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604年,杨坚到长安西北120多公里外的仁寿宫,在今陕西的麟游,到这个地方去避暑,病情沉重,生病了,杨广那个时候不是被立为太子了嘛,就入宫来侍奉自己的父皇老父亲,但杨广不是个东西,他内心兴奋啊,哎呀,我终于可以当皇帝了,实在抑制不住,你抑制不住就抑制不住了,他居然对隋文帝宠爱的陈夫人垂涎三尺,大概这个隋文帝在独孤皇后去世后稍微自由了一点,所以开始宠爱别的夫人了,宠爱这个陈夫人,那对这个老头来讲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到了晚年宠爱陈夫人,谁知道他的太子居然有一天趁陈夫人上厕所时上去一把把陈夫人给抱住,这太荒唐了,那这个陈夫人就挣扎逃掉,杨坚那时正在病中,一看自己宠爱的夫人神色仓惶就问,你怎么了,陈夫人垂泪说了四个字,太子无礼。
那杨坚是怎么一个反应呢,已经到衰老之年的隋文帝史籍记载也是说了四个字,独孤误我。因为他听信了独孤皇后的话,他怕他那个老婆,因此耽误了我,让我把长子杨勇给废了立了杨广做太子,这时候他还有一口气,就命令自己的两位亲信到长安去招呼杨勇,把废掉的长子叫回来。杨广得到消息,他不是在宫里伺奉着吗,马上通知他的一个亲信杨肃把这个使臣逮捕,不让他们到长安把自己的哥哥叫回来,同时他又派人包围仁寿宫断绝交通。杨广的部署叫张衡,这个人后来被灭口杀掉了,这个张衡闯进隋文帝杨坚的卧室把杨坚抱起来,抱起来干嘛,猛击他的胸部,打得杨坚口吐鲜血大喊疼死了,救命,这个声音在后宫里传得连陈夫人都听见了,陈夫人和所有的宫女都吓得面无人色,杨坚就是被活生生揍死的,杨坚完了,继位的就是隋炀帝杨广。隋朝仅有的两位皇帝中的一个隋炀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和他父亲有天壤之别,甚至可以说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名声最不堪的一个皇帝。
画外音:隋炀帝杨广杀父弑兄荒淫残暴生活奢靡,弄得民不聊生民怨鼎沸,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但也有人认为隋炀帝继位以后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还是应该肯定的。那隋炀帝都在哪些地方做出了贡献,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位皇帝?
隋炀帝在大家脑子里不是个好人,谁也不会想隋炀帝是好人,但历史是复杂的,我们很难说隋炀帝就没有什么成就,这个话不好说。隋炀帝,569年出生,618年4月10日被杀。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是杨坚的次子,第二个儿子,当然妈妈就是独孤妈妈了,因为五兄弟都是一个妈生的。对于国家政治隋炀帝是有非常恢宏的抱负并且是努力付诸实践的,主政后他巡视边塞开拓疆土,开通西域,推动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当然终于因人民负担不了,那么短时间进行那么多大规模建设,这些建设放到今天都是不得了的,人民实在忍受不了,而且忍受不了他再三地穷兵黩武,所以他很早就以残暴为人诟病,历史上经常把他比作商纣王比作成秦始皇。杨广在位一共13年,604年他派人把老父亲打死,617年他自己被弄死,在位仅13年,他做了些什么事呢,除了他荒淫无耻奢靡以外也不是完全没有贡献。
按照历史事实我们可举出这么几点,第一,一统江山。589年杨坚就是派他的次子,当时年仅20岁的杨广担任了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率领51万大军灭掉了陈朝。在他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且对百姓秋毫不犯,对于陈朝的库藏之产,当时江南虽然还不像现在但已经是比较富足了,对陈朝库里藏的这些金银财宝,物资一无所取全部上缴,所以他在当时博得了人民的广泛赞扬,天下皆称广以外贤,普天下都说杨广贤明。20岁的杨广参与并且在一线亲自指挥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三四百年的战乱时期,这个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能不说他有功,第二,下令继续修建大运河乃至完成大运河。他父亲开始修了广通渠,这是第一步工程,150多公里这么一段。到了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全部连通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有利于千秋万代,最起码发挥了一千多年的作用。
第三,开拓西域。609年隋炀帝率领大军从长安浩浩荡荡出发一直到甘肃陇西,并且西上青海穿越祁连山,经过大斗拔谷北上到达了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谁能说这是游山玩水。这一路隋炀帝历经风险,他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穿越了三四千米海拔的高山,随行的士兵一半左右冻死随行的官员大部分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中国传统中,在隋炀帝以前,我们有确切证据找不到有哪个皇帝亲自到达西北那么远的地方。隋炀帝西巡设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个郡,进一步促成乃至稳定了甘肃,青海和今天的新疆,整个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第四,三游江都。隋炀帝乘坐的龙舟当时记载有四层楼高,浩浩荡荡沿大运河南下江南,我们都认为他劳民伤财耗费巨大,这个看法是对的没错,但大家别忘了,江南从中国分裂出去已有几百年历史,一个皇帝去巡视刚归入统一控制的江南表示对江南的重视,恐怕也不是丝毫的正面意义都没有,所以也很难去分析和判断,应该说三下江南有功有过。
第五,三征辽东。611年隋炀帝认为高句丽是箕子,也就是商纣王时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前面讲过后来箕子跑了,跑到朝鲜去了,所以他认为高句丽是箕子所封之地,应该是我的,所以三征辽东。当然这三次打仗都没成功,消耗了国力引发了民怨。但从历史上来看他当时去征伐高句丽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戴的,起码在开始时人民是支持的,但是它的结果,有时一个人做一件事,它的结果和你的初衷是不一定吻合的,你拼命想做好一件事,发自内心想把它做好,但到结果发现搞得一团糟,有时你倒没想真的去做一件事,但突然发现结果很好,人的出发点和结果不一定吻合。隋炀帝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隋炀帝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应该说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文治武功都颇有可观,但我们也要承认,必须很客观公正地去看,这个人的个人品质极其恶劣,出奇的荒淫,奸母淫嫂,杀父弑兄,罪大恶极。中国传统当中最不能干的事这个人干了个遍,一件不落什么都干,实在是一个罪大恶极之徒。他自己也不是没有感觉的。
