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菜根谭解读三

  菜根谭解读三

  81.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原文】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大意】一个人的气质要恢宏广阔,但绝对不可以流于粗野的狂放;思想观念要缜密周详,但绝不可繁杂纷乱;生活情趣要清静恬淡,但绝不可过于枯燥单调;言行志节要光明磊落,但绝不可流于偏激刚烈。

  82.不著色相,不留声影

  【原文】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大意】轻风吹过稀疏的竹子固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大雁飞过寒冷的深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当雁飞过去之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不会留下雁影。由此可见,一个具备高深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然之性才会显现出来,事情过去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原来的空虚平静。

  8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原文】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大意】清廉纯洁而又有能容忍不廉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有能当机立断的魄力,聪明睿智而又有不失于苟求的态度,性情刚直而又有不矫枉过正的胸襟,这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地甜,海产的鱼虾虽然淹在盐里却不过分地咸,一个人要能把持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作美德。

  84.君子穷当益工,勿失风雅气度

  【原文】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大意】一个贫穷的家庭要经常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贫穷家的女儿要经常把头梳得干干净净,摆设和穿著虽不算得豪华艳丽,但是却能保持一种脱俗高雅的风范。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一旦际遇不佳而处于穷愁潦倒的景况,绝对不应该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85.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原文】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大意】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以后的事情作一些准备,等到忙碌起来就会有受用不尽之感;当平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日后担任艰巨工作作些准备,等到艰巨工作一旦到来就会有应付自如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没有任何人看见的地方时,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坏事,如此才能使你在众人面前受到人们的尊敬。

  86.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原文】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走,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大意】当你心中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坏的念头一产生立刻有所警觉,有所警觉后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轻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87.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原文】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大意】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冲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大凡要想观察人生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88.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原文】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大意】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嚣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89.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原文】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大意】假如一个人要想作自我牺牲,就不应该存计较利害得失的观念,存这种观念就会使你对这种牺牲感到犹豫不决,既然对你的牺牲心存计较犹疑,那就会使你的牺牲志节蒙羞。假如一个人要想施恩惠给他人,就绝对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回报,假如你一定要求对方感恩图报,那就连你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也会变质。

  90.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原文】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补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大意】假如上天不给我许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又能对我如何呢?

  91.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 人

  【原文】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 人著意避祸,天即就著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大意】一个志节坚贞不贰的君子,虽然不想追求自己的福祉,可是上天却使他无意之间得到他本不想得的福分;一个行为邪僻不正的小人,虽然用尽心机妄想逃避灾祸,可是上天却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剥夺他的精神气力使他蒙受灾祸。由此观之,上天对于权力的运用真可说是神奇无比,变化莫测,极具玄机,人类平凡无奇的智慧在上天面前实在无计可施。

  92.人生重结果,种田看收成

  【原文】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大意】歌妓、舞女、酒女等风尘女子,虽然半生以卖身卖笑为业,但是如果到了晚年能嫁人,当一名良家妻子,那么她以前放荡淫佚的生活,并不会对后来的正常生活构成妨害;可是一个一生都坚守贞操的节烈妇女,假如到了晚年由于耐不住空闺寂寞而失身的话,那她半生守寡所吃的苦就都付诸东流。俗谚说:“要评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必须看他的后半生的晚节。”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93.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原文】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大意】一个普通老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他人,就等于一位有实际爵禄的公卿宰相受到万人的景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假如一味贪婪权势而把官职作成一种生意买卖欺下矇上,那么这种行径的卑鄙就如同一个有爵禄的乞丐那样可怜。

  94.当念积累之难,常思倾覆之易

  【原文】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大意】假如要问我们的祖先是否给我们留下有恩德,就要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所享受的程度是否高,假如确实高,那就算祖先累积下了恩德,我们就要感谢祖先当年留下这些德泽的不易;假如我们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是否能生活幸福,就必须先看看自己给子孙留下的德泽究竟有多少,假如我们给子孙留下的恩惠很少,就要想到子孙势将无法守成而容易使家业衰败。

  95.只畏伪君子,不怕真小人

  【原文】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大意】一个伪装心地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无恶不作的邪僻小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正人君子如果改变自己所操守的名节,他的品格还不如一个毅然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

