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重回鼓山

  当家师悟光道:“料想方丈大和尚夜请观本师,怕不是仅为经板之事吧?”

  大知客道:“方丈大和尚可曾给你什么东西?”

  观本法师道:“无!”

  悟光见观本不肯说真话,刹时把脸一变,一双手伸向观本法师,搜遍观本法师全身仅只得一张未写法名的执事表,观本法师不免愈加佩服虚云长老料事如神!

  悟光没看出什么对自已不利的东西,放手道:“时候不早,不留观本师了。”言罢,面带微笑地送观本法师出寮房。

  观本法师转至大悲殿,蓦然有人一拳击在他胸口,仰面八叉摔在地,夜里认不清人,晃悠悠站身,那人又一脚踹在他屁股上,他一个嘴啃泥摔在地,额头碰在一口砖上,生疼,用手一摸,手掌心里粘粘的,知是血,大叫道:“救命哇——!救命哇——!”

  虚云长老习以为常地在入睡前打坐,闻呼叫,电闪般飞奔出屋,寻到观本法师,看见他满额是血,扶他到寮房,熟练地帮他包扎伤口,当家师悟光,大知客师、侍者等人闻讯先后赶到。悟光一进门显得极为“关心”,道:“阿弥陀佛!观本法师,你三更半夜出来干啥?出来倒也罢了,怎么走路不留神摔成这个样儿呢?”

  虚云长老心存疑惑,反问:“是啊,怎么走路不留神摔成这个样儿呢?”

  观本笑一笑道:“人老眼花,走路一不留神就摔成这个样儿了!”

  虚云长老亦笑道:“不摔不成人!摔破皮,留个神!”说着,吩咐侍者留下照顾观本法师。

  见长老欲走,观本法师提醒道:“师父,您老已年过九十,俗话说,‘老不欺少’,您老走路……也要留个神呢!”

  虚云长老道:“我自当留神,你不用念我,安心休息是了,今晚尽管睡个安稳觉。”

  虚云长老掌灯缓至大悲殿后,不料一阵旋风卷熄手中的蜡烛,正暗自诧异,细辨风声知一人已然出手扑面抓来,侧头躲过,心想:好狠毒的鹰爪功,如被抓中,眼珠儿没了不算数,只怕脸上还要留下两个窟窿!他左手递出,右手抓着偷击者的右手腕,倘一端,手必折断,心不忍,改为一招“顺水推舟”,把偷击者送出六、七尺远,想,此人必是暗算观本法师之人!当下气沉丹田,立定不动,果然,偷击者旋风般返身一招“黄狗射尿”飞腿踢向虚云长老胸部……虚云长老运气硬生生接了这一腿,偷击者一声惨叫跌在地……

  虚云长老道:“年轻人,你只不过是脚崴了一下,回房多休息几日就没事了;出家之人,不习武为好,习武会培养你争强好胜之心,有了这份心,易生杀性……你走吧,等一下我就要点灯了,我想,我也不愿认出你来,免得双方都尴尬。”

  偷击者走后,虚云长老重新点灯,掌灯回丈室,望了一会儿天,望了一会儿天上那几颗稀疏孤寂的星,若有所思……

  早上的鼓山仿佛从甜美的梦中醒来。站在鼓山看山,别有一番新意在心头:心像刚刚洗刷过,上面还粘有一点湿,让你生出欢喜;远山山巅,一朵绯红的云彩似一俏皮的女子翩跹而来,把山当成久违的小哥;渐渐,绯红的色彩恋恋不舍离开山巅,山巅像被一位气吞山河的画家涂抹成淡红,在淡红的深处,一轮红日,喷礴而出……虚云长老陶醉其中,观本法师来到他身后,低唤道:“大和尚……”

  虚云长老在沉思,竟未察觉。

  “大和尚——”观本法师提高了声量。

  “哦,噢噢!”虚云长老见是观本法师,感叹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日之计于晨’啊!”

  观本法师也颇受感染,凝神遥望远方,道:“朝阳无限好,转睛人已老!”

  “美的东西注定不可永恒,因为短暂,又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永恒啊。”虚云长老喃喃道,“比如,生命……”

  观本法师道:“佛说无常——难怪他要说无常了,据说佛是睹明月悟道,我想,那时一定是在与明月对视时,明月告诉了他什么是‘道’吧。”

  虚云长老问道:“何谓道?”

  观本法师道:“平常心是道,道是无常。”

  虚云长老道:“平常心是道,这是针对执著而言,你既知无常,对你而言,道便是‘执著’。”

  观本法师道:“朝阳无限好,夕阳何曾老?”

  虚云长老看看已过六十的观本,再望望远方那如新生婴儿般的红日,重复着观本法师的话:“朝阳无限好,夕阳何曾老?”

