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祈请师父开示称念药师咒的功德,以便大家更有信心持诵药师真言。阿弥陀佛。
我们用比较平白的话,来谈这个念诵。我们现在念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心咒,一个音声,比较多的念法呢,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类,大家可以来类比自己的念诵方式。
妄想不断,自己会嘴巴在念,心里在打着妄想,妄想不知不觉地就会跑很远很远,甚至感觉到这个念佛没有意思,念真言没有意思,口与心念不相应的一种念法。这种念法,称为散念也好,口念心不念也好,这种菩萨比较多一些,这个效果可想而知的。它会结一个缘,结一个嘴上的缘,三业中口业在念着诸佛的甚深功德愿望,就是说,愿一切众生如佛无异,身相光明,自在威德,利世无碍,行化无碍。
我们口上念着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或者说是真言,但心里想的可能是另外的东西了。自己平时的见闻觉知,一种回忆,或者说一种释放。这是一种念法。这样的念法,它的功德利益就在于口业上结一个善缘,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也可能会留下一个自己打七持咒的这样一个痕迹。那要是比诸世俗的人呢——口业造恶业,心业造恶业的人呢——那是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的。
这个心念呢,可能会想种种佛的功德,忆念药师佛的愿望啊。我们忆念佛的愿望,这十二大愿中,不管哪一个愿望,我们都会看到,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唯一目的就是令种种有情来成就菩提,成就像他一样的菩提,身相光明,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影畅表里,灿烂于世间,令一切众生得到这样的功德,这是一个愿望。
那像有人说缺衣食,乃至说缺戒,求官求财,求男女,身心健康等等,那他都能答应你,给你带来有利益的、善巧的法则,或者说结果?实际从因果上是绝对说得通的。我们回向他的愿望,来称念他的名号,就是顺愿来念佛,就是忆佛念佛,口上称念佛的心咒,心念中维系着佛的这种大愿功德,这样念呢,其利益呢,唯佛与佛能知。
也可能是你不能圆满地亲证这样的功德,也可能你有瞬间的疑惑,好比说有人说求男女得男女,求官位得官位,求衣物得衣物,那我求身体健康,转女成男,我怎么看不见呢?他就会有疑虑。哪怕是有疑虑的,顺着这个愿望念,他就不断地在消除你的疑虑,使你的性德坦露。所以我们一般的发这个愿的实质的力量,从我们可思议的因果中观察不到。
所谓性者,我们都知道,佛性也好,自性也好,本性也好,说法不一。佛陀给我们留下一个最珍贵的教诲,他用他的一生,或者说诸佛如来出世,都用他们的生命的作为,来昭示着这个真理。
这个真理不是造就出来的,是佛在没有成佛之前如实地安住在世间,只是说诸佛如来把它证实,完整地亲证了这种真理与事实,就是诸佛无我,或者说法无自性的实相印,也就是我们讲的本质。我们一旦认知了这种空性不可得,无自性的本质,那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也好,药师佛也好,诸佛如来所发的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你读每一个愿你都感觉到是真实的,它是从真实义、顺性义、究竟义上来如实地表达的一种真实心愿,大悲大智的心愿,而不是我们思维业报的心愿,或者说我们通过染着思维、取舍思维这种对比、对立建立起来的誓愿。这样的誓愿呢,我们就会多有疑虑。
那我们顺性来念,以无得所失、无所对待的心智来念药师佛的真言,或者来称念他的誓愿,我们就会体会到他愿愿都是真实的、究竟的,是慈悲的。何以故呢?他从性空的这种本质中表达出来,他美好的、真正的、善愿的、出世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利世,没有自私的东西。
