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疏部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十六卷

  首楞严义疏注经 第十六卷

  长水沙门子[王*(虍-七+(一/八/八/目))]集

  二六交报二。一总标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交。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此云六识造业者。且据总相。业者招感为义。然通总别。若能为引业善不善思招感当来第八无记果者。即总报业。若为满业三性思种招感当来苦乐等果者。名别报业。其第六识。通造总别报业。若前五识。但为助发别报。不能发总。以强盛随转二差别故。从六根出者。六根是彼造业具故。造既从根。受亦根受。故从根出 二别辨六。一见报二。一临终见境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眼根造罪是见业。临终见境是报与业交。以眼根取色色能役心造种种业。故见猛火满十方界。神识随火入狱受报 二乘业受报

  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能为燋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明暗二尘是眼所取。明可辨别。故见恶相。暗无分别。但生恐惧。如是下遍历六根。然有旁正。正由眼根发识造业。故先历眼。今此不明。文略故耳。下文即具。此中以火为苦具主。及历余根。随根转变为不可意境也 二闻报二。一临终见境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声能鼓动心海如波如涛。取此造业。故临终时先见此也。降注下流也 二乘业受报

  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愗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耳根所取动静二境。造种种业。今受其报亦缘此二。开即动也。闭即静也。如是下历根别受。此文之中。以根对境有所参差。将恐梵文回互。译者随而弗审。如雷吼毒气非眼所取。雨雾毒虫非鼻家境。余文则顺。有智自详 三嗅报二。一临终见境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鼻根造罪。贪嗅诸香众生身分及男女等香。作种种业。故招毒气以受其报 二乘业受报

  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口*(一/巾)]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礰击碎身体 通塞是彼鼻所取境。依此造业。依此受苦。故有二相。如是下历根别受。为质为履者。质碍也。履犹通也。为馁为爽者。鱼败为馁。爽乖差也。余文可知 四尝报二。一临终见境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炎炽裂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舌根作罪其罪最广。一贪味为罪。杀戮必多。二发语造业。其罪又广。以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比于余根。此最广博。故感铁网周覆世界也 二乘业受报

  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而下 吸气则取味所招。吐气则发语所致。如是下历根别受。为承为忍者。承领忍受一切恶味。造业之时。先是舌根受食知味。然后始益诸根大种。舌不领味诸根不益。受报亦然 五触报二。一临终见境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 身根为罪多因男女淫爱等触。贪着细滑随时冷热。故受合山等事 二乘业受报

  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热。历听则能为撞为击为倳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身之所取唯合与离。从之造罪。感果亦尔。如是下历根别受。道观厅案皆治罪处也。余文可解 六思报二。一临终见境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 思是意业。无质迅疾犹如于风。故招此报 二乘业受报

  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意之所缘生灭二尘。复能随五明了取境。不觉则荒独散所感。不迷觉苦明了所致。皆是邪思造业故尔。如是下历根别受。方所受苦处也。鉴证证据先罪也。此一根受报。备历余根。然根对苦具。有差有当。不必一一根境相顺。学者随文消遣。不可疑滞 三结显重明三。一结成虚妄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 虚妄造业虚妄受报。皆如空华。然于因果未尝乖异 二别显重轻

  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 六根十因具足。同造诸业入阿鼻狱。即大无问。具足五事也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 如第六识。同彼眼识唯取自境。兼根而作。不涉余根。不具十因。此则六根具造。唯造时不兼余根。入八热狱。次轻于前也

  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 身口意六根之三也。杀盗淫十因之三也。如身具作杀等三罪。口意不作。又轻于前。入十八狱

  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 如身独造杀等一业。不兼余罪。入三十六狱。又轻于前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 此独一根只犯一杀。又轻于前。入一百八狱。如意中邪思或不正见。未形身口。或口处杀人。身心无记。此等并轻。言见见者。见现音只见之一根。不兼余根。故云见见 三结答所问