  96.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原文】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大意】如果家里的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乱骂,更不可以用冷漠的态度进行冷战而不管他,如果他所犯的错你不好意思直接说,就要假借其他事情来暗示让他改正;如果没办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要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循循善诱,就好像春天温暖的和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同时也像温暖的气流一般能使冬天冻得如石块的冰完全融化,这样充满一团和气的家庭才算是模范家庭。

  97.能彻见心性,则天下平隐

  【原文】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然无险侧之人情。
  【大意】一个天性善良、心地纯洁的乐观主义者,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而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心胸开朗的达观主义者,待人接物都抱着宽大为怀的态度,因此他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正常而毫无邪恶。

  98.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

  【原文】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大意】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怀疑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略为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以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99.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

  【原文】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大意】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苦贫困的环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药物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都治好;反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良好环境中,就等于在你的面前摆满了刀枪等杀人的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失败的路途。

  100.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原文】生长富贵家中,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炎,若不带些清冷气味,其火炎不至焚人,心将自烁矣。
  【大意】一个生长在豪富权贵之家的人,物质享受方面可说应有尽有,因此就会养成各种不良嗜好和喜欢作威作福的个性;但是不良嗜好对人体的危害就有如烈火,作威作福专权弄势的脾气对心性的腐蚀就有如凶焰;假如不及时给他一点清凉冷淡的观念缓和一下他强烈的欲望,那猛烈的欲火即使不使他粉身碎骨,早晚有一天也必然会像引火自焚般把他毁灭。

  10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原文】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大意】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功夫如果能达到至诚地步,就可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可能,就如邹衍受了委屈上天竟在盛夏之日下霜为他打抱不平,而杞植的妻子由于悲痛丈夫的战死竟然哭倒了城墙,甚至连最坚固的金石也由于真诚的精神力量而把它完全雕凿贯穿。反之,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也会令人觉得讨厌;更由于坏事做得太多,每当夜深人静一个人躺在床上时,就会忽然良心发现,这时不由得面对自己的影子看看,顿觉万分羞愧。

  102.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

  【原文】文章作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有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大意】一个人写文章写到登峰造极的最高境界时,说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思想表达到恰到好处而已;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达到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时,其实和普通平凡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使自己的精神回到纯真朴实的本然之性而已。

  103.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

  【原文】以幻境言,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重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
  【大意】就现象界的物质生活来说,不论官位、财富、权势都变幻无常,甚至就连自己的四肢躯体也属于上天暂时给你的形象;假如从形而上境界的超物质生活来说,无论是父母兄弟等骨肉至亲,甚至于天地间的万物也都和我属于一体。一个人只有能洞察物质界的虚伪变幻,同时又能认得清精神界的永恒价值,才可以担负起救世济民的重大使命,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人间一切困扰你的枷锁。

  104.凡事当留余地,五分便无殃悔

  【原文】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大意】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其实都等于是伤害肠胃的毒药,所以我们一旦遇到这种大快朵颐的机会绝对不可多吃,只要控制住吃个半饱就不会伤害身体;世间所有称心如意、令你眉飞色舞的好事,其实都是一些引诱你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所以凡事不可要求一切能心满意足,只要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至于造成事后悔恨的恶果。

  105.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原文】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大意】做人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他人犯下的轻微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私生活中的秘密,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这三大做人的基本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彻底避免意外灾祸。

  106.持身不可轻,用心不可重

  【原文】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扰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大意】一个才德兼备的士大夫型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有轻浮的举动,尤其不可有急躁的个性,因为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情弄糟而使自己受到困扰,这样自然就会丧失悠闲宁静的生活雅趣;同理,一个才德兼备的士大夫型君子,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可思前虑后想得太多,因为凡事如果想得太多,就会陷入外物约束的艰苦局面,这样自然会丧失潇洒、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的蓬勃生机。

  107.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原文】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大意】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之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也不会活过一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比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能侥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之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

  108.德怨两忘,恩仇俱泯

  【原文】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如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大意】一切怨恨都会由于行善而更加明显,所以行善与其要人赞美,还不如把赞美和埋怨两件事都忘掉;仇恨都是由于恩惠才产生,恩惠既然不能普遍施给他人,得到恩惠的人固然心生感激之情,得不到恩惠的人就会发出牢骚之声,可见与其施恩而希望人家感恩图报,还不如把恩惠与仇恨两者都彻底消除。