他说“设我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光明照耀无量无边无数世界”,实际光明照耀无量世界干什么呢?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干什么呢?令一切众生与我无异!他每一个愿都是遵循着一个利益世间而成就的这样一个法则——不为自求,所以在人我法三个因缘上,他是不留这种所谓的我执与法执,于布施者、于布施的物、布施的对象,他是不在这残留的。所以以性空的善巧,以无染的善巧来观察世间有情之所需,发此大愿,以利有情故而成就菩提。
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可能是不太容易理解,那昙鸾法师举了一个例子,说诸佛如来呢,就像要把一切众生的烦恼心,我们积攒的烦恼业,就像柴一样,要把它点燃起来,怎么办呢?先要点燃自己。他在点燃这个大的业力的心柴的时间呢,他自己要先燃烧,自己燃尽了,已经成菩提了,其他的也在燃烧。那么诸佛如来他顺性的回施利益一切世间有情,就是不求任何的回报,就是为了利世,所以无畏于利世,无染于利世,就是真诚心利世与深心利世。知道无一个众生可度,何以故呢?无一个众生实有众生,只是众生妄想执着而产生种种法界,因为执着而相续故,产生这种法界的差别,实在无一法可得,但是就因为有情的迷失的这种我的执着与法的执着造成了不同的法界,诸佛如来出世证得了这个无自性性,空性,顺着空性发出如实的愿望,饶益这些一切执着于人、执着于法的有情,回施他们究竟的菩提,究竟的利益。这是真实不虚的。
所以药师如来所发的大愿呢,是从究竟义上来发的,那我们要是不从究竟义上,求男女得男女这世尊也太没意思了,求官位得官位也太迎合世俗了,求饮食得饮食的——不是。世尊是顺性,先以众生之需求为表达,令其入佛智,乃至菩提。那这样呢,我们就从我们自心,想消除自心疑虑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顺性地来称念弥陀的甚深的愿力,来观察到自性,通过他的愿力观察到自性,通过自性观察到愿力的真实与究竟。
因为我们一般的有情发的愿呢,是满足我们个人的心地的需求,习气的需求。诸佛如来完全是顺应众生的需求予以究竟的教诲。这样呢,不是功德的问题了,这样没有功德了。其利益呢,广大无边,不可以功德称颂了。所以,如是功德胜利,唯佛与佛能知,乃至说像《药师经》讲,一生补处菩萨能了知,一切其他有情是不能了知的。为什么呢?这不是言语、意识所能表达的,唯有亲证这种功德。那我们没有亲证怎么办呢?顺应佛陀顺性的这种愿力或者誓愿力、这个真言,我们来称诵。这个真言呢,就是他的最衷心的愿望。就像把十二大愿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谛莎诃”。那么药师七佛,每一个如来所发的愿全部集中起来,也没有出这一个真言的内容。那我们念这一句呢,能完全地表达诸佛如来顺性的愿望,真实的功德,丝毫不亏欠的,就是一丝都不亏欠。
我没来之前,有一个学佛的博士,给我提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他说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中,用哪一句话,哪一个东西,哪一个因缘来表达他的实相的利益呢?是名号吗?是愿望吗?是他的妙色身相吗?是他的国土吗?我回答得也比较简单,我说在一切处时皆是实相!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究竟的安乐:一个是回归于实相,一个是运用实相。运用实相就是一切时处无对无待,究竟安稳;再有就是回归,你在每一个业力现缘生起的时间呢,你要知道回归,你要知道不可得性,幻化性,无常性,你要了知它,要如实地观察与运用,开始呢可能跟你有距离,但逐渐你会贴切地去感知到这个实相的安乐与究竟的功德与利益。因为我们这个心呢,我们一般人谈的心是浮躁的心、变异的心,是自己的所知心、业习心,见闻觉知所认知的东西,这个心是安不住的。这个心若觉悟它是可以回归到安心的,了知它的本质,即下可以安心。要不然你想在这里面找出来另外一个安心的东西,那是不可得的。
