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法门品 第四讲

静波法师 | 作者:静波法师 [投稿]

  我们所探讨的不二法门也就是平等法门,就是要不执著有也不要执著空。因为空和有对于我们学佛上都是一种障碍。所以我们面对有的时候,我们发现他没有自性,他是无常的,我们就不再执著他。面对空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空是从有上去感悟的,所以我们还不可以断灭,是要承当。所以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以两者之间必须相互照应,才是不二才是平等。

  所以不二法门就是要改变我们自己思维观念的一种狭隘,一种障碍。当我们执著空执著有的时候,必然会成为我们修行上的挂碍、执著,所以他就将成为我们自己的障碍,同时他又成为我们的一个机遇。那么这种机遇你要去转变他,你转变他就不是障碍,他就是妙法。所以对我们来讲,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是学佛的下手处。如果你善于消化善于转化,那么他都是我们修行上的一种机遇,同时也是我们修道的助缘,所以我们也要珍惜这样的因缘。所以《六祖坛经》说,“佛法世间,不离世间觉。”既然是在世间为人而说法的,既然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成佛的,所以他不离开世间而觉悟,如果离开世间而觉悟,就像我们去寻找兔子的脚一样。兔子是没有脚的,所以那是无有是处的,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如佛说十二部经,三藏十二部,千经万论都是指月过程中的工具,也就是守执而已。让你看到什么,看到天空中的月亮,而你一再执著这个文字这个经典,而你没有通过这个工具而达到指月的目的,那这个学佛就无有是处了。当然我们调过头来讲,从另一个角度去说,可能因缘没有具足。你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个完备。所以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说完全的无有是处。就像一个人他没有学佛之前,他可能对佛教有很多误会,那么因缘没有成熟,有一天因缘成熟了,他不再误会了,他是欢喜的,当然他可能还没有受益。但是通过这种欢喜,最后接受佛法,产生法喜,必将受益。如果我们的眼睛只停留在守执上,在守执上去计较去执著,则终究不能见到月亮,见到月亮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

  正如入不二法门品中三十一位菩萨所说所探讨的都是相对而言的,因为这种探讨的相对就是我们人性的弱点。我们停留在这样的一个生死、空有、相对的一个二元世界里,所以告诉我们要打破这种界限,打破这种局限,那么你才有希望。所以开悟是可能的,但是我们太顽固了,我们太刚强了。《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度”刚强里面就充满着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就是贫嗔痴带给我们的信息,我们觉得是可靠的,事实上是不可靠的,因为他一直在变化,包括我们自己。但是我们这种强烈的执著走不出这种局限。所以就画地为牢,转呀转呀,越圈越小,然后这个世界越来越小。所以哲学家说你认识的局限会导致你世界的局限。因为你的认识不到位,你只是停留在表相上。所以你的世界就这样大。

  井里的蛤蟆,井底之蛙,他看到天只有井那么大,一旦他出来,那当然就不是蛤蟆了,他不是井底之蛙了,觉得世界就不一样了。那么是用二法来还说不二法,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生活的现实,生活的现实就是二法,二就是千差万别,二只是代表一个现相界,男人女人、好坏、高低、贵贱、美丑,五八花八门、色彩斑斓的宇宙万有存在的现相都叫二法。通过这样的二法来探讨不二,因为这个二法对我们影响对我们伤害。所以我们要去改变,要去透视他的本质,就像我们昨天晚上所说的,所有人都是瞎子,瞎子看到的是表面。如果你看到那块布了,那你就不瞎了。否则你就看到裙子、看到帽子、看到围巾,那你就是执著就是烦恼,你的世界就局限。那你从那个裙子、帽子、围巾的本质去看,原来是块布,那你一定是自在的。当然这个很难得。

  所以说修行是要面对现实,通过二法来透视不二法。那么妙吉祥菩萨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他要遣一切法,什么叫遣,就是遣出排遣,不是这样的,遣一切法,去掉你的执著。有的人说,你能去掉吗,去掉你这个执著的想法,不是说把那个好的否定掉了,把那个坏的否定掉了。好的依然好,坏的依然坏。但是告诉你,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没有主宰性,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人,虽然是缘起的假相,但是你不做好人你就没有希望。所以说妙吉祥菩萨遣一切法,还是要方便说此不二法门,遣一切法,说不二法门是不可说的,但是还是要方便说,不可说也要说。三十一位菩萨是什么样呢,没有他证得,但是理论上是应该这样,从二入不二,文殊菩萨说不二是不可说的,但是还是要方便为众生去讲,你不讲大家没有下手处。所以还是要去讲。只有维摩居士一默如雷,沉默,不说,因为既然是不二了,你说了跟不二就冲突了,不能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对佛法的感悟是不可说的,说出来的,也不是真正的感悟。所以一默如雷,像一阵炸雷一样,突然间把我们惊醒了。原来是不可说的。

