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世尊再一次的告诉曼殊室利!如果有诚信男人和女人,听闻了药师佛的所有十个名号,每天念诵持药师佛的名号和咒语。
『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在古时候,修法的时候非常正规的,早晨起来,嚼齿木来清理口腔。古时候印度是用一种柳枝或杨枝,嚼出来的汁是苦的,这样来漱口清理。
古时候弹琴也不是随随便便弹的,要沐浴更衣烧香,然后祈请天上的音乐之神下来,这个时候才敢弹琴,弹出的琴就有味道了。现在在北京还是有的,有个女孩子每次弹琴的时候,都要烧香沐浴,然后换上新衣服坐下来弹琴,而且这个女孩子在中国古琴这块很有名望地位,她是王羲之二十几代的孙子的媳妇,相貌非常圆满。她画佛又修佛又供养活佛,所以她的相貌非常不错的。而且画出来的画在国际上卖价也非常高。
供养鲜花,点上香火,自己打扮一下作种种音乐,这种音乐我们佛家叫梵呗。梵乐翻译成中文就是自然的乐曲,梵是清静的自然的意思。在曹操以前的时候,中国就有梵乐,不是专指佛教发明的东西。
以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来供养佛。不是现在流行的歌曲,是用观世音的杨柳赞等等的佛乐,来供养药师如来佛的像。
『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对于这部经典,自己书写,教别人书写,一心一意的来受持恭敬,又听闻了这部经的含义或道理。
在古时候,靠抄经来流传,能看到经是很不容易的。六祖慧能听闻一句,然后去学法。想求一部经,得用钱请秀才来写。不是想到庙里请就能请来的,一个庙里可能只有一本,你想看你想请,那没有办法,只好花钱请人抄,抄的副本留给自己,正本庙里要供养。
法师把自己所明白的道理讲给众生听,听明白的人就要一心受持这部经典。就是用我们的信心和念念不断的念力来受持这部经。不能今天修,明天就放下,马马虎虎就不叫受持了。
『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对于讲法的法师们,应该懂得怎么样来供养他们。法师所用的一切饮食衣服都应供养,就是供养他生活上所需要的钱财,要给他齐备。
『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只有你这样真实的做到了供养到位,就是法师的吃穿住行都做得非常圆满,你便会得到诸佛的护念,时时加持着你,你自己所求的愿望都会得到实现,也能得到圆满,还有你将来成就的菩提果。
我们对于经典能得以受持读诵、思维其义,都是由法师引导,所以法师的恩德甚深,所以应布施供养,诚意敬重。不只是用物质尽量供养,而是用身命供养亦在所不惜,才能称为真诚求法。释迦在因地的时候,为求半偈而舍全身,是我们的典范啊。现在的社会,邪见横行,有法不求,反而诽谤、讥毁而不遗余力,这样的人实在可怜啊!
学佛只有净信三宝,才能蒙诸佛护念;佛果功德,都是在因地净信而产生;由于成长灵性,续佛慧命,所以为佛所护念;如母忆子,念念不忘,则所求者,皆得遂愿圆满,善根增长,渐证菩提。
学法一定要在心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去学法修法,这个时候你才能圆满具足。很多人修法的心非常诚恳,学法的心以及对上师的真诚心有了,随之傲慢心来了,争论这个师父高,那个师父低,这都没有必要!这样学法就叫不如法呀。虔诚恭敬法自得呀!