那我们来念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甚深的功德心咒,也就是他的甚深的誓愿,若显说密说都可以说的一个誓愿,集中的表现于“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谛莎诃”,这样一个短浅的语言上,实际它就是实相,它就是印契,它可以印契一切本来都是实相,它可以印契大地山河就是法王身,它可以印契你的一切身口意作为本性圆满,它可以印契,它可以昭示,它可以权显。这个地方的功德是赞莫能尽的,用语言是没法赞尽的,无量众生各以舌根,各以语言,来尽未来际赞叹也是赞叹不尽的。若是亲证者知,运用者知,诸佛如来知。
那你说我们来打七是为了功德吗?要是为了功德,那我们顺着药师佛的愿望来审思观察;要不是为了功德,纯粹是为了赞美与感恩,那就顺性来念,不为得失,只为利世故。药师佛如何作为我也如何作为,药师佛的功德,我全体融入此功德,不再造作,不再对待,只是唯一的赞美与随顺,那你就能全体感觉到药师佛的功德究竟是什么,你的身心作为就可以融入到药师佛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影畅表里的无量无边的光芒,照耀着一切幽冥苦难的众生,使一切不满足的众生得到满足,得到安乐,得到解脱。这个角度诸位菩萨可以去思维观察。
那这三种念中呢,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过这种嘴念心不念的状态,这个没问题的,这个很正常,但有一点你要知道,你在这里面的实践是很珍贵的,这一个月一晃就过去了,你一出这个门——就像安居一样,你一出这个安居的时间,没机会了,很多机会都没了,你不造业也造业去了,你不迷失也迷失去了,你不习惯也习惯去了。那我们打七的这个时间是很珍贵的,实际每个时间都很珍贵,但这个地方它会集中地表现着一种共修的难得,专一的难得,于一个特殊环境的难得与稀有,它会给你带来一个不共的加持,就是我们于殿堂外的人都有不共的加持,我们的身心会受到不共的加持与唤醒力,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我是有感受的。
我在外面有事情跟他们谈,听到大家念,我自己第一天听和今天听完全是不一样的。第一天听心里就有点紧张,今天就松弛了,有松弛的感受,那也可能一星期以后你自己就会感觉到什么叫松弛,什么叫随顺佛陀的愿望,什么样的力量会产生在你的身心世界,或者说会产生在我们与佛陀相应的这种身心世界。因为这个空间像结界一样,我们都知道,这个茶杯可以装水的,但我们把茶水倒在手掌上就不行,倒到布上不行,倒到非容器上都是不行的,那是为什么呢?那这个房子也像一个容器一样,它可以把我们的修持的法益集中的表现出来,像一个杯子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明确的安稳相,一个如实的利益。十分难得,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因为他们有事情,我本来说是打七啊,跟大家一起念一念,有事情,不去又不行,因为是寺庙的事情,我想一想呢,也不能怨什么,只是感觉到自己的业缘跟大家有一点差异,不能说好坏,但是为了大家能更好地打七,我感觉该做的事情,像现在也有很多出家师父,也在外围为我们这个打七服务,这个也是很正常的,那我们打七的人就安安心,尽量地在第一种念法上呢警觉自己,不要辜负自己的时间,那起码说呢,我心念——我口念,我心里能忆念佛陀的功德,或者说,能尽量地跟这一句真言相应,有杂念了不用去压抑它,你观察观察它,它也就消失了,也不用去怕它,也不去用埋怨它,只是说在这个地方越松弛越好,它也就慢慢的,你也就习惯它了。那来一个(妄念),等于说你来接受一个药师佛的教诲,你来接受药师佛的摄受,这样呢,让它一个一个来,慢慢地,也可能我们的心,我们的妄想纷飞的心,就会休息下来,也可能心也念了,口也会念了,也可能真正地证到一个所谓的顺性称念的善巧与这种究竟安心的机会,那在于我们每一个打七的菩萨们自己的这种善观察,善引导。所以从这三个角度提醒大家,就像某师讲的,我们能比较好地深入地去实践这个法则。
谢谢大家!
