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古今译经图纪 第四卷

  古今译经图纪 第四卷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

  齐萧氏都建康

  沙门昙摩伽陀耶舍。此言法生称。印度国人。悟物居情导利无舍。以齐高帝建元三年岁次辛酉。于广州朝亭寺。译无量义经(一卷)。沙门慧表笔受

  沙门摩诃乘西域人。栖心妙道结志弘通。以齐武帝永明年中。于广州译五百本生经(一卷)。他毘利律(一卷)他毘利此云宿德

  沙门僧伽跋陀罗。此云众贤。西域人。怀道放旷化惠无穷。以齐武帝永明六年岁次己巳。共沙门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译善见毗婆沙律一部(十八卷)

  沙门达摩摩提。此云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随方启喻。以齐武帝永明八年岁次辛未。为沙门法献于杨州瓦官寺。译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一卷)。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三(一卷)

  沙门求那毗地。此云德进。中印度人。弱年从道强记洽文。诵大小乘凡二十万言。阴阳图谶莫不穷究。执锡戒涂威仪端肃。以齐武帝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于杨州毗耶离寺。起译。百句譬喻集(十卷)。十二因缘经(一卷)。须达长者经(一卷)。总三部合一十二卷

  沙门释法度。以齐武帝世于杨州译灰河经(一卷)。毘跋律(一卷)

  沙门释昙景。以齐世译未曾有因缘经(二卷)。摩诃摩耶经(二卷)

  沙门释法化以齐世译益意经(二卷)

  南魏元氏都洛阳

  沙门昙摩流支。此云法希。亦曰法乐。南印度人弃家入道偏以律藏传名。弘道为务感物而动。游魏洛阳。以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岁次辛巳。译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诸佛境界经(二卷)。正始元年岁次甲申。译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四年丁亥译。金色王经(一卷)。沙门道宝笔受

  沙门释法场。元魏人也。以魏宣武帝时。于洛阳译。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

  沙门菩提流支。此云觉希。北印度人。遍通三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以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岁次戊子至洛阳。武帝亲慰劳。住永宁寺供给。七百梵僧以流支为译匠。即以其年译十地经论。初一日武帝亲自笔受。后付沙门僧辩僧朗道湛侍中崔光等笔受。从魏永平元年岁次戊子。至天平二年岁次乙卯。译佛名经(一十二卷)。入楞伽经(十卷)。大萨遮尼干子授记经(十卷)。法集经(八卷)。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深密解脱经(五卷)。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奋迅王问经(二卷)。不增不减经(一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差摩婆帝受记经(一卷)佛语经(一卷)。无字宝箧经(一卷)。不必定入印经(一卷)。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一卷)。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第一义法胜经(一卷)。伽耶顶经(一卷)。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一切法高王经(一卷)。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一卷)。谤佛经(一卷)。十地经论一部(一十二卷)。胜思惟经论(十卷)。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十卷)。宝积经论(四卷)。宝性论(四卷)。金刚般若经论(三卷)。顺中论(二卷)。妙法莲华经论(二卷)。伽耶顶经论(二卷)。三具足经论(一卷)。无量寿经论(一卷)。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转法轮经论(一卷)。十二因缘论(一卷)。百子论(一卷)。破外道四宗论(一卷)。破外道涅盘论(一卷)。译众经论目录(一卷)。总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梵本万甲笔受草本满一间屋。洞善方言兼工杂术。尝坐井口藻灌置空。或咒井令涌酌而为用

  沙门勒那摩提。或云婆提。此言宝意。中印度人。诵一亿偈。博赡之富。理事兼通。尤明禅法。意存游化。以宣武帝正始五年岁次戊子即是永平元年。于洛阳殿内。译毗耶娑问经(二卷)。十地论(十二卷)。宝积经论(四卷)。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法华经论(一卷)。总有五部经合二十三卷

  沙门僧朗觉意侍中崔光等笔受。帝每请讲华严经词义开悟。忽于高座见大官执笏。云天帝请师讲华严。意曰。今法席未终经讫从命。然法不独资都讲香火维那梵呗请亦定之。使如其言。讲将了见前使来迎。果与都讲等五人俱于座终。现听道俗咸睹

