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集注》之张无尽注考察

金刚经 | 作者:李艺敏 [投稿]

  摘要:金刚经》是大乘般若重要经典,传到中国后深受欢迎,历来注者不断,其中荟萃众说之集注本亦不少,明成祖朱棣的《金刚经集注》便是之一,其编选之注家极为广泛,有帝王、禅师、文人士大夫,甚至还有道士,张无尽即为其中一家,本文拟从张无尽的生平和佛缘入手,了解其人,并就相关文献记载来考察其与《金刚经》之关系,以及略考其注解在《集注》中的注释特点。

  一、引言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共有六种汉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历来注释颇多,集注本亦甚,《金刚经集注》原有南宋绍定杨圭十七家释义四卷,后演变为五十三家注四卷,明成祖御本《金刚经集注》以鸠译本为底本,“摒除五十三家本中传为梁昭明太子所作三十二分目,略减注者数家,而益以三十余种经文或注文,写成一卷 ”。张无尽注在朱棣《金刚经集注》共有六处,注文没有经过删减,收入其中,也许正如他在序文中所说的“选其至精至要经旨弗违者重加纂辑特命锓梓用广流传。” 但是历来研究者对张注研究很少,甚至在相关专著也未提到其注解《金刚经》,故本文拟从张无尽的生平和佛缘入手,了解其人,并就现有相关文献考察其与《金刚经》的关系,以及考其注解在《集注》中的注释特点。

  二、正文

  (一)、张无尽生平

  张无尽,原名张商英(公元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其一生历经三朝(神宗、哲宗、徽宗),官至宰相,张商英生活在北宋中后期,正值新旧党争,其政治倾向较为复杂,早年追随熙丰新政,倾向于新党代表性人物,颇有“忧国而不惜官”的贤士风范,因其敢于直言极谏,故不可避免受旧党集团攻击,但在某些特定时期其亦与旧党妥协交好,因此又屡屡与新党权利核心发生冲突,并多次遭受新党集团的挤压排斥,总之,鉴于其政治倾向的不确定性,历来对他的评价不太好,正史云“商英作相,适承蔡京之后,小变其政,譬饥者易为食,故蒙忠直之名。靖康褒表司马光、范仲淹,而商英亦赠太保。绍兴中,又赐谥文忠,天下皆不谓然”。

  在思想上,张商英自幼浸淫儒学,终其一生不失其文人士大夫本色,他早年沾染道风,中年开始向佛,曾受黄龙派东林常总禅师的印可,最终得以列入黄龙派兜率从悦禅师的法嗣,是北宋中后期佛教乃至道教最得力的外护居士;他会通儒释道三教,主张三教融合,推动了宋代三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在儒、释、道三教中,张商英向来以“佞佛”著称,因此历来佛教文献对其评价较高,在佛教各种灯录中或为其立传或记其言行,他的《护法论》,为佛教作辩护,向来为佛教人士推崇,也因此有“护法丞相”之称。

  其主要佛学著作有《护法论》(一卷)、《续清凉传》(两卷)、《法华经合论》均可见于《大藏经》。

  (二)、张商英的佛缘

  张商英的禅学修养较高,被推举为“相公禅”。据《五灯会元》载,张商英初不信佛法,有一次他进入一寺庙,见到用金字整齐书写的藏经梵夹,非常愤怒地说到 “吾孔圣之书,不如胡人之教人所仰重?”,于是“夜坐书院中,研墨吮笔,凭纸长吟,中夜不眠”,他的妻子向氏问他夜深为何还不去睡,张把事情告诉了她,向氏说到“既是无佛,何论之有?当须着有佛论始得”,“公疑其言,遂已之。”

  后来张商英在朋友家中见到《维摩诘经》,信手翻到“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 处,大为赞叹,借回家中阅读,为其内容折服,从而深信佛法。

  张商英的佛界交游较广,最多且影响最大的是临济宗黄龙派,他首先得到东林常总禅师的印可,后在兜率从悦禅师下开悟,最终被列为临济宗南岳下十四世兜率悦禅师的法嗣。

  张商英得到常总禅师印可后颇为自负,认为已经开悟,路上遇见兜率从悦禅师时讥讽说“闻公善文章”,从悦大笑道:“运使失却一只眼了也,从悦,临济九世孙,对运使论文章,政如运使对从悦论禅也。”从悦禅师说文章对于我来说正如禅对于运使你一样,意即张还未开悟,但是张商英“不然其语,乃强屈指曰‘是九世也’”,当夜张到兜率处拜访,谈话中颇为称赏东林,但从悦不肯定他的说法,张在寺庙后的拟瀑轩题了一诗,其中一句云:

  不向庐山寻落处。象王鼻孔谩辽天。

  意在讥讽从悦。悦禅师问张既然东林印可了他,那么他您对于佛祖的言教还有疑问吗,张坦诚说 “疑香严独脚颂,德山拓钵话。”。从悦便再问他“既于此有疑,其余安得无耶?祇如岩头言末后句,是有耶是无耶?”张说有,从悦大笑,便回了方丈室,但是张商英回去后一夜睡不稳,到五更下床,不小心触翻溺器,忽然大彻,猛省前话。于是作了一则偈颂:

  皷寂钟沉拓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祇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

  并立马去敲方丈门,说捉到贼了,从悦让他先回去,等第二天再说,第二天张商英把偈颂拿给从悦看,从悦于是对他说:

  “参禅祇为命根不断,依语生解,如是之说,公已深悟。”

