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缠二字是众生业相 盖障二法是凡夫所具足

盖缠二字是众生业相 盖障二法是凡夫所具足

  盖缠二字是众生业相,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妨来作一个提示。盖障二法是凡夫所具足。

  盖者,分五盖,过去说法还是有异的,有人讲财、色、名、食、睡是五盖,那么这个地方他是这样设想的。所谓的五盖者,有贪欲之盖、嗔恚之盖、掉举之盖、睡眠之盖、疑盖。盖者,令众生不得见智慧之天日,不得智慧之方便,心中幽暗,多不具有善巧。五盖覆蔽心识,令正法埋没,令心智埋没,所以不能于出世入世中得诸善巧。

  「缠」者,有十缠,烦恼入心,所以令行人不得自在力,是名为缠。十缠是现代人中最普遍最普遍的。前面的「盖」是所谓的粗重烦恼,后面的「缠」就是随烦恼。

  有十种缠:一者无惭,二者无愧,无惭无愧之人是无以进趣法则的,多堕于平庸,自以为满足,少得为足。世尊在讲《法华经》之时,有五千士众退席,世尊讲此类增上慢人退席是有意义的,何以故呢?少得为足,自以为是故。无惭,无愧,睡,悔,悭贪,六嫉,七掉,八眠,九忿,十覆。这十缠法,是众生业分所现。

  现在要是我们不用般舟行法,欲对十缠、五盖,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很难有直接的认知,或者来调整它,那般舟行法很容易消除我们这些盖与缠缚。

  「睡」,应该提示一下。无惭无愧大家比较容易体会得到,睡,一般我们认为闭上眼睛就是睡。睡者,能障眼、耳、鼻、舌、身、意之自在力之使用,就是五根闭塞是为睡。有人修过梦修法,此人不名为睡,因为啥呢?他在修法。

  若是我们知道佛法的法则,却还放逸无度、贪于睡眠,那晚上睡就是后待而生悔,是会后悔的,后悔什么呢?就是空过一宿,空过一夜、空过一日,日复一日地就这样空过去了。我们人生一日中,一半的时间都在睡,实际就是不自主的状态下。

  那为什么提示我们来修法呢?

  我们这个人世间,这个昼夜之间,太阳出来,似乎是个光明相,是我们的业报相,整个人类都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比较有精神,可以种种的作为比较自主,日轮降下,夜幕就来临,人就会容易昏睡,失去自主心智,这是一个共业表相。

  在这个共业表相中,我们会感觉得到,也会看得到,看到什么呢?睡之时,我们自主的力就丧失在一种业的被迫、感知的被迫、无明的被迫、不得力的被迫之中了,所以睡梦中多不得自主。

  那我们白日自主尚不可得,你白日中自主吗?是不是常被贪嗔痴慢疑邪见所驱役呢?若是这样,那你梦中的自主是做不得的,那你就是常昏睡之人,或者说昼你还是清晰的,夜一来就是昏睡。夜者,就是蒙蔽之意。

  「悔」者,我们在佛教中一般有忏悔之说,无有后悔之缘。我们做什么事情,你看那后悔的人,经常会后悔,「哎呀,我是不该做这个事,我不能做这个事情,真后悔」,这样一生中无有所成。

  那些智慧的人早已知道缘起、过程与结果,清晰地抉择这样的法则,绝对不会受自己的蒙蔽,也不会受事相的蒙蔽,更不会受得失的蒙蔽。

  后悔者,多是因为达到的目的、结果与自己所期盼的因缘不相应而产生的一种烦恼相,所以称为「缠」,也称为「随烦恼」。

  「悭」,就是舍不得诸物,对财物自身尚不受用,况予他人呢?这样的悭贪者,就是吝啬,末法之时的有情,极端的自私者,吝啬还是厉害的。

  「嫉」,不欲他胜为嫉,这个好胜之心多有嫉妒。嫉妒的人要多行随喜之法,常行随喜之法,以令自己心智光明,安住广大利益,若他人成就若自身成就,这样就会善缘具足,自身安乐。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攀比、好强之心就比较多,所谓的斗争坚固之时代,嫉妒心也是十分地普遍,我们应善自思维,从自己的业相中来消除它,以随喜、赞叹的心智来随喜他人的功德与善缘,随喜他人的福报与成就,这样我们会得广大的安乐,你在随喜他人的成就中,若他人成就亦如己得,会生大喜悦安乐,这样的人就活得十分平和、广大,远离心中逼迫之恼。

