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释迦谱 第一卷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出普耀经一名方等本起)

  菩萨住兜率天。其诸天子各六十六亿。咸共讲议。当使菩萨现生何种。或有说言。维提种摩竭国。其母真正。其父不真。拘萨大国父母宗族皆不真正。和沙大国王无威神受他节度。维耶离国喜诤不和无清净行。此鏺树国举动虚妄志性粗矿。不应生彼。有一天子。名曰幢英。诣菩萨所而前咨问。究竟菩萨一生补处。所可降神种姓云何。菩萨报曰。其国种姓有六十德。一生补处乃应降神(六十德文多不载)。

  今此释种炽盛。五谷丰熟快乐无极。人民滋茂殖众德本。迦维罗卫。众人和穆上下相承。一切诸释渴仰一乘。其白净王性行仁贤。夫人妙姿性温贞良。犹天玉女。护身口意。强如金刚。前五百世为菩萨母。应往降神受彼胞胎。于时菩萨问诸天子。以何形貌降神母胎。或言儒童形。或曰释梵形。或言日月王形。或日金翅鸟形。彼有梵天名曰强威。从仙道来。报诸天言。象形第一。六牙白象威神巍巍。梵典所载。所以者何。世有三兽。一兔二马三白象。兔之渡水趣自渡耳。马虽善猛。犹不知水之深浅。白象之渡尽其源底。声闻缘觉其犹兔马。虽渡生死不达法本。菩萨大乘譬如白象。解畅三界十二缘起。了之本无。救护一切莫不蒙济。菩萨过冬盛寒春末。夏初树始花茂。不寒不暑适在时宜。沸宿应下。菩萨从兜率天化作白象。口有六牙。诸根寂定光色巍巍。现从日光降神母胎趣于右胁。所以处右。所行不左。王后洁妙晏寐忽觉。白象王来处于胎。身心安稳犹如逮禅。

  瑞应本起云。菩萨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修行本起云。夫人梦空中有乘白象光明照天下。诣无忧树。

  大花严经云。菩萨从兜率陀天降神下时。此林中有十种瑞相。一者忽然广博。二者土石变为金刚。三者宝树行列。四者沉水末香种种庄严。五者花鬘充满。六者宝水流出。七者池出芙蓉。八者天龙夜叉合掌而住。九者天女合掌恭敬。十者十方一切佛脐中放光。普照此林现佛受生。

  即遣侍女启白净王。王闻踊曜。到无忧树王心念言。何所屋宅安于妙后。时天帝释及化自在天。各上天宫。花香妓乐琦异之馔供养妙后。身轻柔软不想三毒。若有诸病身心之疾。请菩萨母手摩其头。病皆除愈。菩萨在胎十月。开化训诲三十六载诸天人民。使立声闻及诸大乘。菩萨临产先现瑞应三十有二。一者后园树木自然生果。二者陆地生青莲花大如车轮。三者枯树生花叶。四者天神牵七宝交露车至。五者地中宝藏自出。六者名香好薰遍布远近。七者雪山五百师子罗住城门。八者白象子罗住殿前。九者天为四面细雨泽香。十者宫中自然百味饭食济诸饥渴。凡三十二瑞(文多不载瑞应及修行并同)疆场左右叹未曾有。王后临产思入园观。严云母宝车。婇女围绕出游怜鞞树下。王后坐师子床。六反震动三千国土四天王挽王后车。梵天前导。适至树下。树即屈枝自归王后。诸天百千咸共散花。尔时菩萨从右胁生。

  佛所行赞云。优留王股生。卑偷王手生。曼陀王顶生。伽叉王腋生。菩萨亦如是从右胁而生。大善权经云。菩萨发意。能从兜率不由胞胎。一时之顷成最正觉。防人有疑此所从来变化所为乎。若怀狐疑不听受法。故现处胎。众人当谓后生菩萨必有恼患。欲现安隐。母适攀树枝菩萨诞生。是为菩萨善权方便。忽然现身住宝莲花。堕地行七步。显扬梵音。天上天下为人天尊。

