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 第五讲(02)

大安法师 | 作者:大安法师 [投稿]

  请看第三十段:祈母病愈之法。

  【陈定育为母疾致祷,问作何功德,可获全愈?菩萨示曰:“孝首万德,孝贯三才,大哉孝行,人伦之师。汝以好心,求愈母疾。汝当安逸,念母痛楚。汝食美味,念母减食。汝衣轻软,念母脓血,污其衣襟,露其胸肋。如是思维,夙夜摩处。归命大圣,精诚不二,力行众善,仰答四恩。愿母福益,愿母寿增,愿母病愈,愿母体康。觉明菩萨,为汝依怙,苟如其言,无愿不果。”】

  这涉及到孝道了,在《西方确指》里面有不少的篇幅谈孝道问题。从中看到:不仅我们中国的上古文化,儒、道文化,重视孝道,佛教仍然重视孝道,甚至更为重视。

  弟子陈定育他的母亲生病了,他来祈祷,问菩萨:自己做什么功德能够让母亲康复?菩萨就开示了下面的偈颂,第一个偈颂:孝首万德,孝贯三才,大哉孝行,人伦之师。这跟儒家文化真是一脉相承,儒家就讲到孝为百行之先,教为万德的根本。《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孔子对曾子就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就是上古的先王之道,有一个最高的德至德;有一个重要的道,来治理天下;这个治的要道就是孝。以孝治天下,老百姓相互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之心,天下太平。那么这个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是《孝经》里面的一句话。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那“教”一切教化的手段都是由孝里面引发出来的,它的礼、乐、政、刑,都是由孝延伸出来的,它的根本是孝。儒家讲《六经》,《六经》最后一部《孝经》,就是一个归宿,总结性的一部经。那孝的具体内涵: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最终的终。就是在家里,你表现为赡养父母,问候父母,顺应亲心这样的行为。然后移孝作忠能够事君——以忠事君,最后要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使亲荣。整个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实际上最高的境界就是孝。

  那么我们佛教传到中国,也很重视孝。这个《梵网经》,大家看到《梵网经》有句话:孝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教非常重视戒律,菩萨的三聚净戒、无尽的戒,实际上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孝顺,孝是最高的戒律精神。以这个孝就能成就至道之法,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法。所以《梵网经》讲每条戒,大部分就讲以慈悲心,以孝顺心来持这条戒。为什么不能杀生?为什么不要吃肉?一切六道众生皆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你对他孝顺都来不及,怎么能去杀他?怎么能吃他的肉呢?由这个孝顺心故,我们要不杀生,要不吃肉,它是有理论依据的。那么觉明妙行菩萨在这里就把儒、佛的孝融合起来加以开示;实际上儒、佛心法有共同之处,在孝的这一方面,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孝是万德之首,孝贯通天、地、人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顶天立地的人——中间是人,能够表达承载天地之道,参赞天地之化育,就是要靠孝来推动的,“孝贯三才”,伟大呀!孝的善行是一切人的伦常之导师。

  做了这个赞叹之后,菩萨就开示陈定育怎么样为母亲的疾病痊愈来用心?现在你以一颗孝心来求母亲的病痊愈。好,你就得要存什么心呢?现在你身体健康、身体安逸的时候,得要思惟你的母亲生病的痛苦;现在你吃饭味道很好的时候,得要思念你母亲由于生病吃不下饭的情况——“减食”;你穿的衣服很干净、轻软,你得思念你母亲生病,身上流脓流血,衣服都被脓血所玷污了,瘦骨鳞峋露出胸肋的情况;这样思惟,你就日夜地挂念你母亲的不安,念念思惟母亲的病痛;那由于母子连心,母亲的病痛就是等同于一个孝子的痛,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解除母亲的痛苦。但怎么解决呢?自己又没有能力,所以就归命佛陀,佛有能力解决一切众生的痛苦。

  你就祈求佛来解决这个问题,用至诚不二的心来归命佛陀,在行为上尽量努力地行众善。这时候你得要放生——为母亲放生,做慈善事业,印经、建寺院、造佛像等等,利益众生的事情,你都要去做。报答四恩:佛恩、国土恩、师恩、父母恩,这样的“仰答四恩”。然后你以这样的归命佛陀,力行众善来祈愿:愿自己的母亲得到福报,愿自己的母亲寿命增长,愿自己的母亲疾病痊愈,愿自己的母亲身体康健。当你这样至诚祈愿的时候,觉明妙行菩萨就会加持你,给你依靠。如果你真的按我这个开示去做,在心念上,在行为上落实,你母亲的病就能痊愈,你祈祷的愿都能圆满。这是菩萨教他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效法。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

  【定茂欲舍持咒而念佛,请问。菩萨曰:“汝欲持咒而念佛,一志专修,最妙。但汝未知法要,只可名持斋好善之人,不得名念佛之人。何以故?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驰千里,必择良马。故念佛人先须具大手段,割绝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离即离非,顿入如来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为念佛人也。汝应善解此义。”】

