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冷斋夜话 卷七

  苏轼衬朝道衣

  哲宗问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哲宗笑之。及谪英州,云居佛印遣书追至南昌,东坡不复答书,引纸大书曰:「戒和尚又错脱也。」后七年,复官,归自海南,监玉局观,作偈戏答僧曰:「恶业相缠四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禅。却着衲衣归玉局,自疑身是五通仙。」

  东坡庐山偈

  东坡游庐山,至东林,作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它日如何举似人。」

  庐山老人于般若中了无剩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祇缘身在此山中。」鲁直曰:「此老人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有口,安能吐此不传之妙哉!」

  华亭舡子和尚偈

  华亭舡子和尚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宜州倚曲音成长短句曰:「一波才动万波随。簑笠一鈎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鈎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东坡和陶渊明诗

  东坡在惠州,尽和渊明诗。鲁直在黔南闻之,作偈曰:「子瞻谪海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渊明千载人,子瞻百世士。出处固不同,风味亦相似。」寻又迁儋耳,久之,天下盛传子瞻己仙去矣。后七年北归,时章丞相方贬雷州。东坡至南昌,太守叶公祖洽问曰:「世传端明已归道山,今尚耳游戏人间耶?」东坡曰:「途中见章子厚,乃回反耳。」

  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又与刘器之同参玉版禅

  东坡自海南至虔上,以水涸不可舟,逗留月余,时过慈云寺浴。长老明鉴,魁梧如所画慈恩,然丛林不以道学与之。东坡作偈戏之曰:「居士无尘堪洗沐,老师有句借宣扬。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时闻佛放光。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却须重说圆通偈,千眼熏笼是法王。」又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忻然从之。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能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大笑。东坡亦作偈曰:「丛林真百丈,嗣法有横枝。不怕石头路,来参玉版师。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东坡留戒公长老住石塔

  东坡镇维扬,幕下皆奇豪。一日,石塔长老遣侍者投牒求解院,东坡问:「长老欲何往?」对曰:「归西湖旧庐。」即令出,别候旨挥。东坡于是将僚佐,同至石塔,令击鼓,大众聚观。袖中出疏,使晁无咎读之,其词曰:「大士何曾出世,谁作金毛之声?众生各自开堂,何关石塔之事?去无作相,住亦随缘。戒公长老开不二门,施无尽藏。念西湖之久别,亦是偶然。为东坡而少留,无不可者。一时稽首,重听白槌。渡口船回,依旧云山之色。秋来雨过,一新钟鼓之声。谨疏。」予谓戒公甚类杜子美黄四娘耳,东坡妙观逸想,托之以为此文,遂与百世俱传也。

  负《华严经》入岭大雪二偈

  陈莹中谪合浦时,予在长沙,以书抵予,为负《华严》入岭。有偈曰:「大士游方兴尽回,家山风雨绝纤埃。杖头多少闲田地,挑取《华严》入岭来」。予和之曰:「因法相逢一笑开,俯看人世过飞埃。湖湘岭外休分别,圆寂光中共往来。」又闻岭外大雪,作二偈寄之曰:「传闻岭外雪,压倒千年树。老儿拊手笑,有眼未曾睹。故应润物材,一洗瘴江雾。寄语牧牛人,莫教头角露。」又曰:「遍界不曾藏,处处光皎皎。开眼失却踪,都缘大分晓。园林忽生春,万瓦粲一笑。遥知忍冻人,未悟安心了。」

  梦迎五祖戒禅师

  苏子由初谪高安时,云庵居洞山,时时相过。有聪禅师者,蜀人,居圣寿寺。一夕,云庵梦同子由、聪出城迓五祖戒禅师,既觉,私怪之,以语子由,语未卒,聪至。子由迎呼曰:「方与洞山老师说梦,子来亦欲同说梦乎?」聪曰:「夜来辄梦见吾三人者,同迎五祖戒和尚。」子由拊手大笑曰:「世间果有同梦者,异哉!」良久,东坡书至,曰:「已次奉新,旦夕可相见。」三人大喜,追笋舆而出城,至二十里建山寺,而东坡至。坐定无可言,则各追绎向所梦以语坡。坡曰:「轼年八九岁时,尝梦其身是僧,往来陕右。又先妣方孕时,梦一僧来托宿,记其颀然而眇一目。」云庵惊曰:「戒,陕右人,而失一目,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东坡时年四十九岁矣。后东坡以书抵云庵,其略曰:「戒和尚不识人嫌,强颜复出,真可笑矣。既是法契,可痛加磨砺,使还旧观,不胜幸甚。」自是常衣衲衣。

