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三)

如瑞法师 | 作者:如瑞法师 [投稿]

  4.早晚用功

早晚自己工夫,心静事业好记。

莫道终夜不眠,须要更深早起。

  小众没有时间,就要插空。老法师告诉我们,当小众,手里就不能拿长念珠甩来甩去,背书用功都是悄悄的,一天只看到在忙,在做事,不能像比丘尼样。你看你们现在有佛堂、教室,还要专门给你们学习的时间。实在是没办法才用这种教育方式,如果是上根利智,好好做事就行了,修行的功夫自己去找时间,不能浪费时间,再没时间,早晚就是自己的功夫,不说一晚上不睡,最起码睡得晚一点,起得早一点,这应该是能做到的。有一些初发心的,好像觉得有精力,一瀑十寒,一夜不睡。到时三天不起。根据我们的报身,只要能按照起床板按时起床,按睡觉板睡觉,这样坚持一年不要请假,天天都是如此,你看看怎么样?

  5.日久受益

时常日久揩磨,

渐渐明通心地。

  我们都会想到一下子要怎么样,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功夫是平常点点滴滴积聚锻练来的。一定要经过天长日久的磨练,功到自然成。

  修行就是要这么天长日久地磨练,慢慢让心透亮。所以,我们要日日揩磨。揩磨就要像一面镜子样,镜子有了污垢不要紧,我们天天给它擦,污垢总有一天会擦掉的,最后镜子的光明会显露出来。我们的心地也是这样,假如我们的心地比喻是明镜,贪嗔痴就是污垢,我们就要揩磨它,拜多少佛,诵多少经,为大众执劳服务,真心兼管常住,哪一样做不到?天天这样做,心中的污垢就一点一点去掉了,这个心通过事情慢慢就转化了。为大众师父知劳服务。业障一点点消除,福报一点点增长,早晚知道诵经拜佛,智慧一天天增长,功夫来至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如果一开始就是理性的,像《华严经》里说,我是毗卢遮那佛,没错!那你怎样来显现你是毗卢遮那佛,是说你的性体与佛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你在凡夫位清净的法身被污垢蒙蔽了,当然就产生不了毗卢遮那佛的用。

  如果我们单从理上来说,就欠缺了这么日久的揩磨,道理懂但就是人不了道。如果我们次第而走,慢慢就会认识到,原来每天定的功课,每天需要我做的事情,都是一种修行,是在消我们的业障,增我们的福慧。

  3、少欲知足,少事少恼。

粗衣淡饭随缘

莫学奢华富贵。

  1.衣食随缘,就是有什么受用什么。

  佛对出家人生活的标准有行四依的。四依是:常乞食,树下坐,腐烂药,粪扫衣。

  律中佛有制,衣破一定要补。如果破得太大,衣会失受。只要有衣遮体。有饮食充饥,以资修道

  佛典中有故事说,国王为了试探沙门释子跟外道的修行,把两者都请到宫里来,一天供养好的饮食;一天供养粗糙的饮食,外道所表现出来的是好则喜,粗则嗔。而沙门释子,好的也这样,粗的也这样。国王就问:为什么你不起分别心呢?比丘就回答:是身犹如车,好恶无选择。香油及臭脂,等同于调滑。就是说色身就像车,车有车轮,车轮要上油,润滑后车就能启动。至于油的香臭跟车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起到润滑的作用就可以了。色身也是这样,我们只是要用它,所以要给它吃,给它穿,不需要在这上面奢求。我们没有做士农工商,却在受用一切,如果修不出去,那得还债的。

  能海上师说:“莫于财物起贪念”。我们受用的一切都是直接的,间接的取之于众生。我们出家,要感谢众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物质资源。我们就要好好修行,用功办道:所修一切都不要忘记众生,让道心一天天坚固,以期将来终能成人天师。回馈众生。由于我们的说法,能拯救众生的法身,现在他们成就我们的色身,将来我们要帮助他们解脱、成佛。修行人忙什么?就是忙慧于魔战的。

  “学之为效焉”这是朱熹的话,学是什么?学就是效仿,效的意思。我们读祖师语录,就是学祖师之言,效祖师之行。我们学佛的教也是要学佛之言,行佛所行,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学一点就要做一点,天长日久自然通明心地。

  祖师跟我们说的都是他们的经验,而且也是我们容易做到的。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才能一步一步深入。末法时代,学了很高的理论知识,可怜的是,没有人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佛法不是说出来的,一定是依于佛的教做出来的。“粗衣淡饭随缘“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

  “莫学奢华富贵”:世间人讲究表面的风光。我们修行人要少欲知足,衣服够用就行,多余的不要,再好的多余的东西,也不要去动心。古大德里有位法师讲法,很多人供养他东西,他连看都不看。佛教里有个名词叫”竭尽施”,有布施的机会就要赶快布施出去,错过机会,想布施都没人要。

  刷牙的时候,牙膏不要挤得太多,够用就好;倒水时水够就好,现在报纸上经常呼吁节约用水;现在人才有节约的意识,但已经养成坏习惯,让他节约很困难了。我们出家人确实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要爱护我们受用的一切,要惜福!千万不要比吃比穿比受用,不要学奢华富贵。我们多大的福报能到一个清净的僧团中,从外缘上帮助我们一心办道,不要认为是限制,一旦给你自由,很快会随境转。所以,我们要堂堂正正,培养成众生的老师,培养自己的高洁尊严。”人到无求品自高”,出家人实在是太了不起,要像弘一大师、玄奘法师这些先贤大德看齐。老法师说:要做个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出家人。远离名利不沾,好好做个出家人。

  当小众的好处就是有比丘尼师父检点我们的言行。既然当小众,就当得象样点。真要修行,是不管身外物,而是要息心办道。黄檗禅师一出家就是二十年、五十年不回家。末法修行障碍已经很多了,我们在坐的,哪一个没有跟亲朋好友联系?身虽出家,心并没有出家,还在关心家里的事。想想,这样修道能成就吗?过去古大德。远离俗家成道业,为什么?因为家事如麻,所以要出家。出家就意谓着要把家里的所有都放下,暂时不管父母,是为了用道业成就来报他们的恩,在家递茶端水是小孝,出家成道是大孝,所以选择出家行大孝。因此,你们不要埋怨监学,也不要埋怨常住不让你们回家,要理解这是在成就你的道业。要做怎样的出家人?大家好好思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