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二十六、戒学

二十六、 戒学

>

第13381﹙1042﹚经﹙下p753﹚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住鞞罗磨聚落北身恕林中。鞞罗聚落婆罗门、长者,闻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闻已,共相招集,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有众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佛告诸婆罗门、长者:「行非法行,行危崄行因缘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婆罗门、长者白佛:「行何等非法行、危崄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佛告婆罗门、长者:「杀生乃至邪见,具足十不善业因缘故,婆罗门!是非法行,危崄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婆罗门白佛:「何因缘诸众生身坏命终,得生天上」?佛告婆罗门、长者:「行法行,行正行,以是因缘故,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复问世尊:「行何等法行,何等正行,身坏命终得生天上」?佛告婆罗门、长者:「谓离杀生乃至正见,十善业迹因缘故,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婆罗门、长者!若有行此法行,行此正行者,欲求剎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居士大姓家,悉得往生。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因缘故。若复欲求生四王(天),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悉得往生,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行净戒者,其心所愿,悉自然得。若复如是法行、正行者,欲求生梵天,亦得往生。所以者何?以行正行、法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若复欲求往生光音(天),徧净(天),乃至阿伽尼咤(天),亦复如是。所以者何?以彼持戒清净,心离欲故。若复欲求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悉得成就。所以者何?以彼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欲求慈,悲,喜,舍。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皆悉得。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清净,心离爱欲,所愿必得。欲求断三结,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无量神通,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皆悉得。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离欲,所愿必得」。时婆罗门、长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

戒定慧的考察】【戒学】

厌倦一般生活,感到私欲占有的家庭罪恶,痛切有情的自相残杀,一切是无常与苦迫。发心出家的,必对于这样的人生有所警觉,对于过去的自己有所不满。对于生死有厌离心,即对于自己有忏悔心,这才能生活于出家的僧团而得佛化的新生。

在家的信众,也要有「住非家想」的见地,才能成解脱分善根,或者现身证觉。所以在受戒时,举行真诚的忏悔,是非常重要的。

释尊初期的弟子,都有过人生的深切警觉与痛悔。动机的纯正与真切,没有什么戒条,也能自然的合律。等到佛法风行,动机不纯的出家者多起来,佛这才因事制戒。

就是发心纯正的出家者,有时也会烦恼冲动起来,不能节制自己而犯了戒。这对于佛法的修习,是极大的障碍,这需要给以戒律的限制;已经犯戒的,即责令忏悔,使他回复清净。经中常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即清净」。因为一度的烦恼冲动,铸成大错,即印下深刻的创痕,成为进修德行的大障碍,不能得定,不能发慧。如引发定慧,必是邪定,恶慧。

佛法的忏悔制,于大众前坦白的披露自己的过失,接受僧团规定的处罚。经过一番真诚的痛切忏悔,即回复清净。

所以戒律的轨则,不在乎个人,在乎大众;不在乎不犯──事实上每不能不犯,在乎犯者能忏悔清净。学者应追踪古圣的精神,坦白的发露罪恶,不敢覆藏,不敢再作,使自己的身心清净,承受无上的法味。

戒律的广义,包含一切正行。但依狭义说,重在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等善。

不杀、盗、淫、妄为根本的戒善,出家众多从消极的禁止恶行说。但在家众持戒,即富有积极的同情感。要知戒善是合法则的,也是由于同情──慈悲喜舍的流露而表现于行为的。

如『杂含』(卷三七‧一0四四经)佛为鞞纽多罗聚落长者说:「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淫盗等同。释尊称这是「自通之法」,即以己心而通他人之心的同情,近于儒家的恕道。

所以身语根本戒的受持不犯,不但是他律的不可作,也是自律的觉得不应该作。这例如不杀,不使一切有情受杀生苦,也是给一切有情以安全感。进一步,更要爱护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实践吗?

