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八卷

  如是由邪思之故,因中意想而结报于意根,则临终之时神识会觉得有方隅或处所等相(使人受罪之小处所)。

  因中由贪意想而起眼见之境界(如意想女色而眼贪色相,如看脱衣舞等)则临终之时结报于眼根神识会见到业镜(鉴之义),恶友(证之义)之相。

  因中由意想而引起听闻之境界(如心想女色而去听淫声),临终结报于耳根,神识会将这些境界听成为大石头相碰合之声或听为冰碎、霜裂、土崩或雾飞之声。

  因中由意想而起鼻嗅之境界(如心想女色又贪其身香)则因邪思之力结报于鼻根,临终时神识会嗅到火车、火船、火槛之气息(即火气逼人之息)。

  因中由于意想而起舌尝之境界(如心想吃众生肉而而杀食之)则因邪思之力而结报于舌根,临终之时神识会有由舌出大叫唤、悔、泣之相。

  因中由于意想而起身触之境界,则因邪思之力而结报于身根,临终之时,神识会现出时大身时小身,或一下生一下又死,一下子面向地(偃之义)一下子又面朝天(仰之义)等这些变化不定之相(此乃身触流逸奔法之果报)。

  以上就是地狱十种习因与六种果报。

  若诸众生六根同时造作十种习因中之各种恶业,则死后神识将入阿鼻地狱(见药师山讲义:佛教的世界观)。阿鼻地狱是八大地狱的最底层,罪人在此被鬼卒剥皮并受拖火车等诸酷刑。罪人在此受无尽时之苦后尚要投生到十六小地狱受苦。

  六根都造十习因的各种恶业,但不是同时造(在一生之中,也许此时眼根造十因,彼时只耳根造十因,……)还有就是同时几个根兼造十因,但未达六根同造者(例如眼耳皆造十因或眼耳鼻舌身皆造十因,……等),这些人死后神识就会坠入八大无间地狱(详见“佛教的世界观”)。

  身口意三根皆造作杀盗淫三业(指一生之中)。即身犯杀盗淫,口、意亦皆犯杀盗淫,由于不是六根皆作,只有身口意三根造作,也非造十因而只犯杀盗淫,故罪较轻,犯者死后坠十八地狱。

  三业不同造,其中也许只造杀盗二者,共有九种情况,即“身口杀盗”、 “身口盗淫”、“身口杀淫”、“口意杀盗”、“口意盗淫”、“口意杀淫”、“身意杀盗”、“身意盗淫”、“身意杀淫”,其中“身口杀盗” 意为身口同时皆犯杀盗二业。

  出现(第一个见之义)的六根之中,只见(第二个见之义)到一根犯杀盗淫之一业,即六根中只有一根犯一种业,如只有身根犯杀业,这种人死后将坠入一百零八狱。

  由这些众生各别作业则各自造果报,在世界之中就由各造的果报入差别的同分地狱(如同为人类,但此中亦有各自差别之果报,故称差别同分地狱。)

  这些地狱都是众生妄想所生属虚妄有,不是本来实有。

  “非”是毁谤之义。“破”是犯之义。“非破律仪”即毁谤违犯大小乘各种戒律行仪。“犯菩萨戒”是违犯大乘菩萨戒律,共有十重四十八轻戒。 “毁佛涅槃”是妄说没有涅槃,说断灭即涅槃。以上主要对出家众而言,出家众犯大小乘律仪则会入地狱,可能因出家则思清净不犯,一旦犯过则心中罪恶感更深,故自受果报亦更重。

  指其他犯十习因导至坠入地狱之诸业。

  经历在地狱中如被火烧燃的各种罪苦,罪受完毕之后还要再受轻罪,神识变为各种鬼的身形。由于本因不同有十种(即前述之十习因),果报之鬼形亦有十种。例如本因是贪习(贪之习气)则以往由贪习为本因而入地狱受报,罪毕仍依本因之“余习”成为“怪鬼”。以下为十种鬼形。(一)本因为贪习则生为怪鬼(物怪之鬼)。(二)淫习则生风魃之鬼。(三)诳习则生畜魅之鬼。(四)嗔习则生蛊毒之鬼。(五)怨习则生疫疠鬼。(六)慢习则生饿鬼。(七)枉习则生幽魇鬼。(八)见习则生魍魉鬼。(九)诈习则生役使鬼。(十)讼习则生传送鬼。