  大善权经云。菩萨行地七步亦不八步。是为正士应七觉意觉不觉也。举手而言。吾于世间设不现斯。各当自尊。外道梵志必坠恶趣。为善权方便。天帝释梵雨杂名香。九龙在上而下香水洗浴菩萨。

  瑞应本起云。梵释下侍。四天王接置金机上。修行本起云。龙王兄弟左雨温水右雨冷泉。释梵天衣裹之。五百伏藏一时发出。海行兴利一时集至。梵志相师普称万岁。即名太子为悉达。汉言财吉。五千青衣各生力士。白马生驹形色如雪。黄羊生羔。五千玉女皆来侍卫。

  修行本起云。国中八万四千长者生子悉男。八万四千厩马生驹。其一特异毛色纯白。髦鬣贯珠。故名为蹇特。奴名阐特。瑞应本起云。奴名车匿。马名健陟。

  菩萨七日后其母命终。所以者何。应然。菩萨察之。临母命终因来下生。怀菩萨时诸天供养。已服天食不甘世养。本福应然。去来今佛皆亦如是。母七日终。应受忉利天上功祚。适升彼天。五万梵天各执宝瓶。二万魔妻手执宝缕侍菩萨母。

  瑞应本起云。菩萨本知母人之德不堪受其礼。故因其将终而从之生。长阿含经云。毗婆尸佛降神母胎。专念不乱安乐无畏。身坏命终生忉利天。此是常法。大善权经云。生后七日其母便薨。福应升天。非菩萨咎。前处兜率观后摩耶。大命将终。余有十月七日之期。故神变来下。是菩萨善权方便。或有说言。太子年幼谁能养育。唯大爱道能使长大耳。大爱道者。太子姨母清净无夫。时白净王诣大爱道乳哺令长。时大爱道即可之。众释启曰。闻雪山有仙梵志。名阿夷头耆旧多识明晓相法。王大欢喜。严驾白象往诣阿夷头。道人披【迭*毛】相太子。见三十二相。躯体金色。顶有肉髻。其发绀青。眉间白毫。项出日光。目睒绀色。上下俱眴。口四十齿。白齐平方。颊车广长。舌七合满。师子膺。身方正。修臂指长。足跟满安平。指内外握。合缦掌手。足轮千辐理。阴马藏。鹿腨肠。钩锁骨。毛右旋。一一孔一毛生。皮毛细软。不受尘水。胸有万字(瑞应本起悉同)。阿夷见此乃增叹。流涕悲不能言。王惶惧而问。有不祥乎。愿告其意。举手答曰。吉无不利。敢贺大王生此神人。昨天地大动其正为此。我相法中王者生子。有三十二相者。处国当为转轮圣王七宝自至。若舍国出家为自然佛。伤我年已晚暮。当就后世不睹佛兴。故自悲耳。王深知其能相。为作三时殿。选五百妓女。择取端正才能巧妙。迭代宿卫。王告大爱道。拥护太子将诣天祠。太子在坐即时咳笑面目喜悦。适入天寺。诸天形像各舍本位礼菩萨足。太子年七岁。众释道从。乘羊车将诣书师。师名选友。菩萨手执金笔栴檀书隶明珠书床。问师选友。今师何书而相教乎。其师答曰。以梵佉留而相教耳。菩萨答曰。其异书者有六十四。今师何言正有二种。师问。皆何所名。答曰。梵书。佉留书。护众书。疾坚书。龙鬼书。揵杳和书。阿须伦书。鹿伦书。天腹书。转数书。转眼书。观空书。摄取书(文多不悉载)。此六十四欲以何书而相教乎。时师欢悦说偈赞叹菩萨。为诸童子一一分别诸字本末。劝发无上正真道意。

