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名声鹊起

  耆婆见弗沙提婆不愿意和她说话,就对鸠摩罗什道:“罗什,你陪弟弟玩去吧,我和翠儿说几句。”

  鸠摩罗什于是把弗沙提婆带到自己原来的书房里,然后说一些儿时的趣事。弗沙提婆似乎不太愿意和鸠摩罗什说话,有时鸠摩罗什问四五句,他才答一句。

  晚上,耆婆特意向鸠摩罗什打听和弗沙提婆说了些什么,鸠摩罗什道:“他什么也没说——不过也不能怪他,我们走时他那么小,记忆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乐意理我已经很不错了。”

  耆婆道:“慢慢来,你们年轻人好说话,时间久了他会接受你的。”

  “这次回家,不知娘对弗沙提婆有何安排?”鸠摩罗什关心地问道。

  “情况你都看到了,”耆婆叹一囗气,“红尘中人都在浑浑噩噩中生活,如果让弗沙提婆长久地在这里,这辈子他就完了,活多久他也只是行尸走肉。”

  “娘的意思是要他出家?”

  耆婆点头:“是的,你爹毁了,弗沙提婆现在的状况很让我担心,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也毁掉,如有可能,我想度他出这苦海。”

  “这样当然最好,只是不知能否说服他。”

  “那就只能看你的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劝通他。”

  鸠摩罗什依母亲之言每天和弗沙提婆在一起。耆婆说的没错,年轻人和年轻人好沟通,一段时间下来,弗沙提婆基本上接受了鸠摩罗什。这日,鸠摩罗什正与弗沙提婆玩得高兴,便趁机开导道:“弟弟,你这样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过日子,是不是觉得很无聊啊?”

  弗沙提婆也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一听鸠摩罗什说这话心里就明白,他说:“哥,听你的囗气是否也想拉上我一起出家?”

  鸠摩罗什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出家的好处,这儿就没必要重复那些你已经懂了的道理。”

  “哥,实不相瞒,我正要劝你留下来和我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出家有什么好?吃的是素食淡饭,穿的是粗布旧衫,每天与孤灯冷月相伴,错过了多少人间的繁华和美味佳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着为了什么?不就是吃喝玩乐吗?哥,你看那沃土上的树木是多么的茁壮繁茂,连草木都向往肥沃,何况人呢?”

  “弟啊,你说的没错,沃土上的树木是容易长大,可是它们有几株活到一百年呢?你看那悬崖上的树,有哪一株不是历尽千年沧桑才成了这世上的一道特殊风景?”

  弗沙提婆冷笑道:“如果成为风景要吃那么多苦,我宁愿做沃土上的那株树!”

  鸠摩罗什摇头叹道:“你陷入红尘太深,我没办法说服你了。”

  弗沙提婆道:“也许你的选择没有错,但那是对你而言,哥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选择,我俩就这样扯平了——今后都按各自的方式生活,谁也别想着要去改变对方。”

  “弗沙提婆……你……”鸠摩罗什无语了。

  “还有……哥,我是红尘中人,……哦,对了,阿竭耶未帝你还记得吗?”

  鸠摩罗什点头:“记得,她是国王的公主,我走的时候她才五岁,现在应该长大了——她怎么啦?”

  “她很好。你出家不久她也出家做比丘尼。她读过很多很多的佛经,尤其是对于什么禅定很有研究。据说,她已证二果。”

  “是吗?”鸠摩罗什来了兴趣,“证二果是很了不起的!”

  “我虽不信佛,我也知道证二果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你应该去找她,你们在一起肯定有话说!”

  鸠摩罗什总算明白了弗沙提婆的意思,有点不满道:“你和我在一起就没有话说吗?”

  “我就知道你会生气,”弗沙提婆向鸠摩罗什扮了个鬼脸,“哥,不瞒你说,我喜欢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因为你,我已经十几天没去青楼了,你知道对一个迷恋声色犬马的人来说这么长时间没去那种地方是个什么概念吗?”

  “你才十几岁就去那种地方——我说弗沙提婆,对你来说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弗沙提婆大摇其头:“不早、不早,春宵一刻值千金!”

  到了这一步,鸠摩罗什知道再怎么劝下去都是毫无意义了,他只好如实地把情况说给母亲听。耆婆听后也认为弗沙提婆无可救药了,除了唉声叹气也只能听任他去纵情声色。

  再说鸠摩罗什回国的消息传开后,就有不少龟兹国的善男信女慕名而来要听他讲经。国王白纯为了满足广大信众的愿望,准备为鸠摩罗什修建一座规模甚大的寺庙讲说佛经。

  一日,鸠摩罗什正在家中诵经,忽有一年轻端庄的比丘尼前来拜访。鸠摩罗什一见她那似曾相识的容貌就说:“如果我没有猜错,你就是阿竭耶未帝表妹?”

  比丘尼道:“罗什大师果然好眼力!”

  “关于你的修行,我早就听人说了,年纪轻轻已证二果,实为难得!”