  观本法师收敛笑道:“大和尚……”

  虚云长老道:“你既寻我到此,有何事相告?不妨直说。”

  观本法师道:“我以为,寺制的改革,不可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来……”

  虚云长老问:“第一步是什么?”

  观本法师道:“出家之人,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不尽相同之目的。俗话说,“宁愿带一千兵,不愿带一个僧。寺中自是少不得有世俗者,他们争名夺利,自会不择手段!依我之见,寺制改革,第一步当是不许任何人在寺内私收徒众——不私收徒众,可减免派性之争,派性之争,为祸事之首,倘大家一心修行,名有何用,利有何益?”

  虚云长老叹道:“有许多出家之人,自己尚不能‘放下’,又如何去渡人?……更有甚者,不怕背负因果!我记得同治年间,鼓山监院,常住福山关帝庙,与出家人妙来最相契,那时,妙来师在鼓山充饭头,六月,监院要回关帝庙,就把房门钥匙交给妙来师代管,数日后,妙来师夜梦监院来告曰,‘我贪污寺庙财物,请将房中所有物什变卖代为填还。’言讫,凄然似牛哀号而去。次日下午,大众于寺前见监院归来,黄袍僧鞋,与平常一般,其寮房原在佛殿东侧,今见他进寺后,竟由殿西而入,久不出,大众甚感奇怪,进去寻找,见牛栏中已生一小牛,黄色可爱,小牛看见妙来师,忽然走上前来,用嘴衔住妙来师衣角,直引向监院寮……众人不解,当即差人到关帝庙探视,监院于是日亡矣,乃确知其牛再来偿债者,有人向牛叫道,‘当家师’,‘当家师’似解语俯道作愧戚状……”

  观本静听。

  虚云长老又道:“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光绪年间,宝华山副寺,死后,寺中母马产出小马,小马即进生前所住寮房,头一个劲儿地擦撞墙壁,众人诧异,打开墙壁,洞内私藏有银八两,乃知马是副寺后身,称其名,则贴首以应;这马长大后,自知勤苦,为众马首领,常率众马赴句容南京等处各栈房驮运粮物,所经道路,自然熟习,不需人照管,大家都称这马叫‘马副寺’!……唉,眼下有些出家人,贪图名、利,有名、利之心,就有自私之心,敦不知,舍家出家,家都舍了,还要名、利何益?观本法师啊,寺制改革,我认为只要是符合丛林制度的,都要维持、恢复——否则这算哪门子改革?”

  观本法师道:“大和尚言之有理,只是……大和尚年高,得罪了人,恐怕……”

  虚云长老道:“生、死乃在呼吸之间,人生无常,生死何惧?”

  观本法师问:“大和尚从何着手?”

  虚云长老道:“我想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条已经说了。第二,不准开小锅小灶,改为平等大锅饭——开饭时间到,大家一齐过堂吃饭,任何人不得特殊——老衲九十多岁的人能与大家同吃,我相信少数人慢慢会习惯;第三,把许多无用执事减掉,做执事与社会上做官不同,做执事是给自己种福田,只讲奉献,不计报酬,以前的七、八十个知客,最多留四、五个,以前有二、三十个当家、首座,选二、三个足矣!”

  观本喜道:“倘这三条能执行,鼓山可成名副其实的修行道场!”

  虚云长老道:“还鼓山以本来面目,是我等义务;倘荒废鼓山,是我等罪过!”

  虚云长老整顿鼓山,直中原先一批不守规矩僧人之痛处,他们无处发泄心中的愤懑,就以身体不适为由不过堂吃饭,故意与虚云长老作对,偏要开小锅小灶。

  观本法道:“师父,这样的人,不如请他们另谋高就吧,留下,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虚云长老道:“观本师,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在此尚且如此,离开又何尝不是如此?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他们以为我要大家一起在斋堂吃饭是有意刁难,其实是为出家人好啊!——‘三餐常念农夫苦,一饭不忘佛祖恩’——大家一起坐于斋堂,念‘供养咒’后再吃饭,是警醒我们时刻生感恩心,不要忘了吃的是如何来的,有了感恩心,即生慈悲心,就知道怎样去报答别人、奉献社会。当你觉得别人给你的多而你始终给别人少时,会生惭愧心,心中惭愧,方知忏悔、生忏悔心——一个出家人,要时时装下‘感恩心’、‘慈悲心’、‘惭愧心’、‘忏悔心’才象话呢!算了,我们也不要去沾惹他们,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只要我们不开小锅小灶,与大家同吃同住,时日一长他们自会回头!”