  瑞应本起云。时去圣久书缺二字。以问于师。师不能达。反启其志。

  时诸力士释种长者启白净王。若太子作佛断圣王种。王曰。何所王女宜太子妃。菩萨心念。吾不贪欲弃兜率来。以权方便今当试之。使上工立妙金像。以书文字。女人德义如吾所疏。能应娉耳。时白净王告右梵志入迦夷卫国遍瞻察。梵志周行睹一玉女。净犹莲花。类玉女宝。王问女。梵志报曰。执杖释种。王言。傥不可意使自择之。召罗卫好女会彼讲堂。时释女俱夷到菩萨所。谛视菩萨目未曾眴。菩萨欣笑。执持宝英以遗俱夷。俱夷报曰。吾不贪宝。当以功德庄严。王遣梵志往媒此女。执杖释言。我等本姓有艺术者乃嫁与之。王问菩萨。能现术乎。菩萨曰能。王遍敕国中。撞钟击鼓。却后七日太子现术。诸有艺术皆来集会。胜者以释女与之。于是调达右手牵象左手扑杀。难陀出城门。即牵移路侧。菩萨出城曰。是象身大臭熏城内。即右掌接擿置城外。时大臣炎光算术第一。言谈算术亦不能及。树木药草众水滴数一一可知。樗蒱六博天文地理。八万异术一切谙会。不及菩萨。调达及难陀故欲手搏。菩萨愍之。举调达身在于空中三反跳旋使身不痛。王及释种更欲试射。调达竖四十里鼓。难陀六十里。菩萨百里。调达射中四十里鼓。不能得过。难陀六十里亦不得越。菩萨引弓。弓即折破。问有异弓任吾用不。王曰。吾祖父所执用弓奇异无双。无能用者。着于天寺便可持来。一切诸释无能张者。菩萨以手捺张。拼弓之声悉闻城内。注箭放拨中百里鼓。箭没地中涌泉自出。中铁围山。三千刹土六反震动。一切诸释怪未曾有。于时执杖释种以女俱夷为菩萨妃。随世习俗现相娱乐。

  修行本起云。太子年至十七。王为采择名女无可意者。有小国王。名须波弗。汉言善觉。女名裘夷。端正少双。八国皆求悉不与之。白净王召而告之。吾为太子娉取卿女。善觉忧愁。若不许者恐见诛伐。与者诸国结怨。女言表白净王。国中勇武技术最胜者。我乃为之。王敕群臣并出戏场。太子举象。射中铁围山。善觉送女诣太子宫。

  瑞应本起云。太子年十七。王为纳妃简选数千。最后一女名曰裘夷。端正第一礼义备举。是则宿命卖花女也。太子虽纳久而不接。妇人之情欲有附近。太子曰。常得好花置我中间。共视之宁不好乎。裘夷即具好花。又欲近之。太子曰却。此花汁污于床席。久后复曰。得好白【埶/衣】置我中间。两人观之不亦好乎。妇即具【埶/衣】又有近意。太子曰却。人有污垢必洿此【埶/衣】。妇不敢近。侍女咸疑谓不能男。太子以手指妃腹曰。却后六年尔当生男。遂以有身。大善权经云。何故菩萨而有室娶菩萨无欲。所以示现妻息。防人怀疑。菩萨非男斯黄门耳。故纳瞿夷释氏之女。罗云于天变没化生。不由父母合会而育。又是菩萨本愿所致。

