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法门品 第七讲

静波法师 | 作者:静波法师 [投稿]

  我们总是有点执著的,总是要抓住点什么。什么你都抓不住,万物皆流,都是在动在变化。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都离我们而远去。所以你别做梦了,走出来吧,醒来吧,只能这样。所以这位菩萨他善于用手臂来提携众生,来接引众生,来教化众生。所以称为妙臂,非常的美妙,而且他的手势打得非常好。大家一看他的手势马上就开悟。他站起来说,菩萨和声闻乘人共同感悟无生,菩萨也要证入无生。声闻乘人也要悟入无生。只是菩萨不但要事空,而且还要理空。也就是理事圆融,理也空事也空,事也空理也空。这个理本来是事物的真相,是理。缘起性空。但是这个空你要放在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事物宇宙万有存在的现象。事空,你同样去感悟,理也是空的,事物是假的,是空的,没有错。

  但是有人说,空是好的,空也要空,就像这个手指头,你说这个手指头,我告诉你人要拿下,拿下你才会自在,否则有这个你还是不自在,非常重要的。那么菩萨不但事空而且理空,连空也空。声闻人只现相的事障。现相就是一看那个树呀,那个男人,那个女人对我来讲影响了,他只看到表相。没有空去理障,所以他说这个是不可靠的,但是他却执著不可靠的,是假的他就执著是假的。如是即以生为生,执著生呀,狭隘呀。以无生为无生,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以为生和无生是对立的。即终日执著无生,所以他怕生,他执著无生,他赶紧从生里面走出去,逃跑、逃避。所以挥身灭志,马上进入涅槃。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众生,不敢发起慈悲心菩提心,是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俗界、色界、无色界,是我们生命的局限,他把我们困住了,看到生死如冤家,看到生死害怕,赶紧跑,这是局限的。不见理体法性,不知道三界空界,不知道生死没有主宰性,也是空性。

  于是悲心不生,看到别人痛苦不能去帮助别人,不能去拔苦,帮助别人走出他的局限和困惑。即不愿教化众生,不愿意教化众生,不愿意帮助众生,他帮助众生就是利于自己。所以这样一个不愿意就等于挥身灭智,比较消极,没有慈悲心。即不愿意教化众生。菩萨观法如幻如化,菩萨看到宇宙万有都是如幻如化没实在性的,于是不但不住有的观念上,同时也不住空的观念上。有情众生执著有,声闻乘人、缘觉乘人执著空。菩萨不执著有也不执著空,所以就大自在。因为幻化,所以不住。也就是不停留在上面,不停留在空,不停留在有上。如是菩萨见法相幻有,法相都是幻化的,没有实在性的,都是不实在的,所以他就不会障碍法性真空,所以他就能够观法的空性,能够自己解脱。同时法性真空,虽然法性真空,菩萨要面对现实,要教化众生,要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之中,回光返照,改变我执,改变我执有利于众生,这样相得益彰,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自利而更好的利他,利他才能自利。这样的话无二无别,才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门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我们昨天讲到了关于第七位菩萨站起来发言,对于不二法门的感悟。他用一种妙臂在提携众生。他在提携众生的过程之中告诉我们说。菩萨观一切法如幻如化,不但不住在有的观念上。我们众生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执著现相界的存在,一种实实在在的有。而这种有的只取不舍带给我们无尽的烦恼,于是就会有轮回。不住在有的观念上这种轮回的观念就打破了。同时他也不住空的观念上。有人说,不住在有是错误的,住在空总是没错的。依然错误。昨天我们引用永嘉禅师《证道歌》的话说“断灭空,拨因果,犹如避溺而投火。”就是怕淹死,但是又被火烧死了,依然是一种二边,二边就不是平等,所以要平等。因为幻化,因为都是假的,空也不是固定的,有也不是固定的。所以不会停留下来,所以我们要不住,不住就是你心里不执著他。不是说你不面对,不面对你就没有机会来锻炼、来考验、来突破。但是你面对的时候你要不停留下来。这样的菩萨就会见到法性幻有。

