子栽下去了。这一栽下去,就在他还没有落地的时候,被两只巨手托住了。托住了以后他就没有死,他就问“这是谁呀?”“我是韦驮菩萨。”这时高峰禅师就有了一念傲慢心,“哎呀,是韦驮菩萨护我的法,说明我还很有道德。”他就问“这个地球上像我这样有道心的人有几个啊?”韦驮菩萨一听就说:“就由于你这一念傲慢心,我不护你的法了。”高峰禅师这下就很惭愧,“是啊,自己昏沉掉下去,人家救了我的命,我还觉得自己很有道德,还这样问。”他就生起大惭愧心,觉得自己业障太重了。他又继续在那里坐,坐着坐着,坐了一段时间又昏沉,昏沉又掉下去了。这回掉下去他想:“这下完蛋了,肯定死了,没有人护法了。”谁知道等到要掉下去的时候又被托住了。托住了,他就问:“又是谁托住的?”“韦驮菩萨。”“你不是说不护我的法吗?”韦驮菩萨说:“你一念惭愧心、改过心,那我就又再护你的法。”所以你看,这些都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对我们众生的呵爱、关顾真是无微不至啊。

  所以我们再看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针对众生的困难而发的。让我们顺利地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顺利、快速地得阿鞞跋致,得一生补处,快速成佛。他这五大劫的思惟愿力都是出于他的大慈大悲,观察众生种种的根机来加以施设的。所以我们现在真的是阿弥陀佛念念在忆念我们,念念在摄受、教化于我们。当我们知道这个,我们就该深感佛恩。为什么我们感恩的心出不来?是由于我们不了解佛心的大慈悲的特点。就好像一个子女对他父母的孝心出不来,是不理解他的父母在他身上付出了多少的心血,那种无条件的仁爱。那么我们深感佛恩,就应该要恳切地念佛,当下念佛,念佛才是最好的报答佛恩的方法。何以故?顺应佛愿故,顺应佛心故,阿弥陀佛就是恳切地殷勤地希望我们念佛嘛!我们孝顺就是要顺,顺着佛心来做才是最好的报恩。所以说供养,什么是最好的供养?如法修行供养,是最高的供养。佛很希望我们修行,我们就听佛话去修行,佛就高兴,这就报了佛恩了。所以“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我们不仅是一般的感恩,是深感。深心内了知这桩事情,深心里去念佛,深心里报答佛恩。什么叫真正的报佛恩?我们要了解佛心、佛愿、佛意所在,我们才会去顺应,去念佛,这是感佛恩念佛。

  “一向长劫枉受众苦”,就是无量劫以来,我们都在冤枉地受种种三途八难的剧苦。这个“枉受众苦”,大家注意,不要草草看过。冤枉,本来我们都有佛性,跟佛同体,这么尊严、这么高贵,本来就能成佛的这么一个心性,却被这种无明、贪欲害得我们在三界六道受苦,真是太冤枉了!所以枉受众苦。这时候就得要发起脱离三界六道剧苦的心。但是要脱离这样的轮回之苦,怎么办?就应该念佛。为什么呢?我们想脱离众苦,靠自己的力量不行。惟有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才能令我们横超三界,截断六道轮回的苦难,到达解脱的极乐世界。惟有信愿持名,才能做得到。到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极乐,脱离一切众苦,所以应该念佛。

  再思惟我们无量劫以来,由贪瞋痴鼓动身口意,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这种恶业如果有体积的话,尽虚空容纳不了。我们想忏悔也没有办法忏除,所以往者不可追啊,无可奈何,随缘消旧业。但是未来我们得要把握住自己了,未来就不能再造这样的恶业了。由此我们要生惭愧心,应该念佛。惭愧,这两个字是我们佛门常常讲的。惭,就是对以往的罪业的一种内疚感;愧,就是做了不好的行为,面对他人的目光,感觉到羞愧。所以惭有点儿像英文的guilt,就是内省的一种自责的心理。愧是面对他人,被发现的一种不好意思,一种羞愧。那么一个人有惭有愧,就会改往修来,对他原来所作的行为有种忏悔心,对他以后的行为有一种抑恶扬善的补救。所以这种心理是修道的很好的心理,在佛教也称作两种白法。那么为什么“生惭愧心,故应念佛”呢?这是认证到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的话,靠其他的忏法,效果都不是很好。无论是事忏、理忏、作法忏,忏法很多,但是一切忏法当中最殊胜的忏法就是念佛,至心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念佛能够消这么重的重罪,是一切忏法当中最殊胜的呢?这里就有一个原理了,因为我们用这种虚妄的心造作的业再重,这个业也是虚妄的,业性本空的,你不要认为它很真实,业性本空。而我们念的这句名号是实相、是佛心、是光明。造的业都是在黑暗的状态当中,愚痴的心造愚痴的业。千年暗室,一灯照亮。就好像冬天里的冰霜,只要一轮杲日出来了,冰霜自然融化。所以这种忏罪就是实相忏法,实相忏法不是像作法忏、作相忏,是寻枝摘叶的、渐次的忏。所以知道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以忏悔心赶紧念佛,才能消往昔的恶业,才能阻断未来可能会造的恶业。