  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谓由不断三业。各各有私。故云别造。因各各私。众私同分。故云入同分地。谓同业共感无差别同分。别业各感差别同分。故前文云众同分中兼有元地也。皆由妄想发起。故非本有 二鬼趣三。一总标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非破律仪者谤无戒律也。犯菩萨戒者轻重不禁也。毁佛涅槃者不信因果。此皆断善根也。余业可知。地狱久治。故云历劫烧然。更受余类。故入鬼趣。鬼趣十类由前十因。十因正报已在前文。极苦相对。非是轻受。故云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二别显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此即贪习为因也。于物生贪非理而取。余报在鬼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精怪。其类非一。故名怪鬼。正受苦报在寒冰狱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即前淫习为因也。色能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报招鬼质还复托风。风质元虚。因习所致。因果相对。岂徒然哉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即前诈习为因也。因成诈伪惑正凭虚。托附畜生便成鬼质。即狐狸猪犬有异灵者。其类非一。故云遇畜成形。魅即现美形以惑人也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即前怨习为因也。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在意。热恼居怀。受余报时亦假毒类。即蛇虺毒虫有灵者。成蛊毒鬼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即前嗔习为因也。于苦苦具憎恚居怀。或因妒忌生嗔。嗔恚不舍。名为贪忆。洎受鬼报。遇灾衰处便入其身。名为疠鬼。即毒疠伤寒传尸骨蒸之类皆此鬼作也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即前慢习为因也。慢以凌人傲物高举自强。洎报鬼伦。遇气为质。内无实德。空腹高心。饥饿所困。故名饿鬼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即前诳习为因也。为获利誉。多怀异谋。矫现有德。罔冒于他。令他暗昧不晓己事。洎受鬼形。凭幽托暗魇惑寐者。故名魇鬼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即见习为因也。执见异生。各自明悟。出生相返。发于违拒。及招鬼道。遇精明处以为其形。即日月精魄。山泽明灵有精耀者以托其质。言魍魉者水石变怪也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即抂习为因也。抂押成褫。凭虚构架。劳心役思。挠害无辜使成有罪。遇明显境托以成形。非幽暗类也。走使战阵担砂负石之徒。故云役使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即讼习为因也。党己覆罪为他所讼。报在鬼类托质于人。如世有童子师及巫祝之类。皆为神道传送凶吉祸福之言。名传送鬼。此上鬼类其数实繁。考果征因。不过此十 三结示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十因六报皆是纯情所为。情既下沉。故坠地狱。地狱治久。情尽上升。故云业火烧干上出为鬼。鬼心轻燥。业火所余。自妄业招。非他所得。菩提心中皆如空华耳 三畜趣三。初总标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地狱治情。鬼中治想。情想既尽。故云成空。然所空者。即依情想所发之业也。二道之业既亡。却为畜生酬其宿债。驼驴牛马身命偿他。若在余类。随应受对 二别显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贪习为怪鬼。报尽作枭伦。枭土枭也。附块为儿。贪物所致。一切怪异者皆此类摄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 淫习为因。报招风魃。旁为畜生受咎征也。咎过恶也。征应验也。恶行所招。将有灾异先有此应。如群雀众鼠荒俭之征。[(嫡-女)*鸟]鴹水灾。鹤舞多旱。其类非一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诈因之报。为鬼成魅。所依既尽。畜受狐身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怨习之报。鬼作蛊毒。畜为毒类。即蚖蛇蝮蝎之类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嗔习之因。鬼为衰疠。托灾附祸便入身中。转受畜形还托身内。为蛔蛲也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饿鬼附气。慢习是因。鬼受饥虚。畜充他饱。故为食类。即世间可食之畜也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宿因诳习。鬼为魇暗。幽默既消。畜为服类。即驰驴牛马蚕茧之类。为人服用也。绵即绵密。不明露也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因为见习。鬼作魍魉。精耀之物既尽为畜便成应类。即应四时节序来而复鸣者。言和者杂也。杂精明处而成鬼也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 即前抂习。鬼托明生为役使类。鬼道业尽。畜报休征。休美也。休祥将至预有此征。由他美行之所招也。即麟凤之类也

