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祈请师父对以后听到这个录音的人,都许可传授,请师父慈悲。慈师:这是广传的咒子,大家都可以念的,这是普传的,我们汉传佛教普传的咒子,都可以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问: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号,但是仍然会有生
慈法法师开示 在我们中国汉地的大乘教言中,一般分为八大宗。而净土宗是一个很特定的体系,这个体系摄机最广,是大家公认的一个摄机最广的法门,它很容易下手,获得的利益非一切凡圣有情所能测知。这个以不思议智的诸佛大功德回施令有情现世成就阿鞞跋致,直至菩提
慈法法师:往生极乐之三种必生 09结夏慈师佛七开示-往生极乐之三种必生 地点:鸡足山恒阳安 时间:2009 8 30(农历七月十一) 今天是打七的第四天,很快就到佛欢喜日了,真是光阴如梭,时间是十分快的,尤其念佛的时间就更快了,若真正能感受到佛陀给我们带来的心灵深处的平静,或者如实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从十七个方面来开示这个因缘。哪十七个方面? 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 我们凡夫,习性秉性就是五浊,浑浊不堪。清净就是佛国、佛性。我们大家的金刚智、佛性智,这佛性亦是清净的,亦是广大圆满,亦是真实不虚。彼佛
本文是师父2011年在放光寺打七中的开示,针对我们的业习烦恼和执有烦恼(思惑),师父从五种层次分析,帮助大家一层层剥离执着,畅明心智。 信行记 我们来讲作意。为什么有的人的作意,他管不住自己呢?实际不是,是串习的问题。我们就说业有这个障碍,把业有这个障碍变成一个有意义的
慈法法师开示 九品往生是佛随顺众生说,因为佛说法有两种说法:有畅佛本怀说,就是使一切众生咸得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的报土,都咸得最上乘的利益。象我们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管自己的善恶三业,只是一心归命,只是念佛一直往前走,那这样的人就直生报土,仗借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常规的法门。所谓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都是圆满究竟易成的,但在这八万四千法中,的确有些法特别殊胜对机,尤其净土一法。净土法门的殊胜,就在于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当下,就会得到万德的给予、万德的启发、
2010年药师咒七开示——莲花盛开 慈法法师开示 时间:2010年农历九月初五 地点:放光寺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今天是打七的第五天了,那又是初五了。打七这个过程,一般第一个七呢,都会有一些身体的不适,因为习惯上,象这样的念诵可能跟我
药师真言唱诵: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某师:祈请师父开示称念药师咒的功德,以便大家更有信心持诵药师真言。阿弥陀佛。慈法法师:我们用比较平白的话,来谈这个念诵。我们现在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咒,一个音声,比较多的念法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类,大家可以来类比自己的念诵方式。
药师真言唱诵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药师真言唱诵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某师:祈请师父开示称念药师咒的功德,以便大家更有信心持诵药师真言。阿弥陀佛。慈法法师:我们用比较平白的话,来谈这个念诵。我们现在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咒,一个音声,比较多的念法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类,大家可以来类比自己的念诵方式。
我们来皈依,就是把这种本具的东西,圆满地有一个参照、圆满地一个印契、圆满地一个唤醒。那这个圆满地唤醒就是皈依,圆满地印契就是皈依,这个圆满地起步认知就是皈依的一个作用。一定要远离任何一个所谓世
师言:任何一个修行,你得有一个师长教育,得有一个来源,得有一个仪轨!有人即使读着仪轨也不按仪轨去做,他一样会出问题。般舟行法规约 1 初次行法者须填写行法申请表。 2 具佛法正知见,知一切境
问:到底怎么才能安心? 慈法法师答:得有法则守护。举这个大佛建造例子。当年果一法师在东林寺,发一个愿要建大佛,没建成,往生了。其后传印法师来、大安法师来,大佛经过种种因缘建立起来。第一个人发愿很
我们为什么会索取呢?就是一个缺欠的习惯,不满、不充盈的习惯。依着这样的心念去作为,我们会要求利益最大化,会产生很多交易性的东西——因为利害关系、得失的心念在推动着我们的作为——那这个作为就会产生矛盾。而付出的人则会安住在充盈、具足的这样一个起步上,源源不断地给人支持,给自身与他人带来轻松、喜悦。
现在的人总爱说无聊。那无聊是什么呢?就是当我们要择取认为迎合自心的东西、或者自心认为某个美好的东西,而现实那个东西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或者不对称于自心的盼望时,期待的美好落空,就会感到失落无聊。无聊的当下,一定是我们缺乏了智慧观察的时候。
三皈依呢,实际是佛法住世的根。那我们要是没有这个简单的仪轨,学习实践,我们不知道在这个世间生命应该做些啥,不应该做些啥,是含糊不清的。那三皈依呢告诉我们应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启发我们内心的具足的圆满的觉悟、清净的觉悟,这个实相的安心,要认识这个,来运用这个。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一切存在皆有道理,都有其合理性。的确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所有的人事物,所有的现象,都是能被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思维也好、作为也好,总有一个底色,这个底色来源于我们每个人性情、性格、所受教育的不同,这个底色就是我们的心源。
慈师答疑——关于带业往生 2009年8月15日 鸡足山放光寺 慈师:带业往生实在是安慰说,是对纠缠业力不舍有情的一个安慰。若强制带业往生,一定会出大问题的。很多人关于这个带业往生的问题有大篇幅的争论。本无一法可立,本无有实际可得,佛立方便,菩萨立方便、善
净土点眼 慈法法师开示 (丁亥年夏安居。某日,迦叶尊者守衣入定心臆一隅——鸡足山华首放光寺磐陀石小木屋慈法法师会客厅: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外阳光普照,万山寂静,茶香弥漫。尔时,复有出家师、居士若干、轻乘夏风候鸟谛然,一派清朗、祥和,诸众依次席地正坐,聆听
情欲问题 居士:感觉自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情欲方面。情欲有的时候比较难以克制,这个时候应该用个什么样的方法? 慈法法师:善哉!我们人类就是欲界有情吧,大家都应直接来了知这个事情。欲界六道众生,三善道的一切有情,欲界有情最普遍的一个认知可能就是情欲
有师兄一直为家里的各种事情而担心,放不下。请看师父的开示: 《般舟经》中提到阴境,到底什么是阴境?如果不破阴境是否就不能证三昧? 慈法法师答:色、受、想、行、识,我们称为五阴。五阴、五蕴翻译方法有异。 色、受、想、行、识——五阴,我不知道啥叫五阴?那
佛号在处 即弥陀在 ——慈法法师二零零九年结夏安居讲《安乐集》期间的念佛随缘开示 我们念佛人往生是目标,其它的不重要,不需要过分去在意三昧。但往生的心念一定要细细锤炼,清晰了知,无疑无虑。这个地方马虎不得,比三昧更重要。善导大师有经验教训,要不然善
唯观无缘·现行自解脱 —慈法法师己丑结夏开示《安乐集》精华选录 《安乐集》为唐道绰禅师撰写,此一部之内,总有十二大门,皆引经论证明,劝信求往。 此文为慈法法师2009年8月17日开示《安乐集》第十二大门中内容的精华选录,明灯根据录音整理成文。 ——宝箧200
慈法法师佛七开示 地点:鸡足山恒阳庵 时间:2009.8.31(农历七月十二) 今天是佛七的第五天,刚才有人提出来打坐观心这个问题,实际念佛这个法门,我们说那三种必生,或者说三种安心,或者说三种意念,实际都是一个所谓观心的方法。观什么心呢?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观本
慈法法师佛七开示 地点:鸡足山恒阳庵 时间:2009.9.1(农历七月十三) 录音记录:明灯 引言:此开示前一天,有一位老居士给师父写字条提问,字条大意:临命终时,有冤亲债主来逼我、业来缠我、病来磨我,我咋办?我怎么往生? 我不知道哪个人知道自己临命终时是哪一刻哪
09结夏慈师佛七开示-往生极乐之三种必生 地点:鸡足山恒阳安 时间:2009.8.30(农历七月十一) 今天是打七的第四天,很快就到佛欢喜日了,真是光阴如梭,时间是十分快的,尤其念佛的时间就更快了,若真正能感受到佛陀给我们带来的心灵深处的平静,或者如实清净的心相续
不要混淆了出离心和怨恨逃避心 ——摘录于《净心诫观法讲记》 慈法法师开示 这一段文字先给我提示一个所谓的真出世的这个法则,现在在这个出世之说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在这个地方就多讲一点,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许许多多的人把逃离世间的一些难缘、回避世间
常受斋戒 慈法法师开示 过午是斋戒的一种,称为不非时进食戒,即太阳偏西以后就不能再进食了,这在佛教修行次第中是有要求的。 生命以饮食为依,过午不食,从因果相来说,非常之好!简单举例,如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受斋戒后只进两餐,这样一天省下一餐,生命就多延续了
慈法法师与大学生谈社会生活谈根本需要 2005年6月,随上慈下法恩师从东北回云南途经北京,杜博士请我们在某素菜馆用午斋,和博士一起过来的还有几个即将毕业的北京理工大学的男学生,随后几个做营销的年轻人也赶来见法师,引发一段很有趣但又很认真对话,以下是根
慈法法师答网友问(2006年) 1、 净宗弟子如何在家做早晚课?哪些内容是不可少的? 这个问题可能是学习净土法门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所共同关心的一个事情。虽然此处问的是在家居士,实际出家人也不得不关心,为什么呢?出家人多有施教者;而在家居士若不关心这个事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慈法法师开示 2008年12月,一批上海居士到贵州向师父请法。12月16日,德雨代大家请慈法师讲解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以下就是记录。 ——明润记 本文是明润师兄根据录音记录
