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外篇第十八至樂

  天下有至樂無有哉?有可以活身者無有哉?今奚為奚據?奚避奚處?奚就奚去?奚樂奚惡?宣云:“言至樂活身之理俱有,不知人之取捨何如耳。”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善者,所遇順善。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夭,短折。惡,惡疾。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為,於偽反,下同。夫富者,苦身疾作,勤力。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郭云:“內其形者,知足而已。”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宣云:“為固位計。”其為形也亦疏矣。郭云:“親其形者,自得於身中而已。”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苦也!宣本“何”下有 “之”字,云:“猶其也。”姚氏章句本亦同,云:“ 之,是也。言何若是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人皆稱善。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行其言,足以活人。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爭。 ”郭慶藩云:“蹲循,即逡巡。廣雅: ‘逡巡,卻退也。'管子戒篇作‘逡遁',小問篇作‘ 遵循',晏子問篇作‘逡循',漢書萭章傳同,皆字異義同。”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宣云:“意在以爭成忠諫之名。”誠有善無有哉?成云:“善不善誠未可定。”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舉世群趨,如不得已。李云:“ 誙誙,趨死貌。”案:蘇輿雲“樂舉,謂數數稱道之也 ”,於義亦通。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樂不樂,吾未親歷其境。果有樂無有哉?樂之有無,吾弗知。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我以恬靜無為為誠樂,而世俗又不以為然。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成云:“忘是非而是非定。”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存是二者,唯無為近之。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郭云:“皆自清寧耳,非為之所得。”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兩儀相合,萬物化生。姚云:“ 江南本作‘萬物皆化生。'”芒乎芴乎,李芒音荒,芴音忽。荒忽,猶恍惚也。而無從出乎!成云:“ 尋其從出,莫知所由。”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成云:“職職,繁多貌。” 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 ”人也,孰能得無為哉!宣云:“人能無為,則同乎天地矣。”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釋文:“盆,瓦缶。”惠子曰: “與人居長子,成云:“共妻居處,長養子孫。”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司馬云:“概,感也。”案:古概、慨通作。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支離叔與滑介叔李云:“支離忘形,滑介忘智,言二子乃識化也。”觀于冥伯之丘,李云:“丘名。喻杳冥也。”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瘤作柳聲,轉借子。其意蹶蹶然惡之。成云:“蹶蹶,驚動貌。”支離叔曰:“子惡之乎? ”滑介叔曰:“亡。成云:“亡,無也。”予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宣云:“髐音囂,空枯貌。”撽以馬捶,釋文:“撽,苦吊反。說文作□,云:‘旁擊也。'”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於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姚云:“張君房本子上有向字。”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 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釋文:“從,李、徐子用反,縱逸也。”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複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裏、知識,謂朋友。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頞曰:矉同顰,皆愁貌。釋文:“頞,于葛反。”“ 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複為人間之勞乎?”

  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 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 “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成云:“此言出管子書。”郭慶藩云:“玉篇:‘褚,裝衣也。'字或作□。眾經音義引通俗文曰:‘裝衣曰□ 。'說文系傳:‘褚,衣之橐也。'集韻:‘囊也。' 左成三年傳:‘鄭賈人有將置於褚中以出。'蓋褚可以裝物,亦可以裝人。”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成云:“不得解則心生疑惑,於是忿其勝己,必殺顏子。”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禦而觴之於廟,司馬云:“國語‘爰居止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不雲魯侯也。爰居,一名雜縣,舉頭高八尺。爾雅樊光注:‘形似鳳皇。'”案:禦,迎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 釋文:“壇,司馬本作澶音但,云:‘ 水沙澶也。'”成云:“壇陸,湖渚也。”浮之江湖,食之□、□,成云:“ □,泥□。□,白魚子。”隨行列而止,委蛇而處。委蛇,自得。“ 昔者海鳥”至此,達生篇亦引之。 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譊為乎!成云:“譊,喧聒也。”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卒、猝同。還,繞。唯人好觀樂。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故必相與異,句。其好惡故異也。故,猶本。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成云:“聖人因循物性,使人如器,不一其能,各稱其情,不同其事。”名止於實,成云:“因實立名,名以召實,故名止於實,不用實外求名。”義設於適,成云:“隨宜施設,適性而已。”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如是之道,可謂條理通達而福德扶持者。