  多诸有情久欲胜他,永远都想站在一个比别人要尊胜的这种状态下,是很苦很苦的,这样是修罗心智,这样的心智是生命不止,斗争不休,那就太困难了,这一生就比较逼迫。

  「掉」,掉举者,心智不安,无所守护,于诸境界不得安乐,所谓不能得「止」,就是奢摩他之修持难以成就。昏沉、掉举,是一对法,末世有情若未得禅定见,不昏沉者就会堕于掉举,不掉举者就必落于昏沉,没有出路,没有第三条路子。第三条路子就是止观成就,得以三昧之乐。掉举是那些心智浮躁、善根比较薄少、妄取妄舍之人,很难有沉静、平和的心智,多于掉举。

  「眠」,睡眠是对昏沉的一种延续,深刻的延续,乃至说不能自制。

  「忿」,因为心不相应,不得其利,而生嗔恨。这种嗔恨是一种恼相,虽然没有嗔恨激烈,但也是一种恼相,所以说忿为恼患。过去说人忿忿不平啊,遇事经常会忿忿不平。

  「覆」,于自身所作过失常做覆藏,欲自圆其说,恐失声誉故。声誉,实是虚假啊,那为了虚假的声誉,他不需覆藏。我们末世之人一生勤于诸过,所以发露即得安乐,犹如丢掉垃圾一样方便。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业缘炽盛、杂缘炽盛、交往频繁,所以制造垃圾的机会也就多,就是犯过失的机会就多,要是过失你覆藏起来,就像你把垃圾收藏在自己家里,珍藏起来是一样的,决定没有差别。有的菩萨就一生中勤于收集垃圾,多欲自说自圆,总想把自己装扮得很圆满、很善良、很真实的样子,结果自身的受用堆满了不如实的过失。过失没有自性,所以忏悔即安乐。

  这是盖缠二法做一个提示,为什么要提示这个呢?

  这是我们末世人在习法中认识不清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业相。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比较粗重,一般我们都看得到,表于面,直接都表现出来的。那它后面的无惭无愧、昏沉、掉举,一般这没有什么,后悔、贪啬、嫉妒,一般人不在意,实际一样可以产生根本烦恼,稍微一加重,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就会表现出来。

  这六个根本烦恼十分粗重!但现在的学佛者,冠以学佛者帽子的多一些,戴上这个装饰,实际不是的,不针对自己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去消除它,转化它,你不称为学佛者。

  那你学佛干什么呢?不去消除自己的随烦恼,你学佛干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

  但现在冠以学佛名称者多,消除自己的烦恼者少,所以于离苦得乐的份就少!我们真正在佛法中得到了离苦得乐的利益,因为烦恼之苦、所知障之苦,不管是粗重烦恼,还是随烦恼给我们带来的苦,是很明确的,因为你这个东西翻出来它就是苦,好比说贪、嗔、痴,这很容易表达出来的,人就能直接感知得到它的苦。

  若是我们通过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对它有一个善调整、善认识,走得出来,那你就能离苦得乐,令他人离苦得乐,那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这个地方作一个提示,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学佛贴金者多,把自己装璜得越来越像,但是内容越来越少,表面上越来越像佛法,内容越来越烦恼,有的人所知障越来越多,有的人烦恼障越来越重,这样跟学佛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多于多闻,增于谈资,轻慢于他,滋生烦恼,造诸恶业,现世苦难,来生那是恶性果报的,必然堕入不闻三宝名字,何以故呢?虚假不如实运用佛法故。不如实地来运用佛法,这样实在是无意义的,诸位善知识啊,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自身善自观察!

  —摘自2006夏安居期间

  慈法法师开示的《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原标题:般舟三昧乐 | 除诸烦恼,无复盖缠

  转自微信公众号:菩提眼之善觉生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