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文章
  • 十善业道经简介 (网络)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中文版本为唐朝实叉难陀翻译,北宋施护所译《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

  • (网络)佛说十善业道经不杀生利益

    佛说十善业道经不杀生利益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

  • 吃素有十大利益 ()吃素有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 (惟贤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2004年9月19-25日讲于上海玉佛寺)  (壹)缘起  各位师父们、居士们:  今天是上海玉佛寺举行第三届觉群佛教文化周的第一天,我承蒙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的邀请,来这里讲《佛说

  • 《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济群法师)《十善业道经》的启示

    一、绪论  (一)、学习本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 《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唐·实叉难陀/译) (实叉难陀)《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唐·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周叔迦)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周叔迦 将释此经,略开四门:一教兴所由,二藏乘所摄,三传译因缘,四随文解释。 初教兴所由者,一关闭诸恶趣门故,二开示人天善道故,三为显三乘菩提之正因故,四为善法之自性故。 二藏乘所摄者,《十善业道经》者,出《海龙王经十德六度品》,诸家目录皆

  • 十善业道经白话文及注释 (王亮居士)十善业道经白话文及注释

      我是这样听说的:一天,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位大比丘们,三万二千尊大菩萨们一起。这时世尊,告诉龙王:“一切众生由于心念不同,所以造业也不同。因为这个原因,众生按着内心趣向,随之轮转。龙王,你看这法会中以及大海中的众生,他们的形体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太虚大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

      一、契理与应机:今天开讲“十善业道经”,在未讲本文以前,先讲一段经前的悬论。一切经皆谓之契经:一契理,二契机;一切佛法皆从此原则而建立。一切法的真理,所谓诸法真实性相,乃佛智慧所亲证,为开示未证众生亦令证入,是为依契理的原则而说法。在契机的方面,是依种类根性时节因缘,适合一切众生的机宜,各令觉悟而说法。具此二义,方为契经。

  • 学习《十善业道经》的意义 (济群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弥陀经》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诵的。为什么要选择讲《十善业道经》呢?因为这部经典是所有经典中,最根本的一部经典。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

  • (实叉难陀)十善业道经 解题

    《十善业道经》,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為佛在娑竭罗龙宫,為龙王所说的有关十善业道的道理。本经為所有经典中,最根本的一部经典。即是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内容「十善业道」作為基础。

  • 《十善业道经》白话文(实叉难陀译本) (网络)《十善业道经》白话文(实叉难陀译本)

      当时释迦世尊向龙王说:所有一切众生,因为内心思想不同的缘故,造作出来的善恶业也不同,由于这样所以有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等六道的生死轮回。龙王啊!你看这个大会与大海中形形色色各种类众生,是否各别不同呢?像这些众生,没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与不善的身业、口业、意业所致使的结果报应。

  • 《十善业道经》对偷盗的报应淋漓尽致的反应在我身上 (网络)《十善业道经》对偷盗的报应淋漓尽致的反应在我身上

      弟子女性,31岁,青岛人士。弟子累生累世不孝顺父母,邪淫,抵抗顶撞师长不说,还有一大恶习,就是偷盗。一、小学的时候偷盗父母的钱财买零食吃,借同学钱不还。二、公交车逃票,做假票投币。

  • (网络)法会读诵本 27.《十善业道经》简译

      法会读诵本 27 《十善业道经》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

  • 佛说十善业道经的不杀生利益 (实叉难陀 译)佛说十善业道经的不杀生利益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

  • (实叉难陀 译)业道轮回经典选辑: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

  • 诵《佛说十善业道经》怎么回向?《佛说十善业道经》回向文 (网络)诵《佛说十善业道经》怎么回向?《佛说十善业道经》回向文

      短短一部佛说十善业道经,有十个地方提到要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摘自《佛说十善业道经》: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

  • 为什么要学习《十善业道经》?修十善的好处是什么? (网络)为什么要学习《十善业道经》?修十善的好处是什么?