  时白净王念言。太子将无欲游观。敕严治道路。莫令不净见不可意。于时太子出东城门。菩萨威神之所建立。诸天化作老人。发白齿落。目冥耳聋。执杖偻步。菩萨知而发问。此为何人。御者曰。是名老人。菩萨曰。人命速驶。犹山水流难可再过。不独此人天下皆尔。便回还入宫愍念十方。菩萨后复出南城门。路见病人。水腹身羸卧于道侧。御者曰。此名病人。命在须臾余寿如发。菩萨曰。万物无常有身有苦。吾亦当然。即还入宫。后复游观出西城门。见一人死。室家围绕抆泪悲哭。菩萨问曰。此为何人。御者曰。此为死人。人生有死。犹春有冬。人物一统无生不终。菩萨曰。夫死痛矣。精神据矣。吾见死者。形坏体化而神不灭。吾不能复以死受生往来五道劳我精神。便回车还。复于异日出北城门。见一沙门。衣服整齐手执法器。菩萨问曰。此为何人。御者答。此名比丘。以弃情欲难污如空。慈心一切欲度十方。菩萨言。善哉唯是为快。是吾所乐。菩萨念言。我不辞王而出家者。便为不应。即时静夜入王宫殿。光明照远近。其父觉起。启父王言。诸天劝助今应出家。父王悲泣。何所志愿。何时当还。菩萨言。欲得四愿。一者不老。二者无病。三者不死。四者不别。假使父王与此四愿。不复出家。王闻重悲。此四愿者古今无获。明旦即敕五百释勇多力者宿卫菩萨。四门城开闭声闻四十里(端应本起云。裘夷心疑其欲去。坐起不解其侧)。

  于时菩萨夜观妓女。百节空中譬如芭蕉。鼻涕目泪。乐器纵横。顾视其妻具见形体。脑髓髑髅心肺肠胃。外是革囊中有臭处。假借当还亦不得久。三界无怙唯道可恃。欲界诸天住于空中。法行天子遥白菩萨。时已到矣。沸星适现。即敕车匿起被揵陟。适宣此言。四天王与无数阅叉龙等。皆被铠甲从四方来。稽首菩萨。城中男女皆疲极寐。孔雀众鸟亦疲极寐。

  修行本起云。诸天言。太子当去恐作稽留。召乌苏慢。汉名【示*厌】神。适来宫围内人【示*厌】寐。

  车匿重悲。门闭下钥谁当开者。诸鬼神阿须伦等自然开门。四神捧马足。天帝前导。放大净光将诣佛树。俱夷明日从寐起已。自投于地。今舍我去为至何所。

  瑞应本起云。王自到田上。遥见太子树为曲枝随阴其躯。王悚然寐寤惊。不识下马作礼。太子拜曰。今一适此。大王何宜抂来。得道当还不忘此誓。菩萨脱宝衣以付车匿。还启白父王及以舍夷。若成正觉当复来还。车匿泪下如雨。白马跪地舐菩萨足。王睹宝衣车匿白马来还。不见太子。自投堕地。我子今为所至。具夷悲哀抱白马颈。太子乘汝何以独来。王念菩萨不舍心怀。普召大臣。卿等长子抱孙共相娱乐。吾有一子。离别入山。择取卿等子弟五人追而侍之。若中来者还灭汝族。五人追之不能及逮。心自念言。是为逸人。行不择路。何道之有。归去灭种不如住此。甘果美泉悉无所乏。菩萨自念欲。作沙门至山水边。定止天王知心持刀来。帝释受发。则成沙门。肉髻在处。大善权经云。菩萨自剃头发。诸天龙神无能见顶。况能除发。菩萨念白净王。当起恨意。谁剃子首。闻自剃之王乃默然。是为方便。菩萨往至尼连水边。闲居寂然。思惟六年示大勤苦。日服一麻一米。结跏趺坐亦不倾侧。大雨雷电冬夏默坐。未曾举手以自障蔽。众人怪之。取草木投耳鼻中。亦不弃去。