只要师父没有成佛,都有错的时候。错了不害怕,只要他本人知错能改,这样就叫如法。不知道自己错又不知道去改,知道自己错了又不愿去改,这个时候就叫增上慢。《妙法莲华经》里说得非常清楚,那几种傲慢态度都讲得很到位。
大家修行一定要做到多学多听,不要把自己懂得的一点点范围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你可以讲自己的东西,比如禅宗里面说的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修,你讲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不要强加给别人,别人也不要强加给你。这两天有基督教的上来,他要把他的理论强加给你,说你不要学佛了,学佛是外道,其它的都是外道,只有主能救我们哪。
主可以救我们,佛也可以救我们,道也可以救我们,其实三个原来是一个。只有你听他的东西之后,再思考自己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会判断出都是一个啊。
如果都能把我们从火坑里救出来,我可以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你有这种心量的时候,才不会拒绝主,学主的人也不会拒绝佛。
佛是我们自己,主也是我们自己呀。六神无主,这时候主来了,派来一个儿子耶稣来帮助我们。耶稣是个镜子,你要按照耶稣这个镜子去修行,就能证得出来主是谁。佛也是镜子呀,回光返照,照出自己的本来,没什么区别呀。只不过用的词语不一样,很多人执著心太重,执著心一去掉,所有的教派没什么区别。区别的是我们外相,无区别的是我们的内在。大家修行一定要放下执著心。
万法不离其中,什么叫不离其中呀?为什么叫万法归一呀?这个词汇大家都想一想。万法不离其中,那个中就是中脉,就是我们的心,你怎么变都不会离开中脉。眼观鼻,鼻观心,观的是哪儿?观的是中脉。只有你中脉打通,放光芒才能无见顶相,就跟佛一样,你那个顶才看不见了。
万法归于一心,心还是中脉。只有我们汉地的显宗很多人不懂,在唐宋的时候大家还是懂得的,为什么?从修行人写出来的诗、偈子就能知道,这个心就是中脉。宋朝之后得道高僧少,明白的人越来越少。
大家修行要经常把这些东西能融会贯通,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去实践,这个时候你才是活佛,不是藏地的活佛就叫活佛,那个是名活佛即非活佛。如果大家在修行过程中都融为一体,结合自身运用到实践当中,帮人家处理了痛苦,然后让人家转变,这个才叫活佛。
很多民间语言都是从修行中来的。如果你修行之后,你再回到人间谚语或成语上,你一下子就知道了古语是怎么来的,就这么来的。
这里的净信,是指用自性清净心,才能成为信,与平常人讲的信是不同的。平常人讲的迷信或信人言,其信中皆含错谬成分,不可与此净信同日而语。
净信具有三个条件:一、信实,信有诸法真实事理;二、信德,信有三宝真净功德;三、信能,信自己有修行、断惑、证果之本能。并依真实事理、三宝功德、本具功能而起信心,才能称净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为三乘圣道之源,一切功德之母,戒定慧善根都是由此发生。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对释迦佛说话了。世尊哪!我文殊师利在将来的像法时期(正法一千年已经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要过去了,现在是像法和末法的交接的时候,)以种种的善巧方法(法门),因机施教来度众生,使净信善男女等,能听闻药师如来名号,诵持,即可得益。乃至在睡梦中托梦,让他体验到药师佛的名号及药师佛的神通力。
你看文殊师利发的誓言多么好呀,她还用善巧方法在梦中给我们讲法,让我们来学药师佛名号、咒语,让我们觉悟起来,让我们醒来之后能想起来梦中的过程。所以说文殊师利这种愿力真的是非常好。文殊师利在娑婆世界,除了释迦佛,她的智慧是第一的。
我们每天要眼观鼻,鼻观心,祈请十方诸佛如来,祈请药师佛,祈请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十二药叉加持我们的身体,让我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能有智慧。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经中有很多生僻字,本文即为《药师经》中的生僻字注音版。
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有一次,当世尊为了教化众生,而在印度的各个国家和地方云游的时候。来到了一座国土广大,人民富饶的城邦,名字叫做广严城。那时,世尊安坐在一棵大树下面,当微风吹来的时候,枝叶就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所以它的名字叫做乐音树。在世尊的周围,有已经证得圣果的八千多位大比丘弟子们;有三万六千多位初地
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不乱,此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药师如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佛光注照○○○(称自己名或他人名)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耀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愿以此功德,供养药师佛,上报四重恩,下济六道苦。法界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琉璃国。
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的;缺衣少穿,缺医少药的;有病苦厄难求解脱的;女人难产的;厌离女身的;犯王法做牢狱的;长相丑陋,身体残疾,顽疾不愈;恐惧战争饱受战乱之苦;命已尽想增寿的;怕有无量横死,无量灾难的;想修行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部经典,是消业祛病的养生治病法门、次第修行的筑基前行法门,是获得现实利益、积累资粮的福慧双修法门。《阿弥陀经》说:人们只要在生前持诵《药师经》,称念药师佛名号,并广修众善,死后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学佛久了,很多人会争执一个吃素的问题。我就明确告诉大家,念佛之人,一定会吃素,因为色身已经转化,吃素是结果。如果还吃肉,说明念佛学佛功夫还没有到。学佛的人,色身一定会转化,这是可以验证的。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这里提到一生所系菩萨,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大乘善根具足入正定地的菩萨,承佛慈力所加,于佛所说甚深法要,无所畏惧、不生疑惑,堪任受持。大乘善根成熟的菩萨有什么好处呢?佛所说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卷首叙述佛在广严城乐音树下,对曼殊室利叙说药师如来之十二大愿,并说药师如来之净土是在过东方十殑伽沙等佛土之净琉璃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都是佛在因地所发的誓愿,也是药师佛成佛的根本所在,这些愿是别愿。我们读诵经文时会看到这些,然后认为只要我们念诵《药师经》就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或者认为会得到药师佛的加被获得这样的殊胜功德。有人常说“要是诵经不能得到那些功德,我为什么还要念”,其实这是搞错了经义。