慈法法师答疑——初学佛人关于极乐世界的疑问 问:师父,可不可以讲一下极乐世界,我完全是门外汉。 师父:实际极乐世界是我们心地最美好的景象,是我们心地最美好、最完善,就象你说的最完美,对一切有情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生命,不光是人类生命,动物、种种生命,它是
缘起——弥陀给我们一个果地觉的缘起 戊子年十二月十五日晚慈师开示于北京 你缘这个东西必然是轮回,我们不缘这个东西了,我们缘彼佛性——平等、广大、真实、圆满,我们缘自性——平实、广大、真实、圆满,还不行吗?哪个不愿意(往)生呢? 不是能往生不能往生,是
学佛寻根求源得歇心 慈法法师开示 时间:2009年1月9日 地点:北京 内容提示: 佛心周遍,汝心周遍,如实周遍,是为念佛。 念佛忆佛,远离戏论,攀缘于佛。 觉悟是慧,安详是福,福慧具足 清净平等缘起 驳功夫成片 实际所谓的往生是让你消除你的对待,归入十方安乐中,十
慈师答疑——何以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2009.8.15安乐集课后答疑 录音记录:明集 提问:六道这么苦,大家也都愿意往生,为什么往生的少? 慈法法师:这是很简单的课题。这根由来自于什么呢?我们称为业感所
感恩心祈祷——慈法法师2009安居开示 时间:2009.08.17 地点:放光寺 录音记录:一心 昨天我们讲了祈祷。这个祈祷的方法呢,感恩心是基
法印不能丢 法则性的东西,像一些佛陀的教言,三法
善知识的选择 问:那是说这种善知识,没有必要任何行为、做事、任何东西都是完美的? 答:那不叫善知识,那叫选美。选美那是亚洲少年美女比赛,或者欧洲、中国或者世界(的选美)。一个人说完美无缺,那都是感觉的,选美的话,释迦佛都选不上了,因为释迦佛现在取灭了,(
我们这个时代念佛是最大的修行方便 问:师父我有的时候还担心,你现在修,来不及修什么的话,可能到了一定的年龄,那你要出家,静心去好好修。 答:要是按严格地来说,没有几个人来得及修行。大部分的业力蒙蔽,环境共业的蒙蔽,已经达到了一个深缘了。我认为这个时代
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 慈师海云寺开示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常规的法门。所谓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都是圆满究竟易成的,但在这八万四千法中,的确有些法特别殊胜对机,尤其净土一法。 净土法门的殊胜,就在于我们
净土之光 (缘起:2007年云南鸡足山放光寺夏安居期间,某居士因在整理慈法法师所开示的《净土点眼》等几篇文章后法喜充满。随即发心想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亲近法师,收集和整理法师的开示以达自他二利。 时值夏安居末,法师示疾去了贵阳,该居士也因需要满半年后才
《意乐人生》 慈师于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一日开示于北京 录音记录:明哲 主持人:今天还有不少老菩萨从天津过来的。师父好长时间没有到北京来了,这次来呢,很多人都想见师父。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受到
佛法的守护与择取 问:很想知道师父对一些善知识怎么看?比如看了一些善知识的讲法,解决了我很多问题,自己对净土很有信心了,感觉他们的讲法很对机。。。 答:一些善知识是用择取的方法来守护传播净土的,哪个方法他认为有利于世间即择取,这也是种方法,变通性比较
如何运用“不舍一切苦恼众生?” [慈法法师开示片断]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如何来运用呢?从息用开始!何为息用呢?息用即是寂灭之乐! 何为寂灭之乐?寂灭之乐就是在一切众生的业相处无染无著,游历自在! 未曾有呀,未曾有呀,未曾有!我们永远面临的都是未曾有! 不是说什
忏悔要及时 上士起心动念当下忏悔 中士造业不隔时忏悔(就是在2个小时内处理掉) 下士造业不过夜忏悔(当日忏悔掉) 否则就成为一个种子 我忏悔无始以来一切业障 若自作若教他作 若已作若未作 若已忏若未忏 皆作忏悔
般舟法则的殊胜缘起 (因缘:2011年2月,温州新建般舟道场开光之前,祈请慈师开示般舟行法,并为道场和行法人给予祝福和嘱咐。因师父不能亲自前往,故在鸡足山录音如下) 第一,一定要知道这个法的来源。这是我们贤劫第四佛——释迦文佛在印度王舍城边的竹林精舍,与
深心与菩萨行 是故《维摩经》(卷中意)云:「虽观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彼《经》(卷中)云:「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菩萨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 这是十分重要的,此为深心。“知一切法
净土法门之除疑、生信、安心、立誓、正行 ——根据慈法法师开示录音汇编整理 减劫时代人的寿命越来越短,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宽松、真诚、爱护的心理越来越少,所以人们面临着许多共业的逼迫,在这样一个纷纷攘攘的时代,我们怎么利用我们宝贵的生命来完成菩提道
五种功德正行十念 十念法者,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十念法简单易行,古德多赞,为令现代繁忙众生修行方
把握动机的源头 在生命的每个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知道自己的举心动念,也就是动机呢?如果真正知道了,运用成熟了、自由了,我们的心灵宝藏就会启开,就不会丢失在生活的每个延续过程中。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烦恼,有的人自在喜悦,有的人痛苦颠倒,实际上它们的本体
了解放逸的源头 现在人总想休息、放松,为什么呢?因为太累了,这其实是生命力不够的表现。 从报德现象来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修法机遇十分薄少的时代,是修法无力的时代。贤劫第一佛拘留逊佛出世时,人寿六万岁,拘那含摩尼佛时人寿四万岁,迦叶世尊时是两万岁,而我们
回向修持 回向,在佛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修持。回向修持,最明确的一点,就是让人法二执容易消融在无意识之中。说消融,是比较勉强的,好象真有其事似的,但我们凡夫造业就是在无中生有,于本来不可得处而执着,说“我的知见对
怎样去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 我看到许多人每天都背着两个大包袱——一个是珍宝包袱,一个是垃圾包袱。 所谓珍宝的包袱,就是我对,我好,我了不起,我的好东西越积越多,这是一个珍宝的包袱、珍宝的牢狱!归根结底还是垃圾!另一个就是垃圾包袱,他坏,他错,他不好,他如
如何念佛相应 慈法法师佛七开示 地点:鸡足山恒阳庵 录音记录:明灯 2009结夏安居佛七开示(七月初十):如何念佛相应 念佛,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安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学习《往生论》也好,什么也好,就是一个安心问题,净土法门的一个主要教育就是除疑、生信、安心
把快乐的鲜花布满人间 佛教的灵魂一定是快乐,一定是透达,一定是畅人心智,让人舒展的,一定没有一点儿遮盖与压抑的,那是一个彻底的、没有任何一丝蒙蔽的东西,这就是佛教。 这一点佛教徒认知的并不是太好,他们以修行、善事,甚至有寺院提出以苦为道,那都是埋没人
圆满的皈依 (缘起:2011年7月25日,几位参加放光寺汉传短期出家的弟子至诚祈请慈师授与一个圆满的皈依,慈师畅性,讲出了法用皈依。如此皈依,一入耳根,永不败坏,且为法用之直接授受,自古以来都极为难讲、少讲,凡听闻者、见文字者、随喜者,皆得同等利益,皆得圆满
腊月初八佛成道日瞻仰舍利 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释迦牟尼佛这样一个世尊,他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号,是因为他的功德具足、圆满。因为今天是他的成道日,成道日在汉地也好,南传也好,藏传也好这三大系中,因为地区、
慈法法师《圆觉本起章》讲记 ――乙酉年初于海城保安寺报恩堂 原文 圆 觉 本 起 章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撰 夫欲运心修行,先须信解真正以为其本。本若不正,所修一切皆邪,纵使精勤徒为劳苦,权宗多云:先且渐修功成后自顿悟。若华严此经教相仪式,皆先顿同佛解
在此浊世行白法实难,偶遇得参加依佛说般舟三昧经教诲行法的机会,自认为值得记述,此行是整个生命在一个与现世环境人为隔离的特定区域内投入实践的过程,若表述出来供养那些没有机会参加此类行法体验的学佛者方不失白纸黑字的价值自许为法供养吧, 壬午冬月东北
净土一法的大功德力,能使我们随顺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的给予和万德洪名的回施,迅速与这些上善人俱会一处,现生行普贤行,超出常伦。净土一法是超出常伦之教诲,是特别法门,是以果德回施为因地,以智慧发起正受,以正受报佛深恩这样的行持方法。 常规的修持方法是戒
慈法法师开示:弥陀教言的平等回施之大机 感恩仁净法师施予 在此开示中,慈法法师讲述了自己从“持戒念佛”自力修持到“依佛愿力”平等安住的转机之处,谈到了妄谈自性与妄谈修持的边见之苦,谈到不用法则与用不上力的差别,谈到了于本家本国无疑无虑,于客居园林
问:净宗弟子如何在家做早晚课?哪些内容是不可少的? 这个问题可能是学习净土法门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所共同关心的一个事情。虽然此处问的是在家居士,实际出家人也不得不关心,为什么呢?出家人多有施教者;而在家居士若不关心这个事情,那于净土法门怎么来实践呢
净土法门的胜义菩提心与意乐菩提心 慈法法师 菩提眼小组整理 录音记录:常馨 2010年11月12日下午,建设办、恒阳庵住众和来访居士云集,准备听师父开示。时杭州、上海两地居士在道场正在进行正行功课六时修法念佛共修和般舟的实践,初步体验了念佛的喜乐、往生之
居士提问: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号,但是仍然会有生