  那么再要思惟到,我们跟佛平等、同体的心性,是本自具足的,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我们成佛,也是不由他悟,不是从外得到的。只要把我们分别、执著的障碍撤除了,我们本有的佛性就自然现前了。就好像一面古镜,它本身就可以照天照地的,只因蒙上了尘垢,所以照不出一点影子。很多人不知道这面古镜是宝物,就把它抛到厕所里,它就成了废物。但有个人知道这是一面无价的宝镜,就把它拿来擦洗、磨洗,洗濯垢污,慢慢磨掉了尘垢,这面宝镜就能够放光,就能够照天照地。这面镜子,镜体本有的照亮的功能、放光的功能,是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只是被遮盖住了,所以是它本有。既然佛性是本有,那么今天虽然还是迷惑颠倒,还是苦恼凡夫,不能就说没有佛性,还照样是有。所以“佛性本有”,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作智慧的观照,这是佛不断地向我们传达的。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惟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现在还是本自具足的,那么只是欠什么?欠修行。首先要觉悟,觉悟自己本有佛性。但觉悟自己本有佛性,一般众生都觉悟不了。所以佛才苦口婆心,跟我们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来指点我们具有佛性,来开示我们怎么把佛性显发出来。所以我们首先要了知、了悟我们本具佛性,然后就开始修行。修证它还是很需要的,通过修证,恢复我们的本有。

  那么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希求开悟自己的心性。那么开悟自己的心性,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前面讲的“明心之要,无如念佛”,所以我们就应该恳切地念佛。这句佛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两个核心意义。无量光寿就是法界的体性,就是实相。那么这个实相的名号,就是作为本质境投到我们凡夫众生这里,就能把我们每个众生本具的、本有的无量光寿给引发出来。我们觉悟无量光寿,我们证入无量光寿,这就是“悟证心性”。悟证心性,由于我们的无量光寿的心性、性德被无明烦恼遮盖得太深重了,我们没有办法引发出来,所以透过佛号就能够引发出来。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要知道这个无量光寿是本着众生的心性建立的。这个名号,无量光寿,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本着众生的心性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众生无量光寿的心性,这个名号也建立不起来。建立了也跟我们很隔膜,我们也不会去念它。另外一方面,凡夫众生的无量光寿的性德也唯有靠这个无量光寿、弥陀名号才能显发出来。所以这个名号的建立,确实是阿弥陀佛是深刻了解众生的心性特点而加以施设的。所以要求悟心性,就应该念佛,单刀直入、非常快捷。

  那么下面进一步递进,如果我们以求悟心来念佛,要悟明我们的心性,通过念佛法门得到明心见性,我们念佛才会恳切。因为我们修行人也确实要悟明心性,如果我们开佛知见了,我们看很多事情很明白了,有智慧辨别是非邪正了,我们造恶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没有智慧,好心也想办好事,但由于糊涂颠倒,造了很多恶业。所以必须要“求悟心”,求开悟,求明白,必须念佛。这样念佛就必定恳切,“心性不悟如丧考妣”。黑夜里面没有一点亮光,在黑夜里行动、行走是非常危险的,念佛必恳切。

  “以惭愧心念佛,念佛必切。”无量劫以来,造作种种的恶业,现在必须要以惭愧心忏悔,誓不再造。对这一点,也是悟的两个方面。我们说信悟,信心就是悟。信心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觉悟自己无量劫以来造作种种的恶业,是罪恶生死凡夫,而且罪恶生死凡夫靠自己的力量是出离不了生死轮回的苦难的。无量劫以来我们以自己的力量也修行,也想出离,但是常出常没,没有出离的机会。所以要觉悟这一点,靠自力没有办法解决。这种惭愧心,自知自明要出来。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觉悟到什么?原来阿弥陀佛就是对我这个不能出离的罪业生死凡夫已经发了四十八大愿,已经有西方净土的建立,已经有名号度我们的方便。现在我们全身心投靠阿弥陀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就能脱离六道轮回的众苦,圆成无量光寿的佛果。所以这样的悟,就包含着对自己的严峻的解剖和在佛那边的得以救度的肯定。所以我们唯有在念佛当中,才能得到对于这种根机的认知,和对于净土妙法的靠倒的利益,所以我们必须恳切念佛。

  “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我们这个畏苦心,往往是很难出得来的。为什么?由于我们凡夫的眼界很狭隘,很难了解死后的情况,甚至对死后的情况他都不去想,所以他才敢肆无忌惮。如果想到他每一个罪恶的行为,马上会到地狱里遭受相应的比它连本带利、百千万倍的剧苦的话,他能看到这样的因果关联的话,他就不敢去造,他就会有恐惧感。现在通过佛给我们慈悲的开示,祖师大德给我们的转述,我们要生起这一念畏惧三恶道苦的心。我们知道自己不修行不能解脱,不念佛不能往生的话,必然是到三恶道报到,所以这样的畏惧心就使我们念佛非常恳切。对我们来说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得大法乐,要么就到三恶道里去遭大苦。那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本能要求,如果这种选择放在面前,肯定会选择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不会选择到三恶道去。所以以这样的畏惧三恶道苦的心来念佛,念佛必定恳切。

  “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这时候接纳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深知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心,对我们往生这桩事情有个信心决定。不是我有多少能力,我是业障深重,实在是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他太有力量了,他能令我往生,我们感恩不尽,就念佛恳切、念佛报恩。也让一切众生闻信这个法门,也来念佛,也是报答佛恩。这是一个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彻悟禅师在后面有一封信里说得很有意思,他说在阎浮提,弘扬净土法门,让大家相信这个法门,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寺院的灯没有人点,寺院的地没有人扫,为什么?都往生了。这时候可不要懊恼了。所以我们要感恩,要恳切地去念。

  好,请看下面文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