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一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一讲

  各位听众!十善业道的十善,今天讲到:

  第九、永断嗔恚。

  ‘嗔恚’,就是发怒,一般的说来,就是发脾气,动肝火。大概肝火旺的人,容易生气,所以有这个说法

  在唯识宗讲起来,贪、嗔、痴为根本烦恼,嗔、当然是其中的一个。恚与怒,只是嗔的一部分。所以这里只就嗔的本身来讲。

  嗔的定义,在成唯识论上说:于有、有具,增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这两句话,是说明嗔的体用。因为性、就是体性;业、就是业用。于有、有具,增恚为性者?有、指三界二十五有,是我们舍身受生的处所。缩小范围来说,就是宇宙之间,或者是天地之间。有具、就是天地之间的事物,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环境。增恚为性者?人们对于环境的不满,或者人事上违逆了自己的个性,换句最平常的话来说罢,都如夫妻间的争吵;或者儿女的不听话,都可以使人耳红面赤,拍案大骂。大的叫做嗔,小一点的叫做怒,或者叫做恚。原来没有,因环境的刺激而有嗔,因嗔而生恚,所以叫做增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者?有嗔与无嗔是敌体相反的,所以有嗔障碍了无嗔。安隐者,心平气和,周身舒适,一经有了嗔恚,则身手颤抖,四体不安,所以叫不安隐性。而且人们一有了嗔怒,那就是忿呀、恨呀、恼呀、这一类的恶心,都一连贯的相继而起。由于忿、恨的生起,则杀人、放火、斗欧、相骂、这些恶行为、也就跟著做出来了。有恶因必遭恶果,这是因果的必然律,一经遭遇到堕落,则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那就够可怜了。所以前面曾经说过:‘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普贤菩萨华严经上也曾说过:‘我不见一菩萨,于余菩萨起嗔心者’。这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的菩萨,他对其他的菩萨,遇到任何不遂心的事,都不会动嗔恨心的。我们曾经读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古文观止上,苏东坡做的‘留侯论’。留侯、是张良的封号。张良在少年时候,曾经遇到一个一面不识的老人,故意把鞋子掉了,叫张良为他捡起来,捡起来了,还要替他穿上。张良面不改色,很恭敬的跪在地下为他把鞋子穿好。老人称叹他说:孺子可教!于是送了他一本书。后来张良,相汉高祖定天下,功在当时,名留后世。所以苏东坡在那篇文章里称叹他说:‘勃然遇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弗怒’。一般的说来,这就是涵养,或者是修养的功夫好。在佛学上说:就是不嗔恚。向下讲到十善中的:

  第十、永断邪见。

  见、就是知见,或者是见解,包括了观念、主义、理论。邪者、不真切,不正确。是凡不真,不正的见解,观念、主义、理论,在佛学上统统谓之邪见。

  见解的邪正,很难得到标准。如哲学上的一元论和二元论,至今并没有得到最正确解决。宗教家对于所崇拜的对象,也是各是其是,各非其非。

  在佛教的教理上对邪见,还包括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连邪见的本身,计有五种,又名叫不正见、或恶见。佛教的教理,是 释迦牟尼佛,澈底觉悟到的,比较一般宗教家、学者、用意识心、揣摩、拟议、所得到的结论,我们以佛教徒的立场来说,自然认为是准确的。

  就以唯心和唯物来说罢:心为精神,物为物质。精神具有活动的潜在力。但是、如果不凭借物质,他的活动力,则无法表现。物质如木头、石头、不凭借精神,只是些死东西,而分毫没有用处。必得要心物的两者,互相利用,所谓心物交融,才得到相得益彰的妙处。起信论上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华严学里叫做事依理成,理因事显。庄子引公孙龙子,一句很滑稽的话说:‘鸡三足。’就是说:鸡鸭的鸡,有三只脚。鸡、只有两只脚,那里会有三只脚呢?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妖怪!他的答案是:‘必有运行之者。’不错,鸡是两只脚,这是天下公认的事实,但已死的鸡和已死的人一样,两只脚仍然存在,为什么不会走路呢?所以活鸡的两只脚,必定有个精神的脚,在做运转的工夫,他才会行动。这等于车子的车轮一样。车子虽有两个以上的车轮,缺少了一个也不能走动。但车身、车轮、尽可能完整,没有人推动,没有人驾驶,是没有用的。车身、车轮、等于物质,推动和驾驶的人,等于精神,这是心物交融,最好的明证。佛教虽讲心物交融,但不同于二元论的哲学。至于只讲唯心,或只讲唯物,不独于理论上有偏枯之弊,形成到事实上去,亦将为害无穷。因为只讲唯心,专尚空谈,结果一事无成,坐以待毙;如果只讲唯物,那就没有鬼神的存在,不需要宗教信仰,更不谈因果与道德。将人类当机器,波谲(音决ㄐㄩㄝˊ)云诡(音鬼ㄍㄨㄟˇ),奸诈百出,只求成功,不择手段。是凡自由世界的人类,都为他感到不安,都曾尝过他的苦水。关入铁幕里的人民,更是打入十八层地狱,永远别想超升。这就是思想学说偏枯的祸害。在佛教说他们是边见,边见者,就是偏执自己的成见,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容许有第二思想,异教徒不容许有第二信仰,都是偏见的典型。然而边见的内容,就止于此吗?不然、偏执唯心,偏执唯物,只是偏见的一部份,其余如执常执断,执空执有,两两而不相容者皆谓之偏见。如某种宗教之上帝,能创造一切,而上帝之本身,则天然如此,这就是属于执常的偏见。

  其次如人与畜生,在佛教以善恶因果为原动力,以致有六道轮回的变化。而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氏,作进化论,谓世界生物,纵然有千差万别,而追其原始,其种源只是一个。由这原始简单之生物,进化而为植物动物。都如人类由猿猴进化而来。假如有人问,猿猴怎样进化而为人类,今日之猿猴尚多,为什么不一一进化而为人类,则至今仍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

  又有所谓天演论者,以为万物的进化,皆出于竞争,竞争而胜利的,谓之优;竞争而失败的谓之劣。所以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实为天演的公例,也就是天然的法则。这些理论,对于近代的世界大战,杀人如麻,皆有直接的影响。在佛教皆叫他是邪见。

  其他身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以限于时间,不能再讲下去了。经常讲十善,贪嗔以下是痴,痴者愚痴。愚痴不一定是笨拙。偏见、邪见,足以造成人间祸乱的思想学说,自以为聪明的,这才是真正的愚痴,所以本经上以邪见代替愚痴。今日讲到这里为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