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优楼频蠡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栴延。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难等。皆大阿罗汉。而众所知识。如调象王。所作已办。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梵德菩萨。净行菩萨。无边行菩萨。而为上首。跋陀波罗。应与无边俱为上首也。他方月音菩萨。月藏菩萨。妙音菩萨。而为上首。如是等诸大菩萨。皆久修梵行。安隐清净。住首楞严三昧。皆悉具足八万四千诸波罗蜜。于娑婆世界及十方国。示现作佛。转妙法轮现般涅槃。于耆阇崛山升仙讲堂。皆师子吼。是诸菩萨摩诃萨等。各各自说过去因缘。如是音声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皆悉集会
尔时世尊从石室出问阿难言。今诸声闻诸菩萨等皆何讲论。阿难白佛言。世尊。诸菩萨众。各各自说宿世因缘。尔时世尊安庠徐步如大龙象。披僧伽梨入大众中。告诸菩萨言。汝等今者各说何义。其大音声遍满世界。跋陀波罗菩萨。即从坐起。自为世尊敷师子座。头面礼足请佛就坐。白佛言。世尊。我于今日欲少咨问。唯愿世尊。为我解说。说是语时。八万四千诸菩萨等。各脱璎珞散佛供养。所散璎珞住佛顶上。如须弥山严显可观。有千化佛坐山窟中。时诸菩萨顶礼佛足。异口同音白佛言。世尊。世尊与贤劫千佛。过去世时。种何功德。修何道行。常生一处同共一家。于一劫中。次第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化度浊恶诸众生等。令其坚发三种清净菩提之心。愿为我等及未来世诸众生故。当广分别贤劫千菩萨过去世时诸波罗蜜本事果报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广说。跋陀波罗。汝今当知。乃往过去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复过是数。尔时此娑婆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大宝。有佛世尊。名宝灯焰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彼佛世尊出现世时。亦以三乘教化众生。佛寿半劫。正法化世住于一劫。像法化世住于二劫。于像法中有一大王。名曰光德。十善化民国土安乐如转轮王。尔时大王。教诸人民诵毗陀论。时学堂中有千童子。年各十五聪敏多知。闻诸比丘赞佛法僧。有一童子名莲华德。白善称比丘言。云何名佛。云何名法。云何名僧。比丘答偈言
波罗蜜满足净性觉智慧
胜心得成就故号名为佛
无染性清净永离于世间
不观世五阴常住名为法
身心常无为永离四种食
为世良福田故称比丘僧
时千童子闻三宝名。各持香华随从比丘。行诣僧房入塔礼拜。见佛色像。彼像身量高六十二那由他由旬。八万四千诸相好门皆悉具足。时千童子见佛像已白比丘言。如此胜人大无上士。过去世时修何功德。乃得如是无上胜相。比丘答言。善男子。汝今谛听。佛世尊者。过去修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亦复修习三十七品助菩提法。故得如此端严之身。如来身者。不但有此八万四千诸相好门。亦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悲三念处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时千童子闻于比丘赞叹佛已五体投地。即于像前发弘誓愿。我等今者各各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算数劫必得成佛。如今世尊等无有异。第三童子名莲华藏。复发誓愿。我等今者因比丘故闻三宝名。复得见于如来色像。于未来世成佛无疑。未成佛间。恒与比丘共生一处。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时千童子闻三宝名身心欢喜。随寿长短后皆命终。临命终时以闻三宝善根因缘力故。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业。命终之后得生梵世。诸天生法生梵宫已。即得三念。自忆往世闻三宝名。以是因缘得生天上。时千梵王各乘宫殿。与诸梵俱持七宝华。至故塔前供养佛像。时千梵王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慧日大名称久住善寂地