  遇物附之而成形,如依附草木成精怪之类(如花精)。

  淫。

  魃鬼是一种女鬼,身高三尺,其行如风,心爱游荡,为遇风而生之鬼,所到之处必大旱,因淫火之故,此鬼为淫习所致。

  诳骗之义。

  这是依畜牲类而生之鬼,如狐狸精等皆是。

  这是依虫类而生之鬼,如附在蜈蚣、毒蛇之上为蛊毒鬼。

  怨恨之义。

  这是遇四时不正阴阳衰败之气而成形之鬼,其所在之处瘟疫不止。

  傲慢。

  遇地上之气而成形之鬼,不得吃喝故称饿鬼。

  枉。

  遇幽晦阴暗阴阳难分之处则成形为鬼。此鬼会乘人熟睡时去压人。

  即见习交明之余习。

  遇日月精华之气而成形之鬼。魍指此鬼身形暗昧,魉指其身形不定。一般称山精即是,身形如小儿,只有一足,在山中学人叫声以迷他人。

  诈之义。

  遇到咒术(明之义)而成形之鬼,受咒术使唤以作祸福诸事。

  即受结党兴讼之义。

  遇人成形之鬼(即附于人身上),一般巫师、乩童等附身之鬼即此类。这些鬼传达吉凶讯息给他人,故称为传送鬼。

  与他过去(原来之义)有负欠财物或身命之人。

  怨家相对,互相值遇(相遇)。附注:以下讲鬼业报完再受畜牲之报。

  物怪之鬼是附于物体上成形,所附之物体消灭(销之义)则此鬼之果报即尽。

  枭是附土块成形,以土块为母,子成长则食其母乃贪物之余习所致。

  咎徵是天将降祸于人(咎之义)的徵兆(徵之义)。咎徵类畜牲如色禽淫兽之类,这类动物出现则将有天灾人祸出现。

  有毒的动物,如毒蛇、蜈蚣等。

  可食之畜牲,如牛羊之类。这是饿鬼在地气消灭后鬼业报完所投生者。

  如貂、蚕等可作人之衣服或马驴供人骑乘,服务他人之畜牲类。

  候鸟等鸟类畜牲,由于其能与气候相应故称“应类”。

  吉(休之义)兆(徵之义)类动物,如凤凰、麒麟等听人驱使呼唤。

  循是顺服之义。如鸽、猫犬等宠物可传达讯息,为传送鬼余报所生。附注:以上这些鬼类余报所生的畜牲类皆是为“酬债”,故会被杀、被玩、被役、被使唤、被食、被穿等。

  各种恶业果报,在本心之中都属虚妄所浮现(浮虚之义),妄想所凝结而成。

  若那个酬还宿债者其所酬还的份量(分之义)超越其该偿还之债,则此众生(指此还债者)会投生为人返来讨其所剩之债(即超越该还的部份)。

  “彼”指被讨债之人,“力”指善业之力。如被讨债之人有力与福德,则此人可以人身偿还他前生用为过多之力(由酬还者而来之债)。

  若被讨债之人没有福报,则必须投生为畜牲来偿还其前生余欠的债。(即前二个注所述者)。

  舍摩他形容佛之慧力。此即除非遇到有佛慧者或遇佛出世间说法开示,否则众生彼此相杀永不会停止(寝之义)。附注:以下讲畜牲业报尽后才生为人,依原本业因之异而有十种:(一)顽类:枭类报尽生于人道中,此种人带有顽类之特质(经文参合之义)例如此人既恶且愚笨。(二)异类:咎徵类余业所生,此人具妖异、怪异之形,如身体有怪形,六根与他人不同。(三)庸类:有庸人之特质。(四)狼类:此类人如狼不慈悲。(五)微类:此类人有卑微下贱之特性。(六)柔类:此类人有柔弱被欺之特质。(七)劳类:此类人有劳苦不息之个性。(八)文类:此类人小有文才、与人应对不失其礼。(九)明类:此类人有世智辩聪之特质。(十)达类:此类人具有世故通达人情之个性。

  妄计恶业以为实有。

  由惑起业,由业生果,依缘生果报之法而有轮转。

  依妄念起修行希望能留住思想(存想之义,如修元神)巩固身形(如希望寿命千百岁)。

  服食丹药。

  服食丹药有成效,身健无病,寿命延长,步行如飞叫地行仙。

  这种人心存坚固身形而服食草木(此与前之地行仙不同,地行仙是热食,如吃烧炼的丹药,而此是生食,如吃灵芝黄精等),久行不息,则由于服药之道圆满有成,名为飞行仙。飞行仙是身轻体健,能飞高走低之义。

