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新的一天,让我们多闻多思,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开开心心,福慧增长!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经行”,今天来谈谈:绕塔。
塔是梵语塔婆的略称,华言高显处、功德聚等。塔分圣人塔、凡夫塔。圣人塔包括佛塔、声闻塔和辟支佛塔。恭敬、礼拜能获得福报的是圣人塔。在圣人塔中,佛塔又是最殊胜的。佛塔是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物,主要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
佛在世时,很多道俗弟子,都会向佛请头发供养,装在金银等小塔中,随身持行。依《四分律》记载,佛在世的时候,发塔是最早出现的。缘起是,当时有一位王子,出征前向佛求索头发带在身上。王子得胜回来后,就建了佛的发塔。
《华严经·净行品》云:“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这是说,见到佛塔的时候应当发愿:愿一切众生,都如佛塔一样尊贵,得受人天的礼拜供养。
实际上,作为佛弟子,除了恭敬佛塔、三宝外,还要恭敬、尊重他人。不轻视他人,也是得到他人恭敬之因。再者,最不可忽视的是,尊重自己的善根、佛性。“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只有精勤修学佛法,解脱成佛,才对得起自己的佛性,不辜负诸佛菩萨的拔济。
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观仰佛塔的时候,应如是发愿:“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就佛的功德,受到诸天及人的瞻仰。
瞻视佛塔的时候,应起虔敬之心,念想诸佛的功德,高过须弥,深于巨海。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每个人自身都藏有无价珍宝。愿所有闻到佛法的人,都能以虔敬心,借助三宝、佛塔的殊胜境缘,开发自身本有的佛性宝藏,早日成就佛道。
当我们顶礼佛塔的时候,应当发愿:“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这是说,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的无见顶相。佛顶有像发髻形肉块隆起,称为肉髻相。于此相中,一切人天不能见到顶点,故名无见顶相。
佛塔是敬田,如果能够虔诚地礼敬佛塔,就能获得无量福德,同时也是得无见顶相的因行。恭敬礼拜佛塔的功德非常大,佛说:“人等百千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我们虽然没生在佛世,但如果有因缘亲睹佛塔,一定要虔诚礼拜,恭敬供养,好好发愿。
所谓右绕于塔,是说在佛塔旁经行时,要以佛塔为中心,围绕着佛塔向右旋转而行。按照印度民间的风俗,右绕表示随顺、吉利,左绕表示逆、乖违、凶险。因此,当菩萨右绕佛塔的时候,就应借助这个事相来发愿:“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随顺佛的教法而行,没有违逆,获得一切智慧。
绕塔是一种修行方法,有着一定的仪则。《三千威仪经》云,绕塔有五点注意事项:一、要低头看视地面。二、不得蹈杀地上的虫蚁。三、不得左右顾视。四、不得在塔前的地上涕唾。五、不得与人讲话。
《提谓经》云,于塔前散花、烧香、燃灯、礼拜,即是供养。佛说右绕于塔得五种福报:“一后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声。三得生天上。四生王侯家。五得泥洹道。”
《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也讲述了右绕佛塔的种种功德,如:“在在所生处,远离于八难,常生无难处,斯由右绕塔。仪貌常端正,富贵多财宝,恒食大封邑,斯由右绕塔……”这是说,右绕佛塔的功德非常殊胜,可感得在在处处远离于见佛闻法的八种障难,常常生在无难之处。又可以获得举止优雅、相貌端正、富贵多财、饮食丰盛等果报。
我们绕佛塔,常是三匝。三匝,即按顺时针绕塔三圈,表示清净三业,得值三宝,除贪嗔痴三毒,灭三恶道。
绕塔,就事相来说,是指身体巡绕外在有形之塔。约理来说,塔代表心,绕塔正是提醒我们,当修觉悟之行,令正法巡绕于心,念念不停。过去诸贤圣都修行此道法,直至涅槃。
佛道是如来历劫所行的殊胜之道,也是每位佛弟子尽未来际要走的路。只有勤求无歇,才能快速达到目标。因此,借助于绕塔三匝的事相,我们应当如是发愿:“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精勤不懈地追求佛道,不论遇到怎样的境缘,内心都毫无懈怠、停歇。
最后,让我们以古德的一首偈来共勉: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就在灵山塔下修。
南无阿弥陀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睡和醒,这是我们妄念的产物,实际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白天的清醒仍然还是在梦中,所以白天和夜晚做梦,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但往往睡眠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处在一种休息状态,然而我们深层意识、独头意识还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如果透过念
杂念是病,佛号是药。我们无始劫来,被无数妄念所缠绕,不可能初始念佛便能将杂念剿灭,这得经过一个刻苦精修的过程,方能太平。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问: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济群法师答: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1.得近佛位:如法依止善知识,能使我们迅速接近佛果。
现实中,不少佛子对“解脱”一词心存偏见,似乎这就是“自了”的代名词。当我们说到解脱时,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以菩萨学人自居,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
佛,就是觉者,意味着生命的彻底觉醒。反过来说,众生就是迷者,是处在颠倒迷惑的状态。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转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自救的能力。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戒为基础,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因缘和观念引导下形成的。错误的观念,正是负面情绪产生的土壤。
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
很多人都在说,今天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种浮躁表现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我们当下的心理状态。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我们学习《净行品》文殊菩萨的教言“善用其心”,就是要懂得善自护念和护念他人。
丛林里,其中一棵树长得比其他同类来得高大,就可以说这棵树“出类拔萃”;山岳在群山中显得高峻特出,这也算是“出类拔萃”。人群里,才华出众,优点很多,不同于一般的人,也是“出类拔萃”。
说到吃饭,有人为饱腹而食,有人为美味而食,修行人则是为维系色身、借假修真而食。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带着嗔恨心在吃。吃饭原始的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为了我们的色身得以维持。
现在的社会,尤其令人感受到这种身心不调和的状况。因为身、心不得调和,所以造成社会不调和,这都是恶性循环的病态。
《楞伽经》上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法门当中,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要当中,都强调如何调心,如何制心,如何明心,在修行当中这是第一位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分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生活的轨道里转开了:上学、考试、升学。就业、婚配、生儿育女,一环接一环,没有喘息的机会,总是要你往前走,总是要选择,或者这样或者那样。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就是多数人的现实。我们不知道,一旦错失今生,接着又是长劫轮回,很难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学佛,就是帮助我们把握这一难得易失的宝贵人身,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改造它,升华它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