闻名除诸恶自然生梵世
我今头面礼归依大解脱
说此偈已各还梵世。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时彼国王十善化人者。久已成佛。毗婆尸如来是。善称比丘尸弃如来是。时千童子岂异人乎。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后楼至如来是。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我与贤劫千菩萨。从彼佛所闻三宝名。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事如是
佛告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我念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此娑婆世界有一大国。名波罗奈。王名梵德。常以善法化诸人民。彼时人寿八万四千劫。时王梵德自见衰相。以国付子出家学道。于仙人生地。忧昙钵林中。晨朝出家。端坐思惟经一食顷。逆顺观于十二因缘。往复观察凡十八遍。应时即得辟支佛道。踊身虚空作十八变。优昙林中有五百梵志。见辟支佛足下有十二因缘文字。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五百梵志见此文字。有观无明缘行无所依起。有三百人。应时即得辟支佛道。又二百人。观无明缘行及爱取有。应时即得成辟支佛。又观无明乃至老死忧悲苦恼。因无常行成辟支佛。优昙钵林一日之中。有五百一辟支佛出现于世。是时大地六种震动。乃至梵世诸天宫殿。时千梵王各以衣裓。盛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至优昙林中供养辟支佛。头面礼足白言。大德。为我说法。时辟支佛踊身虚空作十八变。舒手现足。时千梵王见其足下十二因缘文字相现。见其掌中有十善文。于顶光中见五戒法八支斋文。时千梵王身心欢喜。受持读诵发弘誓愿。我等今者见诸快士。结加趺坐如入禅定。身分光明有此文字令我读诵。时梵众中有一梵王。名曰慧见。告余梵言。我于今者见辟支佛。受持五戒八支斋法。当行十善观诸缘起。以此善根回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等作佛时说法度人。过于辟支佛百千万倍。我成佛时。闻我名者。见我形者。速得除灭无量障碍。如我今者见辟支佛。时千梵王。供养毕已各还所安。随梵天寿后各命终。命终之后于娑婆世界千四天下。为千转轮王十善教化。本善愿故不随因缘。寿命八万四千岁。临欲终时雪山之中。有一婆罗门。聪明多智寿命半劫。于先经中。闻过去有佛号栴檀庄严如来十号具足。彼佛世尊说甚深檀波罗蜜。不见施者及以受者。心行平等而行布施。时大仙人闻此事已。从雪山出诣千圣王求索财宝。广为诸王赞说甚深檀波罗蜜。翘于右足而举右手。住立王前而说偈言
施为妙善药 服者常不死
不见身与心 观财物空寂
受者如虚空 如是行布施
无财及受者 乃应菩萨行
时千圣王。各以国土付其太子。告下诸国。我等今者欲修一切施。诸有贫穷须财宝者。可诣我所当随意施。尔时诸国一切人民。皆悉来集千圣王所。白言圣王。我等今者唯乏二事余无所须。何等二事。一者天乐。二者天女。时千圣王。持摩尼珠置高幢上。发大誓愿。我等福德受善果报真实不虚。令如意珠普雨天乐供给一切。应念即雨种种乐器。时诸乐器住虚空中不鼓自鸣。复更生念。若我福善真实不虚。令如意珠普雨天女。应念即雨种种天女。容仪庠序如魔天后。一一天女各有五百眷属以为侍者。时千圣王满众愿已。即舍国土出家学道。时王千子及诸臣民。皆悉号啕随从王后。奉送大王至于雪山。时千圣王告诸臣民。诸行无常我身无主。性相皆空有者归灭。我于今者信解此义。是以弃国无所恋着。即随婆罗门入于雪山。王子臣民辞退还国。时千圣王。于雪山中各立草庵。端坐思惟发弘誓愿。当度一切求无上道。思大施义圣王宿世十善报故。雪山千神各献仙果。日日供给更不求食。应时即得获五神通飞腾虚空。寿命一劫。时雪山中有大夜叉。身长四千里。狗牙上出高八十里。面十二眼。眼出迸血光如融铜。左手持剑右手持叉。住圣王前高声唱言。我今饥渴无所饭食。唯愿圣王慈悲矜愍施我少食。时千圣王告夜叉言。我等誓愿一切施与。各各以水澡夜叉手。授以仙果而令食之。夜叉得果怒弃置地。告圣王言。我父夜叉啖人精气。我母罗刹恒啖人心饮人热血。我今饥急唯须人心血。何用果为。时千圣王告夜叉言。一切难舍无过己身。我等今日不能舍心持用相与。是时夜叉即说偈言
观心无心相 四大色所成
一切悉能舍 乃应菩萨行
时雪山中有婆罗门。名牢度跋提。白夜叉言。唯愿大师。为我说法。我今不惜心之与血。即脱单衣敷为高座。即请夜叉令就此座。时大夜叉即说偈言