摘录于慈法师讲解的《善导大师观经四帖书》 我们一定要反复的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根本的愿望上善自思维,这样的誓愿就是饶益一切愿生者,愿生者必生,是佛成佛的根本的修德,修德建立之基础,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往生的动力来自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加持
你缘这个东西必然是轮回,我们不缘这个东西了,我们缘彼佛性——平等、广大、真实、圆满,我们缘自性——平实、广大、真实、圆满,还不行吗?哪个不愿意(往)生呢? 不是能往生不能往生,是你愿意生不愿意生。愿意生我们自然就能顺性观察世间,一切莫不是因缘法了。因
顺性观察——一切众生与佛本无差别,法性平等故,此法性无衰无变,证明无量光无量寿之真实,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归于法性佛,清净平等,周遍法界,我们念念之中皆在此身中安住无疑,无出无离,无对无待。 顺阿弥陀佛的广大誓愿观察——“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
慈师:实际念佛本身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哎,把它静下来,擦呀擦呀,在擦镜子的过程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种子。就是我们的妄想、烦恼、身体的不适、以及外面对你的牵制,那都是种子。 看到种子的时候,一个、一个都把它放到石板上,或者说一个、一个地都把它放到智慧的
我们学佛要知道什么是“临终” 摘自慈法法师《观经四贴疏》讲记 “临终”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学佛要知道什么是“临终”。$ Z; o' f0 i' j 曾有比丘问人命是什么样的呢,最后说“人命在呼吸之间”,这是真实说,我们每个念头都是一个生死,就是一个临命终时,但
不要妄自以为自己有修持、有所得 摘自慈法法师《观经四贴疏》讲记 [原文:十方恒沙佛,六通照知我 ] 我们坐在华首门下放光寺光明堂上,十方诸佛菩萨皆以六通照知我等,这是决定无疑的,如果有疑是你自己的心有碍疑,非法有碍,非诸佛有碍,非诸大菩萨六通有碍,决定是
摘自慈法法师《观经四贴疏》讲记 佛已摄受我们了,为什么还要念佛?' _" w* M8 u3 V3 f" h9 d -----这如同世间因缘一样,好的儿子对自己的父母决定会知恩报恩,孝养父母的,我们欲报佛恩,怎么能不念佛呢,佛给我们一个大恩大德,我们怎么能不念佛呢,大家都在念“阿
净土法门的行持困难吗? —摘自慈法法师《观经四贴疏》讲记 净土法门的行持十分简单,不离生活的现缘,就能如实的修行佛法。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修持各有异同,有的法门需要别修、专修,唯有净土一法,因为识得弥陀的大愿、究竟果德的回施,一切处一切时摄化无间无断
你相信恶人一样可以往生吗? —摘自慈法法师《观经四贴疏》讲记 有人说“恶人能往生我不相信”。2 g1 A, ?C d9 L( y! S 我说有一年我从黄河坐车到长江,黄河水浑浑浊浊的淌到大海里去了,长江水清清亮亮的也淌到大海里去了,我问他“浑浊的黄河水淌到大海里你信
净土法门的殊胜利益,就在于它是个极特别的法门,不是常规的法门。所谓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都是圆满究竟易成的,但在这八万四千法中,的确有些法特别殊胜对机,尤其净土一法。 净土法门的殊胜,就在于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当下,就会得到万德的给予、万德的启发、
药师真言唱诵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某师:祈请师父开示称念药师咒的功德,以便大家更有信心持诵药师真言。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我们用比较平白的话,来谈这个念诵。我们现在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咒,一个音声,比较多的念法呢,我们可以
净土法门四个字真真切切是畅佛本怀。净者,净化一切世间差别、净者,圆成一切世间、净者,一切罪恶、一切过失、一切有对咸在此绝待光明之中,归入一真,这个净是纯净之净、是一真之净、清净平等之净、圆满究竟之净。净土就象大地一样载负一切、净化一切,这种功用
丁亥年夏安居。某日,迦叶尊者守衣入定胸臆一隅——鸡足山华首放光寺盘陀石小木屋慈师会客厅:宽大明亮的落地窗外阳光普照,万山寂静,茶香弥漫。尔时,复有出家师、居士若干、轻乘夏风候鸟谛然,一派清朗、祥和,诸众依次席地正坐,聆听慈师开敷法幢妙音宣流。) …
今天从山下来四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居士要行般舟,下面是慈师在他们行前的开示片段: …般舟行法具不可思议的利益,但太简单了,千百年来人反而不敢行将它当成珍宝束之高阁了,而只放光不照人了(笑)。你们四人发心欲实践此法则,实在难能可贵。我们赞叹、随喜、敬仰、
慈法法师:能不能不破坏世俗又能超越世俗的生活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用愿来印契我们平时不清晰的心,用愿来表达自己的心。 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自心做事根据我们的眼见、耳闻所感知的,我们假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的幻化业缘的感知,以为有,以为无,以
称赞十二药叉大将 ——摘自慈法法师《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海云寺常住安排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诵经七日法会今天告一段落,那我们与药师琉璃光如来结了一个殊胜、清净的因缘。学习一个法门要知道它的利益所在,象我们念药师心咒、灌顶真言、药师佛
慈法法师:大石桥药师七开示 (根据录音整理文字) 2007年1月,辽宁省大石桥海云寺打药师七,期间慈师对药师十二大愿进行开示,提携大众,普愿大众以佛愿为己愿,以凡夫身作佛事。 第一天上午(录音对应1-1)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是腊月初一,又是药师七佛在海
慈法法师:拜药师佛能令见者欢喜 近代有这样的例子,这个法师的名字不太好讲,因为不太好,他通过二十年的礼拜,因为以前业障障缘特别的强,走到任何地方,不给挂单,大家都又去伤害他,或者是老是刁难,做种种障缘,实际特别的难受、痛苦。别人说,「你要好好的拜拜药师
慈法法师:往生之在心、在缘、在决定 念佛,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安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学习《往生论》也好,什么也好,就是一个安心问题,净土法门的一个主要教育就是除疑、生信、安心,这个安心实际对我们来说十分地简单。 实际念佛就安心,随顺佛力也就是安心,随
慈法法师佛七开示——临命终时怎么往生 地点:鸡足山恒阳庵 时间:2009.9.1(农历七月十三) 引言:此开示前一天,有一位老居士给师父写字条提问,字条大意:临命终时,有冤亲债主来逼我、业来缠我、病来磨我,我咋办?我怎么往生? 我不知道哪个人知道自己临命终时是哪
09结夏慈师佛七开示-往生极乐之三种必生 地点:鸡足山恒阳安 时间:2009.8.30(农历七月十一) 今天是打七的第四天,很快就到佛欢喜日了,真是光阴如梭,时间是十分快的,尤其念佛的时间就更快了,若真正能感受到佛陀给我们带来的心灵深处的平静,或者如实清净的心相续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自己,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有两种世间法:一种人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一种人是为了他人过得更好。但以出世间来观世间法,一切世间好与不好,皆是梦幻不实的,三界火宅必无安乐。这是以出世间法来
慈法法师: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自己,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有两种世间法:一种人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一种人是为了他人过得更好。但以出世间来观世间法,一切世间好与不好,皆是梦幻不实的,三
这是不虚作主持的教化。阿弥陀佛的愿力来主持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绝无空过,因为阿弥陀佛主持一切世间,所以称为阿弥陀佛愿力成就。愿力成就,就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闻名俱来我刹,阿弥陀佛这种利益的给予就是以名号而发起的。 这四句与《无量寿经》的四句话是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现实利益 ——印光大师《往生论注跋》讲记 “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 印祖这段文字对我们学习净土法门是指导性的,是决定性的依止。若不这样做,想得到现前利益极难。仗佛慈力,就是依靠阿弥陀佛万德给予,仗佛愿力加被,仗
我们通过近几天的学习,大家对《往生论》有个概括性的认识,实际最主要还是发起我们自己的依法行,慈法在这个地方只是给大家作一个交代,作一个互相的提醒,做一种交流,使大家能知佛恩、能报佛恩。 知佛恩,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与法界众生一同得阿耨多罗三
慈法法师开示 时间:2009年11月18日 地点:鸡足山放光寺 慈师:……于当下,皆是圆顿,无前后际。能不能圆起圆用呢?这就是利钝根性之说了。实际念佛法门利钝全收是啥呢?就是这一念之间,一念摄三世,圆满平等摄护,三世归于一念,圆满一念,无所对待。这样呢,圆起圆用
上慈下法法师 2001年11月7日下午 盘锦新工念佛堂 我想借这个机会,把印光法师在净土五经写的序,用《无量寿经》的一段文字提醒一下。 《无量寿经》本来是净土法门无问自说的一个法门,畅佛本怀,若没有佛的加被,像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也不能启问。无问自说的《
问:师父,可不可以讲一下极乐世界,我完全是门外汉。 师父:实际极乐世界是我们心地最美好的景象,是我们心地最美好、最完善,就象你说的最完美,对一切有情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生命,不光是人类生命,动物、种种生命,它是最美好、最完美的一个世界。 问:它是现实的吗?