  妙臂菩萨给我们的感觉,他所要表达的感悟的这种境界就是见到诸法空相,是幻有假有,只是像耍戏法一样,好像是真的,其实不是真的。这种幻有并不障碍法性真空,因为好像是有,其实没有,而没有就是法性,就是真空。所以我们看到宇宙的一切现象也是好像是有,但事实上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他是变化的,所以他不是实在的,有没有呢,有,他是假的,假有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同时法性真空也并不障碍缘起的幻相。虽然是没有,但是这个没有,这个空性完全是在缘起的幻相上就感悟,他们两个之间是不矛盾的,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对立的,那你就断灭,所以叫空不碍有,不障碍有。如是相不碍性,性不碍相。从相不碍性的角度去看,我们就看不到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是我们众生的狭隘局限才会导致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实没有,为什么,三界如幻如化。所以《唯识》中讲说“三界为心,万法为识”。《三论》中也就是《中观》讲,“三界唯空,万法如画”。三界都是空性,没有主宰性,如幻如画,如果有也是如幻如化。性不离相,空性跟现相两者之间是不相离的。如此看来生和死的问题也不过是一个游戏,所以你不能在意他。你要打破生死的观念,你就必须脱胎换骨,洗心革面,不要上当,不要受骗,都是假的。如果能够突破的话你一下就自在了,所以你的自在就是解脱。

  如此菩萨就能够广度众生,游戏三界,倒驾慈航。高僧大德圆寂之后,我们祝愿他乘愿再来。为什么,他有能力,因为他知道都是三界如幻的,众生也是没有自性的,于是他愿意来。否则他来了走不了他还愿意来吗。来去自由,大菩萨往往如此。观世音菩萨,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成佛了,证法名如来。为什么还要倒驾慈航呢,慈悲呀,因为我们所以他又来了。但是他来了他是真来了吗,没有来,如来吗。他去了,没有去,叫如去吗,没有来没有去,所以叫如来如去,才是真正的大自在。我们想来来不了,想去去不了,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痛苦难堪,轮回不已,所以我们要从观念里走出来,应该向这位妙臂菩萨去学习。

  可见菩萨心与声闻的心,凡夫以为是二。菩萨的这个心是无所得,声闻的心是偏空,所以有所得和偏空两者之间的观念是对立的,凡夫以为二,实际却是没有菩萨心,没有无声闻心,无所得也无所得。那么所谓的空也是没有自性的,如果你执著空的话,空就成了有所得。空就成了有。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里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说空就是平等了,是不二了,目的就是让我们不执著,一切都不要执著。下面说若复见有空,如果你回过头来你再去执著空,诸佛所不化。不仅仅是一个佛教化不了你,所有的佛都拿你没有办法,教化不了你。重要的问题是用空来对之有,对之有所得。而你调过头来执著空,错了,又成了一个新的障碍,所以你要去突破这样的障碍。如是心者即是佛,这个心就是无所得,真正的一点点执著也没有了,也不住在生上也不住在死上,所以突破了,打破了那种生死的局限界限。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如果我们也能这样,我们也能对照自己反醒自己改变自己,也会进入不二法门,也会向妙臂菩萨去学习。学佛学菩萨应该跟他学得一模一样,如果你学得不是一模一样,那就不是学佛不是学菩萨,所以说要反醒要改变,要真正的身口意三业去跟佛菩萨去相应。