欲求无为道 不惜身心分
割截受众苦 能忍犹如地
亦不见受者 求法心不悔
一切无吝惜 犹如救头然
普济众饥渴 乃应菩萨行
时牢度跋提。闻此偈已身心欢喜。即持利剑刺胸出心。是时地神从地踊出。白牢度跋提。唯愿大仙。愍怜我等及山树神。莫为一鬼舍于身命。时牢度跋提告诸神言
此身如幻炎 随现即变灭
犹如呼声响 呼已更不应
四大五阴力 其势不久停
于千万亿岁 未曾为法死
我今为法故 以心血布施
慎勿固遮我 障我无上慧
以此布施报 誓愿成佛道
若后成佛时 要先度汝等
说此偈已卧夜叉前。以剑刺颈施夜叉血。即复破胸出心与之。是时天地大动。日无精光。无云而雷。有五夜叉从四方来。争取分裂竞共食之。食已大叫跃立空中。告千圣王。谁能行施如牢度跋提。如此行施乃可成佛。时千圣王惊怖退没不欲菩提生变悔心。各欲还国。时五夜叉即说偈言
不杀是佛种 慈心为良药
大悲常安隐 终无老死异
一切受身者 畏杀毒害人
是故诸菩萨 教行不杀戒
汝今若畏死 当行不杀事
云何欲还国 舍静求愦闹
时千圣王。闻此语已皆默然住。佛告跋陀波罗。汝今当知第一婆罗门。赞檀波罗蜜者。过去定光明王佛是。牢度跋提者。过去然灯佛是。时千圣王出家学道。见然灯佛修诸苦行。心生悔恨。于一劫中堕大地狱。虽堕地狱。菩提愿力庄严心故。火不能烧。从是已后。复得值遇灯明王菩萨为其说法。从地狱出。广为赞叹过去千佛解脱称庄严佛乃至最后妙自在王佛。时千圣王。闻千佛名欢喜敬礼。以是因缘超越九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时千圣王岂异人乎。我等贤劫千佛是也。佛说是时。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八十人发无上道心。二百五十人。漏尽意解成阿罗汉
复次跋陀波罗。乃往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须阇提。国名胜幡。其王生时七宝承足。天降瑞应三十有四。堕地即行七宝自至。四方诸山各有一亿神仙。五通具足飞集殿前。复有百万亿恒河沙七宝大山。踊出殿前列住空中以应神仙。须阇提王。渐渐长大王四天下威德自在十善化人。王德力故一切人民。皆受快乐如忉利天。时诸仙人各持仙经授王令读。王读经已。闻过去有佛号宝华琉璃功德光照如来十号具足。王闻佛名身心欢喜。即脱宝冠向四方礼。发大誓愿。我于今日舍四天下一切所珍。出家学道。坐于光明菩提树下。身心不动。若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终不起。是时六欲天王。名金刚摩尼珠。与诸魔众八万亿千。一一鬼兵作百亿变状甚可怖畏。竞集道树。时须阇提王端坐树下。入智印慈心王三昧。三昧力故。时魔兵众同时碎坏。经七七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诸神仙俱来劝请转妙法轮。仙人众中有一大仙。名曰光果。说偈请曰
大德须阇提 金轮王四域
今舍此七宝 如鸟去一毛
坐于光明树 降伏万亿魔
甘露法已闻 学道已成就
相好特无比 威光照十方
当号大善寂 愿必度我等
我今头面礼 劝请转法轮
第二仙人名曰光藏。复说偈言
大圣愍众生 誓愿坐树下
摧伏诸魔军 结使海已竭
愿为众生故 广说甘露法
尔时世尊。默然受于诸仙人请。于光明菩提树下转妙法轮。举身放光照十方界皆如金色。广说四谛及十二因缘。凡百亿偈。初会闻法四山诸仙。皆得无生法忍。百千人发无上道心出家学道。无数四部得须陀洹道。有发菩提心数不可知。佛寿二十五万劫。正法住世二百万劫。像法住世四百万劫。彼佛世尊法欲灭时。有诸比丘游行教化。时有一国名曰电光。有一长者名牢度跋提。修行外道事梵天法。电光大王遣千童子。供给彼人洒扫天庙。时千童子各持天华欲往天寺。于其中路见诸比丘持佛像行。童子问言。此是何神端正威光巍巍乃尔。诸比丘言。此大善寂像。童子问言。大善寂者。生何种姓有何等义。比丘答言。汝不知乎。过去久远须阇提王。弃国出家成无上道。号大善寂。于净光林入般涅槃。我等今者是其弟子。今我所持是善寂像。时千童子闻佛因缘。各持莲华以供养像顶礼像足。跋陀波罗。汝今当知。以是供养佛像因缘。时诸童子随寿长短各自命终。命终之后。即得值遇六十亿那由他诸佛。亲觐供养。于无上道得不退转。跋陀波罗。汝今当知。彼佛世中四山仙人数不可知者。今十方面各得成佛。时千童子华供养者。岂异人乎。我等贤劫千佛是也。跋陀波罗。汝今当知佛灭度后。若诸四众若持一华供养佛像得二种福。何等为二。一者常得化生。二者形色端正。复得二果。一者恒得值遇诸佛。二者多生天上。时诸比丘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佛告跋陀波罗。汝今当知。我念过去无量无数千万亿劫。彼时有佛。号宝盖照空如来应供十号具足。彼佛出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如金刚佛刹等无有异。宝盖照空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佛灭度后。于像法中有一长者。名曰月集。游行聚落教化众生。以偈赞叹宝盖照空如来名号