  坚固身形服食金石(如铅、汞等),行之不止,久之化形易骨之道圆满有成名游行仙(游于世外行于世间)。

  心存坚固身形之念而运气(动之义)守窍(止之义),如此行之不息,久之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精气两化,形神皆妙,可游虚空名空行仙。

  心存坚固身形之念,修习咽津液之术,久行不息,则水升火降而成内丹(此谓润德圆成),如此可御气飞天名天行仙。

  心存坚固身形之念,取日月精华、云彩之色,久行不息,吸食粹取日月精华圆满有成,则精神与物质二者相通无碍,可穿金入石无所不去,此名通行仙(通行无阻之义)。

  心存坚固身形之念,以持咒禁(咒语与禁戒)修行,久行不息则咒术法力圆满有成称为道行仙(行道以养生济世之义)。

  心存坚固身形之念,存思想于顶门以观元神,系心念于脐下以练气,久行不息则思想忆念上圆满有成,元神得以出入自在,这种人名照行仙(即以观照成就之义)。

  心存坚固身形之念,而行男女交遘之术,久行不息则因男精与阳气、女精与阴气互相交感相应(感应之义),这种在“精”方面修行有成叫精行仙。附注:道家之精气神大概等于佛家之五蕴身、肉身与气身三者。“精”大概是指五蕴身与肉身。

  心存坚固身形之念,修行求能以心变化诸事(变化之义),久行不息,觉悟到心与造化相通,如此能移山倒海,翻易四时,此种名绝行仙。附注:仙家是性与命双修,修性成阴魂鬼仙,以神魂为性。修命可得轻妙长生之身体。双修则得以神形俱妙。他们是以人身修行,使人身寿命延长,精神长留人间,此与“天界”不同。天人是依上品十善及世间禅定为因,舍人身而得天身之果报。仙人居海上深山皆非天界。

  修练妄心。

  生命之理。

  不求常住之真心。

  于邪淫中心不奔流放逸(即心无邪淫之义。)且于邪淫之心全无以致心能清澄莹洁生出光明,故命终生四天王天。附注:诸天界的详细情况请参考各种“佛学辞典”或参看药师山刊物“佛教的世界观”,在此不再详述。

  四天王天是东方持国天,西方广目天,南方增长天,北方多闻天,男女淫欲同于人间。

  尚有淫念之义。

  逢欲爱之境界时则短暂相交,过后就不再思忆。

  一切时间心皆清净,但有外之应触到来时,尚未能完全违抗拒绝。

  “精微”指此天的精细微妙。(含内外院)。“不接下界”指兜率天之内院。此句是说这种人命终之后将投生兜率天(含内院与外院),“若能” 进一步生到内院则不与下界诸人天境界相接(内院是弥勒菩萨教化之地),三灾皆不能及。附注:三灾指水火风三灾,下文有解释。

  行淫欲之心。

  没有世人行淫之心,只是随同世人不得不行淫欲之事,于行淫之际(交之义),心中了然超越(即心不在淫中)。

  能超越化乐天(化之义)与其下四天(无化之义)之境界。

  对行淫之事表面(形之义)看好像已出离冲动(出动之义,不再冲动),实际内心尚有交缠存在。附注:以上六欲天的果报是以“十善”为本(天台宗之说),若兼护法则生四王天。兼慈化则生利天。兼不恼众生、善熟纯巧则生夜摩天。兼修禅定则生兜率天。兼修欲界定则生化乐天。兼修未到地定则生他化自在天。即前三天兼修功德善行,后三天兼修禅定。即以十善为因,功德善行及禅定为缘,十善中以断淫为首要,故于此分出胜劣(以断淫心之大小来分胜劣)。附注:以下讲色界十八天。色界天人皆已离淫欲染著,但身有色质、貌如童子,身银白色,衣黄金色,惟男无女,纯为化身,因色身殊胜故名“色界”。又名“梵世”,乃欲爱清净之谓。此天亦无食睡二欲,倦则入禅定,出定则精神饱满故称“以禅悦为食”。欲界是苦、粗、障而色界则是净、妙、离。色界众生只是身心不行淫欲,故只有“戒德”尚未有定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