  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佛,前面我们知道这个定茂是专门念准提咒的。现在可能经过这段时间开示,对念佛一法越来越有信心,他就想舍咒来念佛:“是不是可以?”菩萨给他开示:你现在想舍去原来持的准提咒,而一心一意专修念佛法门,最妙。你看,给非常肯定的回答“最妙”:这是最好的一件事情,可见菩萨的本愿是要令一切众生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名号。但是菩萨在前面开示,并不想强加自己的意志:原来你有什么好乐,随顺你的好乐,你把你持咒的功德回向也可以。但是菩萨的本意,也是一切诸佛的本意,希望众生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如果他自己觉悟,把自己持的咒放下来表示愿自觉地念佛。那佛菩萨会给他正面的肯定:这是最好的方法。

  你虽然想一心念佛,但并不了解净土法门的法要,就是深信切愿,并不了解,以及这个法门的殊胜,阿弥陀佛的本怀。净土持名法门的施设,这些原始要终——原理、方法,你不一定了解。不了解,你只是念佛,也只能叫“持斋好善之人”,不能称之为“念佛之人”。说你是念佛之人,这要有内涵的,名实要相符的,没有这个念佛内涵在里面,只是一个持斋好善之人。持斋好善之人,就是你只能得点人天福报而已,解决生死问题那是不可得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要航海,航海家要渡过海洋,他要做准备,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得要找那些王室人员给他造很大的船,积累很多的东西——这个粮食什么,才去航海啊!这个准备要充分,才能发现新大陆。所以“欲泛大海”必须要具备大船;你想要驰骋千里之外,一定要选择良马,一匹千里马,你才能到达千里之外。所以念佛之人你要了生脱死,截断生死轮回,快速成佛,这样一个大的目标,你首先要大的手段、大的气魄。这个大手段、大气魄是什么?就是要割断、杜绝这种家亲眷属的牵挂纠缠;要打开五欲的尘网。

  你看,我们多少念佛人口里念念佛,对家亲眷属、五欲六尘一刻都放不下,你就没有“具大手段”,想要成就往生很难哪!最多是一个持斋好善之人。所以真的是:念佛往生是很容易,但具有深信切愿之心却太不容易了。这就是:净土法门万修万人去落实在我们凡夫头上,可能就万修一二去了;因为他不具备这个大手段。隔断这结家亲眷属的牵挂,打破五欲六尘的尘网,直下——当下,这一念心,至诚的、深信的心:即念是佛,即佛是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这时候我们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号就是同质的,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的。

  如果你五欲六尘一点都放不下,带着这样的心去念佛是不相应:这是水和油的关系。乃至于你直下念这句佛号“离即离非”,你说是“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它是离开我们凡夫那种认知系统和语言表述的,它是大不可思议的一个法门:我们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号不可思议。说它是有和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都不是。离开了这四句,离开了凡夫的那种思惟、生灭的范畴,顿然地是一种至诚的、清净的信心跟这个佛号融为一片的时候,就“顿入如来大光明藏。”阿弥陀佛大光明的宝藏。大光明宝藏就在名号里面,名号就是实相,我们当下能念的心是至诚恳切的心:就是实相对实相。于是我们这个正觉的莲华就长出我们的烦恼淤泥之上,就能跟佛光对接了。

  说起这个大光明藏,我还想到我们这次净土文化进修班,我们讲《无量寿经》,正在讲到阿弥陀佛十二光的时候,无量寿佛亦号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清净光、炎王光……这些光都讲完了。哎,这时候还真的大家感觉到有光明的样子,其中有一个信众——居士正在认真做笔记,她的手机响了,是发来一个短信,她打开那短信竟然出现一句话。出现什么话?“与阿弥陀佛光明对接。”你说说,这个是很不可思议的。肯定这个短信,也不是她朋友发过来什么,就是她在认真做笔记的时候,就是讲阿弥陀佛十二光的时候,一个短信发过来“与阿弥陀佛光明对接。”对接可不是顿入嘛!所以阿弥陀佛的大光明藏就在当下,就在名号里面。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断牵缠,打开尘网,直下念佛,我们就安立在大光明藏海上,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为什么一念信心即得往生?你一念回光就能契入到弥陀的光明愿海,你可不被这光明愿海紧紧地摄受住了吗?你再也不能跑到六道轮回里面去了,这就是“一念即生”的意思。它是真实不虚的,这就是大不可思议,不在于功夫,一念顿入。其实我们往生也是一念往生的,我们念百千万亿声佛号就是成就那一念的。临终十声往生不是说非得要念十声不可,乃至一声都能往生。就看这一声,只要相应了就往生了,不一定非得要念满十声不可。所以这样的一个心态,这样的一种念佛才叫“正念念佛”。什么叫正念?具足深信切愿为正念,圆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正念。以这样正念的心态来执持这句弥陀名号,声声恳切,念念都是出离,不求人天福报,不被世间的家亲眷属五欲六尘所牵挂,这样才叫真正的念佛人。具有大的作略手段、大丈夫气概,才能成办往生一事,你就应该善于理解这段开示的意思。

  我们大家都说是净业行人,但是不是真念佛人,可以把这段话的开示做一面镜子对照一下。如果还停留在持斋好善的水平,一定要提升到真念佛人内涵的层面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