宝盖照空正遍知 无上调御天人师
久离生死释师子 无染清净应真慧
能为世间良福田 普济一切如医王
闻名必得大解脱 我今顶礼无上胜
时彼长者说此偈已。以种种华香。供养宝盖照空佛像。华供养已。有千比丘来入讲堂。见大长者华香供养诵赞佛偈。第一比丘名曰日藏。问长者言。汝今日日香华供养赞叹佛名。欲求何等。长者白言。大德比丘应一心听。今我供养欲求无上平等大道。比丘问言。云何名为无上大道。长者答言
无著无所依 无累心寂灭
本性如虚空 是名无上道
大人心所行 慈悲为最胜
三十七灭意 觉道力庄严
乘于六度船 永度生死流
彼处心无著 故名无上道
佛慧如须弥 亦若莲华敷
久达解性空 故名无上道
调御知心如 实际性亦然
三界一切有 皆入如寂中
不调无生相 同入法界性
如此无所有 故称无上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天地八阳神咒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毘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神通者少。不神通者多。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实。然则修促共尽。小大同期。而金字丝编。缃交素篆。分途列道。门张户设。既昧断惑之境。未接息言之路。讵能探神测妙。苞总无边。有圣将应。灵因旷远。志遗发肤。施单城国。及繁星驻彩。夕马腾空。出四门以结念。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诸比丘于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议言。诸贤比丘。唯无上尊为最奇特。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乃知过去无数诸佛。入于涅槃。断诸结使。消灭戏论。又知彼佛劫数多少。
(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如来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高无中边。诸大妙宝王。种种间饰。菩萨之身为师子座。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执金刚。虚空游步执金刚。虚空生执金刚。被杂色衣执金刚。善行步执金刚。住一切法平等执金刚。哀愍无量众生界执金刚。那罗延力执金刚。大那罗延力执金刚。妙执金刚。
イ 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ロ 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粟。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ハ 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粳米。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ニ 卯生酉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小豆。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南谟阿唎耶阿弭哆婆耶怛他孽多耶南谟阿唎耶跋嚧吉帝失筏啰耶菩地萨埵耶摩诃萨埵耶摩诃迦嚧尼迦耶怛跌他唵阿慕伽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娑婆诃 如是所说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即是一切秘密神咒之主。若有人能诵此神咒成就之者。即能通达一切神咒。但是咒法所有事业皆得圆满
护身命经 界比丘道真 佛说救护身命经济人疾病苦厄 尔时佛在娑罗双树间临般涅槃时。舍利弗阿难及无量无边诸大菩萨诸大弟子一切诸天皆来集会。佛还正坐告阿难言。吾当入般涅槃。我灭度后五浊恶世中。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