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32、缘

  今天我们在庄严寺聚会,依佛法来讲,是因为我们彼此宿世因缘成熟,或者说众缘具足,所以能聚在一处,并非偶然。这个‘缘’字在佛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诸法缘生,性空缘起,都是佛陀亲证的重要教义。

  今天我准备和各位讲两件我亲身遇到的事实,想在这些事实中,让各位体会到缘的重要性及微妙处,供各位参考。

  在未讲这两件事实前,应该先对这个题目‘缘’字稍有交代。根据《辞海》,这个缘字,音‘沿’,‘因也’。所以在中国文字中,也可以说缘即是因。可是在梵文中,‘因’是 Hetu,‘缘’是 Pratyaya。Hetu 是指结某种果必须要有的主因。譬如结瓜结豆,必须要有瓜或豆的种子,所以种子是主因。而 Pratyaya 是指所有帮助这主因结成果的助因,助因就是佛经中的‘缘’,没有缘,这主因就不可能结果。譬如种子必须有日光、水分、泥土等方能结瓜或结豆,所以日光、水分、泥土等就是助因。中国的佛经多从梵文翻译过来,所以在佛经中也将因和缘分开,主因称因,助因称缘。没有缘,或者缘不具足、不够,这个主因也就会迟迟结不出果。这一个真理,十分重要。我们如果能彻底掌握住这个真理,对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一切事情,都会渐渐地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可以帮助您减少因为这类事情而引起的梦想颠倒,甚至于身心受苦。

  一九七四年,我有缘认识了西藏密宗白教的领袖第十六世DB法王。那是他第一次到美国来弘法,住在我长岛的菩提精舍中,因此有相当多的机会亲近他,他的弘法热忱与慈悲和蔼,给我极深的印象。

  一九七五年,他第二次来美,要我帮他在纽约建一所白教的北美道场。那时美国佛教会已发动造庄严寺。敏智、仁俊、圣严等各位法师,带领著不少同修,真所谓筚路蓝缕,正在一片荒山森林中觅径辟路。我记得仁俊法师那时曾口占一诗:

  一片天青一片禅 山深水活意超然

  他年最是宜人处 岭上梅花谷口莲

  今天正好仁法师亦在座,不知仁法师还记得这首诗否?目前还是岭上无梅谷缺莲,不知仁法师愿发心来完成您的诗意否?

  美国佛教会那时已在我四百六十英亩的土地上,选了一百二十五英亩(相当于五十二甲余)的土地,包括一个五英亩大小的湖。所以,当DB法王嘱咐我帮他兴建北美道场时,我就将剩下的三百三十五英亩地全部让他选用。可是说来奇怪,他们踏遍整块山地,竟找不到一处像庄严寺那么背山面水,三边怀抱的适当地形、各位!请注意,这是缘不具足的第一个象征。

  一九七六年中,DB法王好不容易选定了一块在卅五英亩湿地边缘上的高地,准备将来将此大湿地开辟成湖。同时,我又为他在那地的近旁,买下一所房屋,作为他们的临时场所。这所房子后来仁法师也曾辟为精舍,驻锡其中。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一切法律文件都已准备好,决定正式签字。DB法王及他的几位仁波切及随员等都已住在那屋里,客厅怖置得相当华丽,屋外也褂满了西藏旗帜,充分表显出密宗道场的风格及庄严气氛。当我到那所房屋去谒见DB法王时,他们还吹起号角,以示隆重。

  可是,缘不具足的象征接二连三。正当我走进厅内,向DB法王顶礼时,挂在墙上的一张他的照片,忽然掉了下来,随从为之失色。后来我们准备签字时,姜贡仁波切将大窦法王常用的墨水钢笔交给他,请他签字,DB法王签了下去,可是笔中竟然没有墨水。这一来又是一阵忙乱,赶快换来另一支笔,方才签字盖章。

  一九七七年五月,DB法王在那选定的场所,举行净场典礼四天。第四天来宾约三百人,包括了当地的镇长等,我记得陈健民居士还专程从三藩市赶来参加。仪式在一个大帐蓬中举行,正当仪式进行中,忽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一时风声、雨声、号角声、铃声、鼓声混成一片。现在回忆起来,后来几年中庄严寺的几个重大法会,总是天色睛朗,相较之下,实在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以DB法王的修持及经验,我绝对相信,他对这块地缘不具足的事实,一定更比我们敏感。所以在净场之后,他们就积极地寻找其他的地区。

  几个月后,DB法王对我讲,他们在纽约的 Woodstock 看中了一家有四五十间房间的旅社,因主人年高,正在廉价出让。旅社在山丘上,气势不错,也有足够的土地可供作扩充。法王问我愿不愿意助他买下那边的地及旅社,他愿放弃此间的三百多亩土地。因为有现成的房舍,他们可以立即成立道场,接引信徒。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并遵照他的意思去做。

  各位如果到过 Woodstock,看到现在他们新盖好的华丽庄严的西藏式寺院,不能不钦佩DB法王的明智决断。而我,这二十年来,深深地体会到要在一片荒山中建造一座寺院是何等的艰难辛苦。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这类缘不具足的象征,他们不另去找地方,不找到 Woodstock 有四五十间房间的场所,仍在这块地上开山辟路,从头做起,KTD(DB法王的道场)绝不可能有如今日的成就。

  各位,现在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这件事实中,各位可曾发现些什么道理?

