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珠赞 序分: 缘起: 世尊我今愿一心,皈命无量寿如来。无碍光明摄照我,无量慈悲护念我。 久远数劫流浪久,不堪回首甚难言。亲闻弥陀能救苦,犹如口渴遇甘泉。 儿小离家忘故里,在外做奴少食衣。八苦焦替轮受辱,做牛做马被人欺。 今闻西方是故里,金山银树遍金地。七宝莲池空楼阁,富贵眷属园中戏。 弥陀慈父等金山,光明盛炽耀十方。闻有观音为长子,顶光常显十方佛。 爱弟如子亲相悌,心极柔和悲及第。又闻誓至做次子,举手投足皆震动。 神通威力无能胜,他方诸魔不可侵。持父宝藏护法幢,接
弟子:我犯清净五戒了,我很想守持清净戒! 师父:你犯什么戒呢?可我也常常犯戒呀! 弟子:我犯了五戒中.犯杀生戒! 师父:我也犯了五戒中杀生戒啊! 弟子:你为什么犯杀生戒,我怎么没见着? 师父:我杀心未了,为了杀贪、嗔、痴、知见等顿利烦恼,我用尽了心思杀心始终不断。故我常犯杀生戒啊! 弟子:你那是心杀身不杀啊? 师父:我身心俱犯杀生戒,我杀了父母、六亲眷属、情感、无情、有情难道还不够身心俱犯吗? 弟子:我犯了五戒中偷盗戒! 师父:我也犯了五戒中偷盗戒啊! 弟子:你为什么犯偷盗戒,我怎么
菩萨戒 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而《无量寿经》里面同样有这样一句话,若人无善本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 乃获闻正法《菩萨戒》里面说:我是已成佛,汝当成佛。我是已经成佛之人。汝今当成佛,当有两义。一般人把这个当下,当成说我现在还不是佛。当下的意思是现在过去未来心。一旦你明了,你当下就是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俱足。这句话讲的挺有意思。相信你当下是佛的时候,你的戒品俱足了。这个意思只在菩萨戒里有,比丘戒里都没有。证明菩萨戒并不是小乘戒法,不是一个
佛七开示 常福法师 无量寿寺打佛七应该是有很多年了,先讲一个笑话,有一个当官的他很会演讲,但是呢,他讲话又讲个没完,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的人,第一天来了很多人,为了顾他的面子,那些人听了淡薄无味,但是他一讲就是几个小时,第二天就没什么人来了,第三天第四天到后面有一两个人整天就来,到最后只有两个人来(一个年纪轻的,一个年纪大的),他还是滔滔不绝的讲,后来他就问他,他说:“人家都不来了,为什么你两个还来呢?”你知道他怎么答吗?那个年轻的就告诉这位当官的说:“我父亲天天晚上睡不
念佛即六度! 念念觉妄心,妄心觅真佛; 了知妄无心,真境全体露! 念佛反照了心不可得,即明心见性! 自性明圆,境本自闲,唯情自縳, 情结心自锁,只见油米柴;悟得心无住,显真境圆明。 一念无生无量寿,念念分明无量光, 常念佛名心中无事是名布施 於一切处心如金刚是名持戒 於一切境心能常觉是名忍辱 念念在兹不离这个是名精进 妄心触动觉了无住是名禅定 当下乘当不生疑惑是名般若 1010年10月6日农历常福闭关房中!
给净土学佛人的信件 无量寿寺居士惠鉴: 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一切苦难众生,得佛三十二清静庄严,光明满月变化身,愿你们恒得善知识,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净施一切圆满吉祥,皆成佛道,利益人生的悲心,皆悉圆满。 佛法之事,我无精要,也无秘密,只提倡净土法门,其它法门只是负荷。你们的心地对佛法纯,学佛容易进入,只是不肯修学。现在佛法,极微脆弱,犹如闪电之光。现在众生,内心刚强坚固,独守已见,又不听师言,加上外在贪着刺激中极微享受,不肯修福增慧,自性闭塞,不肯施舍,佛陀教法渐灭,知法
怀念果公圆寂十周年 顶礼果公大和尚 一顷间,果公圆寂十周年,悲愍之中,他那威严的神态,亲切而受感染的笑容,深深的刻在记忆之中,时刻感受到果公上人,在我身边的加持力,建立我做一个出家人的标准,果公和尚和我有种不可思议的因缘。 二十年前,我是一个刚出校门的游子,根本不知道佛是什么,在悲伤之中,来到庐山东林寺,就感受到有份回家的感觉,特别是果公和尚,用手慈悲地摸着我的头,亲切的问候,慈父般的关心,那种平凡的温暖改变了我一生命运。 五年后,我21岁,在渴望的思念本怀,再次来到东林
选择十五种念佛方法 (1)、持名念佛:相信一念果德即是佛因地,不求神通智慧,不求离生死、不作涅槃,烦恼菩提皆不作念,为信一佛果皆全部佛因。其他诸法不谤不赞,皆作佛名之因,果不虚设。因地暗合妙道,身在世俗,专持佛号,心中无事,念念在兹相续,三昧现前非为难事,但恒在一心难持,若能持者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2)、观想念佛:观察阿弥陀佛国依正庄严,思维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功德,专想阿弥陀佛身相如满金山,放大光明弥漫世界,十法界众生尽当其中,显示差别皆悉念佛,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
