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菜根谭解读七

  241.冷静观世事,忙中去偷闲

  【原文】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大意】当一个人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以后,再冷眼旁观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才发现在名利场中的奔波劳碌生活毫无意义;当一个人从忙碌不堪的工作环境中抽身回到闲适的生活环境中,这时才会发现在安逸悠闲生活中的滋味最悠长。

  242.不亲富贵,不溺酒食

  【原文】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大意】一个能把荣华富责看成是浮云敝履的气度的人,根本就不必住到深山幽谷去修养心性;一个对山水风景丝毫没有癖好的人,如果能经常喝酒吟诗也自有一番乐趣。

  243.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原文】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大意】别人争名夺利与我无关,我也不必因为别人的醉心名利而就疏远他;恬静淡泊是为了适应自己的个性,因此也不必向别人夸耀,“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佛家所说:“既不被物欲所蒙蔽,也不被空虚寂寞所困扰,能作到这些就能使心悠然自得。”

  244.广狭长短,由于心念

  【原文】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干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大意】时间的长短多半是出于心理感受,空间的宽窄多半是基于心中的观念。所以只要能把握时机懂得忙里偷闲,即使是一天时间也比千年还要长;只要意境高远心胸旷达,即使是一间小小的房子也犹如天地那么大。

  245.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原文】损之又损,栽花种竹,仅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大意】对于生活中的物质欲望要减少到最低程度,每天种些花竹培养生活情趣,把一切世间的烦恼都忘到九霄云外;当你脑海中已经了无烦恼而呈真空状态以后,每天就面对着佛坛烧香,手提水壶亲自烹茶,自然就会使自己进入忘我的神仙境界。

  246.知足则仙凡异路,善用则生杀自殊

  【原文】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大意】凡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能感到满足的人,就会感受神仙一般的快乐,不感到满足的人就摆脱不了庸俗困境;总括人间万般事物的原因,假如能善于运用就处处充满生机,假如不善运用就处处充满危机。

  247.守正安分,远祸之道

  【原文】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大意】依附于有权有势地位的人固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为此招来的祸患却最凄惨而又最快速;能安贫乐道栖守自己独立人格的人固然很寂寞,但是因此所得到的平安生活时间最久,趣味也最浓。

  248.与闲云为友,以风月为家

  【原文】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

  【大意】在满是松树的山涧旁边,拿着手杖一个人很悠闲地散步,这时从山谷中浮起一片云雾,笼罩在自己所穿的破旧长袍上;在简陋的竹窗之下读书,疲倦了就枕着书呼呼大睡,等一觉醒来月光照亮了我的温暖毛毡。

  249.存道心,消幻业

  【原文】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大意】当性欲像烈火一般燃烧起来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那性欲的烈火就会立刻变成一堆冷灰;当功名利禄像蜂蜜一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触犯刑律而走向死地的情景,那名位财富就会像嚼蜡一般毫无味道。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想到疾病和死亡,这样也可以消除些罪恶而增长一些进德修业之心。

  250.退一步宽平一步

  【原文】争先的经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大意】和人争先道路就觉得很窄,假如能退后一步让人先走自然觉得路面宽平许多;凡是太过浓艳的味道最容易使人生腻,假如能清淡一分自然会觉得滋味历久弥香。

  251.修养定静工夫,临变方不动乱

  【原文】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大意】想在事务纷忙时,也能保持冷静态度而不至心慌意乱,必须在平时培养清晰敏捷的头脑;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必须在平日对人生有所彻悟。

  252.隐者无荣辱,道义无炎凉

  【原文】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大意】一个退稳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都忘怀;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都看得很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

  253.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原文】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大意】要想消除夏天的暑热根本不必用特殊方式,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那你的身体就宛如坐在凉亭上一般凉爽;要想消除贫穷也不必特殊方法,只要能驱逐为贫穷而愁的错误观念,那你的心境就宛如生活在快乐世界一般幸福。

  254.居安思危,处进思退

  【原文】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大意】当你事业正飞黄腾达、顺利进展时,就应该早早有个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将来像山羊角夹在篱笆里一般,把自己弄得进退维谷,想抽身也抽不出来;当你刚开始作某一件事时,就要先策划好在什么情况之下罢手,以后才不至于像骑在老虎身上一般,无法控制而招来危险。

