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悔过案》集锦
案例1.◎明朝,洪焘,一天,突然暴死。恍惚中,他被一个穿绿衣的人领著,来到了阴曹地府。到了之后,洪焘就向绿衣人询问:‘我平生的食禄,到底是什么状况?’绿衣人就从袖子中,拿出一张“大帙”给他看。洪焘接过大帙,见自己的名字下面有文字注示,字太小,不能全部看清。但见后注写到:‘命中官位是“合参知政事”,因某年、月、日,奸室女某人,罚官职降为,秘阁修撰转运“副使”。’洪焘看到这则后注,不禁悚然泪下,说到:‘这可怎么办是好呢?’绿衣人说到:‘但力行善事,即可挽回。’一会儿,他们从阴曹地府,来到一条大溪前,绿衣人一把就把洪焘推到了溪水中,洪焘恍然而醒。自己在世间已死了三日,因心口窝是暖的,故家人没有就殓。还阳之后,洪焘痛自悔过,力行善事。后来,有人秘密向朝廷告发了两浙水运存在的违法行为,洪焘也被朝廷召见,心中甚是恐惧。后来,经查实,此告发案与他无关。后来,官做到“明殿学士”,且享上寿而终。这是“力行悔过”所得到的善报。
[批]世间人,见到有人犯奸淫邪行,却消遥法外,享受人间富贵,于是就起了疑惑,认为:‘洪焘这件事,无有凭据,不足以置信。”继而还会质问:‘你是凭什么知道,洪公的官职,非要从“合参政”,降到“秘撰”,而不是别得什么官职?又是怎么知道,他官运的变迁,就一定是因为他“力行悔过”才得到的,而不是有别的其他什么原因?凭据是什么,谁能说得清?’
请打住!千万谨慎,万万不可——不生“敬、信”!!!就像李登那样,于冥冥中断送了自己命中该有的状元和宰相!若能保住自己命中该有的“科甲及第”,确实是一件值得自己暗自庆幸的事,万不可犯傻!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样的人有福了。
案例2.◎清朝,汉阳县,有一书生,素有才名,屡试不第(中)。他的一个朋友,为他请道士做“乩法”,想弄个明白。但见“乩文”写到:‘该生,命中本有“科名”,因少时,在某家旅馆,与一婢女私通,想指望“科甲登第”已是不可能。’看到这则“乩文”,该书生“悚然惊惧”,因而发愿悔过,编辑“戒淫功过格”,多方收集淫祸诸案。募捐赀财,刊印布施,广泛流通。到了康熙丙子年,该书生参加科举,金榜题名。朋友等人都认为,这是“改过向善”所得到的报应。
案例3.◎明朝,项希宪,原名“德棻”,做梦:‘梦见自己是“癸卯年”的乡科得主。但因以前“污毁”了两个少婢,而被天神削去“科名”。’醒来之后,大为惭愧!遂誓戒邪淫,力行善事,以企盼赎灭从前所做邪淫恶业。
后来,他又做梦,梦见来到一所,见一黄纸上所写的第八名,为“项”姓,中间一字很模糊,最后这个字为“原”字。傍边一个人告诉他说:‘这是你原来的天榜名次。因你近来“改过向善”,修功有德,所以,你的科甲名次,又重新出现在天榜上了。’
醒来之后,悟梦中境界,遂给自己改名叫“项梦原”。壬子年乡试,他考中“顺天第二十九名”。己未年“会试”,考中第二名。这时,他开始怀疑,梦中的“第八名”,怎么会不准呢?等到参加“殿试”得二甲第五名,这时他才悟到:合计鼎甲所得名次,加起来恰是第八。另外,“乡、会两榜文”都用的白纸,只有“殿试榜文”独用黄纸,与梦中黄纸第八名相吻合。
[批]因梦警悟,而能痛自改过,这是有福人的气象。不然,科名因造邪淫而削去,后因改过而复得。由此可见,天道祸淫,而不加“悔罪之人”。世间有志者,不可以认为,人一失足,一造业,事情就无法挽回,不尽然也。此案当有所提醒。
案例4.◎贾仁,五十岁仍无子。夜梦来到一府第,上有匾额,题曰:“生育祠”。于是,他就磕头求子。生育祠的主神,取来一簿给他看,说到:‘你曾奸人妻,欲求子,不可得也。’贾翁哀告说到:‘小民无知,能不能给我改过的机会,让我赎罪?’神回答到:‘你既然已经悔过,若能另劝十人不淫,方可赎罪。若能再劝化多人,你就可以得子了。’贾翁醒来,痛自改侮,因广劝世人,感化甚众,后来,他得了两个儿子。
案例5.◎辛卯年,浙江,在科举考试即将开始前,有一人做梦,梦见诸神会聚在考场前,考校和监察此次所有“天榜有名”的考生。首先是第一名,叫“钟朗”。中间坐著的那位神说到:‘此人有一女子诉怨,该生不可中。’于是,诸神就又开始找有资格替补状元的人。旁边的一位神答道:‘就让“孺子”代替,补“状元”位吧。’做梦的人醒来,马上就去找钟郎,并把自己所梦都告诉了他。然后,就详细追问钟郎,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钟郎不久前,令家中小婢女怀妊,钟郎的母亲因此而大为恼怒,认为是婢女把少东家给勾引坏了,所以,就逼著婢女跳水自尽了。钟郎对此,常常于心不安。听到来人所述之梦,惊骇殊甚!
