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五)

如瑞法师 | 作者:如瑞法师 [投稿]

  上堂课,我们已经按文要接近尾声了,已经到了要学会心口相应,也知道了,末法时代,口生过多,所以佛制略教诫第一句就是:“善护于口言”在律里描述说:口如刀剑,互求长短。

  护口摄意身莫作,这是佛对我们的教诫。从初出家就要建立正知正见,按佛的教如法做。

  我们学佛,千学万学就要学个“真”;做人,千做万做就是学做“真人”。从虚伪处求是没法成就的。所以印光大师说:”竭诚尽敬”。这就是学佛的态度,一切从诚诚恳恳中求,从恭恭敬敬中得。我们要得到佛法的受用,就要“老实、至诚”,一点都不带虚伪含糊。这样做久了,慢慢我们的品德自然就高贵起来。德表现出于道有得于心而现于形外。自然言谈举止是受过教育的,很有教养的。让人一看自然生起敬重的心。

  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先学会尊重自己。不要辜负了我们的善根,有这样好的因缘能遇到佛法,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从始至终保持老实做人的态度,自然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品格自然高尚,人就尊贵了。

  受戒时,缘境发心,纳善法于心中的时候,我们这个身体就不单单是父母赋予我们的色身。这个色身把一切善法聚集在内心,身也尊贵起来。所以要真正出家就要生起仰慕戒律的心。真正出家是要完成学戒、持戒,圆戒,弘戒。

  慈老法师说,不管学哪宗哪派,首先要学的是戒律,持戒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戒律不是顺于我们习气,我们自由放逸惯了。从表面看,持戒就不自由了,想干的不让干,所以就觉得束缚,不去行持,发不起持戒的心。对不受戒的人,《梵纲经》里佛呵责:不受戒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

  为什么会这样呵责?因为畜生不知道善恶,不能受戒。人,如果不知好坏,不肯受成,是甘心当下流的人,和畜生没什么两样。众生流转生死中,却不知生死之苦,不知痛痒,不肯受戒,不肯持戒,和木头石头没有分别。如果我们是人,我们还有良知,应该受戒。要孝顺父母,报答四恩,持戒就是孝顺,“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出家要知道出家的殊胜处。

  法赖僧弘,学为人师,能够承担高洁尊严人天师的人才能出家。“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身难”。当披上袈裟时,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如来的家业;当披上袈裟时,就是要做众生的福田;当披上袈裟时,就是要制止不如法的行为;当披上袈裟时,就有一种自豪,这是佛搭的衣,我搭在肩上了。

  袈裟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标志。这就勉励我们要精进,要受世间人受不了的苦,要做世间人做不了的大丈夫的事业,他要为利有情愿成佛。出家实在是殊胜。

  所以佛说要赞叹出家人的功德,除了吃饭,一百年都赞叹不完。但是要是障碍人出家,其罪过,除了吃饭,一百年也说不完。出家是为了圆满我们的戒德,出家受人供养,就是因为身上披着如来之衣。

  慈老法师说:如果受戒、持戒就是朝着光明走。如果不持戒,不要说得人身,就是想得一个生癞的野干狗身都得不到,必下地狱无疑。佛的三十二相共同的因都是从持戒而来,要想解脱一定得持戒。

  所以宣祖说:“戒是生死的舟航。”藕祖说:“我说救苦方,无越毗尼藏。”这是我们了生脱死的良方。出家在家都是以戒为根本,戒如大地,能生长万物,能出生种种功德。

苦行受得在前,

日后必然次第。

  凡是常住里苦的事,劳累的事,要争着去做。我们要成佛,就要集聚福报智慧资粮。遇上几百人的道场也不容易,正是自己集聚福报的好地方。

  我们集聚了这样的福报,在以后修学的道路上就少障碍,让我们如法次第行去,以后回过头来,就会很感谢所走过的这段路。持戒就是要远离缘非的。

若享安乐在前,

后来恐防不济。

  福报享尽,业障现前,怎样表现呢?病苦缠身,乃至无常来到。寿命所依的也是福报,真正的出家是要比修道的。智慧如鱼,福报如水。有福报就能遇到好的道场,好的善知识,好的同参道友。

  老法师说:怎么培福报?除了为大众师父执劳服务外,就是:“当持于净戒,福慧自庄严。”这是大福报!所以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都是以持戒为因的。