  沙门佛陀扇多。此言觉定。北印度人。神悟聪敏内外博通。特善方言尤工艺术。以魏孝明帝正光六年岁次乙巳。至元象元年岁次戊午。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花寺。译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如来师子吼经(一卷)。转有经(一卷)。十法经(一卷)。银色女经(一卷)。正法恭敬经(一卷)。无畏德女经(一卷)。无字宝箧经(一卷)。阿难多目佉尼诃离陀罗尼经(一卷)。摄大乘论(二卷)总一十部合一十卷

  梁箫氏都建康

  沙门曼陀罗。此言弱声。亦云弘弱。扶南国人。神解超悟幽明毕观。无惮夷险志存弘化。大赍梵本以梁武帝天监二年岁次癸未用以奉献。帝令译之。即以其年。共僧伽婆罗同于杨都。译宝云经(七卷)。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文殊师利说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总三部合一十一卷

  沙门僧伽婆罗。此言众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十五出家荣声自远。仪貌澄洁善于谈对。讲阿毗昙论解标时望具足已后律藏尤明。善数国书语。以梁天鉴元年岁次丙戌。至普通元年岁次庚子。敕于杨都寿光殿正观寺瞻云馆三处译。阿育王经(十卷)。孔雀王陀罗尼经(二卷)。文殊师利问经(二卷)。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菩萨藏经(一卷)。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舍利弗陀罗尼经(二卷)。八吉祥经(一卷)。十法经(一卷)。解脱道论(十三卷)。阿育王传(五卷)。总一十一部合三十八卷。初武帝自笔受。后付沙门宝唱慧超僧智法云等笔受。帝甚厚重。不畜私财。凡所有施尽用造寺。太尉临川王亦极崇敬

  沙门波罗末陀。此言真谛。亦云拘那罗陀。此曰亲依。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不措怀。艺术异解偏素谙练。历游诸国随机利现。以梁武帝泰清二年岁次戊辰。现帝于宝云殿。帝敕译经。即以泰清二年译。承圣三年岁次甲戌。于正观寺译金光明经(七卷)。弥勒下生经(一卷)。仁王般若经(一卷)。十七地论(五卷)。大乘起信论(一卷)。中论(一卷)。如实论(一卷)。十八部论(一卷)。大涅盘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三世分别论(一卷)。总一十部合二十卷。属侯景纷纠。乃适豫章始兴南康等。虽复栖遑译业无辍。即泛舶西归。业风赋命飘还广州。属广州刺史穆国公欧阳頠延住制旨寺请译经论。自陈永定元年岁次丙子。讫陈泰建元年己丑岁。更译佛阿毗昙经(九卷)。无上依经(二卷)。解节经(一卷)。金刚般若经(一卷)。广义法门经(一卷)。僧淴多律(一卷)。修禅定法(一卷)。俱舍释论(二十二卷)。俱舍论本(十六卷)。摄大乘论(一十五卷)立世阿毗昙论(一十卷)。佛性论(四卷)。四谛论(四卷)。僧佉论(三卷)。摄大乘论本(三卷)。大空论(三卷)。中边分别论(三卷)。金七十论(二卷)。俱舍论偈(一卷)。金刚般若论(一卷)。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大涅盘经论(一卷)。遗教论(一卷)。三无性论(二卷)。反质论(一卷)。堕负论(一卷)。求那摩底随相论(一卷)。宝行王正论(一卷)。成就三乘论(一卷)。十八空论(一卷)。思尘论(一卷)。解卷论(一卷)。正说道理论(一卷)。意业论(一卷)。部异执论(一卷)。唯识论文义合(一卷)。正论释义(五卷)。佛性义(三卷)。禅定义(一卷)。婆薮盘豆传(一卷)。梁陈二代总译五十部合一百四十九卷。沙门惠恺笔受。然谛或铺坐具加趺水中。若乘舟而济岸。接对使君。而坐具无湿。或以荷藉水乘之而度。如斯神异其例甚多

  东魏元氏都邺

  优婆塞瞿昙般若留支。此云智希。南印度波罗奈城人。婆罗门种。少学佛法妙闲经旨。神理标异领悟方言。以魏清河王子善见元象元年岁次戊午。至兴和三年岁次辛酉。在邺城。译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八佛名经(一卷)。金色王经(一卷)。无垢女经(一卷)。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宝意猫儿经(一卷)。菩萨四法经(一卷)。解脱戒本(一卷)。犊子道人问论(一卷)。回诤论(一卷)。业成就论(一卷)。唯识无境界论(一卷)。伊迦输卢迦论(一卷)。总一十四部合八十五卷。沙门昙林僧昉等笔受