慈法法师答:行般舟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你能年轻很多。不但是生理上的年轻,还包括心理的年轻。因为长时间、不间断的行走念佛,使身体的血液很热很热,加快了新陈代谢,彻底地洗骨洗髓,从而使人的皮肤及各种内脏器官都变得年轻了。行般舟时,有时是很痛苦的,这时候反
慈法法师答:此时不能着急,可在旁边轻声念佛提醒,以圆满的心智回施给行者。且记!绝不可粗暴地教训、斥责或者生拉硬拽!此处的教训太多,有人就因此而怀恨结冤,太麻烦了!行法期间尽可能不要打扰行法者。当然,也可以用磬声提醒,但一定要轻敲,隔1分钟左右敲一次,一
慈法法师答:以法护法,般舟行法对护法的要求很高。护法者自已必须行过法,同时一定要用慈悲及圆满的心智来护持行者,而不能用有对的心来护法。我要令行者不要睡觉;我要令行者如法行;我要令行者好好念佛......,持这种想法来护法,极可能会给行法者带来不应有的暗
慈法法师答:能。若是心力跟得上,可以断食,心力跟不上,一餐够了。这个是自己的心力,依自己的心力、业报力、自己的发心。过去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很偏僻的小国,释迦佛不能去的地方,这个国王听说释迦佛的威德与善巧,渴望见佛,就在宫殿就禁食、禁欲,不作他行,但
慈法法师答:问佛。 佛跟你妈妈一样的,各人的业报因缘不一样,佛示现的景象不一样。有一点,见佛要闻法,我要问你,我就问你的,我见你干什么?我要得不退转的,我要得阿裨跋致的,我要问一问的。问佛,十方诸佛悉皆现前立对凡夫摄,对不对?我这凡夫要见佛,就要问法,不
慈法法师答:祈祷见佛,罗什大师答远公大师那一篇文章,应该看一看,《般舟文集》里有这篇文章,值得大家一读,我昨天专门给人推荐,好文章值得一读。怎么祈祷见佛?龙树菩萨讲那个念佛三昧品中也是有的。这个我感觉一定要依经教是最好的,依这些大善知识,成就的善知
慈法法师答:加持你把无始以来的业缘都要正确面对。就象民国时间武汉归元寺邻居一个姓王卖豆腐的,他那出家师父说:老王,没事到我们禅堂里坐坐。哎呀,坐啥意思?你可以回忆起很多问题。行啊,他就进去一坐,哎呀三年前五年前少的豆腐钱还没给我呢。静下来了嘛,对不
慈法法师答:对,这就不叫断诸想了,这断了诸想又设计了一个妄想,所以我们真是没有一期念,断诸想没有实践过,你看你们多大的福报,一日一夜的就在里面断诸想,就在当下修下功夫,一天五分钟就了不起了,那你要真能一天一夜立一念断诸想,这一期念完了不见佛,佛肯定睡
慈法法师答:他念佛都不能念了,他在念最大那个佛法身佛。他已经彻底摒弃了自己的作为,彻底回归到法界,在最弱的时候你才能感激着这个法界之广大,一切都摒弃了,自己最后没有缘了,虹化到这世间了,才好了。一切虚假作为一时消融,回归到真实光明藏中,戏论荡尽了。
慈法法师答:这是从我法非见闻觉知性中走出来的一个机制罢了,闭关不是修一个强弱,这是一个破色修法。也有那种令身体健康的机制的修法,那种机制它是有戏论修法。在佛教修法中有很多机制的,好比说戏论、极戏论、方便戏论、无戏论、尚无戏论,最胜无戏论,在无戏论
慈法法师答:那就是染着了,那已经开始出问题了。好比说我这很痛很痛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呀,脚不疼了,说哎呀,感谢佛恩。那脚疼吧,你能说佛没恩了?要感恩全体感恩,这样你就能彻底的南无。所以,南无你就得自在力,所以痛也自在力,不痛也自在力,这才是真正的力
慈法法师答:就是你认死了,我是靠阿弥陀佛的,你要靠阿弥陀佛一切都得靠,要靠就得全靠。好比说我高兴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带来苦了那也是阿弥陀佛的加持,这个苦也是阿弥陀佛的慈悲,那这样才叫靠。你说我苦了,我念阿弥陀佛,我转换了苦,这是阿弥陀佛给我的恩德,那这
问题补充:在南方的佛友心里,大部分都感觉北方很末法,特别是山东等地,都不过七月半鬼节,也不给亡故的亲人烧纸钱等。法师您是北方人,比较了解北方的情况,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末法,还有之前提到的,七月半鬼节烧纸钱给亡者,亡者能收到吗? 慈
问题补充:在家居士是否一定要皈依?各地的情况不同,有些地方皈依是有附加条件的,需要供养一定的资金,恳请法师简单介绍一下如法皈依的过程和应该注意的要素。 慈法法师答:三皈依是人人的本分,出家人于世间有情做三皈依,是不讲供养与不供养的,这是他的本分事,如
慈法法师答:这个问题可能是学习净土法门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所共同关心的一个事情。虽然此处问的是在家居士,实际出家人也不得不关心,为什么呢?出家人多有施教者;而在家居士若不关心这个事情,那于净土法门怎么来实践呢? 净土一法实在是易行之道,易在何处呢?
慈法法师答: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的福德因缘就会显现差别,包括大灾难。但是说地球整个都毁灭了,这个说法,实在是那些心灵深处,对社会不满的人表达的东西,他们不满,就会渴望这个东西,他找个理由,会搜索大的灾难,他渴望。就象我们每个人晚上都会做梦一样的,做梦,到
慈法法师答:如果睡着时间过长,譬如超过10分钟,还没有醒,不拉不行的话,可到跟前小声告诉行法者:某某,你现在正在行般舟,长时睡觉会危害色身,为使你的色身不受得伤害,我得把你扶起来,一块儿走走。说过之后再把行者扶起来。这样,不管他能不能听到,都不会带来伤害
慈法法师答:实无所证是智慧力,亲证三昧是方便力。亲证三昧,见十方诸佛悉皆现前安立,见十方诸佛还是为了证无所证,究竟解脱,智慧安住,与广大法界,清净游历,现种种身相,而无所得,这一点不矛盾。前者说的是法性,后来亲证三昧是一个印证力。佛来现前印证你、教导
慈法法师答:这么说吧,一个是世尊鼓励大家去进趣于圣道之乐,再一个是圣道之乐不得安乐之时,令精进有情得见诸佛受不退转加持。他这个圣道与净土是不相违背的,第一个是通途,是圣道之乐,好比证得四果四相之类的善知识会生起法喜,从信位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他都有
慈法法师答:色、受、想、行、识,我们称为五阴。五阴、五蕴翻译方法有异。色、受、想、行、识五阴,我不知道啥叫五阴?那有讲的,色山、河、大地、人、物、鸟、兽。色、受、想、行、识,我们天天念《心经》,嘣嘣嘣天天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
慈法法师答:若是人对菩提心作如是观:若无上菩提心,即胜义谛菩提心之造作菩提心份中,一念动念礼观,即是礼十方诸佛。若对无上菩提心作爱乐守护,就是说无一法可存,无一众生可度,乃至说无一法可染,这个时候来利用慈悲心、大愿心、智慧心,来广利有情、安慰世间,此
慈法法师答:从两个角度说,若顺应世俗,应尽职尽责,尽自己的本分职责;若出世因缘成熟,若是能了解自己出世能真正地孝顺父母、报三宝四重恩,真正地饶益自己的父母!认识清楚了,可以抉择出家!