  瑞应本起云。菩萨取【葶-丁+呆】草布地。叉手闭目一心誓言。使吾于此肌骨枯腐。不得佛终不起。天神进食不受。天令左右自然生麻米。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端坐六年。观佛三昧经云。坐道树下形体羸瘠。唯有金色光明益显。是骨节相跓失槃龙文。竟六年已。心自念言。今以羸瘦之体。往诣佛树。后世有讥谓饿得道。吾宁可服柔软食平复。其体然后成佛。时有长者女。出嫁生男心中欢喜。【声-耳+牛】千头牛展转相饮。取其淳乳作糜欲祠树神。遣婢见佛坐不识何神。还启。大家。树下有神端正殊好。女闻欢喜欲往取糜。糜跳出釜丈余。不可得取。女甚怪之。天于虚空而出声曰。有大菩萨。已从座起。汝本有愿。当先饭之乃成正觉。女闻天言。即取乳糜盛满金钵。往尼连水边。菩萨以神通力入水流浴。兜率天子取天衣袈裟奉上。菩萨即取着之。住尼连水。长者女奉乳糜稽首足下。菩萨受食知气力充。往诣佛树路右一人名曰吉祥。又生青草柔滑不乱。菩萨诣吉祥所吾欲得草。适施草坐。地则大动。诸天化作八万佛树师子之座。或有佛树高八千里。或四千里。一一天子念言。菩萨坐我座上不在余座。其下劣众生本薄福者。见于菩萨身坐草蓐。菩萨坐已。计魔波旬。最为豪尊。今吾当成无上正觉。当感令到降伏摄化。尔乃发起三界众生。于时菩萨坐佛树下。

  受胎经云。坐阎浮树下。三十八日观树思惟。感动天地六反震动。演大光明覆蔽魔宫。时魔波旬卧寐梦中见三十二变。宫殿闇冥。宫殿污泥。入于邪迳。池水枯竭。乐器破坏。阅叉【示*厌】鬼头皆堕地。诸天舍去不从其教(凡三十二梦文多不载)从梦而起恐怖毛竖。召会大臣及诸兵众。说梦所见。以何方便而往伏之。并召千子。其五百子导师等信乐菩萨。其五百子恶目等随魔所教。魔王愦乱告其四女。一名欲妃。二名悦彼。三名快观。四名见从。汝往诣彼惑乱其行。女诣菩萨绮语作姿。三十有二姿。卞唇口嫈嫇细视。现其髀脚露其手臂。作凫雁鸳鸯哀鸾之声(凡四十二态文多不载)魔女善学女幻迷惑之业。而自言曰。我等年在盛时。天女端正莫踰我者。愿得晨起夜寐供事左右。菩萨答曰。汝有宿福受得天身。形体虽好而心不端。革囊盛臭而来何为。去吾不用。其魔王女化成老母不能自复即。还魔所。

  观佛三昧经云。魔有三女。长名悦彼。中名喜心。小名多媚。白父言。我能往乱。愿父莫愁。即自庄饰。过踰魔后百千万倍。眄目作姿。现诸妖冶。礼敬菩萨旋绕七匝。白菩萨言。太子生时万神侍御。何弃天位来此树下。我是天女六天无双。今以微身奉上太子。我等善能调身按摩。今欲亲近。坐树体疲宜须偃息。服食甘露。即以宝器献天百味太子寂然身心不动。以白毫拟令天三女自见身肉脓囊涕唾九孔。根本生藏熟藏回伏婉转。踊生诸虫有八千户。走入小肠张口上向。唼食诸藏。髓脉生虫细于秋毫。数甚众多。其女见此即便呕吐。即自见身左生蛇头。右生狐头。中首狗头。背负老母。抱死小儿。诸女惊号却行而去。低头视脐。自见女形丑状鄙秽。复有诸虫如手钏形。团栾相持。而有众口口生五毒唼食女根。诸女见已心极酸苦。如箭入心匍匐而去。呼嗟叹息至魔王前。魔毒益盛。召四部十八亿众。变为师子熊罴猿猴之形。或虫头人躯虺蛇之身。担山吐火。雷电四绕获持戈矛。菩萨慈心一毛不动。光颜益好鬼兵不能得近。