  阿竭耶未帝道:“惭愧,在真正的大师面前那是小巫见大巫。未帝本欲早来拜谒,无奈罗什大师一直很忙,不敢打搅。”

  “也不是太忙,”鸠摩罗什叹气道,“这些天我都和弟弟在一起。对了,未帝表妹我正要问你,弗沙提婆怎么就变得那般俗不可耐呢?”

  阿竭耶未帝很久才回答道:“带大他的翠儿是不信佛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说得有道理。”

  “你是真正的大师,我今天是特来向你讨教的。过去我一直修习小乘,在一年前听到了你的故事,于是也改习大乘佛法。这一年来,因无高人指点迷津,可说是毫无建树。”

  鸠摩罗什道:“你习大乘,不知看了哪些经书?”

  阿竭耶未帝道:“很杂,几年下来,连我本人都不知看了哪些经书。”

  鸠摩罗什道:“小乘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中间只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如不想走弯路,应从龙树的三本经书开始。”

  阿竭耶未帝道:“龙树的经书我也看过一些。”

  “看的是哪些?”

  阿竭耶未帝想了想:“好像是《中论》,还有就是《百论》……”

  “都有些什么心得?”

  阿竭耶未帝红着脸道:“门都入不了,哪敢言心得。”

  “《十二门论》看了?”

  阿竭耶未帝摇头:“不曾。”

  “修习大乘必须弄明白什么是‘三论宗立宗’,三论也就是龙树的三部经书,其中就有你知道的《中论》和《百论》,然后就是我要和你说的《十二门论》。你现在明白什么是三论宗立宗了吗?”

  阿竭耶未帝点头:“就是龙树这三部经学所构成的一种佛法体系……是这样吗?”

  鸠摩罗什点头:“没错!若想弄懂三论宗立宗就不可不了解龙树立法的基本思想。其实,龙树的基本思想可以用真俗二谛来概括,‘谛’是真实不虚的意思,二谛者是指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真实性,俗谛所讲的是事物世间的相对真实性,而真谛所讲的是事物超世间的绝对的真实性。但这两种事物的真实性又并不是截然可以分开和对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显现的,真谛依俗谛而立,俗谛依真谛而立。如《中论·四谛品》中有云——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依第一义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在《大智度论》中又云——

  “佛法有二谛,一者世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说有众生,第一义故说众生无所有。

  “所以二谛思想也是龙树的基本思想。二谛教义的基本内容是真谛谈空,俗谛讲有,俗谛说‘有’说的是缘起有,又名假名有;真谛谈‘空’谈的是本体空,也叫自性空。由此二谛的理论说明宇宙万有的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从此意义而说名为‘缘起’。说明世间万物离开了此众多因素和条件就没有任何事物存在,同时也说明这众多因缘组成的事物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从此意义而说名为‘性空’。此缘起和性空是互相不离圆融无碍的,不是离开了缘起的事物而后另外有个性空存在。如论中有云:‘众缘所生法,即是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这就是说缘起法即是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但为了随顺世间的常识而相对的说有缘起的事物,由此也可以说从一切事物的缘起有这一意义来说就是世俗谛;从无自性的自性空这一意义而言就是第一义谛。二谛的理论是在说明世间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若能将缘起和性空统一起来就叫做二谛中道。所以说:不离性空而有缘起的诸法;虽有缘起的诸法不碍无自性的本性空。

  “龙树的中观思想虽以二谛为大纲,但主要在说明第一义谛的理论,因为小乘人一般多分别于世俗谛,而不知第一义谛的真实之理,所以也就不了解佛法的真实相,只有批破和否定小乘人的世谛实有,才能使学教之人悟入第一义谛之真空实相。在三论宗看来,一切凡夫二乘无不执一切法实有自性,而不知诸法实相本性空寂无所得,如此者则虽学教而不知诸法第一义谛。所以说‘若不依世谛,则不得第一义’。由此可见,佛说俗谛的用意是为了众生能够由此俗谛而悟入第一义谛。而诸部小乘人闻佛说俗谛的缘起相便执为实有,不知佛说缘起是为了悟入真谛法性理体。龙树对于凡夫二乘不解佛法真实意,而批破二乘外道的各种偏执和邪见,令一切众生能够悟入无所得正观。这就是龙树菩萨的主要思想内容。

  “《十二门论》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大乘佛法‘第一义空’的思想。此‘第一义空’即是诸法真空实相,由此真空实相之境而发中道般若智慧,由境发慧、由慧观境而有六度万行方便法门广度众生,所以一切法门不出境智和合。而今《十二门论》既然是倡导大乘空义的思想,由此法门通达大乘空义,而具足波罗密万行,所以说《十二门论》又是以境智为宗。

  “根椐般若中观的教义认为菩萨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就佛果,必须修习和彻悟诸法法性本空才能达到目的。如果不能彻悟真空法性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行,同时也就不能成就菩提佛果。”

  阿竭耶未帝全神贯注地听鸠摩罗什讲法,她的情绪完全随着鸠摩罗什的演绎推论而变化,听到此处,她再也控制不住了,兴奋异常地说:“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这些年来我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没想到被你一席话就化解了!”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复杂的,难求其解也与人的笨拙全无关系,只是门道不对而已。”

  阿竭耶未帝颇有同感道:“正是!所谓师者,正是知晓门道之人也,我突然有个建议,不知罗什大师愿意否?”