慈法法师开示
时间:2010年农历九月初三
地点:放光寺
录音记录:明哲
楞严咒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佛所说。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佛顶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楞严经》来源于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故知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经等。《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唎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
第一会 (001)nā mó sà dàn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ē dì.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xiě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啰
大悲咒全文及注音: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无·阿唎耶。 ná mó ·ā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以下楞严咒经文: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01)拼音:na mo he la da nu duo la ye ye 经文:南 无 喝 啰 怛 那 哆 啰 夜 耶 谐音:拿 磨 喝 拉 达 奴 多 拉 夜 耶 (02)拼音:na mo wo li ye 经文:南
十小咒全文(原文)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2、消灾吉祥神咒3、功德宝山神咒4、准提神咒5、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6、药师灌顶真言7、观音灵感真言(梦授咒)8、七佛灭罪真言9、往生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10、大吉祥天女咒(善天女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经常念诵此咒,临终时可以往生净土琉璃世界,有八大菩萨护送到西方极乐世界。现生可以健康长寿,此咒有大威德,若能念诵药师真言,即可消除病苦,延年益寿。
《大悲咒》全文标准注音版。
药师咒全文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薛琉璃。 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 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药师咒注音 以下为药师咒咒文及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
善女天咒又称为大吉祥天女咒。大吉祥天女顾名思义就是带给我们一切的吉祥。出自于《金光明经》。在经典裡面解释了善女天是财富的象徵,凡是持诵善女天咒的大众,就会诸事吉祥,最重要的是这一生都会富贵安乐。吉祥天女就是俗称的功德天。很多人问说:「修行学佛不是要解脱生死吗?为什么还要求世间的财富呢?」在《吉祥天女经》裡面就讲到,我们至少在这一生修行的时候,不要有后顾之忧。
究竟是真还是幻觉,很难说。精神专注,身体起了变化,此时如思想向上,眼就能见到光。念经念咒时,如你有善根,有感应,也会有光明显现。据说大屿山圣一老和尚有一次打坐,看到整个大地都放光,这光明相不是日月灯光,是心光。心光遍十方世界,不是普通人可以得到的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楞严咒是如何利益众生的?请师父开示!觉火法师开示:阿弥陀佛!破妄显真,了生死证涅槃!
这不是大问题,我们修行是了生脱死。在这世间,我们做一个东西,做得好和坏这都是因缘,尽心为好。我只要尽了心,我认为它庄严就可以了。那你要改得庄严,庄严会有一个标准吗?安置了神咒,你供养就好了。一切,你求得心安。然后你好好地还是要念阿弥陀佛,你不要搞得太杂呀!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所谓“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如果祈求智慧,便会拥有大智慧;如果祈求男女,便会拥有男女;总而言之,只要有愿望,有所求,都没有不称心如意的!
此咒汉传佛教十小咒之一,也常用,意为持诵此咒功德积聚犹如宝山。有人或疑,既然象经文所说功德那么大,还要参什么禅、念什么佛、忏什么悔、闻什么教、观什么心?直接一句咒语不就全搞定了么?需知众生根性不一,有人从此得悟,有人从彼得悟,有人好乐妙理,有人乐住禅寂…特别是大部分凡夫(包括我),其性刚强,喜欢偷机取巧、迅捷穿空,佛陀大智大悲,怎么可能不应机种种设教
咒是四种陀罗尼之一。陀罗尼翻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念《往生咒》能助你迅速往生西方,经说:「能诵此咒,佛住其顶,日夜拥护,怨家不得其便,临终往生极乐。」
持诵准提神咒的殊胜功德:若依法诵持,一心精勤,功力说不可尽,随意所求,速得成就,受胜妙乐。意思是:如果依法持诵准提神咒,勤修不懈,功德和力量没有办法用言语表达!你想要得到什么,很快就会称心如意,而且感受到快乐无比,法喜充满。
持诵准提神咒的殊胜功德:若人六亲不和,不相爱念,依法诵咒,所向和合,闻名见身,皆生欢喜,举凡所求无不遂心。况能结斋具戒,一心清净,依法诵持,不转此身,即证菩提,有大功力。意思是:如果父母、兄弟、姊妹等六亲眷属之间,常常闹矛盾,不相和合,不相关心和爱护,怎么办呢?
持诵准提神咒的殊胜功德:此陀罗尼,有大势力,至心诵持,必当自证,能令枯树生华,何况世间果报?若常诵持,水、火、刀兵、怨家、毒药皆不能害。意思是:准提神咒有大威力,如果能用心去持诵的话,不但自己可以证得解脱自在,而且还“能令枯树生华”!当然,“枯树生华”跟自己的修行有直接关系。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