  观佛三昧经云。魔王大怒遍敕六天。并诸八部。往瞿昙所是时诸鬼。犹如云赴。或有诸鬼。首如牛头。头四十耳。耳生铁箭。末烂上起。复有诸鬼。首如狐头有十千眼声如霹雳。旷野鬼神大将军等。一颈六头。胸有六面。膝头两面。体毛如箭。奋身射人。张眼烂赤。血出流下。疾走而到。魔告诸鬼。瞿昙善人或能知咒。当兴四兵。化作四兵列状如林甚可怖畏。直从空下至道树边。魔复更念。此众或不能降伏瞿昙。复脱宝冠拟地。当阎罗王宫上。告敕诸鬼。汝等狱卒及阎罗王。阿鼻地狱刀轮剑戟火车炉炭。一切都举向阎浮提。魔王振吼敕诸兵众。速害瞿昙。上震火雷雨热铁丸。刀轮武器交横空中。然其火箭不近菩萨。是时菩萨。徐举眉间毫拟阿鼻地狱。令罪人见白毛流水澍如车轴。大火暂灭。自忆前世所作诸罪。心得清凉称南无佛。以是因缘受罪毕讫。直生人中。魔见是相憔瘁懊恼。忽然还宫。白毫直至六天。见白毛孔诸宝莲花过去七佛在其花上。如是白毛上至无色。遍照一切如颇梨镜。八万四千天女视波旬身。状如燋木。但瞻菩萨白毫相光。无数天子天女皆发无生菩提道意。

  魔王自前与佛相难。菩萨以智慧力伸手按地。应时地动。魔与官属颠倒而堕。已降魔怨成正真觉。

  祐寻。法身无形。群有已灭觉智不起。万动永寂。而循现托生降神胎化者何耶。乘大缘以应俗。本誓力以弘慈也。故能运般若之权。任首楞之势。回灵兜率耀化赤泽。陶钧非我利见由物。岂言象思议而能语其极哉。是以摄受群萌故居轮皇。摧制刚夸故才穷艺术。断拔爱网故去国入山。显明法尊故降魔道树。凡斯妙迹罔非振俗。应体圆通。随方变现。法身凝湛未尝起灭。然世识习滞据迹为真。欲观如来失道愈远。故涅槃经云。若言菩萨在白净王宫依因父母生育是身。是魔所说。盖谓证迹而迷本也。若本迹双照权实俱明。则披经无碍。法身可睹。

释迦在七佛末种姓众数同异谱第五(出长阿含经)

  佛告诸比丘。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于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复次此贤劫中。有佛名拘楼孙。又名拘那含。又名迦叶。我今亦于贤劫中。成最正觉。

  毗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岁。尸弃佛时人寿七万岁。毗舍婆佛时人寿六万岁。拘楼孙佛时人寿四万岁。

  拘那含佛时人寿三万岁。迦叶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

  毗婆尸佛出刹利种。姓拘利若。尸弃佛毗舍婆佛种姓亦尔。拘楼孙佛出婆罗门种姓迦叶(增一阿含云姓婆罗堕)拘那含佛迦叶佛种姓亦尔。我今如来至真出刹利种。姓曰瞿昙。

  毗婆尸佛。坐娑罗树下成最正觉。尸弃佛坐分陀利树下成最正觉。毗舍婆佛坐婆罗树下成最正觉。拘楼孙佛坐尸利沙树下成最正觉。拘那含佛坐乌暂婆罗门树下成最正觉。迦叶佛坐尼拘律树下成最正觉。我今如来至真。坐钵多树下成最正觉。

  毗婆尸如来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六万八千人。二会弟子有十万人。三会弟子有八万人。尸弃如来亦三会说法。初会弟子有十万人。二会弟子有八万人。三会弟子有七万人。毗舍婆如来二会说法。初会弟子有七万人。次会弟子有六万人。拘楼孙如来一会说法。弟子四万人。拘那含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三万人。迦叶如来一会说法。弟子二万人。我今一会说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

  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尸弃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楼孙佛有二弟子。一名萨尼。二名毗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郁多楼。诸弟子中最为第一。迦叶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罗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犍连。诸弟子中最为第一。