  那么由此而感悟到真正不二法门,真正的从生命的局限、相对的世界里走出来,那么你的离心力,也就是你要透视两者之间那种二的不可靠性没有主宰性,你走出来了,这种走出来是你观念走出来,不是你不面对现实,是你面对他。古人有一句话叫“但无心于万物,何方万物常围绕”如果你不讲较,不执著他,何妨他围着你转呀,你无所谓呀。就像你在想一件事,你前面边的人过来你没有注意,为什么,因为你在想一件事,当然今天我们在想着一个,原来他是不可得的没有实在性的,那么他过来的时候,你是不需要去执著他的。因为你知道他是不可靠的,你只要稍稍的忍耐一点点,改变了,好多事情就是通过这样改变的。

  此沉默对一般人而言表示会感觉莫名其妙,为什么不讲呀,为什么不说呀,但是真正的感悟真的是不可说呀,事实却是无声的狮子巨吼。为什么佛教里面把佛陀说法叫狮子吼,狮子代表无所畏惧,万兽皆惊,百兽皆惊,都傻了。凡是狮子一叫,其他动物全都老实了,万兽之王呀,狮子吼,所以佛陀说法能够破邪显正,能够使所有的邪知邪见没有空间,所以如狮子巨吼。不再听琐碎之声,百兽之声。所有的佛法的法门都自默的,回归根本。那么佛法讲是依,这根本是什么,依法不依人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你看到的是假的,如果你去透视的,那个是智慧。是呀,依靠智慧,不需要依靠你的那个眼睛耳朵舌头,身体那个分别的假相。第三个是什么呀,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的,就是你要从那个局限从轮回中走出来的,这是了义。不了义,怎么样呢,算命呀,升官呀,发财呀,这是不了义呀,因为他终会无常呀。第四个是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是工具,我刚才已经交待大家,那是指头要看月亮,如果你没有看月亮,那就是依语了,这个工具了,你抓住他干什么。他是船,你得到彼岸去呀,你到去了彼岸这个船才有价值。如果到了彼岸你还背着船,那你还没到彼岸呢,所以依靠四依来完成根本佛法的那种认知默契。

  如果就是见性而开悟,见到本质了,就像我们说的得意而忘形了,得到那种自性了。空于是外在的东西不再执著,虽然你得到这个空性是通过外在的而感悟内在的,但是你一旦感悟内在了,外在的东西你就很坦然的面对了,承当游戏。就像有人说,我叫张三,但是你还有名字,你还有小名,还有你在母亲面前你还是儿子,你在爷爷面前你还是孙子,你在儿子面前你又是父亲,你的角色很多呀,你在国家你是公民,你在工厂里你是职工是员工,但是都是你呀,不是别人,就一个人,有很多名字。我们说,佛性、如来藏、诸法识相,妙名真心呀,还有实际呀,还有理性呀,理体呀,空性呀,都是一个呀,他只是有不同的名字。那类众生听到了佛性他解脱了。那类众生听到如来藏解脱了,下手处不一样,所以不二的下手处首先要解决生死的问题,生是主宰性的吗?死是主宰性的吗?没有的,所以我们就不怕生也不怕死,要不然的话,生离死别是伤害人的,感情是最折磨人的,所以说感情也是我们修行的最大障碍。有人说那我就不要感情了,也是错误的,感情知道是缘聚珍惜他,缘散再见,洒脱的向他告别,因为你纠缠也是没有用的,不能真的解决问题,不能重新开始。所以说我们通过学佛要珍惜因缘,同时因缘散了,要洒脱的告别,再见,非常自在,这就是修行和不修行之间区别。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见到本质,通过这种外在感悟到内在,于是你醒来了,于是突然你间自在了。原来不过如此呀,其实你想想呀,我们整天忧心重重,烦恼重重,有用吗,没有用呀,你沉住气,你稍稍挺一下,也都过去了。事物会有转机,就是因为你越想越多,越多越复杂,越复杂你越去想,麻烦了。凡事要沉往气,你为什么要沉住气了,因为你有智慧,因为你知道他会过去。就像那个锅一样,他已然碎了,就让他碎了,如果再有锅的时候,把他捆牢一点,我不会犯第二次这样的错误,我不会被一种石头拌倒两次,这就是智者。如此我们的耳朵边经常的会有狮子吼,我们探讨不二法门,佛陀在谆谆教诲,一直都会提醒你不要上当不要受骗,那是假的没有主宰性。

  虽然你要去承当,你去负责,但是你的心里不要留痕迹,不要认为他是负担,这就是解脱。谁敢伤害你?能伤害你?没人伤害你,没人伤害得了你,都是你自己伤害自己。佛已经告诉你了,你假的,不上当,不受骗。此时妙吉祥菩萨大加赞叹。整个经文就是这样的。刚开始三十一位菩萨讲,然后文殊菩萨说,最后维摩居士沉默。最后维摩居士这种沉默面对这个沉默,妙菩萨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大加赞叹,善哉善哉!好呀好,妙不可言,的确如此。乃至无有文字、语言,也没有文字也没有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才是真正的感悟了不二法门,进入不二法门,平等,看到空要看到有,看到有知道他是空。所以你活得自在了,你要承当要负责任你还自在。你要自在还在面对,还要负责任。因为在面对中去锻炼自己,锻炼自己不再去执著,不执著你才更好的去担当去度众生,度众生利于自己。我所有的功德都不要,我都给诸位,但是你知道我这个账算得很好,我一点点都不要,我得到的更多,我要一点我得到的就不够多。只有打破我执,真正的我具有如来藏宝藏,否则那就一点点功德。有我执的总是局限的总是轮回的。