悟明心见性 一:明心见性偈 见性不明心,是为痴情汉; 明心不见性,狂心数数起; 若明心见性,情痴狂心歇; 若问明心处,对境心数起; 了达心无住,是名无心处; 若问见性处,无心对面体; 当以一佛名,含在一切处; 佛说无量光,亦名无量寿; 我今悟此信,千佛所护持; 汝当勤护念,展转教人信; 回施诸众生,功德无量聚; 汝今当信心,是名菩萨行! 二:明心见性偈 妄心求解脱,佛名说诸法; 境生诸妄识,反照尽无余; 觉了妄无心,是名明自心; 妄心无所依,诸法无所立; 二处均情断,是名见自性; 法法本无法,无法不离
六道轮回是不存在的 六道是怎么形成的?坚固的执着。坚固执着之后形成于体。本来此世界没有体形,没有形状,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源于意识的执着。执着越重,世界就越坚固。不执着者天道现前,坚固执着者地狱道现前。并不是真的有个坚固地狱,是我们内心中有坚固的执着。 三界唯识。我们共一个大识。识是一个体,虚妄之体。我们用识来看世界,执世界为识,认为自己得到了,就产生一个妄体,即妄识,就是在识里面建立一个另外的分别出来,就是差别。 阿罗汉了解法界本体是清静的,清静的体就是识空。
感佛恩 念佛要念出恩德来,感受出佛的恩,要念出国王的恩,国王护你:要念国土之恩,国土育你,养你:要念父母之恩,父母生你:要念众生之恩,众生给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阿弥驼佛的恩,你不断的念,感受出这些恩,慢慢的想就就进入无为的状态,只有有恩的人才能够很容易进入无我的 状态,只有从报恩的心态才能够念出无我的大悲心,你不断的感受佛恩、国土恩、国王恩、众生恩,不断的感受,渐渐的呢完全的佛恩就含在里面,阿弥驼佛的恩就含在国王、国土这四恩之中,离开此四恩哪里找佛呢?你想,离开众生
何谓真忏悔 什么叫忏悔呢? “心若灭时罪亦亡,是则名为真忏悔。”忏悔什么呢? 无始以来不了知佛义故,无始以来不了知自己就是佛,就是忏;我为什么不敢当下承当呢?就叫悔。世间的忏悔是对不起自己叫做忏,对不起别人叫做悔。对不起自己叫忏心,我对不起别人叫忏悔,世间的忏悔是这样的解法,很多的祖师总是把忏悔这样简单地说了一下,好象忏悔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真正的忏,无始以来我怎么一直在六道轮回;悔,我为什么不敢当下承当呢?就是悔,后悔自己没有当下承当自己就是佛、没有我,这叫忏悔。
静波法师,俗名张树义,1963年出生,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氏,哈尔滨极乐寺住持。1986年3月到哈尔滨极乐寺出家,礼慈法法师剃度。1988年9月考入中国佛学院;1992年毕业后攻读研究生,主攻三论宗,导师刘峰老师;1995年毕业,获得佛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年当选哈尔滨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
传明法师传明法师,1968年出生,广东惠来人。1986年出家于广东南华禅寺。同年受戒于南京栖霞古寺,并就读于“南华禅寺僧伽培训班”。现为闽南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广东省曹溪佛学院副院长、《闽南佛学》副主编、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教务教学之余积极从事弘法,在高等院校,信众团体,各地寺院,佛教“夏令营”中,也时常应邀讲座弘法,主持佛七、禅七,生命教育“临终关怀”培训,为企业界举办“一日禅”等活动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夫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无无明,亦无非无明,无法性,亦无非法性,奚必待破而始见?乃众生拘于习气,妄自思议,而初研教理者,又非如是不足以开悟,故随宜而申其说。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一期方便,为人抽钉拔锲,解粘去缚而已,皆破执之具也
学佛所应修学的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增上学;而比此三学更根本的要素,就是具足信心。因信心是从信解而成立的,不论在家或出家,若对佛法有真正的认识,便会产生恭敬诚挚的信心。由此信心,才可把佛法接受过来而依之修学。故佛法的基础在戒定慧三学,而比三学更要的条件,
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也那!”州于言下悟理。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而其寂照真常之本体,仍然如故,毫无损失。以故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悯其业障深重,不能直复本体,故以种种方便,令种善根,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论念佛参禅之为权为实为顿为渐,则可了无疑义矣。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