问:经常听说放光寺行般舟,很多师兄对此很陌生,在此之前很少听说此类的行法,您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行般舟:有什么殊胜之处?因此能获得什么利益? 慈法法师答:行般舟,翻译过来就是当下修、当下行,当下抉择。抉择什么呢?抉择心智与未来,乃至说抉择
问题补充:初学佛的师兄经常会听到神通,而有些居士自称具备了宿命通等能力,这是可能的吗?恿请您对初学佛的弟子们讲一下,至少需要达到什么层次才能获得神通力,如何正确看待神通力以便更好的修行。 慈法法师答:真正通力成就的,一般通过四禅八定证得的通力,是要
问题补充:本来想邀请一位法师来接管当地一所寺院,但是后来这位法师卷款逃跑了,弟子感觉好心办了坏事,对不住身边的老菩萨,电话里就与这位法师产生口角,您如何看待这一状况,弟子要如何处理才如法? 慈法法师答:我劝诸位菩萨,若欲令一个寺院道场法则安乐,要请僧
问题补充:学佛的人,大多被人们错误的理解成感隋受挫折的人,或者神经有毛病,或者是有钱没地方花,赶时髦。海涛法师曾经说过,佛法,就是让别人快乐的方法。恳请您对不懂佛法的人,简单通俗的讲一下,佛法除了让人快乐,还能有什么实际帮助? 慈法法师答:佛法,最主要
问题补充:弘扬佛法的过程是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缺钱,没钱去广行善事,纵然心里想得如何之好,而实现起来非常艰难。比如某位师兄发心印制密宗咒轮,并请活佛开光,免费送给天下有缘之人,但是到最后邮费都快没了,印制的咒轮也没钱再继续去
慈法法师答:祈祷三宝、诸佛、般舟三昧修法的成就者来加持大家的正知正见,以令我们的问题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一切问题是本无问题的,犹如世尊出世说法,实无一字可说,实无一法可言,但为众生妄执故,妄执现前知见故,所以生种种法,说种种教,针对种种妄执。种种妄
慈法法师答:这个还是继续随着这个苦,认为还有苦之外之法则,所以就会随着苦就堕落下去了,或者说就想对治这个苦,我们这个说苦空无常,那么你这个苦生起时你要知无常性无自性性,就解决了。你说我太苦了,我放不下,那你倒霉,就是执着于苦。我们人真是很奇特的,越苦
慈法法师答:法性海中无因无果,自性真实无得无失。而因果是俗谛所摄,表相所显,皆是无常性所现。所以说我们念佛以正念力可以令因果得以自在力中运用,以自在力来看因果,世间因果,实是无常相,不相信也是无常相。今天好了明天坏了,总在变化,所以无自性故、无常性
慈法法师答:还是要靠它修法的?话说的很好,这个就是证明你这个孩子比较喜欢借身体来修法的这个机制,那么你就要调整营养、调整睡眠、调整方法,注意不要消耗自己的身体,恰当的运用自己的身体来修法,你这样的年龄有这样的法则完全是可以的,你就这样个性格呗,注意
弟子问: 行般舟时,念佛号应如何作意?是念佛光明、想佛原,还是什么都不想呢?如果作意的话,是边念佛边作意?还是念一句作一下意? 慈法法师答: 即心即佛,心作心是,佛力不可思议,我们从这三个角
慈法法师答:能!这不是临终的时候?现在你就在临终的时候。你知道吗?你现在不在临终吗?过去时时刹刹生灭之中,哪个不是临终呢?要把这个临终拿准的。现在这个临终把握不准,你到时候怕你四大崩溃的时候,你认为那是临终的时候,就是以苦为临终,那就苦了。苦,容易不
慈法法师答:这不是道理。这个香炉是热的,这个东西是凉的,那你说我拿着这个东西是凉的那是什么道理?我拿着这个是热的是什么道理?你给我讲一讲?香它本身热,我碰到就热了,这个东西是凉的,我碰到就凉了。你说的是一种感触变化,所缘境罢了,这跟佛法还没关系,这是
慈法法师开示 药师真言唱诵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今天是打七的第五天了,那又是初五了。打七这个过程,一般第一个七呢,都会有一些身体的不适,因为习惯上,象这样的念诵可
那有人说我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真是没什么味道啊。这个没味道处是他真正的尊贵的地方。人要是把事情做到没有味道的地方又能去作为,那我们能跨越我们的爱憎、取舍、情绪的黏着,使我们真正地超越了我们自我意
上慈下法法师于岁次辛卯二月二十下午华首放光寺戒堂开示 我们来讲作意。为什么有的人的作意,他管不住自己呢?实际不是,是串习的问题。我们就说业有这个障碍,把业有这个障碍变成一个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可以从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如何来运用呢?从息用开始!何为息用呢?息用即是寂灭之乐! 何为寂灭之乐?寂灭之乐就是在一切众生的业相处无染无著,游历自在! 未曾有呀,未曾有呀,未曾有!我们永远面临的都是未曾有! 不
净土是化土还是报土,这个问题可能是古来已久的问题,争论很多。 净土若也是应化土,佛以何土安住?——通过如理思维,依据经典,我们就知道了,一切诸佛净土皆是报土,净土就是佛的报德报土,报身示现即是应化,顺应
既自识业相如是,唯须勤心忏悔,日夜三时六时等,但忆得即忏者,最是上根上行人也。譬如汤火烧身,一觉即却。岂容从待时待处待缘待人方始除也。 这是说上根利人,上根利性之人,遇到这种所谓的过失,都必会忏掉的
守护誓愿戒、意乐戒 1、事实意乐,一定守护。远离贡高,远离下劣。若有贡高下劣一旦产生,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忏悔。 2、成就极大福,远离极大祸。成就三界极大之福,远离三界极大之祸。 (众四声唱念南
净土法门是诸佛出世的彻底悲心,是所谓诸佛无尽大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一个法门。《无量寿经》处处讲是佛的惠利,不是我们怎么样,说净土一法是一个报恩的法门、是一个知佛恩的法门、是一个佛摄受的法门,是一切
(某居士谈到禅修过程中的境界问题)(2011年4月3日晚慈师于五方静室随缘开示) 净土法门,它处理这个东西(境界)特别干净,最简单的一个处理境界方法,说一发心已成等正觉,后四十一位菩萨如梦如幻,就是说在发心跟
有些角度我们是不断的反复在讲,虽然是反复讲,但是有很大的必要性,因为我们的生活思维意识的泥垢很厚,有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划痕,你感觉到你的思维不像以前常规的思维了,你感到一种喜悦,但你还没透出来气呢,那个
净土是成就阿毗跋致的法则 总之很难得啊,我们大家,因为阿弥陀佛慈悲的摄护力,使我们有这样的机会聚集到一起。那这种聚集,我们可能想完成一个真正的把我们的这一生,或者有个真正的安心、立命的这样一个真实
不受无益苦 念佛得快乐 ――2013年10月江西九江开示之四(13日) 四声念佛的由来 这个六字洪名啊,它的称诵方式有很多很多的,就是在社会上传播的很多呀,有喜悦的,有明快的,有追忆的,也有那种比较沉重
2013年10月江西九江开示之三(13日) 对有传承的法则要无疑地接受 师父:这个老师学得多(笑)。但是学得越多,但是学得越多…… 问:就是学净土宗念佛念三年,有点急躁,很想成功,想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
2013年9月16日,一群弟子发心编辑出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等诸佛菩萨的大愿文集。慈法师借此因缘慈悲开示誓愿的作用。 我们要是从整个宗教也好,佛教也好,这个历史上来观察,你看看这个佛也好
我们为什么要称赞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为了与阿弥陀佛的这种光明智相相应。我们念太阳,我们马上就可以注意到太阳,念花,就是看到花,念佛像,就会看佛像,我拍个板,大家都会看这个板,听到这个板的声音。所以我们念阿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把你记录下来了,已经备案,你要小心自己了。绳缚鞭挞,系闭牢狱,被关起来了。或当刑戮,就是杀死。及余无量灾难凌辱,这个世间灾难太多了。我们都知道
原标题:皈依是对生命本质的完整照见 佛陀的教法,他所告诫我们的、所给予我们的,就是来印契我们每一个众生原本具足的,不假造作、不从外来也不从内生起的,就是本来具足的本质的觉性、法性,就是我们要
原标题:在一念上对自己负责 净信与纯正。那我们对自己要真正想负起责任来,那就在这个一念上,自己的阿赖耶识心灵深处的这种喜悦所依要清晰起来。形式上哪怕你很烂很烂就没问题的,有人帮着你,护法龙天
夫妻感情问题 夫妻感情问题是这个时代很普遍的一种现象。相互指责、相互怨恨的比较多,处理得不得当或者没有方法,就会有相互伤害的行为发生。这些问题、行为一直困扰着许多家庭。 像妻子在怀孕、生孩子期
三皈依原本就是我们学佛的一个很清晰的开始的作为,不管修行任何一个佛陀教法的法则、方法,三皈依是必行的。 没有三皈依,后面的修持就等于失去了它的主体的方向。很多人讲菩提心什么心,三皈依是最重要