  张文定公前生为僧

  张文定公方平为滁州日,游琅邪,周行廊庑,神观清净。至藏院,俯仰久之。忽呼左右梯其梁间,得经一函。开视之,则《楞伽经》四卷,余其半未写。公因点笔续之,笔迹不异。味经首四句曰:「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花。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遂大悟流涕,见前世事。盖公生前尝主藏于此,病革,自以写经未终,愿再来成之故也。公立朝正色,自庆历以来,名臣为人主所敬者,莫如公。暮年出此经示东坡居士,居士为重写,题公之事于其后,刻于浮玉山龙游寺。

  诜公送官堕马损臂云峰悦师作偈戏之

  云峰悦禅师,丛林敬畏为明眼尊宿,与兴化诜公友善。诜城居三十余年,老矣,犹迎送不已。悦尝诫曰:「公乃不袖手山林中去,尚此忍垢乎?」郡僚爱诜多,久不果去。一日,送大官出郊,堕马损臂,呻吟月余,以书哀诉于悦。悦恨其不听言,作偈戏之曰:「大悲菩萨有千手,大丈夫儿谁不有。兴化和尚折一枝,犹有九百九十九。」南华恭长老同嗣大愚,然少丛林,有书来叙法乳。悦作偈戏之曰:「与师萍迹寄江湖,共忆当年在大愚。堪笑堪悲无限事,甜瓜生得苦葫芦。」

  唤作拳是触不唤拳是背

  宝觉禅师老,庵于龙峰之北。鲁直丁家难,相从甚久,馆于庵之傍两年。宝觉见学者,必举手示之曰:「唤作拳是触,不唤拳是背。」莫有契之者,丛林谓之触背关。张丞相奉使江西日,将造其庐,至兜率,见悦禅师,遂甘称其门人。及见宝觉,乃作偈曰:「久向黄龙山里龙,到来只见住山翁。须知背触拳头外,别有灵犀一点通。」灵源叟时为侍者,乃作赞,其略曰:「闻时富贵,见后贫穷。老年浩歌归去乐,从他人唤住山翁。」鲁直大笑曰:「天觉所言灵犀一点,此藞苴为虚空安耳穴。灵源作赞分雪之,是写一字不着画。」

  毛僧之化

  吴有异比丘,号毛僧,日游聚落,饮食无所撰。轻薄子多狎玩之,贵势要之不诣。忽谓人曰:「吾其死矣。」乃危坐,说偈曰:「毛僧毛僧,事事不能,死了烧了,却似不曾。」言卒遂化。嗟乎,异哉!其端师子、戒阇梨之徙乎?

  谢无逸佳句

  谢逸字无逸,临川县人,胜士也,工诗能文。黄鲁直读其诗曰:「晁、张流也,恨未识之耳。」无逸诗曰:「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又曰:「贪夫蚁旋磨,冷官鱼上竹。」又曰:「山寒石发瘦,水落溪毛凋。」为鲁直所称赏。

  洪觉范朱世英二偈

  朱世英以八行荐于朝,当入学,意不欲行,不得已诣之,信宿而还。所居溪堂,生涯如庞蕴。予尝过之,小君方炊,稚子宗野汲水,而无逸诵书扫除。顾见予,放帚大笑曰:「聊复尔耳。」予作偈曰:「老妻营炊,稚子汲水。庞公扫除,丹霞适至。弃帚迎门,一笑相视。不必灵照,多说道理。」世英闻之,亦作偈曰:「提篮灵照,扫地谢公。一般是面,做作不同。不假语默,通透玲珑。更若不会,换手捶胸。」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