  毗婆尸佛有执事弟子。名曰无忧。尸弃佛执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寂灭。拘楼孙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觉。拘那含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安和。迦叶佛有执事弟子。名曰善友。我执事弟子名曰阿难。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弃佛有子。名曰无量。比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觉。拘楼孙佛有子。名曰上胜。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导师。迦叶佛有子。名曰进军。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

  毗婆尸佛父名槃头。刹利王种。母名槃头婆提。王所治城名槃头波提。尸弃佛父名明相。刹利王种。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毗舍婆佛父名善澄刹利王种。母名称戒所治城名曰无喻。拘楼孙佛父名礼得。婆罗门种。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随王名故城名安和。拘那含佛父名内德。婆罗门种。母名善胜。是时土名清净。随土名故城名清净。迦叶佛父名曰梵德。婆罗门种。母名曰财主。是时王名波毗。王所治城名波罗捺。释迦文佛父名净饭刹利王种。母名大清净妙。王所治城名迦毗罗卫。

  观佛三昧经云。毗婆尸佛身长六十由旬。圆光百二十由旬。尸弃佛身长四十二由旬。圆光四十五由旬。通身光一百由旬。毗舍佛身长三十二由旬。圆光四十二由旬。通身光六十二由旬。拘留孙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由旬。通身光五十由旬。拘那含牟尼佛身长二十由旬。圆光三十由旬。通身光长四十由旬。迦叶佛身长十六丈。释迦牟尼佛身长丈六。圆光七尺佛身并紫金色。

  祐寻。七佛相次化迹各殊。夫法身平等非有优劣。众生业异故现应不同耳。是以释迦出世身相紫金。而一千比丘咸见赭容。十六信士偏睹灰色。色自彼异佛恒一也。类此而言。可无惑矣。

释迦同三千佛缘谱第六(出药王药上观经)

  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异口同音。称诸佛名一心敬礼。以是因缘功德力故。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为首。下至毗舍。于庄严劫得成佛道。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现在十方诸佛善德如来等。亦得闻是五十三佛名故。于十方世界各得成佛。过去五十三佛名。在药王药上观经。三千佛名在诸佛集功德花经。千佛名号国土种姓。父母弟子眷属众会年岁在贤劫经。释迦在贤劫中千佛第四成佛。

  祐仰惟。大觉之缘感也。至矣极矣。夫闻名致敬则胜业肇于须臾。凭心相化。则妙果成于旷劫。故五十三圣声暧微尘之前。三千至真光铄恒沙之后。虽合掌之因似赊。而树王之报渐及。礼拜称赞。岂虚弃哉。

释迦内外族姓名谱第七(出长阿含经)

  释种尸休罗王有四子(此出弥沙塞律。案长阿含经昙无德律。大智论。并云师子颊生净饭王)。

  一名净饭(大智论同。十二游经云。菩萨父名白净王)。

  二名白饭(大智论同。十二游经云。菩萨叔父。名甘露净王)。

  三名斛饭(大智论同。十二游经云。菩萨中叔名谷净王)。

  四名甘露饭(大智论同。十二游经云。菩萨小叔名设净王)。

  净饭有二子。一名菩萨(大智论同。十二游经云。白净王有二子。其太子名悉达)二名难陀(大智论同。十二游经云。其小子名难陀)。

  白饭有二子。一名阿难。二名调达(大智论云。白饭二子跋提提沙。十二游经云。甘露净王二子。长子名调达。小子名阿难)。

  斛饭有二子。一名摩诃男。二名阿那律(大智论云。斛饭二子。提婆达多。阿难 十二游经云。谷净王有二子。大子名释摩纳。小子名阿难律)。

  甘露饭有二子。一名婆婆。二名拔提(大智论云。甘露饭二子。摩诃男阿泥卢豆。有一女。名甘露味。杂阿含云。低沙比丘是佛姑子兄弟。十二游经云。设净王有二子。大子名释迦王。小子名释少王。寻此四王名号次序及生子名字互有同异。正其然否寄之来哲。其净饭王白净真净悦头檀输头檀众经名各不同。盖是译出致异。即是一人耳。阿泥卢豆。即阿那律。推例而求。类多如此)。