  终于我们回家了,这种回家就是觉悟了,我们终于从这个圆圈里从这个六道轮回里走出来了。那么永嘉禅师《证道歌》里边说一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其实我们是在做梦之中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觉后空空无大千,就面对六道轮回,突然间醒来,原来没有实实在在的六道轮回,原来是幻化的假相,所以自在了。但是必须要面对轮回,然后你走出这个轮回。这就是不二。那么如此我们不要歧路,不要走到岔路上去,说不二的时候你就觉得好坏都平等了,然后你要去干坏事,而且还说不二,烦恼就是菩提,然后自己原谅自己,在痛苦在烦恼招别人烦恼,错了。所以不要走到岔路上去,不要误解了佛法。因为歧路亡羊,因为岔路上去会把羊丢了,会把我们的佛性丢掉,会把我们的法身慧命丢掉。所以说大家要注意,不要因为学了不二法门品误解他,误会他,容易走错了路。

  下面我们走入经文。经文是“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就在维摩诘说偈完了之后,也就是接上一品,随即又对在场的三万二千,这个法会菩萨有三万二千,当然还有在香积佛国品里面,九百六十万的香积世界的菩萨也来到这个法会,当然更多了,非常之多。所以对在座的众位菩萨说,各位仁者,善良的人,真正的修道的人。那么《六祖坛经》里面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慧能大师当年到法性寺也就是如今的广州光孝寺,在门前遇到两个沙弥,看到寺庙门前挂了一个幢,风一吹幢就动。沙弥甲就说风在动所以幢动,沙弥乙就说,因为幢动所以风动,两个人争来争去。六祖慧过来说,非幢动非风动,乃仁者心动。你若不分别,哪里有风哪里有幢呢。有人说了幢借助风,风借助幢。是呀,如果是二的话,那这二者之间他有自性吗?他有主宰性吗?没有呀,假的,不会永远是这样,那是不可得了,平等了,仁者心动。

  所以说各位仁者,发心修行的菩萨,怎么样才是菩萨证入不二法门呢,我们怎么样能从二元的世界里走出来了不再去执著呢,请大家各随所证的契机因缘。每个菩萨,在座有很多菩萨,因为你是菩萨,你也是利他的,同时你也是生活的现实中感悟的,你在也证入不二法门的,你们有你们的因缘,你是怎么样证悟的,你可以给大家说一说呀,随缘说呀。佛法是民主的呀,一直都是两个人说,现在是放开了让大家说,发扬民主。让大家说,然后我再发表意见,一直都是这样。所以维摩让大家说,你们说说看,然后我再说,这样互动的。不像我们今天,一直都是我说,你们不说,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所以我也希望如果有因缘的时候大家互相说,解决问题呀,真的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了,自己就活自在了。很快乐,学佛真好。如果你真的很挂碍很痛苦很烦恼,那我们学他有什么意义呢,不要学了。

  有人曾经跟我说,佛菩萨会不会生我气会不会报复我呀。你说千万不要这么认为,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你得罪谁都可怕,你得罪佛菩萨没关系,他不会跟你计较,他不会报复你。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人呀,你千万不要得罪他,老是耿耿于怀的,总会报复你,多少年的故事他都记得,想起来他就消化不要。所以不要怕得罪佛菩萨,不要得罪你身边的人,广结善缘。所以放开让大家说,大家不说你怎么解决问题呀,大家说了,知道你有什么问题。你对佛法的感悟感觉是什么样的,所以这样的佛法就活起来了,互动,互相动才能够互相受益。

  下面经文“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么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呢,这是第一位菩萨。三十一位菩萨要讲要发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演讨会,大家都要发言。法自在菩萨第一个站出来发言,所以慈悲菩萨与法自在,对于法已经自在了。为什么,因为他知道法没有自性,法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所以自在了,不会执著不会挂碍了,我们执著我们挂碍。所以我们面对法自在菩萨我们要去反醒自己,自己的身口意,面对法自在菩萨我们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自在,所以要跟他学。他跟为我们提供了修学的一种榜样,我们的身口意要跟他去自在。契入诸法实际,空性没有主宰性,我们今天老想抓一根救命蹈草。事实上我们举个例子了,我们今天知道,告诉你诸法实相是什么,是零。我们不知道零,怎么样呢,我们用一来跟他比,说这个零跟一比没有都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又抓住一个一,一我们也不知道,又用二来比,事物越来越多,越来越麻烦。本来简单,回归就是零。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