【经文】 云何当得不离奉见诸佛世尊。 听闻正法。乃至梦中故。【慈法法师开示】 这是般舟行法的一个特别、特定的要求——欲使大家见佛闻法,不是见一佛二佛,乃是见无量诸佛,听闻正教,远离不正见,乃
尼师: 师父,我行般舟时候的发愿,就是为众生念佛,都快速地得到三昧。 慈法法师: 你好,请坐下,我听懂了,打着念佛为众生的旗号,自己想得三昧。为众生是幌子,得三昧,自己想有点光明,这是目
居士提问: 师父,比如说我们每个人的状态或者是身心不一样,我们对法则的认知也不相同,在这种状态下,以什么样的发心来行法? 怎么样来清晰自己的发心,或者为什么要行法? 如何写发愿文? 请师父
缘起: 三皈依念诵共修服务组向师父和集体出家众汇报了该活动准备情况,请师父给予指导、祝福与系念。师父作了如下开示。慈法法师: 因为我们从学佛的基础上说呢,三皈依的确是必行的一个基础的基础吧,是
缘起 2017年4月 某青岛在读研究生拜见慈师 求授三皈依关于皈依的解答 某居士: 师父,我想皈依。 师父: 你讲一讲,你为什么要皈依? 某居士: 因为您给我讲的这个缘起和发心,解决了
问:师父,您说的彻底皈依怎么达到? 慈法法师: 这是个话题:皈依彻底性的界定。怎么来界定?像很多人会游泳,游泳的人若不跳到水里,能不能发挥你游泳的作用?(众:不能!)对,皈依若不彻底,就像会游
这个信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比生命更重要啊!我们三皈依,要是于至信优婆塞优婆夷的三皈依都做不到,至信的功德都做不到,你后面修持,种子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要是在三皈依上不能无余地皈依佛
皈依就要把生命的本质作一个真正的认知,对生命的本质、对世间这些现象的本质有一个心灵的回归、心灵的一个认知。这个认知一旦抉择了,就令身心安乐下来,我们再运用这个现有的生命,你就会变得安心、松散、
问:我想到极乐世界去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去掉贪嗔痴慢疑等吗? 慈法法师答: 经典上没有这样条件。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没一个愿望要求你有什么条件!那是你的极乐世界,与经典上、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没
问:我看到书中说人在贪嗔痴慢疑五种习气泛起时,反而是很好的修行机会,这个我不理解,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答: 古德说:碍中无碍,荆棘丛中得自在(见文后详细注解)——业缘中得解脱,
有人喜繁,有人喜简——在净土教法中,繁简诸法皆是有作为,广法与略法各有行持。有从广法中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广泛来表达。有从略法中摄,象社会上传播的称名修持,是比较简捷的修法
居士:阿弥陀佛,是这样的,弟子今天听了师父讲了以后,就是自己如果没有修行的话,那没有办法去帮助别人。就是我弟子目前就有这样一个困扰就是:作为在家人又要去行这个世间法,然后又很想学佛法,了生死。
传承中无难!难在说法!释迦文佛在这个世间宣化这个教法,没有与他对称的果报者,十方九界众生没办法跟他对称,他只能光芒四射,照耀摄化九界众生。所以世尊说: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他是第一
无诤心中圆囊悲智方便,圆满表达它的实质。真是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这一颗心那么真实! 今天早上去拜大佛的人,都会想到那蓝蓝的天、明亮的太阳、大大的佛像。我们心地互
许多法则有针对性、有分类,有善类、恶类、圣类、凡类、大类、小类、成败等等说。但在弥陀教法中无类施教——是这样一个广大缘起,或者平等觉悟之给予,或者法则之传递,无疑施予一切所接触有情。这个机会都
某居士:师父好,弟子把世俗的事处理了,这次上山希望能在这里安住下来。选择了净土这条路,但是修净土,我自己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师父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可以无时不刻的念佛,对我来说,反而
问:我想往生西方的心特别强烈,在家里经常念佛,不念我感觉不对,我必须把定的功课念完,念完之后就满足了,就该干嘛干嘛去了。像我这样念佛能不能得到利益?慈法法师: 你很厉害,想干嘛就干嘛了,这个
问:在随顺佛愿、随顺法性的观察与相续中,我发现一切众生虽在如幻的业流中造作着,但被很清净的如来功德托负着,非常安稳,我感到实在没有什么悲心可发,众生已经渡尽了,众生本来究竟圆满。慈法法师:
问:师父,我在实践中,比如随顺果地觉之时会有喜悦、灿烂、光明等觉受,但过了好久以后我才感到自己会抓住这个觉受,其实并不是果地觉为因地心,而是把觉受的执着作为因地了。慈法法师: 这是有为、无为
人人都有一颗佛心,我们最主要就是对平时的习惯、分别执著的习惯、当真当假的习惯,把这个圆满的觉性给削减了、变形了、压抑着了、蒙蔽着了,它的这种光辉不能圆满地展示出来。那你皈依,就要用这种圆满的心
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美好从哪儿来,它的源头是什么?苦难从哪儿来,源头又是什么? Let& 39;s observe and analyze where the beauty of life comes from and what its source is
人生中最大的苦处是迷茫,如影随形。不解决它,时刻会跟着你。其他如疾病、难缘等基本很短暂,自然就过去了。而迷茫的苦是来自我们失去了当下生活中的角色与位置,失去它会使人产生挣扎、不满、有新的期盼等
我们总是只看到事情的表相,不了解表相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经常被事情的表相及表相产生的苦乐所困。之所以出现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我们把问题与烦恼联系在一起了。 We always get used to seeing t
回归内心世界的美好最简单,因为我们本具一切美好与智慧。外围环境再美好,不管是事业、家庭、感情,所有的作为最终都要回到内心世界中。我们若在差异、事相上一当真,骄慢与自卑就会岀现。富有的人就会骄慢
问:师父,我很苦恼,想让父母都来皈依,不知道该怎么办?慈法法师:佛陀的教法,就是让我们精神能安顿下来、清晰起来。过去不清晰的东西,似是而非的东西让它清晰起来;未明了的使它明了了,未圆满的使它圆满了,未真实的使它真实了,这个意义就有了。
居士:因为我觉得他们年龄大了,所以很着急让他们皈依。慈法法师:哎呀!每天全世界死了很多人,你看你从来不着急,咱们家的父母就开始着急了,对吧!这是人情上的一个、想给父母人情上的一个所谓的法则的安慰。人情的法则有模糊的地方、局限的地方
我们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或者做事,一开始都会觉得美好、新奇,一旦拥有就不珍惜,很难持之以恒。不尊重、不呵护自己的拥有,否定现缘、妄自菲薄。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与现象。 A relationship or anythin
缘起 Origin: 近日,翻译组在协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工作效率和参与度都有所下降。问题在哪里?怎么调整?慈法法师就这个话题作了如下开示。感恩翻译组的启教与分享。 Recently the translation
缘起 Origin 今早,慈法法师看到蚂蚁搬家这样一个很小的事相在这个大自然现象中很难表达岀来,心有所感,开示如下。 Master Ci Fa observed the phenomenon of the ant moving this morning
我们普通有情的娱乐往往都是消耗性的,主要依止的是无明、贪嗔痴慢疑。我们每次吃喝玩乐之后常常感到疲累,我们在作为过程中花太多心力去选择、徘徊、纠结,无明与迷失一直伴随其中,必然会有疲惫负累。有智
选择是人类的特质。对一个人动心了、怨恨了、喜欢了,其实这个人并没有改变,而是自己的心择取变了。比如说讨厌一个人,明确“讨厌”是自己的选择,与对方无关,这样心就不会被讨厌带着走。明白自己的心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清晰这一点,就不会埋怨于人,不会将责任推……
夫妻及亲人之间的生活是个大修行, 出现问题时彼此之间很难原谅对方, 对朋友却很容易彼此原谅,这主要原因一部分来源于亲人之间太过密切,一部分来源于控制欲,更主要来源于对自我意识的不能夹杂,如同身体里夹杂着玻璃。