  (有的说:‘DB法王道场的缘不在此地,是在 Woodstock。’有的说‘因为他发觉这块地不适合,所以又去找别的地方而找到了 Woodstock。’有的说:‘因为此地的缘不具足,反而造成他得到 Woodstock 的缘。’)

  你们都说得很对,不过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因为此地的缘不具足,反而造成他得到 Woodstock 的缘’,使他能提前成立道场,奠定基础,完成新的寺院。

  各位,这个关键在什么地方呢?根据我的观察:关键在于他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他不因为此地缘不具足就懊恼,怨天尤人或放弃。他充分地利用了这里缘不具足的缘,仍能使我高高兴兴地帮他建立 Woodstock 的道场,更迅速圆满地完成了他的目标。

  各位不妨自己回想,您过去有没有缘不具足的经验?而您是如何利用这个缘不具足的缘?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我读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忽然患了白喉,那是一种传染病,所以我被逼辍学,只好回家乡养病。各位请注意,读书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的助缘,所以病了,即是缘不具足,不能继续读书,只好回家。那时我还不懂佛法,什么叫缘?或者缘不具足?所以因传染病而被逼辍学,心里非常难过,可是毫无办法。

  在养病期间,没有事做,一天到父亲的书房里,在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书叫《楞严经》,竟看得大感兴趣,不但烦恼懊伤的心情大为减少,而且成了我以后对佛法发生兴趣的开端。研究《楞严经》要有空闲的时间和清静的环境,所以家乡养病,竟成了读《楞严经》的极好助缘。

  这是我今天想贡献各位的第一点:凡是遇到缘不具足,您原想达到的目的遇到障碍挫折不能完成时,千万不要懊伤烦恼,怨天尤人,要尽量保持冷静的头脑,这个缘不具足的缘,往往能使您达到一个比原先更美满的果。这是学佛的真正好处,不仅是理论,希望各位记在心上。

  我想讲的第二件事,即是庄严寺的这尊千年古观音像。这尊观音像降临纽约庄严寺的故事,在座的已有不少位听到过。简单地讲,是在距今六十六年前,有一位自称做进出口生意的北欧丹麦人,送一大堆残破的木质古像到 MR.PAUL RUDIN 家里,请他修理。MR.RUDIN 是一位雕刻家,那时才廿九岁,住在距离现今庄严寺不远的地方。RUDIN 接下来研究之后,发觉这一堆破木像是一尊东方的古雕像,他自知经验不够,无法修理,要退回给那位丹麦人。可是依照留下的公司电话及住址,竟无法找到这位丹麦人,也不见他再来。隔了一年,RUDIN 只好将这一大堆木料存上阁楼,等他来取。可是这样一等,竟等了六十三年。

  一九九一年,他已九十二岁,听说附近有中国人在造庄严寺,正在雕塑一尊大型佛像,他好奇心起,乃与八十七岁的夫人,于是年十一月扶杖前来参观。那时正好陈长庚教授将大佛头部塑成,老 RUDIN 欣赏之下,叹为观止。

  三个月后的一九九二年一月,MR.PAUL RUDIN 就逝世了。据他夫人讲,他临终时说,在阁楼上的那尊东方古艺术品,他没办法将他修复,但保管了六十多年,现在已找到了可以修复这古像的人及这尊古像应该在的地方。他说:‘我的任务已了,可以走了。请您将这尊古像捐给庄严寺。’

  这个故事,听来好像很简单,可是这一年多来,有许多问题,我竟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想趁这个机缘,列出几个重要的关键问题,请各位来共同研究。

  在这个故事中,除古观音像外,有三位重要的人物:丹麦人、RUDIN、陈长庚教授。

  我们现在暂且不谈这尊古观音像在这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如何雕成?供养在何处?如何遭破坏?何时又修复?(照陈教授在修理过程中发觉,至少有过一次重修。)如何又遭破坏?如何及何时落入外国人手中?如何运出中国?曾到过什么地方?如何转入这位丹麦人的手中?这些问题,太渺茫也太复杂,而且根本无法考据证实。只有一点可讲,即是在这过程中,一定包含了许多微妙的缘,我们且不去讲它。今天,我们就从丹麦人开始。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位丹麦人为什么会将这破旧不全的东方雕像,送到年才廿九岁,住在纽约郊外的 MR.RUDIN 家中?他一定作过一番调查,方才知道 MR.RUDIN 是一位雕刻家,那末,他也应该知道在纽约、波士顿一带,比 RUDIN 出名的雕刻家多得很。他既是做进出口生意的,不会不知道美国许多都市中的博物馆都会出高价收买古物,一定会有懂得东方艺术的雕刻师肯和他合作或向他收买这件古物。而他不如此做,却偏偏送到一位住在乡郊的年轻雕刻家家里去。

  各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一个重要的缘。因为如果这尊破像在一位有经验的知名雕刻家手中,很可能这尊像今天不会在庄严寺,而是在大都会博物馆。您说对不对?