  我说了这种相应就像我们最初的发心,信心就像水一样,你有水才能够有佛菩萨的月亮太阳印到水里,完全的相应默契,才是真正的证得证悟,不然的话你就是局外的,你仅仅在理论上没有用的,仅仅是知识,就像我们以前说了,是守执。目的是让你看月亮,而你一直执著这个执土,守执,那你看不到月亮。所以你要向上看,用这个船用这个工具来完成我们最终的归宿,这才显得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一切的法会也无非都是一种方便。就像刚才有一个居士跟我讲,孔雀他不像呀,他是表法的,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为什么是孔雀,孔雀能消化呀,孔雀你知道吃什么呀,吃毒草吃毒虫,能够面对贪嗔痴,能够面对五欲的世界。他不为所动,你不行呀。乌鸦吃毒草就死掉了,只有孔雀吃毒草茁壮成长。所以你要学孔雀能消化。为什么能消化,一切法无常,没有主宰性,你才真正能消化。如果说你看到那个法是实在的,你又能消化,那才怪了呢。你肯定是上当受骗,你肯定是受伤了,这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话仅仅看一个热闹是没有用的,真正的对照反醒改变,这是最重要的。

  下面的经文说“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八位菩萨站起来发言,他要谈他对不二法门的感悟。他的这种感悟对我们依然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启迪。依据天台宗智者大师的解释,他认为这个菩萨出世的时候,因为同弗沙星相应。这个弗沙星相应之后,所以菩萨的名字叫弗沙。什么叫弗沙,弗沙是二十八宿,天上有二十八宿,有星宿,二十八个星星,其中之一叫鬼星。这个鬼一听到我们就觉得毛骨悚然,我们怎么可能学鬼呀。但是这个鬼星对我们的启迪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站起来发言说,善和不善,凡夫以为是二,我们也认为是二,说这个人是善人,那个人是不善的人,我们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的,这种观念要去突破。虽然我们也是恒顺众生说那个人是善人,那个人是恶人,但是我们的心里不执著那个善和不善,这个恒顺众生但是不执著,不执著又能恒顺,这个就是佛法。却不知善不善完全是相对待而安立,是相对存在的。

  为什么他是善人呢,是因为他做了好事。为什么他是恶人呢,是因为他做了坏了。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做好事的人跟发心,守菩萨戒,或者是真正成为菩萨的人去比较那依然是局限和狭隘的,不能称为善,因为真正的善是智善,要超越善和不善的,才是智善,才是最圆满的善。这善是相对的,是局限的,所以完成这个突破,是非常重要的修行上的精进,那种努力不懈。纯粹是个人主观定位,是分别心。说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善那个恶。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人的角度不一样,所以认识就会有他自己的局限,只有突破了各个角度,这个局限才会得到一种改变,得到一种根本的彻底的打破,不可以截然把两者之间分开,因为善是恶的善,恶是善的恶。二者之间相对待而存在的。如果你把他们分开,以为善是孤立的善,不善是孤立的不善,就错了。不是孤立的,不是单独的。

  就客观而言,你站在主观上一厢情愿,你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超越于善和不善的高度去看待善和不善,一切法随其各自因缘而受果报。因为善和不善他不是我们自己定位就是这样的,他各有因缘。你认为那个人恶,你心里就分别,你心里就痛苦。但是那个人恶,你要知道恶者自己受报,他会因为他的恶他的种子成熟的时候,他会受报,你痛苦什么呢。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伤害自己。我们觉得很不平衡,但是你要知道,那个人他将来会受报的,你不要烦恼了。他没受报,你先受报,你是最傻的。所以你没有智慧,你要去突破,你不要上当,也不要受骗,非常重要。我们很多人是看不透这个局限的,很烦恼很痛苦。所以各有因缘莫羡人,欲求大道应无我。应该没有我的执著我的局限我的狭隘,各有因缘莫羡人,不要去羡慕,也不要去烦人,也不要恼人。

  《华严经》说菩萨不恼害众生,不要去烦别人,不要去恨别人,你恨别人不是菩萨,菩萨是悲悯,慈能予乐,悲能拨苦。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能帮别人从痛苦的局限里走出来,这个就是菩萨。对此,如果我们不升起善与不善的一个观念,你不去执著善不去执著不善,也就是不执著善不执著恶,为什么,善不是固定的,恶也不是固定的。昨天可能还恶,今天你可能一念心,你改变了。今天你可能是善,明天遇到一个因缘,我随境所转了。那是不固定的,不固定就是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你凭什么要执著他呢,就像我们说,阐提是断了善根的众生,可是按照《顿悟论》也就是道生法师的说话,阐提是可以成佛的呀,因为阐提本身也是没有自性的,有一天他会有善根的发现,阐提就不是阐提了,因为他不是定法。