做事情不与别人带来负担,也决不给自己带来负担。缘起很重要,哪怕是座金山,只要是负累的都必须放弃。认真用心在事情的过程中,不把结果附加在过程中,事情就会变得从容有力。比如你想买一块地,别人开岀的条件让你负累,你又执着地想买,烦恼就会成为事实。
父母的问题来源于不能承担孩子玩iPad 带来的后果,孩子的问题来源于特别想玩但又控制不了玩的时间。父母想强制让孩子戒掉,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反抗。
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世界都是自由的,学会运用自觉,就完全可以主动地选择、不固化地调整自己的心念。比如别人的赞叹也好、辱骂也好,这都是对方心理意识中的你,跟自己没关系。不对自己归类、固化、执着,我们就是自由的、不委屈的;一旦有执着、固化,我们就会受到限制。
师父,何为缘起啊?是不是背景呢?举心动念就是个缘起。你动个念头就是缘起,好比说你动个念头“要回家”。我们作为一个人来说,真是有很多多面性的东西——你怎么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啊、运用自己的人生啊、跟别人交流啊……太多复杂的东西了,他要筛选、择法。
所有的畏惧来自于自私,无畏者一定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一涉足到自我,人就开始有畏惧了,怕这怕那。因为啥?有自私、有自我的东西了,而大公的东西则带来开阔、舒展。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自己的心理动态,尤其是比较畏惧的时候、迷失的时候、疑虑的时候
弟子问:有的人出现阴境,觉得不好的话,假如护法没法把握了,能不能把他请出来?弟子问:师父,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弟子问:这五个都要突破才能?慈法法师答:可以,完全可以。我们现在出一批起码说破阴境,能出光明境的人。能真正见佛的人很少,很多见的都是阴境佛
承事师长,在三乘教言中都是很重要的。师长者,不为某人某物啊,他是一个标志。那有的人说,我就对这个佛像生起了恭敬、承事之想,你天天可以给他端水,实际这不是形式。端水、献花、饮食,乃至美妙的音声念诵,像许多真言都是赞颂的偈子,要是翻译过来都是美妙的句子
弟子问:实践很重要,做执事跟行法有矛盾吗?为常住服务是资粮。米勒日巴盖了房子就拆,拆了又盖。慈法法师答:一点都不影响!你问某某,我以前怎么做的执事!我把整个精力都用在干活上了,下面不让我行法,反而我行法更加精进。为什么呢?你珍惜机会了,资粮足。
人生中会发生许多令我们后悔的事,后悔什么呢?就是一时之勇的后果。“一时之勇”会蒙蔽我们,使我们看不清现行的作为方向,一时的冲动会导致自己的心念、作为都跟不上,后面就会不堪收拾,会很苦。那怎么能把现行作为做的得当、清晰呢?
任何一个事情的发生,都会让我们的心产生变化,但我们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心是个什么状态,或者了解了却无法恰当地去运用它。在这种不清晰的心理状态下去处理一个事情,是很难处理得当的。这个不得当就会给我们带来后悔和遗憾,那我们如何让每个事情处理得没有缺失
我们的修行一定要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超越自我、超越五浊恶世的心理历程。一定要把假象的东西,把心灵中一些自我欺骗的虚假东西去掉,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修行人、念佛人、觉悟人。
善士问:我们的业障全部无余地交给了阿弥陀佛,我们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真的太高兴了!但是大家在高兴之余,关于因果、地狱的问题,又怎么解释呢?请师父慈悲开示。慈法法师答:因果千古不坏,因果是世间相续的必然,十方法界不离“因果”二字。
「常行道」是般舟的一种翻译方法。有人把它翻译成常行道,有人把它翻译成定意三昧,有人把它翻译成诸佛悉皆现前三昧,有人把它翻译成现在佛现前三昧,翻译的种类很多。但是用常行道这个角度,般舟这个法,举个例子,就像我们驾驶着一架飞机,还在跑道上。
如果生活中有些事情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了,学会就在这个不舒服的状态下,做一个决定,建立起一个新的缘起。怎么建立呢?就是要在当下回观事相的本质是如幻的,是不可得的。不在原来不舒服的状态中滞留,一旦有滞留就会有固化,心就会跟着事相的好坏、是非跑。
导读:2016年5月8日,慈法法师于上海广福寺为众授皈依。法师随某居士之梦应机开示,指导我们如何从轮回中“醒梦”。实际人人都有觉性,人人的本质都是皈依着的。认识这个觉性与佛无二无别,就是皈依;了解我们的心本质是圆满的,人人自然地就皈依了。
善士问:恳请恩师慈悲开示,第一如何为精神病的家属择法,使其成为尊法的受益者;第二如何为施家暴或受家暴(注:指家庭暴力)的亲属择法,使其家庭成为尊法的受益者。阿弥陀佛!慈法法师答:现在这些社会现象,家庭暴力,或者说人的精神压抑,造成一些精神疾病
我们思考观察一下:要是赌气了,你想要干啥?要是迷失了,你想要干啥?顺应赌气与迷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比如说对人动一个恶念,顺着这个恶念观察一下会产生什么样的作为与结果——一旦清晰,相信大家就不会动恶念了。不敢动恶念,并不是要怕啥
盖缠二字是众生业相,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妨来作一个提示。盖障二法是凡夫所具足。盖者,分五盖,过去说法还是有异的,有人讲财、色、名、食、睡是五盖,那么这个地方他是这样设想的。所谓的五盖者,有贪欲之盖、嗔恚之盖、掉举之盖、睡眠之盖、疑盖。
我们在家庭生活,工作交往中,怎么才能保持一种长久的关系呢?首先我们先来分析认识下短期与长期这两种效应。短期性是来自相互之间的要求,一旦要求多了,内心不对称的东西就会增多,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承受不了,推卸责任,相互不满,指责伤害,无法长期相处下去。
善士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我母亲86岁,近两年痴呆,不认字。有两个师兄先后说:你母亲痴呆,这样临终就不能去好的地方。请问老年痴呆临终能不能往生?请法师开示。慈法法师答:所以这个念佛法门不是把对方判死刑,不是以对方的业力来审判她的
你要知道,我们的心,每一时每一刻都是最难得的。每一个机遇都是最尊贵、最圆满、最高尚的。每一时每一刻都是这样,丝毫不需要疑虑,就这样观察。每一个人跟我们的因缘都是那么尊贵,那么难得,你要这样观察、审视它。这样你在走般舟时会是什么味道呢?
因为我们在念佛之时,身相光明,多有念佛、行法者,走出以后感觉到色身是有变化的,若如实行者。也有在般舟道里睡觉的,你说我在般舟道里二十四个小时,走啊走啊,一看没有人,去睡了一觉,这样的人走出来气色是不会有什么的。
善士问:师父,弟子是情商很低的人,那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比较好?就是自己的作为还要不要相续下去,因为弟子知道自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受别人的其他想法的影响,但是逐步还是会清晰起来。慈法法师答:多做祈祷训练,多念念……
我们这个时代的繁荣是不可思议的,日新月异地发生着改变,无论是电子用品还是生活模式,都在变化,越来越繁杂。那么我们在当今时代,该如何简单人生呢?人的一生中充满着徘徊犹豫、矛盾的心理,就是因为我们从出生就活在一个善恶对错、人我是非的二元对立的世界中
知道自心是一个很踏实的事情;觉悟自心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功德。这里面没有啥善恶、好坏、对待的东西,只是觉悟它、认知它、调整它、完善它,适度地让它展示出来它的作用。这适度是什么呢?就是你不会迷失,你不会疯狂,不会压抑。要是有一点点思维方式方法
贤护。有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修学。为他解释此三昧者。应当具足成就十法。然后为他解斯三昧。所谓一者。彼诸善男子善女人。先摧我慢。起恭敬心。
念佛三昧若真正行持亦不为难事,因有三力外加故。所谓的外加就是启迪我们。我们心智的抉择就像《般舟三昧经》所讲,宁愿身体骨朽肉烂,就是立这个决定的志向,证三昧是不难的。我们要是依晃动的心、迷惑的心、无有抉择的心,三昧不得,正受不会现前。
那疫情来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自己也思考思考。
许多人家里供着大仙,自己遭难了,他说他是皈依佛了,遭难以后他就说,佛法不灵,佛法没有实利,来诽谤三宝,堕入地狱不能出离呀!因为自己舍弃智慧、舍弃正见、舍弃方便,那你不堕……你到哪个地方去啊?!
