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前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前言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通称《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也是大乘空宗的代表经典。此经在我国汉族地区流传很广,习诵普遍。

  自南北朝以来,迄至近代,不但佛教界弘通最盛,社会知识人士知其名者亦不知凡几。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837年就有外国佛学者从藏文本译为德语,收藏于德国海达斯勃大学。以后又有国外专家从汉文本译成英文,从日文本译为英文、法文,收藏于这些国家的学术研究机构。可见此经流传区域的广泛,影响的深远。《金刚经》的汉文译本有六种,最早的是后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其文雅洁通畅,信实达意,不但广大佛教弟子欢喜信受,当时众多的文人哲士亦颇赞赏。此经以后所以盛传于世,固然有其丰富的内涵义理,但什师的译文明白晓畅,语言洗炼,条理分明,把深奥玄妙的般若妙义,以三段论式,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使上中下三根皆能信受乐诵,也是重要的原因。此后,自北魏到唐代,又有五种译本,经名有的相同,有的相异,译意也各有千秋,但后世广为流通的,仍是罗什三藏的译本。从南北朝到唐宋,五六百年间,此经的注疏,已有七八百家之多,天台、贤首、三论、法相、禅、净各宗匠巨擘,皆为之作著。据《六祖坛经》记述:六祖慧能大师出家时,卖柴维生,某日途中闻人读诵《金刚经》,立足静听,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豁然有悟,遂投黄梅五祖弘忍禅师门下,默契心印,得受法衣,大阐宗风其推重《金刚经》,以般若空义,启发内慧,直指心性,顿悟成佛。禅宗从此弘扬大盛,并对以后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明清以后,及至现代,佛教的硕德俊彦,续为本经作注释义的,又不下数百,其数之多,为诸经之冠,可谓汗牛充栋,皆以罗什三藏的译本为蓝本,以后的弘传,将不可限量。

  我国的汉文佛经,多从古印度的梵语翻译而成。早期的译经工作,大都是外国僧人来华所为,他们虽精通梵文,却多不善汉语,所译的经论,多半是口传笔授,同中国的僧人或文士合作。由于语言不能完全通达,汉人对原文经义不能完全理解,所译的经论不能与原文之意相吻合。罗什三藏法师慧根夙厚,颖悟异常,既精于梵文,又通晓汉语,对六朝文学也有相当修养,富于表达能力,座下的入室弟子中,如道生、僧肇、道融、僧睿等,皆是儒释兼通的饱学之士,故其所译的经论,不但符合原意,而且文体语言颇合当时汉民族的口味,使人读之无外来语之感,一变过去朴拙无华的古译风,这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文化史上是极其难得的。时代的巨轮进入21世纪,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悠久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有重大的发展,反映文化的语言文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佛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文化,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

  一千多年前所译的汉文佛经,文体结构,用词缀句,都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使人展卷常有艰涩难懂之感。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探求与向往,日益迫切。知识分子与初学佛者,有心研读佛经,探究其理,大多被浩瀚的经卷,深奥的文辞所阻,难以入门,每每望经而兴叹!在当前新的历史潮流推动下,将哲理深邃的古汉语佛经,改写为现代文,消除文字上的障碍,让博大精深,济物利生的佛教义理,普及人民大众,满足众生需要,实乃当务之急,这是佛弟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太虚大师、圆瑛大师、清净居士等曾对《金刚经》或进行义疏浅解,惑进行串讲;四十年代,江味农、蒋维乔、范古农、胜观等人在弘扬《金刚经》方面作过努力,在此基础上,八、九十年代徐恒志、吕家森、郑钟福等将《金刚经》改写成语体文行世,得益人天,可谓因缘殊胜。更有台湾青年法师、吴中修文法师等于九十年代末,将《金刚经》大胆改写成白话文,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信众亲近《金刚经》打下了基础。仍感一粟千钟,不足以应求,须有志同道者共同发心从事。

  笔者慧根陋劣,佛学浅薄,文化水平有限,但凭拳拳报佛恩之心,不揣谫陋,选此广泛流通的什译《金刚经》,作一大胆尝试,改写为现代文,附以浅注,供初学佛者参阅。拙文按照原经直译,尽量保存原文中的词语,有些地方添一两个字,力求不失原经之貌,使之口语化,通俗易懂。对经中常用的名词,如“世尊”、“众生”、“善男子”、“善女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第一次改写为现代口语,使读者明其义,为使文字简洁,以后仍用原句。术语则用原语,加以注释,不改为现代文。文内括弧之语,是笔者所加,例如第一章开端,“佛在舍卫大城郊外,祗树给弧独园”的前面,加[侨萨罗国首都]。“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共聚一起”加[常随弟子]。“佛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加[不择富贵贫贱,以平等心]。“敷座而座”最后加[寂然入定]等等,使初学者明其所以,通晓全篇经义。因为原经中没有这类短语,故用此[]号标出,表明是笔者增添的。古德云: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便同魔说。所增之语,倘有误读者慧命之处,这个因果罪愆,愿由笔者承担。改写之文,不计文字工拙,但求无违经义,舛误之处,敬请海内外方家指正。

  此举非敢效法前贤,寄望流通后世,但愿能为引玉之砖,激起各方淄素大德的共鸣,同发菩提心,将卷帙浩繁的古汉语佛典,有选择地改写为现代文,使之大众化,普及流通,为建立人文佛教提供学习教理的方便,这是笔者唯一之愿望。此事关系佛教慧命重大,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项新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不是少数人在短时间内能做好的,最好有领导地组织人才、经济力量择一清静地址,有计划地从事,方能顺利完成。任重道远,众志成城,愿我诸佛子,共襄此盛举。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