  齐高氏都邺

  沙门那连提耶舍。此言尊称。北印度乌长国人。以幼出家数近灵迹。是以天梯石台之所。龙庙宝塔之方。并亲顶礼仅无遗逸。虽入鬼国鬼莫敢伤。设往乱邦贼徒息扰。既常游化感及兹境。以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岁次丁丑。至天统四年岁次戊子。共达摩阇那于邺都。译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大方等月藏经(一十二卷)。月灯三昧经(一十一卷)。大悲经(五卷)。须弥藏经(二卷)。施然灯功德经(一卷)。法胜阿毗昙论(七卷)。总七部合五十二卷。后至隋文帝开皇二年岁次壬寅讫。至五年岁次乙巳。又译大方等日藏经(十五卷)。力庄严三昧经(三卷)。大庄严法门经(二卷)。德护长者经(二卷)莲华面经(二卷)。大云轮请雨经(二卷)。牢固女经(一卷)。百佛名经(一卷)。总八部合二十八卷。沙门僧琛明芬等度语。沙门智铉及学士费长房等笔受。面首形伟特异常伦。顶起肉髻耸若云峰。目正处中上下量等。耳高而长轮埵成具

  居士万天懿元是鲜卑。姓万俟氏。师事婆罗门甚聪悊。善梵书语尤工咒术。特鉴医方妙闲佛法。以高齐于邺城。译尊胜菩萨所问经一名入无量门陀罗尼经(一卷)

  陈陈氏都建邺

  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此云高空。生知俊朗体悟幽微。专学佛经尤工义理。洞晓音韵兼善方言。以东魏帝善见元象元年岁次戊午讫。至兴和二年岁次庚申。于邺都司徒公孙腾之第。译僧伽咤经(四卷)。大迦叶经(二卷)。频婆沙罗王问佛供养经(一卷)。总三部合七卷。僧昉笔受。又以梁武帝大同末年。自高齐入梁见帝。帝因留住敕遣总知外国使命。即以其年。译大乘顶王经(一卷)。又以太清二年。遇于填僧得胜天王般若梵本。到陈天嘉六年岁次乙酉。于江州兴业寺译为七卷。沙门智欣笔受

  沙门须菩提。此云善现。扶南国人。解悟超群词彩逸俗。化物无倦游方届兹。以陈世于杨都城内至敬寺。为陈主。译大乘宝云经一部(八卷)

  周宇文氏都长安

  沙门攘那跋陀罗。此云智贤。波头摩国人。善达三藏。以周明帝戊寅岁。于长安城婆伽寺。共阇那耶舍。译五明论(一卷)。耶舍崛多等度语。沙门智仙笔受

  沙门阇那耶舍。此云藏称。摩伽陀国人。共二弟子耶舍掘多阇那崛多。以周武帝保定四年岁次甲申。至建德元年。为大冡宰晋荡公宇文护。于长安四天王寺。译定意天子所问经(五卷)。大乘同性经(四卷)。入如来智不思议经(三卷)。宝积经(三卷)。佛顶咒经并功能(一卷)。大云轮经请雨品第一百品(一卷)。总六部合一十七卷。沙门圆明道辩及城阳公萧吉等笔受。上柱国平高公候寿为总监检校

  沙门耶舍崛多。此言称藏。优婆国人。共同学阇那崛多。以周武帝世为大冡宰。于四天王寺及于北胡坊归圣寺。译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品(五卷)。须跋陀罗因缘优波提舍经(二卷)。十一面观世音咒经并功能(一卷)。大云请雨经(一卷)。总四部合九卷。沙门圆明。及城阳公萧吉笔受