  (三)、对《金刚经》的注解或赞颂

  罗凌博士在其专著《无尽居士张商英研究》中对张商英的著作有一个详细的爬梳,但是未提到其关于《金刚经》的著述,其实张曾对《金刚经》做过注解或写过相关赞颂,并经编撰成为五十三家注之一,后也为明成祖朱棣编的《金刚经集注》选入。

  下面概述关于张商英注《金刚经》的文献资料:

  最明显的文献证明是保存在明成祖朱棣选编的御本《金刚经集注》中的六处注解,其形式为“张无尽曰”

  另外在《新纂续藏经》24册0465卷的宋·昙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采微余释》卷尾附有《金刚经四十二分说》一卷,宋张无尽述,但只有存目,没有原文。昙应是宋代人,离张商英的时代近,其说法应该比较可信。其他的关于《金刚经四十二分说》的记载还有:

  《佛书解说大辞典》第三卷,小野玄妙,株式会社大东出版社,1933,P452。

  《韩国佛教所依经典研究》李智冠,伽山佛教文化研究所,1969,P244。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刘扬忠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P372。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周裕锴,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版,P47。

  《禅宗语言》周裕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P146。

  另外目前文献中能够找到的关于张商英《金刚经》的著述,有《金刚般若经三十二分说》,此篇是就梁昭明太子的金刚经三十二分命名由来的偈颂。

  兹据朱棣《金刚经集注》汇其六处注解为:

  (1)、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张无尽云。夫学道者。不可以温饱为志。本求无上菩提出世间法。若以事不如意为怨。而图衣饭为心者。又何益于事乎。

  (2)、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张无尽曰。不住色布施者。谓智慧性照见一切皆空也。梵语檀那。此云施。菩萨无色可舍。名为布施。如药对病似空含有。有病既除。空药俱遣。色空泯绝。中道皆亡。了无一法可得。二乘之人。舍色取空。为不住色而行布施。玄奘法师所译经云。不住于色。不住非色。香味触法。一例皆然。是故空有悉皆无住。无空可取。无有可舍。空有同如。一体平等。平等行施。即知法界不住有施。不住无施。不得有无二边障碍。施心广大。犹若虗空。所获功德。亦复如是。故经中举十方虗空较量施福。即斯意耳。

  (3)、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张无尽曰。佛为无上法王。金口所宣。圣教灵文。若一诵之。则为法轮转地。夜叉唱空。报四天王。天王闻已。如是展转。乃至梵天。通暗通明。龙神悦怿。犹如纶言。诞布诏令。横流寰宇之间。孰不钦奉。诵经之功其旨如此。若止形留神往。外寂中摇。寻行数墨面已。何异春禽昼啼。秋蛩夜鸣。虽千万遍。果何益哉。池阳芗山因禅师遣僧往大通镇陈宅求经。颂曰。灯茏露柱炽然说。莫学驴年纸上钻。看经须具看经眼。多见看经被眼谩。

  (4)、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张无尽曰。四序炎凉去复还。圣凡只在剎那间。前人罪业今生贱。倒却前人罪业山。

  (5)、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张无尽曰。非法无以谈空。非人无以说法。此谓不同生灭之心有法可说也。若有生灭心在而说法者。是教一切人不能得见自性。谓之谤佛。但无生灭心。方可说法。

  (6)、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邱。比邱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张无尽曰。傅大士庞居士。岂无妻子哉。若也身处尘劳。心常清净。便能转识为智。犹如握土成金。一切烦恼。皆是菩提。一切世法。皆是佛法。若能如是。即为在家菩萨。了事凡夫。岂不韪欤。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又何假如许开示耶。论语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法华经云。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

  以上六处与明洪莲编的《金刚经注解》(世称五十三家注)除个别字出入外,均相同。

  其中(3)和(6)处的在《护法论》中有相应的文字,但是又有所减少,(3)少了“池阳芗山因禅师遣僧往大通镇陈宅求经。颂曰。灯茏露柱炽然说。莫学驴年纸上钻。看经须具看经眼。多见看经被眼谩。”,(6)处少了“论语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此外第(4)全条在《禅宗颂古连珠通集》有收入,是一则偈颂。

  其余三处来源无法考释。

  综上考察,张商英应该是对《金刚经》做过注解或写过偈颂,只是后来亡佚不传。

  (四)、在《金刚经集注》中的注解特点

  通过对以上六处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张商英的注释不局限于对经文字词解释,而是透过经文或以偈颂的形式来阐述其对经文的理解,如第一处“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其说“夫学道者。不可以温饱为志。本求无上菩提出世间法。若以事不如意为怨。而图衣饭为心者。又何益于事乎。”学道之人是求无上菩提出世间法,如果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只求温饱,对成道是没有益处的。再若“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说“四序炎凉去复还。圣凡只在剎那间。前人罪业今生贱。倒却前人罪业山。”则是以偈颂的形式来表达。

  纵观《金刚经集注》的全文,张无尽六处注解一般放在中间或末尾,虽然不多但也起到了补充理解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断张商英对《金刚经》做过注解或者相关的偈颂,且经选编成为五十三家之一,其为数不多的六处注解还被明朱棣本《金刚经集注》选入,并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罗凌.无尽居士张商英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第1版.

  [2]罗凌.张商英生卒享年辨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2008年1月.

  [3]元脱脱.《宋史·张商英传》[M].卷三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

  [4]宋普济.《五灯会元》(下)[M].中华书局.1984年10月1版.

  [5][明]朱棣.《金刚经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

  出自: 《青年文学家 》2009年3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