画外音:由于隋炀帝的暴行,把一个繁荣强大的隋王朝弄得支离破碎,终于土崩瓦解了。然而历史好像开了个玩笑,当年隋炀帝是靠政变上台的结果他又在政变中被杀,而杀害他的又恰恰是当年被隋炀帝父亲隋文帝谋害的宇文家族后裔,那历史上关于隋炀帝的死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隋炀帝有个喜好,喜欢照镜子,照镜子时史籍记载,他时不时做一件事,一边照镜子一边摸着自己的脖子,哎呀,好一个脑袋啊,可惜不知道将来谁来砍它。这个是见于史籍记载的,所谓的‘揽颈摸脖’这个动作。尽管这个脑袋也不怎么好,他说好一个脑袋,他的脑袋好什么好,而最后也没有人去砍但死得更惨。将军宇文化及利用隋朝民怨四起发动兵变,将隋炀帝看管了起来,最终隋炀帝自己解下自己的汗巾,那时腰里都别着一块汗巾,擦汗的,自己解下汗巾交给宇文化及的手下,宇文化及的手下就用隋炀帝自己的汗巾把隋炀帝勒死了。
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建立了正式的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国土范围超过了以往。唐朝一直到630年都还完全没恢复隋朝的版图,有的学者认为,短短的隋朝只传了一代皇帝只不过是唐朝的过渡期,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唐朝恐怕更多的是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基本上是照搬隋朝,无比辉煌的大隋王朝尽管短暂,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怎么评价恐怕都不为过。隋朝真是一个需要我们好好认识详细研究进一步探讨的朝代,某种意义上如果要在中国历史漫长的长河中去寻找一个朝代来和隋朝相比拟的话,那只有秦朝和隋朝可以比。隋朝以后的中国就进入了唐朝,唐朝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意义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那三字经是怎么来处理唐朝这段历史,请听下讲。
画外音:隋朝末年李渊起兵,结束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开创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基业,李渊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是为唐高祖。那李渊为什么能异军突起建立大唐王朝,李氏家族又有何渊源,李渊与隋炀帝杨广是什么关系,李渊又为什么要把国号命名为唐。然而天下初定李渊的皇帝宝座坐得并不安稳,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代表的政治阵营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那这一政变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又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三字经的作者又将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一段历史呢?
《弟子规》拼音读本及注释 dì zǐ guī 弟 子 规 zǒng xù 【总 叙】 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igrav
Zhào Qián Sūn Lǐ Zhōu Wú Zhèng Wáng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Féng Chén Chǔ Wèi Jiǎng Shěn Hán Y&a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
三字经全文及注解 《三字经》全文1145字,要想流利地背诵三字经全文看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今我还不能完整的背诵整篇三字经呢。把《三字经》全文发布到我的网站上,以便不断学习。
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易解 儿童读经缘由(代序)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及其注解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
弟子规全文
原文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译文 哪怕是一点坏事,也要说服别人不要去做。无论是多么微小的好事,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 故事 与人为善 古时候,有个寡妇叫刘氏。因为
原文 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 追求真诚是做人的法则,做到了至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是从来没有的事;无法做到真诚,也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这句话强
原文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译文 看别人做起来觉得很容易,自己学起来才知道难度很大。不要以为看起来很简单,就感觉做起来也一样容易。 故事 卖油翁 宋朝有个叫陈康
原文 惜钱休教子,护短莫从师。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译文 舍不得钱财就不要教育子女,庇护孩子的缺点就不要让他跟老师学习。要知道孩子是可以教导成材的,不要借口儿童无知而故意庇护孩子
原文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译文 前来对你说别人是非的人,他自己就是一个制造是非的小人。是非每天都有,不去理会自然就不存在了。 故事 父子骑驴 从前,有
原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译文 要做好一年的事情,在春天就应该做打算。要做好一天的事情,在黎明的时候就应该做打算。一个家庭若想幸福,关键是要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 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
原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 父母所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讨厌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除去。如果自己的身体受了伤,就会让父
晏子名婴,莱(山东)之夷维人,为齐国桓子弱之子,以邑为姓。晏子不仅德行出众,而且智慧过人,但从不追名逐利,也不攀求贵族强权。 在辅佐齐景公时期,有一次,景公派遣晏子管理东阿这个地方,晏子于是
《史记?留侯世家》中讲了一个张良敬老的故事。张良,原姓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张良因此与秦国结下深仇大恨。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