  沙门阇那崛多。此言志德。北印度揵达国人。剎帝利种。少怀达量长垂清范。游涉行化来达兹境。初以周武帝世。译金色仙人问经(二卷)。妙法莲华普门重颂偈经(一卷)。种种杂咒经(一卷)。佛语经(一卷)。总四部合五卷。沙门圆明笔受。又至隋文皇帝开皇七年太岁丁未。至十五年奉敕。于大兴善寺译。佛本行集经(六十卷)。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诸佛护念经(十卷)。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大集贤护菩萨经(六卷)。圣善住天子所问经(四卷)。观察诸法行经(四卷)。四童子经(三卷)。诸法本无经(三卷)。虚空孕菩萨经(二卷)。月上女经(二卷)。善思童子经(二卷)。移识经(二卷)。譬喻王经(二卷)发觉净心经(二卷)。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文殊尸利行经(一卷)。八佛名号经(一卷)。希有校量功德经(一卷)。善恭敬师经(一卷)。如来善巧咒经(一卷)。不空罥索观世音心咒经(一卷)。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一卷)。金刚场陀罗尼经(一卷)。诸法最上王经(一卷)。入法界体性经(一卷)。商主天子问经(一卷)。出生菩提心经(一卷)。金光明经嘱累品(一卷)。总三十三部。合一百五十卷。沙门僧昙道邃僧琨明芬道密学士费长房刘凭等笔受。晓殊俗语明深秘旨。凡所翻译不劳传度。理会义门口圆词体

  隋杨氏都长安

  洋川郡守昙法智。梵名达摩波若。婆罗门种。门世已来相传翻译。高齐之季为昭玄寺都统。齐国既平佛法同毁。智因僧职转任俗官。策授洋州洋川郡守。隋文皇帝以开皇二年岁次壬寅。敕召智还使译经。于大兴善寺。翻业报差别经(一卷)。智既妙善隋梵二言无劳传语。成都释智铉笔受

  沙门毗尼多流支。此言灭喜。北印度乌长国人。振锡来此。以隋文帝开皇二年岁次壬寅。敕令于大兴善寺。译象头精舍经(一卷)。大乘方等总持经(一卷)。二部合二卷。给事李道宝传语。沙门高法纂笔受

  沙门达摩笈多。隋言法密。南贤豆国人。虽学年慕道落彩。冠字之暮戒具。寻师遍历大小乘国。闻见既广艺业尤多。遂发大心游方利物。凡所至国唯以讲说为怀。暨开皇十年来届瓜州。文帝延入京寺。至止未久大通隋言。敕于大兴善寺。译无所有菩萨经(四卷)。护国菩萨经(二卷)。佛华严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二卷)。大集譬喻王经(二卷)。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移识经(二卷)。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大方等大云请雨经(一卷)。义理允正称经微旨。然而慈恕立身恭和成性。心非道外行在说前。戒地夷而静。定水幽而洁。经洞字原论探声意。容仪祥正勤节高猛。诵响继昏晨。法言通内外。好端居而简务。贵寡欲而息求。无倦诲人有逾利己。至炀帝定鼎东都。敬重隆笃。复于上林园内置翻经馆。译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起世经(十卷)。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缘生经(二卷)。菩提资粮论(六卷)。金刚般若经论(二卷)。缘生论(一卷)。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四卷)。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摄大乘论(十卷)。从开皇十年至大业末岁。译经一十八部合八十一卷。并文义清素华质显正。沙门彦琮行矩等笔受

  大唐李氏都长安

  沙门波罗颇迦罗。唐言作明知识。或云波颇。此云光智。中印度人。剎帝利种。识度通敏器宇冲邃。博穷内外研精大小。誓传法化不惮艰危。远涉葱河来届于此。以贞观元年。敕于大兴善寺。译宝星经一部(七卷)。般若灯论一部(十五卷)。大庄严论一部(十三卷)。凡三部合三十五卷。沙门慧乘等证义。沙门玄[莫/二/?]等译语。沙门慧明慧赜慧净法琳等笔受。左仆射房玄龄詹事杜正伦太府卿萧璟等并知监护