  却说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些吃小灶的僧人见九十多岁的虚云长老一直吃大锅饭,对他们一如平常……渐渐地,他们被虚云长老的人格所感化,遂慢慢走近虚云长老……亲近虚云长老……

  这年元旦,虚云长老被大家恭敬地请上堂,说法。虚云长老拈香祝圣毕,喝一喝,道:“即此时节,便是去年今日的消息。前年今日也不出这个消息。后年今日也不越这个消息。乃至年年今日亦未离这个消息……

  话说公元一九三二年,年盖九十二岁的虚云长老不顾年高体弱,忙着传戒讲经、办学戒堂、办佛学院,建平楚庵、西林庵、云卧庵等院宇。

  翌年,虚云长老九十三岁。是年春期传戒,忽来一老者,须发皓白,容貌清奇,直入丈室,跪在长老面前求戒,长老问姓名,老者曰:“姓杨,福州南台桥人。”至受菩萨戒毕,给戒牒后,不见踪迹,后有妙宗师至南台龙王庵,见神像与受戒老人形貌相同,戒牒又在神像手中,人皆称笼王受戒,南台哄动,成为奇事。

  说的是寺里少数既得利益者原本盼望虚云长老早日离开,他们等来的却是涌泉寺日渐红火,眼见愿望落空,他们终于坐不住了。这年入冬以来少雨,气候干燥,一个晚上,天寒地冻,朔风飒飒,虚云长老正在禅堂打坐,忽听外面有异常动静。细听之下,是两个熟悉的声音在说话。一个道:“没事,老和尚睡了,可以下手了。”另一个道:“听说老和尚就是睡了也能知道外面的动静。”先前那个道:“别信,他要是有那样的本事早成神仙了,还用得了来这里当和尚?”

  随之外面的对话停了。虚云上人正思忖他们要干什么,忽听得外面有“毕毕剥剥”的声音,接着就是一片冲天火光。不好了,这帮人要放火烧死我!长老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已的性命,而是房子。他披上衣,开门步出房。房外火光连天,他奔进侍者的房叫醒侍者,虚云长老吩咐侍者去撞钟,自己纵入延伸到方丈室外的火中灭火。

  大火像一个可怕的魔鬼,熊熊的火焰似是要卷人入口的长舌,噼噼啪啪的响声分明似掩饰不住的狂笑……虚云长老一手提一只水桶,带领着几百僧人,单薄的身影在火光中飘忽……

  天亮的时候,火势已得到控制,回龙阁被大火吞噬,地上只有一堆堆焦炭。虚云长老叹息不已!观本法师安慰道:“大和尚,水火无情,不要往心里去。”

  虚云长老文不对题道:“怎么没有把我烧掉,偏偏就烧掉了回龙阁呢?祖宗家业,毁于我手,罪过!罪过!”

  观本法师道:“大和尚法体无价,区区一个回龙阁,怎么能和大和尚法体相提并论?”

  虚云长老反问:“虚云有回龙阁大吗?”

  观本道:“大和尚虽然法体远不及回龙阁大,但大和尚心中可容无数个回龙阁!”

  虚云长老喝叱道:“屁话!”

  观本法师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虚云长老瞪眼道:“鬼话!”

  观本法师道:“死人才说鬼话。”

  虚云长老毕竟年事已高,先前在火光中穿梭,这回一静下来,腿肚儿颤,腰口儿酸,背脊儿痛,头皮儿有些发麻,遂对观本道:“这里就交给你了,我回房休息一会。”

  虚云长老回房,可能是太辛苦了,身板一沾着床板就呼呼入睡了。他睡得好香,已近中午,侍者近前告诉虚云长老,观本法师与福建省主席杨幼京在外等候多时,虚云长老道:“他们来见我,一定有急事,你该早叫醒才好。”

  侍者道:“他们不让我叫醒您。”

  稍许,观本与杨幼京进房,长老为二人泡好茶,道:“来,喝茶。”

  观本问道:“茶是什么?”

  长老道:“茶是水。”

  观本又问:“喝茶是喝水?”

  虚云长老道:“喝茶不是喝水,是喝茶。”

  杨幼京插话道:“为什么要喝茶?茶的滋味是什么?请长老开示。”

  虚云长老道:“茶吸天地之精气,酸的、苦的、甜的、辣的、涩的……茶味因人而生,泡茶泡的是人生,不信,问问你的舌。”

  杨幼京问:“茶无味?”

  虚云长老道:“这等上等茶,凡夫俗子不可得。”

  杨幼京道:“谢谢长老赐教喝茶之法。”

  观本汇报道:“杨主席已经查到了纵火的真凶!”

  虚云长老对杨幼京:“怎么?你带兵上山了?”