  还有一种培福:我们平常说话不要太尖刻,不要带刺的去伤人,伤人也损福报,要学会恭敬别人。

  去除我慢也是在培福报的,所以禅宗的祖师说:参禅人日用中,作天下人灰孙子。见僧俗皆谦恭客气,激励后进!这才是僧人的本分。惟愿天下人不怕不敬的。

  当小众就是小众的,不要那样横行霸道的。一定谦恭的。

要做贤达好人。

依我者般行去。

  了解因果就要了解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立志要做贤达好人,就要依我所说的训诲文老老实实地行去,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样功到自然成。

要做世谛下流,

汝自随心任意。

  反过来,由妄心所牵随心任意,不改毛病习气,随着自已的习气毛病走。如果听祖师教诲做贤达好人,一定是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如果不听训诲,要做生死凡夫,就随自己业受报了,不受戒,不持戒,自然逃脱不了恶报的命运。

  世谛,就是指世间的道理,是相对真谛来说。出家人的人生观一定是积极努力向上进取的人生观。因为我们知道,此生一期业报尽了,是有来世的,直至成佛的。我们有成佛的愿望,这实在是鞭策鼓励我们的动力。

  但我们观察一下我们的心,什么时候住在一念的觉照当中?所以修学佛法,持戒是让我们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是为了训练我们这颗心。戒定慧三学在应用当中并没有分开的,如果你不在一念的觉照中,怎么能够远离缘非。如果你不远离缘非,一个身口不清净的人又怎么能够让这一念心生起来觉悟的心,又怎么能让觉照的心延续下去。所以一个修行的人,从早到晚没有什么怨言的。

  锄头贤人说:可被征服的胜利不是真胜利的,不能被征服的胜利才是真胜利的。这是从外缘到内心,小众的修学也一样,我们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给我们来培养好的习惯。

我先二三十年。不曾依得此偈。

硬强不听好言,常常被人说背。

  年轻刚出家,血气方刚,总认为自已了不起,对别人的善言谏劝不愿听,一意孤行,这样人家就不爱说了,而有错也只能背后说说。

错过事业千般。

至今方得理会。

  因为不听善劝,错过了好多良机,悟道、分证都错过了。很多应该得大利益的事都错过了。经过漫长二十、三十年,乃至到临命终时才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呢?因为善知识是过来人,欲走前面路,要问过来人,他会把经验告诉你,会拨正你的错误,免得走弯路的。所以要依靠善知识。

若能依得此偈,

定到龙华三会。

  你要听我的劝说,将来一定能成就的。龙华三会是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说法,从人间年数来说是五十六亿万年。弥勒佛三会说法:第一会度九十六亿受五戒人;第二会九十四亿受三皈人;第三会度乃至曾一称南无佛的善根人。就是说你一定会得成就。

  在因地里好好依佛教去做,一定能成佛。

  做小众一定要清楚,我们现在虽然学,一定按次第学。但是修行我们不能等的,修行已经告诉大家很多的方法,作为小众,我们的功课只是提醒我们的。在行持当中,如果你按照所告诉你的去做,那就是修行。如果你在这里上了一堂课,你能规规矩矩的把腿盘起来,坐的时候就要注意到坐的姿势。祖师就教给了,打坐的时候就要把脊梁挺起来。行住坐卧都是有威仪的,人前人后都一个样子的。训练就是从严格遵守佛的教和常住规章来做的。

  做个出家人就要做个像样的出家人,做不好,上对不起诸佛,下对不起众生。像弘一大师,出家像个出家人,在家像个在家人,只有如佛的教才能做一个好出家人,前生修得为僧,今生岂能容易。所以要好好珍惜善根,好好培养善根,弘范三界,利益众生。

  《中峰国师训诲文》和大家共同学习了一遍,实际也是提醒提醒了,因为平常也说“发心证果二无别,惟属中间发心难”,这是说你发心证果,这个功德呢,你没有发心你成不了佛果,但是在这个当中,从你发心到成就的当中,要“常继方便应当说”,常常给个方便提醒你,为什么要提醒你?“发心非难难常继”,就是你发起来这个心,很可能一会就会退心,你今天发起来这个心,明天可能就会退心,所以要常继方便,紧跟着一个方便一个方便来提醒你,所以大家都知道,你看这个文,你完全能看得懂,但是有人在旁边数落,这个他又不一样,所以不要看他简单,如果旁边有人这样的来提醒,也应该是我们的福报。真正的那么多的经典,我们读就好了嘛,为什么佛告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给你读一遍,和你自己去那读一遍是不同的,大家能懂就好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