『杂含』(卷三二‧九一六经)佛为刀师氏聚落主说:「若于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若不有心杀生,无怨无憎,心生随喜。……心与慈俱。……如是偷盗对以悲心,邪淫对以喜心,妄语对以舍心」。这以四无量心别对四戒,不过约他的偏重说,其实是相通的。

慈悲喜舍与定心相应而扩充他,即称为四无量。这本是戒的根源;由于戒业清净,同情众生的苦迫,即引发慈悲喜舍的「无上人上」法。戒与四无量的相关性,可证明佛法──止恶、行善、净心的一切德行,本出于对人类──有情的同情,而求合于和乐善生的准则。

戒与慈悲,是侧重于「无瞋」善根的。但这在限于时机的声闻法中,还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

第1148(845)经﹙中p457﹚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五恐怖、怨对休息,三事决定不生疑惑,如实知见贤圣正道,彼圣弟子能自记说:地狱、畜生、饿鬼恶趣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何等为五恐怖、怨对休息?若杀生因缘罪,怨对恐怖生,若离杀生者,彼杀生罪怨对因缘生恐怖休息。若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罪,怨对因缘生恐怖,彼若离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罪,怨对者因缘恐怖休息。是名罪怨对因缘生五恐怖休息。何等为三事决定,不生疑惑?谓于佛决定离于疑惑,于法、僧决定离疑惑,是名三法决定离疑惑。何等名为圣道如实知见?谓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圣道如实知见。若于此五恐怖罪怨对休息,于三法决定离疑惑,于圣道如实知见,是圣弟子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恶趣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114 (826) 经﹙中p439﹚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诸比丘!何等为学戒随福利?谓大师为诸声闻制戒,所谓摄僧,极摄僧,不信者信,信者增其信,调伏恶人,惭愧者得乐住,现法防护有漏,未来得正对治,令梵行久住。如大师已为声闻制戒,谓摄僧乃至梵行久住,如是如是,学戒者行坚固戒,恒戒,常行戒,受持学戒,是名比丘戒福利。何等智慧为上?谓大师为声闻说法,大悲哀愍,以义饶益,若安慰,若安乐,若安慰安乐。如是如是,大师为诸声闻说法,大悲哀愍,以义饶益,安慰安乐;如是如是,于彼彼法、彼彼处,智慧观察,是名比丘智慧为上。何等为解脱坚固?谓大师为诸声闻说法,大悲哀愍,以义饶益,安慰安乐。如是如是,说彼彼法;如是彼处、如是彼处得解脱乐,是名比丘坚固解脱。何等为比丘念增上?未满足戒身者,专心系念安住;未观察者,于彼彼处智慧系念安住;已观察者,于彼彼处重念安住;未触法者,于彼彼处解脱念安住;已触法者,于彼彼处解脱念安住,是名比丘正念增上」。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学戒随福利,专思三昧禅,智慧为最上,现生最后边,

牟尼持后边,降魔度彼岸」。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3383﹙1044﹚经﹙下p756﹚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鞞纽多罗聚落北身恕林中。住鞞纽多罗聚落婆罗门、长者,闻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闻已,共相招引,往诣身恕林,至世尊所,面相慰劳已,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婆罗门、长者:「我当为说自通之法,谛听,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谓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如上说)。我尚不喜人加麁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作绮语?是故于他不行绮饰,如上说。如是七种,名为圣戒。又复于佛不坏净成就,于法、僧不坏净成就,是名圣弟子四不坏净成就。自现前观察,能自记说:我地狱尽,畜生、饿鬼尽,一切恶趣尽,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时鞞纽聚落婆罗门、长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而去。

第13246(906)经﹙下p585﹚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沉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迦叶!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于大师所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已,然复依倚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敎,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是名迦叶!五因缘故,如来正法于此沉没。迦叶!有五因缘,令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何等为五?若比丘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敎,若诸梵行大师所称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迦叶!是名五因缘,如来法律,不没、不忘、不退。是故迦叶!当如是学:于大师所当修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若法,若学,若随顺敎,若诸梵行大师所赞叹者,恭敬、尊重、下意供养,依止而住」。佛说是经已,尊者摩诃迦叶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