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九十六 福建二

◇福州府东至海岸百九十里,南至兴化府二百八十里,西南至泉州府四百五十里,西至延平府四百有五里,北至福宁州三百四十五里。自府治至南京二千八百七十二里,至京师六千一百三十三里。

《禹贡》扬州之域。周为七闽地。秦置闽中郡。汉初,为闽越王国。元封初,平闽越,属会稽郡。后汉因之《晋志》:后汉置侯官都尉,属会稽郡。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始置晋安郡。宋因之泰始四年,改晋平国,封弟休佑为王。七年,复故。《志》又云:元嘉中,改昌国郡。误。齐、梁亦曰晋安郡。陈兼置闽州,寻废,后又置丰州。隋平陈,郡废,改州曰泉州。大业初,复曰闽州。三年,又改建安郡。唐武德六年,仍曰泉州。景云二年,改曰闽州并置中都督府,督闽、泉、建、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又改为福州依旧都督府,仍置经略使。二十三年,改督福、建、汀、泉四州。天宝初,曰长乐郡。乾元初复为福州《新唐书》:至德二载,置经略军、宁海军于城内。元和六年,废军置福建观察使,领福、泉、汀、建、漳五州。乾宁三年,升为威武节度使,以授王潮。五代时,王氏据有其地梁贞明六年,升为大都督府。唐长兴四年,闽主王延钧升为长乐府。晋开运二年,王延政号为南都时延政并有闽地也,南都一作东都,三年,属于南唐。明年,为吴越所取仍曰福州威武军,周广顺初,改曰彰武军。宋仍为福州亦曰长乐郡威武军。景炎初,升福安府。元为福州路初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于泉州,寻徙福州。明洪武初,改为福州府,领县九。今因之。

府西阻重山,东带沧溟,南望交广,北睨淮浙,亦东南一都会也。然而延、建诸郡,控我咽喉;福宁一州,扼我项背;兴、泉诸郡,伺我肘腋。扬帆突至,则有海道之虞;逾险飙驰,实切上游之惧。封疆不可凭,山溪不足恃,国门以外,皆战场也。三山之险,诚不在近郊,而在四境矣。宋蒋之奇曰:八闽之地,长乐郡名为冠。以其地肥衍,民殷富,而滨海足以自固也。噫!是岂折冲之长策哉!闽县附郭。在府治东南。汉置冶县,属会稽郡。后汉改侯官县。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析置原丰县,为晋安郡治。沈约云:省建安典船校尉置也。宋齐时属晋安郡,梁曰东侯官县,仍为郡治。隋郡废,复改县曰原丰。开皇十二年,又改为闽县。自是州郡皆治此。五代唐长兴四年,王氏改为长乐县。清泰二年,复旧。晋天福六年,复曰长乐。吴越得之,仍曰闽县。宋因之。今编户百十八里。

侯官县附郭。在府治西南。汉为冶县,后汉曰侯官县。晋属晋安郡。宋为郡治。齐因之。梁、陈间省入东侯官县。唐武德六年,复析置侯官县。八年,省。长安二年,复置。元和三年,又废。五年,复置。五代唐长兴四年,王氏改为闽兴县。清泰二年,复旧。宋因之。今编户百八十里。