平时我觉得我们活得非常用心,其实我们这个用心好多时候也是用的妄心,如何达到这个真心?
很多人会这么说,我这一辈子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实际这个真心是啥呢?要是有个共同愿望就能找到真心,如果没有个共同的愿望,大多数时候就是为了满足自我的个性,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就很难找到知己,找到真心朋友。
愿望分为很多类,有恒常的愿望、彻底的愿望,有青年、中年、老年等每个阶段性的愿望。在每个事相中,某个刹那间一念的决定也是我们的愿望。这些愿望对我们的思维、言说、作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作用。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家里怎么还有人生病,怎么还会死人?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慈悲我?佛菩萨为什么不慈悲?不灵!我开始有点懵;大概昨天,我弄明白是啥概念了——他说学佛人家里不能死人,不能有病人。
居士:我们末法时代怎么去成佛?以什么快捷的方式去成佛?我们怎么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种下佛的种子,或者是带着他们一块儿成佛?请师父开示。慈法法师: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在增长呢?从共业中,还是就像这样一个格式一样的。
我某甲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悯故。外典的教化是什么呢?心外求法。世间相互的怨恨、指责,都是心外求法。在我们佛教,唯有自己忏悔,惭愧之心,只有赞他美德自惭不如啊!我们佛教根本教言是什么呢?
居士:佛祖在世的时候,他说法四十九年,有很多人也成佛了,还有很多罗汉。但是按照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讲,现在人是越来越多,畜生越来越多,好像佛法这么长时间在这个娑婆世界,下道怎么越来越多?我们末法时代我们怎么去成佛?
弟子:本源清净,到业习里面总又落在两边上面徘徊,让我们归到这个本源上面必然是安乐的。但在运用的时候也很容易滑到一种泛平等的时候,师父这个怎么办呢?慈法法师:泛平等是个习气,泛平等是一个平等慢。佛行苦行,为遮外道平等慢故。
明伟提出来把这个三卷的《佛说般舟三昧经》这一段三字诀(讲一讲),三字诀可能是我们的俗称,大家对这段文字一般在过去行般舟之前呢,都要背一背,以达到对行法有一个认知吧。因为任何一个法则要有一个教法所依,现在很多法则有一个仪轨来修持。因为般舟在近代被很多人慢慢地接受,是有授记的,释迦文佛在《大集贤护经》中有讲。讲到这个
佛种从缘起——《法华经》四句偈开示 注:2009年1月,慈法法师在北京某居士家随缘开示。 佛种从缘起!六道轮回是从哪起的?也是从缘起!烦恼是从哪起的?也是从缘起!都是从缘起!让人重新来。 佛种从缘起——这是《法华经》的一个典故。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世尊是
有个居士提出来把《八大人觉经》讲一讲,文字很短,可以讲一讲。依这经来说一说菩萨行,看看怎么来认识自己。若是为自己,为什么是违菩提心?为什么会有愚痴颠倒?通过《八大觉经》可以有个认识,有个超越。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
开启心灵如意宝藏,是我们大家的一个共同愿望,或称目的、发心、动机。因为从佛菩萨声闻缘觉到地狱饿鬼畜生,十法界有情没有一个能离开心灵的含摄,心灵之宝藏,各个有情悉皆具足,只是其开启方法,形形色色、随机不同。我们如何来运用这个宝藏、在此得到如意自在呢?这就需要用法则来纯熟我们心灵的自在之力、本源之力,使其庄严世间、利益有情。
导读:2016年5月8日,慈法法师于上海广福寺为众授皈依。法师随某居士之梦应机开示,指导我们如何从轮回中“醒梦”。实际人人都有觉性,人人的本质都是皈依着的。认识这个觉性与佛无二无别,就是皈依;了解我们的心本质是圆满的,人人自然地就皈依了。
既自识业相如是,唯须勤心忏悔,日夜三时六时等,但忆得即忏者,最是上根上行人也。譬如汤火烧身,一觉即却。岂容从待时待处待缘待人方始除也。 这是说上根利人,上根利性之人,遇到这种所谓的过失,都必会忏掉的
善士问:师父,弟子是情商很低的人,那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比较好?就是自己的作为还要不要相续下去,因为弟子知道自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受别人的其他想法的影响,但是逐步还是会清晰起来。慈法法师答:多做祈祷训练,多念念……
因为我们在念佛之时,身相光明,多有念佛、行法者,走出以后感觉到色身是有变化的,若如实行者。也有在般舟道里睡觉的,你说我在般舟道里二十四个小时,走啊走啊,一看没有人,去睡了一觉,这样的人走出来气色是不会有什么的。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慈法法师开示 2008年12月,一批上海居士到贵州向师父请法。12月16日,德雨代大家请慈法师讲解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以下就是记录。 ——明润记 本文是明润师兄根据录音记录
善士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我母亲86岁,近两年痴呆,不认字。有两个师兄先后说:你母亲痴呆,这样临终就不能去好的地方。请问老年痴呆临终能不能往生?请法师开示。慈法法师答:所以这个念佛法门不是把对方判死刑,不是以对方的业力来审判她的
药师真言唱诵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某师:祈请师父开示称念药师咒的功德,以便大家更有信心持诵药师真言。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我们用比较平白的话,来谈这个念诵。我们现在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咒,一个音声,比较多的念法呢,我们可以
善士问:我们的业障全部无余地交给了阿弥陀佛,我们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真的太高兴了!但是大家在高兴之余,关于因果、地狱的问题,又怎么解释呢?请师父慈悲开示。慈法法师答:因果千古不坏,因果是世间相续的必然,十方法界不离“因果”二字。
(某居士谈到禅修过程中的境界问题)(2011年4月3日晚慈师于五方静室随缘开示) 净土法门,它处理这个东西(境界)特别干净,最简单的一个处理境界方法,说一发心已成等正觉,后四十一位菩萨如梦如幻,就是说在发心跟
我们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或者做事,一开始都会觉得美好、新奇,一旦拥有就不珍惜,很难持之以恒。不尊重、不呵护自己的拥有,否定现缘、妄自菲薄。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与现象。 A relationship or anythin
弟子:本源清净,到业习里面总又落在两边上面徘徊,让我们归到这个本源上面必然是安乐的。但在运用的时候也很容易滑到一种泛平等的时候,师父这个怎么办呢?慈法法师:泛平等是个习气,泛平等是一个平等慢。佛行苦行,为遮外道平等慢故。
居士:佛祖在世的时候,他说法四十九年,有很多人也成佛了,还有很多罗汉。但是按照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讲,现在人是越来越多,畜生越来越多,好像佛法这么长时间在这个娑婆世界,下道怎么越来越多?我们末法时代我们怎么去成佛?
我某甲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悯故。外典的教化是什么呢?心外求法。世间相互的怨恨、指责,都是心外求法。在我们佛教,唯有自己忏悔,惭愧之心,只有赞他美德自惭不如啊!我们佛教根本教言是什么呢?
居士:我们末法时代怎么去成佛?以什么快捷的方式去成佛?我们怎么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种下佛的种子,或者是带着他们一块儿成佛?请师父开示。慈法法师:我们这个世界是什么在增长呢?从共业中,还是就像这样一个格式一样的。
愿望分为很多类,有恒常的愿望、彻底的愿望,有青年、中年、老年等每个阶段性的愿望。在每个事相中,某个刹那间一念的决定也是我们的愿望。这些愿望对我们的思维、言说、作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作用。
很多人会这么说,我这一辈子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实际这个真心是啥呢?要是有个共同愿望就能找到真心,如果没有个共同的愿望,大多数时候就是为了满足自我的个性,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就很难找到知己,找到真心朋友。
平时我觉得我们活得非常用心,其实我们这个用心好多时候也是用的妄心,如何达到这个真心?
许多人家里供着大仙,自己遭难了,他说他是皈依佛了,遭难以后他就说,佛法不灵,佛法没有实利,来诽谤三宝,堕入地狱不能出离呀!因为自己舍弃智慧、舍弃正见、舍弃方便,那你不堕……你到哪个地方去啊?!
那疫情来了,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自己也思考思考。
念佛三昧若真正行持亦不为难事,因有三力外加故。所谓的外加就是启迪我们。我们心智的抉择就像《般舟三昧经》所讲,宁愿身体骨朽肉烂,就是立这个决定的志向,证三昧是不难的。我们要是依晃动的心、迷惑的心、无有抉择的心,三昧不得,正受不会现前。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