  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讼习之因。鬼招传送。人死为畜报在黠慧。故云循类。即人所畜养循顺之类 三结示二。一正结虚妄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狱鬼二趣。业火烧毕情想干枯。今为畜生酬偿余业。故云旁为。妄想故有。觉性元无。犹如圆影眚病故见 二引问重示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所问三缘。是彼人等。各自虚妄造业发生。不由他有。故云本自非天降等。妄造妄受。觉性之中皆如空华 四人趣三。一总明二。一酬剩返征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返征其剩 分越者过分也。不依本分越过而行。谓非理苦役不问轻重。或昼夜不息。食啖无度。如是等类悉合返征其剩。今有恃尊贵以纵恣。倚豪势以奢侈。贪其力而多役。取其味而抂杀。不舍晨暮。罔测劳苦。福尽征剩其宜者哉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其有修善而崇福者。只于人身酬彼力矣。今见积善之家。财物多耗。或被劫盗。或被欠负。或横遭驱役。或抂受捶打。斯皆先业合舍此身为畜酬剩。由树福德。人中略偿 若成畜者盖无善矣 二偿报难息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汝负他财。他欠汝力。今既酬偿。偿足自止。世养牛马是此类也。如故杀彼食其身肉。斯则翻成杀业。身身相取。命命相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互来相责无有休止。以诸业中杀命最重。不值佛出修奢摩他。必不能息 二别显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因于贪物。鬼托怪形。畜在土枭附块而养。今归人趣。其性颛蒙。杂在顽嚣。心忘德义。盖因之故然也。而言参合者。夫人道受报善因所招。总报虽同。满业各异。故分十种。今此从畜来者。乃是余业旁受。非正善业所招。然亦顺后业感。由不正故。故言参合。他皆仿此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愚类 始因贪欲。鬼受魃形。上为畜生灾咎之应。业尽复本参在愚类。以欲多者不习别善。但专一境。由不习善。故招愚钝。顽愚别者。顽谓知善不从。罔受教诲。愚谓瞑然昏暗。识钝难明。有此异耳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佷类 因从诈习。鬼为畜魅。类入旁生狐狸所摄。今为人趣参在佷戾自用之徒。不受谏晓也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庸类 怨习是因。鬼为蛊毒。旁受畜类蛇蝎是形。还生人道杂乎庸类。即庸鄙之流性粗率者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嗔习为因。鬼居衰疠。蛲蛔受畜微末。为人即不为人之齿录者也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慢习是因。鬼招饥饿。结气而作。无实体性。畜受食类。人为柔弱。盖因我慢贡高。反招柔怯之报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诳习为因。鬼从幽魇。畜为服用人受劬劳。役力艰辛工巧之属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文类 因从见习。鬼落和精。魍魉报终畜为时应。参于人道微有文章非。正习因。故云参合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抂习为业。鬼受明灵。驱役疾驰无暂停止。畜招休应。人杂聪明。考果从因。必无差忒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因由讼习。鬼作依人。传附神辞。发显祸福。畜招驯黠。人达穷通。宠辱不惊。安然自得。故名达类 三结示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系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狱鬼畜中酬偿先业。三涂报尽还复人身。顺后善业所招。随别复分十类。如是皆为颠倒轮转。欲息颠倒唯戒定慧。无此三种不息轮回。佛若不出。谁说此法令其修学免轮回耶 五仙趣二。初总标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不依正觉者。三乘行法皆佛所教。今经尚斥二乘。云不识生死根本错乱修习。况修仙道耶。存想固形者。存心在于长生不死。俾此形骸坚固不坏也。别修妄念。即下十种修炼之法也。此皆有漏。进不如天。退又胜人。故居山林人不及处。名为仙趣。然此一趣余经不出。以总报同人故。今经开者。约所修行别故。人天二趣所不摄故。此皆外道类收。然亦禁防非佛正戒。但禁粗浮。即戒禁取也 二别显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服饵者。即食麻仁草木之实。存形长久。一期寿永。轻举未能。此道若成名地行仙也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草木者即飡松啖柏之类。草木轻故。饵即体轻。由是飞行不坠于地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金石者服丹砂成九转之类。化有二种。一能化骨令寿永体竖。二能化物俾贱作贵。此道苟成。游戏人间济贫恤苦得自在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消息养和。运用荣卫。神气久着能履虚空。功用既成身坚寿永。名空行也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鼓天池。咽津液。固精华。岁久功着遂成润德。言天行者。此非六欲。乃是世人谓灵仙居处名之为天。如张骞寻河源至昆仑见天宫之类。或所行不交欲境。如天无异。故云天行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吞饮日月精气。作意存变以延身命。由是功久。遂有异见通世物情。故云通行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咒禁正是仙法道术。以此持身延而且固。术力成就名为道行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念缘前境。系心不忘。专注弗移。久而发用。照明境界。咸悉化源。如定发慧。故名照行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世有采阴采阳之术。名为交构。久而功成。此感彼应。吸彼精气以固我身。故名精行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存想世间皆成变化。境既变化。心想亦亡犹如槁木。有为功用暂得如是。故云绝行。如上十类。皆云行者。日久成功通流故也 三结示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生理谓长生之理。即上十种修炼之法也。言人中者。以仙趣无别总报。即于人身总报果上。加以前来十种修炼。转成仙也。妄想不真终随业坠 六天趣二。一列释诸天三。初欲界二。一列释六。初四天王天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 不求常住即不修正觉也。无定力故不能舍爱。有善戒故心不流逸。善根力故心澄身明。此则澄莹欲心发生明性。此人命终。生须弥半。邻日月宫。所有天众皆此天管 二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欲爱渐微。于己室家亦减爱欲。故无全味。味着也。言净居者不由杂秽。拣异行邪也。超日月者以善增故。爱心又减身则又升。故生忉利。忉利此云三十三。帝释居处也 三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未离欲心。逢境暂遘渐薄于下。故云去无思忆。逢欲犹交。故云动少。去无思忆。故云静多。斯行又增身则又胜。故生时分。焰摩云时分。此是空居初天也 四兜率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行胜于前。故云一切时静。应触者。应谓相应。触即欲境。尚犹顺而从之。故云未能违戾。命终渐胜。故生此天。上升精微等者。即约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器说。以同名兜率故。此云知足 五乐变化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无心于境。境自横来。境自有心己何所味。故云味如嚼蜡等。以乐变化五欲之境而受用故 六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行事交者此亦横陈也。前虽亡味。会境犹起欲心。此则无心。故云了然超越。然今且约无粗相说。岂亡微细爱欲。以未离欲界故。化无化者。化即第五天。无化即下诸天。俱舍云。乐受用他所变化五欲境故。以有自在力遣他变化而受用之。故云他化自在。上之六天。皆因欲心渐轻得报渐胜。若情欲重者必不生天。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亦明受欲轻相也 二结示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此之六天。身有光明。飞行自在。寿命长远。渐增渐胜。不同下之人趣。故云形虽出动。又人趣杂类寿命短促。迁变不常。天之福命卒难摇动。故云出动。尚有欲境相遘。故云心迹尚交。若至定地永无欲对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