  杨幼京仍然气愤不平道:“这伙人太可恶了,我把他们都关起来了,有人交代了纵火动机,说是要烧死你,名单都在这,请上人过目。”说着,把名单递给虚云长老。

  “阿弥陀佛!”虚云长老接过杨幼京递过来的纵火僧人名单,一边撕一边念道,“我佛慈悲,这些僧人因老衲而作恶,倘无老衲,他们亦不会作恶,罪不在他们,在老衲也!请将这些僧人释放,人非菩萨,岂能无过?正因为心中有恶,故才要修行。”

  杨幼京道:“长老慈悲,只是他们已经触犯了法规,必须受到严惩!”

  观本打圆场道:“杨主席,依在下之见,这一回不如就依了长老,倘若重犯,再定罪不迟。”

  杨幼京想了想,只好同意了。

  虚云长老问:“他们现在何处?”

  杨道:“捆在山门外。”

  虚云长老道:“阿弥陀佛!虚云业重,连累大家受苦,观本师,你快去通知放人,快去——”

  自纵火事件之后,鼓山人心稍安,长老即投入全部精力装修禅堂,选定僧人,很快,禅堂就由一、二个僧人住到六、七十人,恢复了旧有十二枝香的参禅制度,逢冬加香打七,而四方的禅和子,皆来参座亲近,禅风之盛,冠及全国。

  寺中原有念佛堂,经虚云长老提倡,亦住了三、四十僧人,以念佛为常课,并请慈舟老法师住持。

  鼓山原有学戒堂之设,虚云长老考虑到眼下年轻僧人很多,唯恐他们少年废学,便改建为鼓山佛学院,执教者皆是法门有名的法师——宗镜、大醒、印顺、心道等法师,这样,一个鼓山,具足了整个佛法的体系,有禅、有教、有律……但虚云长老并不以此为足,又设了延寿堂,专供年老无力者作修养之所,还派僧人照应饮食,日以三枝香佛事为恒课;还有如意寮,房间清洁,宽敞明亮,配备了专门的医生,预备了数种药材。这期间,鼓山涌泉寺常住僧有三百多人,早晚功课,无人缺席,虚云长老也不例外。每年春初,全寺修忏摩法,共拜万佛忏,春,传大戒一次,夏,请法师讲经说法,秋,打水陆法会,冬,打佛七……以前萧条、没落的鼓山,在虚云长老的手里兴旺起来了!

  虚云长老常思:出家之人舍家出家,自然是谈不上什么物质享受的,如果再住得不好,作为一寺之主的他,那便是罪过!

  所以,虚云长老一面整顿鼓山道风,一面花大力气翻修房屋。鼓山的房屋原本是很整齐的,只是看上去有些陈旧,虚云长老就把所有的房屋粉刷、油漆一遍,远观分外庄严、美丽;被人放火烧了的房子自然重修如故;如意寮是现代化的两层洋楼,可见虚云长老是多么体谅生病僧人的痛苦了;还值得一提的是谁也不大注意的上客堂,上客堂专住行脚云游的僧人,原来的上客堂,在一个旮旯里,房子小,光线暗,空气不流通,虚云长老是行脚的前辈,理解出外行脚僧人的难处、苦处,把上客堂修复得名副其实,使出外行脚的僧人来到此确有被奉为“上客”的感觉。

  虚云长老特别讲究侍人要没有分别心,凡来鼓山的四众弟子,不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皆以平等的态度招待,用一颗慈悲的心谆谆开导——喜禅者教参禅,念佛者令生净土,学教者助成法师。

  虚云长老从不立门户见,从不自赞毁他。他人来礼拜者,莫不以还礼相见。有居士皈依他,他总要反复地说,你们皈依的是佛,不是说皈依我就是我的徒弟,我乃你们进入佛门的见证而已,所有佛,所有佛法,所有僧人,我们见了都要生恭敬心,不可常称某某和尚是我的师父,如此,不但学不到真正的佛法,反而是自己被自已的一双手一步步推向地狱之门。学佛,先要学做人。学做人,先要学存好心。而修心以前必先存恭敬心。

  却说虚云长老在鼓山殚精竭虑,终有所报,寺院内外又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是年春期传戒,在戒期间,方丈室丹墀两株凤尾铁树,忽然开花,花大如盆,须瓣若凤尾,如优昙花,远近来观,络绎于道。据古德相传,两株铁树,一为闽王手植,一为圣箭祖师手植,皆唐代物,千年以来未尝开花。

  时有文质老和尚见之欣喜若狂,拉来虚云长老合影留念,照片洗出后,于上面题字云!

  说的是虚云长老与文质合影之夜,长老在禅床打坐,蒙眬中看到六祖惠能大师破窗而入立于床前,道:“时至矣,汝当回去。”

  说完,倏然不见。虚云长老惊醒,原来是南柯一梦,但所梦之事仍历历在目,辗转反侧无以入眠,次日一早,即令侍者请来观本法师,述了所梦之事,然后道:“吾世缘其不久乎?昨梦六祖召回。”

  欲知虚云长老之梦是否灵验,且听下回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