  255.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原文】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大意】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你给他金银他还怨恨得不到珠宝,你封他公爵他还怨恨没封侯爵,这种人虽然身居富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自知满足的人,即使吃野菜汤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即使穿布棉袍也比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说身居平民地位,实际比王公更为高贵。

  256.隐者高明,省事平安

  【原文】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大意】一个喜欢夸耀自己名声的人,倒不如避讳自己的名声显得更高明;一个潜心研究事物的人,倒不如什么也不做来得更安闲。

  257.超越喧寂,悠然自适

  【原文】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大意】一个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的白云和幽谷的奇石,就能领悟出极深奥的玄理;一个热衷权势的人,一听到悠扬的音乐看到美妙的舞姿,就会把一切疲劳忘掉。只有真正了悟人生的豁达之士,才能保持纯真的天然本性,内心既无寂寞也无喧哗,凡事只求适合天性而永远处于自在逍遥境界。

  258.得道无牵系,静躁两无关

  【原文】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大意】眼见有一片浮云从众山中腾起,毫无牵挂自由自在地飞向遥远的天际;晚间皎洁的明月像一面镜子般挂在天空,人间的宁静或喧嚣都和它毫无关连。

  259.浓处味短,淡中趣长

  【原文】悠长之趣,不得于 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桔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大意】一种能维持久远的趣味,并不是在美酒佳肴中得来,而是在粗茶淡饭中得到;一种悲伤失望的情怀,并非产生在穷愁潦倒中,而是产生于美妙声色的欢乐中。可见美食和声色的趣味常常显得很短,只有粗茶淡饭的趣味才显得纯真。

  260.理出于易,道不在远

  【原文】神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尽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大意】神宗有一句佳言:“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而作诗的秘诀是:“多多运用眼前景致和俗言谚语。”因为世间极高深的道理,往往是产生于极平凡的事物中;极美的诗是出于无心的真情流露,可见有意者远于理,而无心者近于真。

  261.动静合宜,出入无碍

  【原文】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大意】江河的水虽然一直不停在流动,但是两岸的人却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这样反倒能发现闹中取静的真趣;山峰虽然很高,却不妨碍白云的浮动,这景观可使人悟出从有我进入无我的玄机。

  262.执著是苦海解脱是仙乡

  【原文】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大意】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可是一旦沉迷留恋在这里而不走,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骚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狂热念头,就会把原本风雅的事变成俗不可耐的市侩。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丝毫不为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快乐的仙境;反之一旦内心产生邪念而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坠入痛苦深渊。

  263.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原文】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大意】每当周围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每当周围环境安宁使心神平和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眼前。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静只要有一点点区分,那么灵智的昏暗和明朗就会迥然不同。

  264.卧云弄月,绝俗超尘

  【原文】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大意】把芦花当棉被,把雪地当木床,把浮云当蚊帐,睡起觉来虽然觉得有些寒冷,但是却能保全一分宁静的气息;用竹叶作酒杯,一边作诗填词,一边尽情高歌,这样自然能远远避开花花世界的繁华喧嚣。

  265.鄙俗不及风雅,淡泊反胜浓厚

  【原文】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著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大意】在冠盖云集的高官显贵之中,如果能出现一位手持藜杖、身穿粗布衣裳的雅士,自然就会增加无限清高风采;在渔夫樵夫靠劳力讨生活的场合中,假如加入一个朝服华丽的达官,反而大煞风景增加很多俗气。由此可见,荣华富贵并不如淡泊宁静,红尘俗世并不如山野风雅清高。

  266.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原文】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大意】远离凡尘俗世修行的道理,应在人世间磨炼,根本不必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要想完全明白智慧的功用,应在贡献智慧的时刻去领悟,根本不必断绝一切欲望使心情犹如死灰一般寂然不动。

  267.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原文】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眯我。

  【大意】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闲的环境中,世间所有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都无法左右我;只要经常把自己的身心放在安宁的环境中,人间的功名利禄与是是非非就不能欺蒙我。