      《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一部介绍善恶因果与人生命运关系的经典。其核心内容是“十善业道”,而我们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十善业道”作为基础。我们如果来世想做人或升天,就得修五戒十善。五戒和十善的内容大体上是相似的。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把五戒比喻为“通往人天的护照”。护照是出国用的小本子

  • 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宽见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有五方面的意义

      十善业道就好比大地一样,能够出生一切,没有大地能有树木花草吗?同样,没有十善业道,也不会有禅定、解脱,或者往生西方,都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知道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不是重要的。我们学习这部经典有五方面的意义:

  • 《十善业道经》里的十种善业功德 (网络)《十善业道经》里的十种善业功德

      十善业道经,为唐朝实叉难陀翻译。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全经指明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远离恶道。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

  • (网络)浅论《十善业道经》的修持对我们的意义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丽芬芳的花朵,它是如此的勇敢和坚定,是其他一切高贵品格的根基。以善良的心在人间行善业,好象在世上种植鲜花一般,芳香将弥漫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许多生命也将因此而得到快乐和安雅。 

  • 佛说十善业道经包含了45种修行法门 (网络)佛说十善业道经包含了45种修行法门

      一、修习善业  二、常念思惟观察善法  三、离杀生  四、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离偷盗  六、离邪行  七、离妄语  八、离两舌  九、离恶口  十、离绮语  十一、离贪欲  十二、离

  • 可有善或恶?——研习《十善业道经》之有感 (网络)可有善或恶?——研习《十善业道经》之有感

      研习《十善业道经》,如果从概念入手的话,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也就是说,合情合理的称为善,不符常理的叫做恶。《周易。大有》中有“君子以遏恶扬善”之说,大意是讲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应该制止不道德的行为,发扬道德的行为。自古以来,国人就相信“善恶报应”之说,“积善余庆”、“积恶余殃”的思想自古有之。

  • 修学佛法之人若无淫乱行为,可获不能侵夺的财宝 (网络)修学佛法之人若无淫乱行为,可获不能侵夺的财宝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十善业道经》  【注释】梵行,清净的行为是为梵行;非梵行,就是秽恶的行为。欲心,是淫欲的念头。世间上不清净的行

  • 修行布施不做非梵行将有大福报 (网络)修行布施不做非梵行将有大福报

      【原文】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十善业道经》  【注释】梵行,清净的行为是为梵行;非梵行,就是秽恶的行为。欲心,是淫欲的念头。世间

  • 厉害了!佛说不挑拨离间定获五大福报 (网络)厉害了!佛说不挑拨离间定获五大福报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 佛说不骂人即可以成就八种大福报! (网络)佛说不骂人即可以成就八种大福报!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 依《佛说十善业道经》谈如何建立信仰 (如律法师)依《佛说十善业道经》谈如何建立信仰

      我们常说,佛法无边。《大智度论》云:“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佛法的信仰与西方宗教和印度流派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无我、无主宰。佛教的信仰是信自己本有佛性,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与佛的差别仅在于,佛是圆满觉悟的人,而我们凡夫还有很多迷惑,总在觉迷不同而已。我们坚信通过修行,将来能成佛。因此要靠智慧的实践,很精勤

  • 依《十善业道经》等经典谈如何利益众生 (惟愿法师)依《十善业道经》等经典谈如何利益众生

      因果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与缘起、业力等理论密切相关。日常度众时,劝导众生改变一世因果、一因一果等错误观念,树立三世因果、多因多果的正确观念,是我们度化众生的良方。《后汉书·范滂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东汉名士范滂被帝王判处死刑后,与儿子诀别时说:“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意思是说,“我

  • 十善业道经原文 (实叉难陀)十善业道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

  • 佛说十善业道经译文 (网络)佛说十善业道经译文

      当时释迦世尊向龙王说:所有一切众生,因为内心思想不同的缘故,造作出来的善恶业也不同,由于这样所以有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等六道的生死轮回。龙王啊!你看这个大会与大海中形形色色各种类众生,是否各别不同呢?像这些众生,没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与不善的身业、口业、意业所致使的结果报应。

  • 十善业道经注音 (网络)十善业道经注音

    《十善业道经》全文的完整版注音版。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