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木偶戏:掌握每一个关节

  【木偶戏其派】

  你看过木偶戏吗?它们沉默的时候如同落叶一样安静,它们活动的时候又如同有灵魂的朋友。木偶戏的背后,是一根根连接它们的丝线,在别人的掌控之下,它们完成了自己的故事。

  相传在三百多年前,泉州有一个叫梁炳麟的书生,屡试不第。灰心之余,前往九鲤仙公庙卜梦,梦中仙公在他手心写下:“功名在掌中。”梦醒后,梁生欣喜若狂,以为此次科考必定高中。怎知道造化弄人,他仍旧名落孙山,悲愤之余,不再有求取功名之心。有一次,他偶然遇到傀儡戏的演出,心有所感,于是自雕木偶,以手代线操弄之,借偶人、编戏文抒发心中的郁闷。没想到竟然引起一时的轰动,人们争相效仿,他才悟出“功名在掌中”的含义。

  梁生托于掌上而演的偶戏即今之布袋戏,因而布袋戏俗称掌中戏,也叫做木偶戏。乡野传说,介绍了布袋戏所具备的传奇特点,也隐约指出布袋戏的起源年代。虽然目前所知史籍,关于布袋戏的记载,最早是嘉庆年间的《晋江县志》,但一般人都愿意相信传说,认为布袋戏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泉州。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如今,偶人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甚至出演广告等。与此同时,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

  【木偶戏名段】

  马兰花

  马兰山上有一朵神奇的马兰花,能够满足人们的愿望,英俊勇敢的青年马郎是马兰花的守护神。马兰山下有一对美丽的孪生姐妹大兰和小兰,大兰好吃懒做,而小兰勤劳善良。姐妹俩都爱上了马郎,但最终大兰轻易地放弃了幸福,小兰却用真心赢得了马郎和马兰花。森林阴暗势力老狼欲夺取马兰花主宰森林,他化身老猫,利用大兰的嫉妒使大兰害死了小兰,还逼迫大兰冒充小兰,夺走、毁掉马兰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