  我们今天看一切事物都是以定法以执著来看待的,错。一切法都是没有主宰性的,于是我们能够突破这种善和不善的一个实在的观念,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种实在的观念,我们就会感悟到没有自性,是空相。于是就会通达,通达就自在。因为你没有挂碍,我就自在了,你会通达。他们两种之间没有区别,这种对立完全是一种统一。我们从对立之中能够感悟到那种统一,我们不再著相了,我们不再留痕迹了。虽然我们也会恒顺众生,做一些宏法利生的事业,但我们并没有觉得我们了不起,我们帮助别人了我们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主宰性。如果我们认为有主宰性,有我,有我所,那你还是局限的,你还是在轮回之中。可能只是你轮回的质量要好一点,可能你升天了,可能你做人可能你很富贵,但是你终究还在轮回当中,你要打破这个轮回,你必须不能执著,只有你不执著了,你才可能真正的彻底解脱。

  如果能够这样,诸法都是真如,善和不善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因缘,都是一种机遇,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考验,如果你能突破他,你要感谢善感谢不善。像我们面对烦恼,就像烦恼比做垃圾比做粪便,好吗,不好呀,但是善于收集,善于面对,善于转化的人却是好的。你把粪便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垃圾收集起来可以利用,可以发电。粪便收集起来去发醇,然后把它放在花园、草坪里面,会使花园更美丽,会使草坪更茁壮,你说是好还是不好呢,没有固定的呀,就看你善不善于去转化,你善于转化你就拥会有孔雀的胃。你善于消化,吃毒草而茁壮成长。否则你没有这个胃,一下子就气死了,一下子就生病了。所以你要善于改变他,只有善于改变,你就是完成了恶能转悟即同如来。如来就是你不执著,如幻如化了,你自在了,这个就是证入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也要向弗沙菩萨去学习。虽然他是鬼星,我们觉得他很麻烦,他是业障,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能够突破他,善和不善的观念还是我们的局限。如果我们跟这位菩萨去学的话,证入不二法门的话,这个观念就成了助道的因缘。所以我们不要拒绝挫折,我们也不要拒绝烦恼。对我们来讲就是考试,一旦你考试突破了,你就上了台阶了,如果你突不破就被隔在这一边,隔在这一边就是二元的。如果能够透过这种现象,感悟到那种空性,突破了,完全平等,大自在。

  下面的经文是“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第九位菩萨站起来发言谈自己对不二法门的感悟。这位菩萨他深入法性,法性是空性,这是不是法性呀,是法性呀,他是不是呀,他也是,前面的花也是,法的自性叫法性。毗卢舍那佛,就像我们来到了毗卢寺,毗卢是什么意思呢,毗卢性海。毗卢舍那佛证悟的境界也就是遍一切处,哪个法没有那种自性呢,有呀,都是空,所以遍一切处,所以到处都有佛。只是你没有感悟,所以你就觉得佛就应该在这儿,佛在任何一处。空性所在即佛之所在,法王座上无等无偏,在空性上都是平等的,就是要进入不二法门。

  所以应该说,我们共同来探讨《维摩诘经》因缘极为殊胜,就像我们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金刚的种子,真正的佛法,所以说大家要珍惜。在大众之中说法无所畏惧,狮子菩萨说法当然是无所畏惧。狮子本身就是万兽之王,他真的是无所畏惧,如狮子吼一般,所以称为狮子菩萨。文殊菩萨骑狮子,而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无所畏惧,你有了你就会无所畏惧,你没有智慧你会幻得幻失,不知道怎么做,你会恐惧,会挂碍,会烦恼。如果你真的跟这位狮子菩萨去学,你这些没有了。他站起来说,罪、福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二元,是两个东西,我们要做好事,我们要拒绝不好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