  268.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原文】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大意】当你正在竹篱笆外面欣赏林泉之胜,忽然传来一声鸡鸣狗叫之声,这时你就宛如置身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快乐神仙世界里;当你正静坐在书房里面,忽然听到蝉鸣鸦啼之声,这时你就会体会到宁静中的天地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雅趣。

  269.不希荣达,不畏权势

  【原文】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竞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大意】我如果不希望荣华富贵,又何必担心他人用名利作饵来引诱我呢?我如果不和人竞争高下,又何必恐惧在官场中所潜伏的宦海危机呢?

  270.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原文】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镜调心。

  【大意】人如果经常漫步在山川林泉岩石之间,由于受景物的影响就能使城市的俗念逐渐消失;人如果能经常留连在诗词书画的雅境之内,就会由于气氛的影响而逐渐使庸俗的气质消失。所以一个有才德修养的人,虽然不会沉迷于飞鹰走狗而丧失本来志向,但是也须要经常找个机会接近大自然来调剂身心。

  271.春之繁华,不若秋之清爽

  【原文】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大意】每到春天,万象更新,大地为人间带来生机,百花齐放、百鸟齐鸣,充满了一片蓬勃朝气,置身其间使人感到精神舒适畅快;但是却不如秋高气爽时的清风拂面,兰桂飘香,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天朗气清,大地辽阔,置身其间更能使人感到精神爽朗、轻快异常。

  272.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

  【原文】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大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说起话来却充满诗意,这种人才算得到诗人真正情趣;一个一偈也不研究的人,说起话来却充满禅机,这种人才算真正了解禅宗高深佛理。

  273.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原文】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机;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大意】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就容易产生猜忌,于是就把杯中的弓影误会成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误会成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了一片杀气;一个心平气和的人即使遇见最凶残的老虎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把聒噪的蛙声当作悦耳的音乐来听,结果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气。

  274.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原文】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大意】身体像一艘没有缆绳的孤舟,自由自在地随波逐流,尽性而泊;内心就像一棵已经烧成灰的树木,所以人间的成败毁益都跟我无关。

  275.忧喜取舍之情,皆是形气用事

  【原文】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大意】按一般人的常情来说,每当听到黄莺婉转的叫声就高兴,听得青蛙呱呱的叫声就讨厌;看到美丽的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乱的野草就想铲除,这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怒爱憎来判断价值。其实假如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黄莺悦耳叫声也好,青蛙的烦人叫声也好,都是在抒发它们自己的情绪;不论是花朵的绽放,也不论是杂草的生长,何尝不是在舒展它们蓬勃的生机呢?

  276.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原文】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

  【大意】人一到老年,头发和牙齿都会逐渐稀落,这都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所以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伤;从小鸟的歌唱和鲜花的盛开,来认识人类永恒不变的本性,才算是最豁达的人生观。

  277.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

  【原文】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如其喧。

  【大意】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能使平静心湖掀起汹涌波涛,即使住在深山古刹也无法平息;一个内心毫无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季也会感到浑身凉爽,甚至住在闹区之中也不会感到喧嚣。

  278.富者多忧,贵者多险

  【原文】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大意】一个财富聚集太多的人,整天忧虑自己的财产被人夺去,可见富有不如贫穷那样无忧无虑;一个身份地位很高的人,整天患得患失,担心自己会丢官,可见为官不如平民那样逍遥自在。

  279.读易松间,谈经竹下

  【原文】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馨宣竹下之风。

  【大意】清晨静坐窗前细读《易经》,用松树滴下来的露水来研朱砂圈点书中的精义;中午时刻在书桌上谈论《佛经》,轻轻敲打那木鱼,让那清脆的声音随风扩散到竹林间。

  280.人为乏生趣,天机在自然

  【原文】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落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大意】花卉被栽植在盆里就显得缺乏自然生机,飞鸟被关进笼中就会减少天然情趣;那些都不如山间的野花野鸟那样显得艳丽自在,因为它们自由生存于大自然景色中,看起来总比经过人工修饰的显得赏心悦目。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