  调达。四月七日食时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出十二游经)。

  菩萨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时生。身长丈六(出十二游经)。

  佛弟难陀以四月九日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出十二游经)。

  阿难以四月十日生。身长一丈五尺三寸(出十二游经)。

  菩萨外家去迦维罗阅城(晋言妙德)八百里。姓瞿昙氏作小王主百万户。名一亿王(出十二游经。释迦托生王宫谱称一亿王。次释少王下。又云菩萨母名摩耶。难陀母名憍昙弥。即大爱道也)。

  菩萨妇家姓瞿昙氏。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余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为瞿夷(瞿夷晋言明女)。瞿夷是太子第一夫人(出十二游经)。

  太子第二夫人。生罗云者名耶惟檀。其父名移施长者。

  祐案。瑞应本起善权众经。及大智论并云。罗睺罗是裘夷所生而十二游独云。是第二夫人子。从多而断则。宜以瑞应为正。

  第三夫人名鹿野。其父名释长者。以有三妇故。父王为立三时殿。殿有二万婇女。以太子当作遮迦王(晋译飞行皇帝)故三殿置六万婇女(出十二游经)。

  祐观大觉俯应迹均俗典。所以胤裔继哲姻亚重明。并缘发旷。劫故能翼赞灵化耳。

  释迦弟子姓释缘谱第八(出增一阿含经)。

  佛告诸比丘。有四大河水。从阿耨达泉出。云何为四。所谓恒伽。新头。婆叉。私陀波。恒伽水东流牛头口出。新头南流师子口出。私陀西流象口中出。婆叉北流从马口出。是时四大河水。绕阿耨达泉。已恒伽入东海。新头入南海。婆叉入西海。私陀入北海。尔时四大河入海已。无复本名字同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子。所以然者。如来众者其犹大海。四谛其如四大河。除去结使入于无畏涅槃城。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种中出家学道比丘。当欲论生子之义者。当名沙门释种子是。所以然者。生由我生成从法而成。是故比丘当求方便得作释种子。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弥沙塞律云。汝等比丘杂类出家。皆舍本姓称释子沙门。长阿含经云。弥勒出世。诸比丘弟子。皆称慈子。如我今弟子称为释子。

  祐寻。四河入溟。俱名为海。四族归道。并号曰释。可谓总彼殊源。同乎一味者矣。

  释迦四部名闻弟子谱第九(比丘一百人出增一阿含经)。

  佛言。我声闻弟子中。第一初受法味思惟四谛。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即阿若拘邻比丘。

  善能劝导福度人民。即优陀夷比丘。

  速成神通中不有悔。即摩呵男比丘。

  恒飞虚空足不蹈地。即善肘比丘。

  乘虚教化意无荣冀。即婆破比丘。

  居乐天上不处人中。即牛迹比丘。

  恒观恶露不净之想。即善胜比丘。

  将护圣众四事供养。即优留毗迦叶比丘。

  心意寂然降伏诸结。即江迦叶比丘。

  观了诸法都无所著。即象迦叶比丘。

  威容端正行步庠序。即马师比丘。

  智慧无穷决了诸疑。即舍利弗比丘。

  神足轻举飞到十方。即大目干连比丘。

  勇猛精勤堪任苦行。即二十亿耳比丘。

  十二头陀难得之行。即大迦叶比丘。

  天眼第一见十方域。即阿那律比丘。

  坐禅入定心不错乱。即离曰比丘。

  能广劝率施立斋讲。即陀罗婆摩罗比丘。

  安造房室与招提僧。即小陀罗婆摩罗比丘。

  是贵豪种族出家学道。即罗吒婆罗比丘。

  善分别义敷演道教。即大迦旃延比丘。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