  又譬如送到一位四五十岁已经成名的艺术家家中,即使一切都和 RUDIN一样,将之存入高阁,六十三年之后,他将是一百十岁的人,完成任务的希望将十分微小。所以,廿九岁竟是可以付托的最高年龄,您说奇怪不奇怪?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丹麦人的失踪。很明显的,MR.RUDIN 急于将这堆破碎人像还给丹麦人。可是据 RUDIN 夫人讲,RUDIN 曾三番两次打电话,却无人接;按地址去找,也找不到这家公司。丹麦人则一去不回,不曾再露脸。各位,如果丹麦人是存心要毁灭这堆破料,则又何必这么大费周张地送去 RUDIN 家。这是木材,尽管是硬木,但还是可以火烧。因此,在这整个故事中,这位最重要的人物,丹麦人的出现及失踪,实在具有高度的神秘性,始终在我心中成了不可思议的缘。各位,有何高见?

  第三,有 MR.RUDIN 这个人出场,也很特别。庄严寺离开他住的 PATTERSON 不到半小时车程,中国人造庄严寺已有近十年的时间,而塑造大佛像也已近一年。他不早不晚,偏在他去世前三个月,忽然动念要来庄严寺看佛像。九十二岁的高龄,扶著手杖而来,已显得老态龙钟。各位,这个时间实在凑得太妙了。如果他早来,大佛头部尚未塑好(只相差几天),他也看不出陈教授的手艺,不可能生付托有人的心。倘若他动念太迟,已经病卧床上,这个缘也将错过!倘若他不来看,我相信他也绝不可能起意付托有人,找到应是此像所在之地,遗言夫人,将此像捐给庄严寺。各位,请想一想,这个缘是何等的微妙,差不得一点,简直令人有一发千钧之感。

  第四,MR.RUDIN 一生做雕刻家。我到他家中去的时候,看到很多他的作品。据他夫人讲,他也曾有作品为博物馆所收买,则在此漫长的六十几年中,难道 RUDIN 竟没有动过学习东方雕刻艺术,将这尊古像修复,让大博物馆高价收买的心吗?退一步讲,他在艺术圈子中这么久,难道找不到一位其他的雕刻家和他合作吗?这尊古观音像,只要在他九十二岁以前,即已修得像个样子,即会被博物馆收买,就不可能降临庄严寺。所以在阁楼上等了六十三年,竟变成今日所以会在庄严寺重行出现受人供养礼拜的重要因缘。您说微妙不微妙?

  第五,陈长庚教授的登台,当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缘。不但 RUDIN是因为看了大佛头部而生付托有人的决定,如果没有陈教授,即使 RUDIN 要将这堆古木像送给庄俨寺,我敢担保我们决不敢接受。陈教授原在中国杭州艺术学院担任教授。一九九○年初,来美探望儿子,原定七月间回去,不料六四事件发生,回去不得,留在美国,遂担任了塑造大佛的角色。如果没有六四事件,等我们决定要建毗卢大佛时,他已早回国去了。MR.RUDIN 是不是也会看中另一位中国雕刻家的手艺,那就不得而知。所以,这个缘也十分微妙,六四事件和陈教授原定的回国日期相差仅一个多月!

  第六,再推前一步,我们为什么会在此地兴建庄严寺?为什么先建一座观音殿而不像一般建寺,先建大雄宝殿?为什么会决定造毗卢遮那大佛?这些都是使今天有这一尊古观音像供在此地的重要助缘。千年前这尊观音像很可能是在中国的故都长安,而今日却在万里外的U.S.A,仍旧由中国人将它修复,受中国人的礼拜供养。各位,这尊观音与我们中国人的缘,可不能说不深呀!您们的感想如何?

  我可惜不能像仁法师一样当场口占一首,但此中情节,实在值得题诗以记。不知仁法师能满我们的愿不?

  对于各位,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各位现在已知道这尊古观音像,是因为这许多微妙的缘聚合而成。可是今天各位之能在庄严寺供养这尊观音像,其中还有一个极重要的缘,这个缘是什么?我不讲了,要留给各位去参,参透了,望您多多珍重。祝您们福慧增上。谢谢各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