  沙门玄奘。河南洛阳人。俗姓陈氏。颖川陈仲弓之后。鸠车之龄落彩。竹马之齿通玄。墙刃干霄风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但以随历云湮四郊多垒硕德高僧第如西蜀法师。以志学之岁即焉询道至止。未久半满洞微。二江鉴徒莫不嘉骇。戒具云毕偏隶毗尼。仪止祥淑妙式群范。洎武皇定鼎。文轨攸同沿江侚友。途经鄢郢。于时汉阳王以盘石之寄藩镇荆楚。先闻高誉殷请敷扬。爰于荆府天皇寺。讲摄大乘及阿毗昙等论。淮海名僧钦风云萃。王及群公亲诣法筵。法师析微通质妙尽理。原王公硕识得未曾有。其时大德法师智琰等。并江汉英灵解穷三藏。既觏法师妙辩无碍。泣而叹曰。岂期以柔榆未光得遇大阳初辉乎。遂以纵心之年师奘卒礼法师。自是厥后阅筌蹄乎。九丘探幽旨于八藏。常慨教缺传匠理翳译人遂使如意之宝不全。雪山之偈犹半。于是杖锡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筹谘无倦。五明四含之典。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转之音。三声六释之句。皆尽其微毕究其妙。然彼小乘爰洎外道。各构异论诽毁大乘。法师遂造制恶见论。制十八部小乘。破九十五种外道。并造会中论。融会瑜伽中论之微旨。以静大乘之纠纷。于时中印度国戒日大王总统五印诸国。内外博综才艺俊越。观于斯论叹而言曰。虽有显大摧邪之殊益。然彰我大夏之蔑人。吾方九旬大施。可因此会定其臧否。遂散驰众传告万里。以来所属诸国敕能论者毕萃。大众佥集。法师以所造二论六千余颂。书于大施场门云。其有能破一偈当截舌而谢之。日日桴鼓命于论人。凡一十八日。莫敢当者。于时戒日等王大小乘师内外诸道。咸用骇忸法师讨论。一十七周游览百有余国。以贞观十九年回靶。上京见帝于洛。帝大悦即命所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敕于西京弘福寺翻译。仍敕左仆射房玄龄。广召国内硕学沙门慧明灵润等五十余人助光法化。并敕太子左庶子许敬宗等专知监译。到二十二年已译之经奉以奏闻。于时太宗文皇帝。以悟达之怀纵玄览而为序。天文绚发冠日月而扬辉。皇上以文思钦明畅睿想而兴记。圣藻光缋掞云霞而布彩。又以其年十二月皇上在春宫。警大孝之虑轸圣善之怀。奉为文德皇太后。敬造大慈恩寺及翻经院。殿宇宏壮穷班尔之工。莹饰妍华极珍绘之妙。于时西东两宫大出幡像。敕九部乐及京城诸寺宝幢幡盖绮华妙香。并万年长安诸坊宝车众伎。送奘所将经像及慈恩大德僧等。住慈恩及翻经院。时皇帝亲御安福门。以香华等供养。至二十四日皇储亲临慈恩。度僧千人大赦京城。暨显庆元年敕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润文。国子博士范义頵。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助知翻译。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部(六百卷)。大菩萨藏经一部(二十卷)。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一部(十卷)。本事经一部(七卷)。无垢称经一部(六卷)。解深密经一部(五卷)。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一部(二卷)。能断金刚般若经(一卷)。佛地经(一卷)。缘起圣道经(一卷)。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最无比经(一卷)。甚希有经(一卷)。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六门陀罗尼经(一卷)。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持世陀罗尼经(一卷)。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天请问经(一卷)。佛临涅盘记法住经(一卷)。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缘起经(一卷)。咒五首(一卷)。菩萨戒本(一卷)。菩萨羯磨(一卷)。瑜伽师地论一部(一百卷)。显扬圣教论一部(二十卷)。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一部(十六卷)。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一部(七卷)。摄大乘论本一部(三卷)。摄大乘论世亲释一部(十卷)。摄大乘论无性释一部(十卷)。广百论一部(十卷)。掌珍论一部(二卷)。大乘成业论(一卷)。佛地经论一部(七卷)。成唯识论一部(十卷)。因明正理门论(一卷)。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大乘五蕴论(一卷)。广百论颂(一卷)。显扬圣教论颂(一卷)。王法正理论(一卷)。观所缘论(一卷)。唯识三十论(一卷)。辩中边论一部(三卷)。辩中边论颂(一卷)。唯识二十论(一卷)。瑜伽师地论释(一卷)。大毗婆沙论一部(二百卷)。发智论一部(二十卷)。顺正理论一部(八十卷)显宗论一部(四十卷)。俱舍论一部(三十卷)。识身足论一部(十六卷)。法蕴足论一部(十二卷)。五事论一部(二卷)。异部宗轮论(一卷)。入阿毗达磨论一部(二卷)。俱舍论颂(一卷)。品类足论一部(十八卷)。集异门足论一部(二十卷)。界身足论一部(三卷)。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一卷)。胜宗十句论义(一卷)。大唐西域记一部(十二卷)

  右除西域记总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