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一讲《药师功德本愿经》的这个作者是谁,就是最早是谁翻译的,我们现在读的这本经的作者是谁,就是来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唐代著名的高僧,号称为“三藏法师”的玄奘大师啊。
殊胜地位 如果说《地藏本愿经》是指明娑婆世界的恶道之苦、激发人们升起出离心,《阿弥陀经》是指点人们出离娑婆世界之后的归宿――往生极乐世界,《药师本愿经》则是指导人们如何从娑婆世界过渡到极乐世界的
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十三祖,终生都在弘扬西方净土法门,但是在他的文钞里保留下来了两篇为刊刻《药师经》写的序。他写道:“《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药师经’和‘法华经’一样,属于大乘佛法中最上乘的秘密,是一切佛的秘密之教,不是普通密宗,是一切佛的最高秘密。经典文字上看起来很容易懂,实际是你真不懂。
一、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凡有所愿,所求皆得】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其名曰:曼殊室利菩萨、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善现菩萨、大慧菩萨、明慧菩萨、山峰菩萨、辩峰菩萨、持妙高峰菩萨、不空超越菩萨、微妙音菩萨、常思惟菩萨、执金刚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及诸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
《药师经》,据佛说有三个名称: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3、《拔除一切业障》。现在流通的《药师经》,是以第一名称为经题。拔一切业障,就是药师如来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将的饶益有情,也是护持药师如来的功德法,而令有情获得功德的法益,所以立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惠能大师,唐代高僧,广东新兴人。大师出生时,有两位梵僧专程来到他的家中,为他取名“惠能”,并道出名字的寓意:“惠,以佛法惠施众生;能,能做佛事。”大师一生艰苦卓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智慧与传奇。《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大师的重要人生经历和思
弟子发问:《六祖坛经》中讲到“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两处的念指啥?有啥不同?恳请师父慈悲开示。大寂法师答:意根起念,是妄念纷飞,真如自性起念,是净念相继。
《六徂坛经》也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为《坛经》,是由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口述,大弟子法海禅师集录而成的。共分十品。是中国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著作。本经也被视为禅宗典籍中的无上宝典。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祖师语录集,《六祖坛经》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翻开《坛经》,其中精美绝伦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譬喻。
佛说一切法本无有定法,若有定法,即非佛法。因为法无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是经过各种苦修等才能成道的。禅宗的祖师大德们,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大师、黄檗、临济宗师、憨山及近代的虚云禅师等,并没有修过一般的佛法,不也都成就大道了吗?
弟子请问:1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皆有发菩提心这一条,这里的菩提心是通途的菩提心,还是净土的菩提心?2 、印祖文钞中斥王龙舒:王氏死执三辈即九品。印祖这里所说无量寿经三辈和观经的九品不一定是对应的。如果《无量寿经》三辈所说菩提心是通途菩提心……
苏轼熟悉大乘佛教经典,对《楞严经》尤为推重。他说:“《楞严》者,……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又说:“大乘诸经至《楞严》,则委曲精尽胜妙独出,以房融笔受故也。”到了晚年被谪居儋州时,苏轼曾有诗记云:“《楞严》在床头,妙偈时仰读。”可见,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就是这段经文,启动了整个《楞严经》的大教。我们看“尔时”,是说:阿难尊者因为身为佛陀的侍者,人长得庄严又很慈悲,所以跟居士的因缘非常好。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这怎么回事?我今生没有造这个罪,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因为仓库里面有。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果你原来有些个形相,你画什么都画不成了。我们要学《楞严经》的时候,先把一些思虑、缘念——就是我们自己所有的一些想法——你都要放下,就像一张白纸似的无知。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