此次大考揭榜,果然仲郎什么都没考中。此次的浙江科举状元,叫“余恂”。所谓“孺子”者,正是余恂的“字”,所谓“字,孺子”。钟郎妻子,这一年也病逝了。
妻子一死,钟郎更加害怕了,于是发愿忏悔,力行善事而不敢懈怠。结果,一年下来,到了第二年,也就是甲午年的科举,仍考中“解元”。
案例6.◎华亭,张某,年少时常犯淫行。成年后,他娶了妻,生了两个儿子,两个皆夭折。后来又得了痨病,多年不愈。张某一次偶然得到一部善书,见书中所载“丹桂籍案”中,淫报彰彰,丝毫不爽,自己不胜悔恨,遂在神前立誓,发誓永戒邪淫。同时又刊印《阴骘文》广泛布施社会。从此以后,不但他的痨病治好了,而且不几年,又连生了三个儿子。
案例7.◎明朝,田某,丰姿俊雅,街坊邻里的好多妇女都被他打动,常常有不能自持者来奔相就,他并未竭力相拒。因为来找他的人太多,怕惹出麻烦,于是田某就躲避到邻近的南山寺读书。在寺傍读书,仍有来纠缠者。田某深知自己这么做是错误的,但他实在架不住欲望的诱惑,所以不能坚忍而断除邪淫。有一神,长相甚短小,开始时,田某常常做梦梦见他。后来,甚至在白天也能见他。这个神告诉他:‘你原来本有大福报,官可以做到“御史”,因你花柳多情,不能从彻底改过,断除邪淫,因此,你的福报已被削去殆尽。上帝命我在此监视你,你若能自今日起彻底改过,仍可不失功名。’田某听罢,骤然警醒,遂猛省悔改!后来果然“登第”。
案例8.◎明朝,崇祯年间,进士曹楣韬。在登第前做学生时,与邻妇私通。其夫听到风声后而欲杀之,于是设计,骗他的妻子说:‘我明日出远门,几天后才能回来。’妇闻而喜,信以为真,马上就暗约“楣韬”晚上来家。这一天,正是楣韬的同学约好要一起补习功课的一天。清晨,同学来家里拉楣韬,楣韬借故推辞不去。来的这位同学知道是什么原因,于是,就强行把他拉到补习功课的地方。这位同学对主持这次补习功课的临时班长说:‘今日的作文,要照大考场样子进行模拟考式,完了之后,夜宴,必尽醉而返,不按规矩办的,有罚!’并令班长封锁门户,使来参加补习课的人都不得擅自出入。楣韬非常尴尬,不得已,草草完篇,就想离开。诸同学哗然而说:‘大家有约在前,你为什么要著急走啊?’直到晚上喝酒,楣韬有心事,留量不饮,大家强行灌他,罚他,最后把他搞得酩酊大醉。最后,由诸同学把他送回了家,但他已不能赴约。
邻妇等候楣韬已久,倚门而望。这时,有个地痞无赖,了解此妇平日的德行,见她倚望,猜想一定是有约没来。接著就趁机上前挑逗,此妇也不拒绝。然而其丈夫却藏在暗处观察,看见两人了进屋,遂持斧将赖子杀死,并杀其妻。
第二天,楣韬听到此事,马上找到自己的几个同学好友,让他们做证,自己则神前发誓,发誓一定要行善补过,断尽邪淫!数年后,楣韬考上了进士。
当日的楣韬,生而该死,该死而又没死,这中间的戏剧性转化,全赖良友而获免。那个“无赖”,不该死而死了,皆是见“可欲而妄动”,完全不知道隐祸之伏!转眼就死于斧下。谚语云:‘奸必杀!’确实如此。
案例9.◎张宁,晚年无子。一天,他在家庙前祈祷,说:‘我张宁一生,到底有何罪孽,以致于断子绝孙?’傍边的一个小妾说:‘若不误我等之辈一生的幸福,即是你积阴德了。’张宁悚然醒悟,遂观察诸小妾,凡不愿留下的,接著就按小妾自己的意思,一一另嫁他人。次年,张宁即得一子。
案例10.◎上海的崔书绅,曾请人到家,绘“春宫图”十数幅,淫巧绝伦。后来,他患了疟疾,一直治不好。每到发烧时,就看见美男子、美妇人十几个人,皆赤身露体。有二个鬼,挟诸美人,但见被挟之美人,剖腹抽肠,流血满地。等轮到挟崔书绅时,崔书绅,疼痛呼号,恍惚中详细说出了淫画的由来,令满屋子里的人都听到了。崔醒来大悟,赶快把春宫图拿出来烧了。病遂愈。