  109.持盈履满,君子兢兢

  【原文】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大意】一个人如果到了晚年而体弱多病,那都是年轻不注意爱护身体所招来的痛苦;一个人失意以后还会有罪刑缠身,那都是在得志时贪赃枉法所造成的罪孽。因此一个有高深修养的人,即使生活在幸福环境中,也要凡事都抱着战战兢兢的谨慎态度,以免伤害到身体或得罪了人。

  110.却私扶公,修身种德

  【原文】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大意】假如一个人施恩惠给别人是为了自己的私心,那还不如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去争取社会大众的公益;一个人与其结交很多不能劝善规过的新朋友,倒不如重修一下以前跟老朋友之间的旧交情;一个人与其沽名钓誉制造知名度,倒不如悄悄在暗中积一些阴德;一个人与其标新立异主动去制造自己的名节,倒不如平日谨言慎行多作一些平凡无奇的好事。

  111.勿犯公论,勿谄权门

  【原文】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则沾污终身。
  【大意】凡是社会大众所公认的规范和法律绝对不可以触犯,一旦不小心或故意触犯了,那你就去遗臭万年;凡是权贵人家营私舞弊的地万千万不可踏进一步,万一不小心或故意走进去,那你清白的人格就一辈子也洗刷不清。

  112.直躬不畏人忌,无恶不惧人毁

  【原文】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大意】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而千方百计博取他人的欢心,实在不如以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一个人与其根本没有善行而又无缘接受他人的赞美,实在不如由于没有恶行劣迹而遭受小人的毁谤。

  113.从容处家族之变,剀切规朋友之失

  【原文】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优游。
  【大意】当你不幸遇到父母兄弟或骨肉至亲之间发生家庭纠纷或人伦惨变事故时,你应该忍住悲痛心情,保持沉着的态度,绝对不可以感情冲动,采取激烈言行而把事情弄得更坏;当你跟知心朋友交往时,万一遇到朋友犯了什么过失,你应该很亲切诚恳地来规劝他,绝对不可以由于怕得罪他而眼看着他继续错下去。

  11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原文】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大意】一个人作人做事必须处处小心谨慎,就是细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即使是待在没人听见没人看见的地方,也绝对不可以做见不得人的事;尤其当你处于穷困潦倒不得意的时候,仍旧不要忘掉奋发上进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作为的英雄好汉。

  115.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原文】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竞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大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不投机,即使你拿出价值千金的重赏或恩惠,也难以打动对方的心而跟你合作;一个人假如有良心而又非常知恩重道,即使是你在他穷困时给他吃一顿饭的小小恩惠,他也必然一生不忘此事,永远心存感激回报之念。另外人间还有一种极微妙的心理现象:就是当一个人爱一个人爱到极点时,如果一不小心感情处置不当就会翻脸成仇;还有就是平日你非常不重视的一些人,只要你某日突然对他们施一点小惠,他们就会受宠若惊而对你表示好感。

  116.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原文】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大意】一个人的做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点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不可太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不可太积极前进,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这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117.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原文】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片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大意】大凡一种衰败的现象往往是很早就在得意时种下祸根,大凡是一种机运的转变多半是在失意时就已经种下善果。所以一个有才学的有修养的君子,当平安无事时,要留心保持自己的清醒理智,以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牙关继续奋斗,以便策划未来事业的最后成功。

  118.奇异无远识,独行无恒操

  【原文】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者者行,非恒久之操。
  【大意】一个喜欢标新立异、行为怪诞不经的人,绝对不会有高深的学识和远大的见解;一个只知道苦苦恪守名节而自以为清高、独行其事的人,绝对无法保持长久的恒心。

  11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原文】当怒火欲水正在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大意】一个人当愤怒像熊熊烈火一般上升,欲念有如开水一般在心头翻滚时,虽然他自己也明知这是不对的,可是他又眼睁睁的不加控制。知道这种道理的是谁呢?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呢?假如当此紧要关头能够突然改变观念,那么邪魔恶鬼也就会变成慈祥的上帝了。

  120.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原文】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大意】一个人不要误信他人的片面之词,以免被一些奸诈之徒所欺骗,也不要过分信任自己的才干,以免受到一时意气的驱使;更不要仰仗自己的长处去宣扬人家的短处,尤其不要由于自己笨拙而就嫉妒他人的聪明。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