  鸠摩罗什道:“是何建议?”

  “如今在龟兹国有意修习大乘的人有很多,像我一样遇有相同困惑者不知有多少,如果罗什大师能够公开讲法,为多数人指点迷津,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鸠摩罗什点头:“这个建议甚好,我亦早有此意,无奈尚无道场可用。”

  阿竭耶未帝道:“父王正在为你修建道场,进展也很快,不日就可使用。我这里先期为你做一些准备工作,时间一到就可顺利进行。”

  鸠摩罗什依言。

  白纯为鸠摩罗什修建的寺庙很快就建好了,并为它起名“伽蓝寺”。与此同时,阿竭耶未帝发起了讲经法会,请鸠摩罗什为龟兹国十方信众传经播道。他了解到多数信众皆由小乘向大乘转发,因此也存在相同的困惑。鸠摩罗什于是把那天对阿竭耶未帝讲过的重述了一遍,又详细地讲解宇宙万法皆空无我,分为五阴、十八界,都是假名而非实有的道理,在推演讲解过程中,他引用《十二门论》中经文云——: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相相不相,无相亦不相:

  离彼相不相,相为何所相。”

  那成千上万迷路的信众听了鸠摩罗什的说法,如走出黑暗见到了太阳,他们一个个欣喜若狂,有的人竟然悲戚过去,悔恨知道得太晚了。

  这之后,鸠摩罗什的名声响动西域,除了十方听经的信徒蜂拥而至,连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饱读经书的辩师都慕名而来,其中也有一些不服气来寻衅拆台的,但当他们听了鸠摩罗什的演讲后也不得不打消主意,对鸠摩罗什的学问由衷地折服。

  鸠摩罗什在龟兹国如此受推崇,最高兴的当然是耆婆。这日,她来到伽蓝寺对鸠摩罗什说:“罗什,还记得有一年我们离开阿丽监的时候遇到一位罗汉的事吗?”

  鸠摩罗什也记起来了,点头道:“记得。”

  耆婆道:“他说过如果你到三十五岁前仍未破戒,必成大业。今年你正好二十岁了,正是受戒的好时间,这事我会和国王说一说,你只管讲你的经就行了。”

  “娘,谢谢你,不管什么事你都替孩儿想得那样周到。”

  “如果不这样,我还是你娘吗?你就要受大戒了,娘也可以放心了,我始终放心不下的还是你的弟弟。”

  “娘,人各有志,弟弟他迷恋红尘就由着他去吧。”

  “不行,”耆婆摇头道,“别人怎样迷恋我不管,可他是我生下来的儿子,我明明知道人间的万丈红尘是直通地狱的深渊,我能做到见死不救吗?”

  鸠摩罗什见母亲如此固执己见,也不好多说。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某日,鸠摩罗什正在禅房与阿竭耶未帝说法,突然他看到已经很久未曾露面的弗沙提婆在外探头探脑。鸠摩罗什立即停止讲经,冲门外面喊道:“弗沙提婆,你有事为何不进来?”

  弗沙提婆于是走了进来,阿竭耶未帝急忙起身:“你们忙,我有事先走一步。”

  鸠摩罗什也不挽留,弗沙提婆目送阿竭耶未帝离去,然后似笑非笑地对鸠摩罗什说:“哥真有你的,我算服了你了!”

  鸠摩罗什不解地:“什么服了我?”

  “勾引女人啊!实不相瞒,这位阿竭耶未帝一直是我的梦中情人,小弟我为了得到她不知用了多少手段,可还是没能成,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被你折服了!”

  鸠摩罗什生气地:“弗沙提婆,你在瞎说什么!”

  弗沙提婆涎着脸:“别不认账,这方面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这有什么呀,出家人也是人嘛,嘿嘿……”

  鸠摩罗什不予理论,板着面孔道:“你今天找我就是为这个事?”

  弗沙提婆立即变得认真起来:“我才没那样无聊到去管人家的私事!”

  “那你来干啥?”

  弗沙提婆道:“为我自己……哥,有件事你能不能帮个忙?”

  “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鸠摩罗什不解地看着弗沙提婆。

  “麻烦你要母亲离开龟兹国。”弗沙提婆说完就期待地等答复。

  鸠摩罗什吃惊不已:“为什么?”

  “不为什么,我就是不愿意和她在一起,如果你做不到也行——我马上离开这里,哪怕是做仆役我也无怨无悔。”

  鸠摩罗什一听弗沙提婆这样说,就明白他们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欲知弗沙提婆与耆婆之间究竟产生了什么矛盾,下回自有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