案例11.◎赵岩士,少年时曾犯色戒,身体渐至“形神衰羸,瘦如骨柴”,甚至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碰巧,他读到了谢汉云所刊印的《不可录》,不觉汗流浃背!发愿痛改前非。并请回《不可录》的“印刷板”,捐赀印送。后来,精神渐旺,且连得六子。
案例12.◎明朝,嘉靖年间,某生。他家的东邻,有一妇人甚艳,屡屡流盼。一日,乘夫出远门不在家,艳妇在墙上挖洞,招呼该生,该生亦心动,问妇:‘我怎么才能过去呢?’妇羞答答地说:‘君乃读书人,怎么会忘了,小时候翻东家墙的事?’于是该生,取梯而上。刚要上梯,忽转念想:‘人可以瞒,天,怎么可以瞒?’遂下梯。艳妇见他不过来,于是又到洞处继续勾引,该生复又情动,重新攀梯而上,等骑到墙头上要翻越过去时,又思量到:‘天,终不可瞒!’于是,又急返下梯,从自己家大门,迅速而出。
第二年,该生参加乡试而北上。典试者进场的当晚,该生秉烛独坐,忽然听到耳边说到:‘状元,乃骑墙人也。’等到揭榜之后,考试官问及得冠缘由,才得知前事。
案例13.◎明朝,万历壬子年,武进县的张玮,与某生同往南京应试。在他们到达旅馆的头天晚上,旅馆主人做了个梦,梦迎天榜,解元得主就是与张玮同来的某生。二人住进旅馆,主人就将所梦告诉了二人。谋生听完,心生欢喜,扬扬得意。旅馆主人有二个女儿,住在楼上。一个叫“甫”,一个叫“锌”。二女听说此事而心动,于是就打发婢女把某生招到楼上。二女从楼上放下“缒布梯”,某生,则拉张玮一起上楼,张玮同上,等上到一半时,张玮忽然猛省:‘我是来南京考试的,怎么做起这种折损阴德的事了呢?’于是,他急速堕身而下。而某生,则毫无顾忌地攀到了楼上。
当晚,主人又梦见天榜,见“解元”已经换成“张玮”的名字了。主人大骇,醒来就具以告生,且追问他,最近做了什么事?某生面赤无以应答。放榜后,果然如旅馆主人所梦。某生大惭悔,后来竟贫郁而死。
[批]张玮与骑墙人,都是属于临犯时,于一刹那而悔悟,比起曾犯邪行而后来力戒的人更为可嘉。人,临造做之时,若不猛然反省,不但顷刻之间就失去了命中本有的功名富贵,而且将来还会堕入无边苦海,怎么不可怕!
案例14.◎宋朝有位黄山谷先生,好作艳词。在一次参拜“圆通秀”禅师时,禅师呵责他说:‘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意思是,大丈夫,文才超异,含“翰墨之妙”,怎么能甘心情愿地把这种能力,用在艳词淫诗上面呢?然后,秀禅师又把劝戒李伯画马的事讲给山谷听。山谷笑著说到:‘没办法,我也被弄到马肚子里了。’秀禅师说到:‘李伯画马,念想在马,将来堕落到畜生道,只是他一身堕落;而你以“艳语淫词”,挑动的是全天下人的淫心,你将来所得到的果报,岂止是堕落到马腹中,我恐怕你要堕落到地狱里去了!’黄山谷听此,心起恐惧,惭愧谢别,从此绝笔。
案例15.◎四川,钱大经,丰神秀异,下笔千言。十七岁就外出求学,历经科考应试多年,然屡考不中。庚子年的大比试即将开始,钱大经坛前祈祷于文昌帝君。晚上,他夜梦青衣童子,领著他来到文帝前。文帝命神吏查禄藉册,说到:‘钱大经,二十岁乡榜第二,联捷。大魁天下,官二品,寿七十三岁。因撰写“淫书”三部,为此“削籍”,寿命也相应折损。’文帝教导大经说到:‘你一向存心忠厚,而且孝道和朋友之交,都无亏欠。无奈,你造淫书,使许多世间男女,败名丧节。若不是你前生植德宏多,早已判入地狱了!’钱大经遂发重誓!逢人劝戒,遇到“淫书”就买来焚毁。后来,以“明经”而老,年六十二而终。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