○福州城《志》云:故冶县在府治北。沈约云:越勾践铸冶处也。张勃以为闽越王冶铸地亦曰安民王冶,非是。汉初闽越国都冶,盖因旧址而名。武帝平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后有遁逃山谷者,稍复出,因立为冶县。或谓之东冶,后汉志不载冶县。相传建安初,置侯官县。《吴志》:孙策攻会稽太守王朗,朗战败,浮海至东冶,策追击,大败之。侯官长商升为朗起兵,策寻遣兵讨平之。是建安初已有侯官县也。侯官盖即冶地矣。孙休永安三年,黜其兄会稽王亮为侯官侯,于道自杀。是年置建安郡,县属焉。晋又析侯官地置原丰县,为晋安郡治。通考,闽越王无诸开国都冶,依山置垒,据将军山、欧冶池以为胜。晋太康四年,太守严高以故城狭隘,将移于白田渡,嫌非南向,乃图以咨郭璞,璞指越王山南小阜曰,宜城于此。即今郡子城也。梁、陈间,为东侯官县。隋唐为闽县,州郡皆治此。《城邑考》:今府城,唐中和间,观察使郑镒修拓郡城东南隅,城北起小阜,南至虎节门,东起康泰门,稍西至宜兴门,东南至定安门,西南至清泰门,是曰子城。文德元年,观察使陈岩复修筑。天复元年,节度使王审知筑重阙于虎节门外,名镇闽台,又名龟门。宋祥符中,改曰还珠门,俗呼双门。又于子城外环筑罗城,设大门八、便门九、水门三。南利沙门,一名福安门。东南通津门,俗呼青楼门。东海晏门,一名清平门,俗呼鸡鸭门。东北延远门,一名通远门。北永安门,一名济川门。西北安善门。西丰乐门,一名善化门。西南清远门。初以丰乐门为子城,与清远门接,故中间又有金斗门。五代梁开平元年,审知又筑南北夹城,谓之月城。南大门一,累甓设悬门外。便门六,水门二,浚河以通潮。北大门二,便门二。一云南月城大门二,曰登庸,曰道清。北月城大门二,曰道泰,曰严胜。旧《志》云:南宁越门,即今南门,东南美化门,又东设水关,亦名水步门。北严胜门,刘宋时,有严胜者居此,好施于人而名也,即今北门。西北升山门,至宋政和间,改为遗爱门,以元绛为郡守有德政而名也。西迎仙门,即今西门。盖有六门云。石晋开运三年,南唐将陈觉自剑州遣兵袭福州,政其西关,为李仁达所败,唐主遣王崇文等会兵进攻,克其外郭,仁达固守第二城,既而福州降将马捷引唐兵自马牧山拔寨而入,至善化门桥,州兵拒之,仁达退保善化门,外城再重皆为唐兵所据,唐兵寻复进据东武门,内外皆绝。明年,城入于吴越。东武门即海晏门也,闽主曦所改。宋开宝七年,刺史钱昱又筑东南夹城,南自合沙门,西至怡山门,东自行春门,北至汤井门。又东南有通仙门,东北有船场门,是曰外城。合沙门一名光顺门,在宁越门之南。太平兴国三年,钱氏纳土,诏尽毁其城。皇?四年,诏渐次修治。熙宁二年,郡守程师孟据子城旧基修筑,复增拓其西南隅。八年,郡守元积中?以重甓。绍兴初,郡守程迈始发石累子城虎节、安定、丰乐、康泰四瓮门,设敌楼其上。咸淳九年,当增筑外城。元至元中复堕废。至正二十四年,陈友定稍缮完之。明洪武四年,驸马都尉王恭因旧址修砌以石。六年增修,北跨越王山为楼,曰样楼,即今镇海楼。东西南则因外城遗址,绕九仙、乌石之麓而围之,城周十九里有奇。成化十九年,风雨摧坏,寻复营葺。嘉靖三十八年,亦尝修治。今有门七,南门即故南夹城宁越门也。北门故北夹城严胜门也。东门旧外城行春门也。西门旧北夹城迎仙门也。东南仍曰水部门。东曰汤门,即汤井门也。东北曰井楼门,即故船场门也。又旧时子城、罗城、夹城、外城皆有濠。今城有水关四,其水源一自南台东北江岸开河口通潮北流,自水部门水关入城。一自洪塘江引流,经西禅浦,由西门水关入城,萦回曲折,流绕城中,而北门、汤门二水关,以泄城中潦水。又城东西南皆有濠,北面连山,不通水源也。侯官故城府西北三十里。后汉末,置侯官县。或曰在府西境梁改置东侯官县,以侯官并入焉。唐武德中,复析闽县置侯官县,盖治于此,逼临江浒。贞元五年,为洪水漂没。八年,迁入州郭。今故址名侯官市,亦曰侯官阁。五代晋开运二年,南唐陈觉擅命攻福州,自剑州缘江东下,李仁达将杨崇保帅舟师拒之,觉等败之于侯官,乘胜进攻福州西关,为仁达所败,此侯官也。

怀安废县在府治西北。本闽县地。宋太平兴国六年,析九乡置怀安县,初治芋原江北三十里。咸平二年,移治石?,广故驿为县治,东南去府城二十五里。元至元二十二年,迁于县西,寻复故。明洪武十二年,移入郭内。万历八年,并入侯官县。

○越王山在府城北半蟠城外,东联冶山。一名屏山,以形若屏?也。亦曰平山。又名泉山,以山有天泉池也。闽越王都冶山前麓,故曰越王山。其东南麓,唐时有左衙、宣毅、广节诸营,故亦名将军山。西麓曰马牧山,即南唐攻福州时,自马牧山拔寨而入处也。山之南有欧冶池,相传欧冶子铸剑处。池周数里,今多湮。《闽志》:冶山在郡城东北,其别阜曰将军山,盖即越王山支陇矣。○九仙山,在府城内东南隅,今名于山。相传汉武时有何氏兄弟九人登仙于此,因改今名。一名九日山。《闽中记》无诸九日晏集之所也。上有鳌顶峰,又有平远台,平旷可以望远。又乌石山,在府城内西南隅,与九仙山东西对峙。唐天宝八载,改曰闽山。宋熙宁间,郡守程师孟改曰道山,有薛老峰、邻霄台诸胜,三山皆在城中,故郡有三山之名。

鼓山府东三十里,延袤数十里,郡之镇山也。山之南麓,屹峙江滨,为戍守要地。顶有巨石如鼓,因名。其最高者为大顶峰,一名Ю?峰,正东可望海中。又有小顶峰,与大顶峰相去二里,其余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