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土著述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三卷 明高僧传

  第三卷 明高僧传

  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人附见九人)

  松江上海安国寺沙门释绍宗传一(静庵镇)

  释绍宗别号遂初。上海陈氏子。年十三父母舍入里之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法师。天资颖悟戒行精严。初出说法于杭之长庆寺。大展玄风缁素向化。次迁吴兴慈感寺。时金陵长干守仁法师延居第一座。一众倾伏。洪武癸酉应召有事庐山。奏对称旨赐金缕僧伽黎。擢右讲经。无何升右善世。丁丑正月五日示微疾端坐而化上闻敕遣中使致祭。荼毗日送者数千人徒众奉收舍利遗骨塔于安国寺。

  松江普照寺沙门释居敬传二(东源)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和尚职知客。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法师。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

  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一十三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杭州龙井寺沙门释普智传三

  释普智字无儗别号一枝叟。浙江临平褚氏子。出家于钱塘龙井寺。依东溟日法师授天台性具之学。优于讲说。历四大道场门风大振。晚年开演于松江延庆寺。遂为终老专修净业寒暑不辍。永乐戊子正月二日微疾。会众端坐面西念佛而逝。尝集注阿弥陀经一卷。

  苏州延庆寺沙门释善启传四

  释善启字东白别号晓庵。姑苏长洲杨氏子。世为宦族。甫能言即通释典如旧熟。父母异之。知是法器舍入永茂院出家。无几薙染受具。屏迹龙山研穷大藏。百氏诸史无不精究。永乐戊子出世郡之延庆寺。明年应召纂修永乐大典并校大藏经。赐金缕僧伽黎。一时名人若沈民望王汝玉钱原溥辈皆为方外交。或辩儒释之异。师曰。无论圣人理同且各为其教。又曰。东鲁垂道西竺见性皆莫先于厚本。故吾侪虽离父母而养生送死率皆从厚。与兄弟极友爱。正统癸亥示寂。塔于龙山。

  广西横州寿佛寺沙门释应能传五

  释应能伪姓杨氏。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掏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系曰。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讲周官行井田。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杨应能牒是冒之也。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固于僧传是不可缺。君子详焉。

  隰州石室寺沙门释圆镜传六

  释圆镜汾州临县人。早岁出家游心贤首讲肆。得悟诸经密旨。常游平阳府隰州妙楼山石室寺。随缘为众说法。一日至北门瓦窑坡。土凿构一庵。如龛燕默其中。忽嘱其徒曰吾将归矣。众请其期。曰来日耳。晨兴沐浴更三衣。焚香趺坐说偈而逝。

  苏州华山沙门释祖住传七(大章)

  释祖住字幻依麓亭其号也。丹徒人。姓杨氏。母朱氏梦。梵比丘入其室。觉而诞师。少沉密不贪世缘。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入龙蟠山。依朝阳和尚受法华华严诸大部经。十七薙染十九受具。通晓诸经大义。自谓。觉识所依非关真际。遂担簦游少室。依大章和尚五载复至伏牛依高安十二夏。先后所得二师印可。次游都下谒松秀二法师。尽得清凉宗旨。淮安胡给事延住钵池山。造大藏经作水陆无遮会。至南京访无极法师居第二座。犍槌之暇即入众作务。事竣往京口万寿寺演华严大钞。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宝华。时无极率徒与焉。妙峰承印二禅衲亦居座下。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挹。师智崇礼卑如常不轻。提奖唱诱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宝坊。师演四十八愿时。有异人顶白冠。冠有蛇。四足来听说法。人怪问之。对曰。吾乃法冠而乃境观。忽不见。万历甲申憩锡苏之莲华峰下。建精舍居之。丁亥九月忽示疾。语众曰。二十二日不作离散。便可再展华严。但老僧不得曲徇人情。至日晨起沐浴。跏趺说偈曰。虚空无面目。无位强安排。话头不话头。处处是如来。又曰。今年六十六。不知做甚么。咦诸人着眼。看这个消息。佛祖到来也。用他不着。言讫而逝。异香积时不散。奉全身三日。颜色自若生。荼毗敛遗骨塔于莲华峰之阴。寿六十有六腊五十有四。王世贞作铭。

  北直羊山秀峰庵沙门释明龙传八(大光)

  释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也。俗讳东阳。尝补邑庠诸生。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问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澹然为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清苑越三寒暑。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和尚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鹑衣一衲不巡获嗖宦闹盍辍V泄笕硕嗵词└ブ?税财呤??谄谇?铡G孜?捣ú??套谥肌J毙菽?羲韭淼览シ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