  列子行食於道,天瑞篇“行”作 “適衛”。從見百歲髑髏,天瑞篇“從”下有“者”字。攓蓬而指之曰:成云:“攓,拔也。”天瑞篇作“攓蓬而指顧謂弟子百豐曰”。“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而,汝也。天瑞篇“汝”作“彼”,“死”“生”倒換。 若果養乎?予果歡乎?”俞云: “詩二子乘舟‘中心養養',傳訓養為憂。與下句歡對文。”釋文:“元嘉本‘若果'作‘汝過',‘予過' 作‘子過'。”案:天瑞篇作“此過養乎,此過歡乎” ,與元嘉本兩“ 過”字合,而文義亦未愜,疑有誤。

  種有幾?成云:“陰陽造物,轉變無窮,論其種類,不可勝計。”得水則為□,釋文:“此古絕字,徐音絕,今讀音繼。司馬本作繼。本或作斷,又作‘續斷'。”盧文弨云:“古絕字當作□ ,此□乃繼字。”成云:“潤氣生物,從無生有,故更相繼續也。”案:釋草“藚,牛唇”,郭注引毛詩傳曰:“水舄也,如續斷,寸寸有節,拔之可複。”說文: “藚,水舄也。”郝懿行云:“今驗馬舄生水中者,華如車前而大,拔之節節複生。”據此,即莊子所謂□也。拔之寸節複生,故以□為名。其或作“斷”,又作“ 續斷”者,“□”或誤“斷”,後人又妄加“續”字耳。藚如續斷,與生山谷之續斷,判然二物。節節複生,無根著土,故名水舄,與本文“得水為□”合。天瑞篇上有“若蛙為鶉”句,未得其解。得水土之際則為蛙玭之衣,司馬云:“言物根在水土際,布在水中,就水上(列注誤“土”。)視不見,按(列注作“鈔”。)之可得,如張綿(列注誤“縣”。)在水中,楚人謂之蛙玭之衣。”成云:“青苔也,在水中若張綿,俗謂之蝦蟆衣也。”案:此言水與土相際而生,非謂水上之物。釋草:“ 芣衛,馬舄。馬舄,車前。”郭注:“今車前草,大葉長穗,好生道傍,江東呼為蝦蟆衣。”則蝦蟆衣非青苔,亦非如司馬所雲也。釋草又雲“ 蕍,蕮”,郭注:“今澤蕮。”案即澤瀉也。本草云: “一名水潟。”(即木舄。)陶注:“葉狹而長,叢生淺水中。”蘇頌圖經:“葉似牛舌草,獨葉而長,秋開白花作叢,似穀精草,秋末采根暴幹。”案此得水土之交,故有根可采也。文選注引韓詩章句曰:“芣衛,澤潟也。”陸璣疏云:“馬舄,幽州謂之牛舌草。”蓋葉既相似,而水舄、澤舄、芣衛之名稱又複互混,故蝦蟆衣之名亦遂移于道邊之陵舄,而習焉不察也。生於陵屯則為陵舄,司馬云:“言物因水成而陸產,生於陵屯,化作車前,改名陵舄也。一名澤舄,隨燥濕變也。”(此語亦名稱互混之證。)案列子張湛注:“陵屯,高潔處也。”蓋總謂無水之處。詩芣衛釋文引陸璣云:“牛舌,又名當道。”韓詩說云:“直曰車前,瞿曰芣衛。”乃就直道而生,及生道兩旁析言之。直道即當道,皆與此生於陵屯合。陵舄得鬱棲則為烏足,司馬云:“鬱棲,蟲名。烏足,草名,生水邊也。言鬱棲在陵舄之中,則化為烏足也。”李云:“鬱棲,糞壤也。言陵舄在糞則化為烏足也。”案:鬱棲是糞壤,非蟲名,詳見下。烏足之根為蠐螬,司馬本作“螬蠐”,云:“ 蠍也。”案:蠐螬、螬蠐二物。釋蟲“蟦蠐螬”,郭注:“在糞土中。”又雲“蝤蠐,蠍”,郭注:“在木中。今雖通名為蠍,所在異。”詩“領如蝤蠐”,蔡邕青衣賦作“領如螬蠐”,明“ 蝤”“螬”同字。說文:“蝤,蝤 □也。”“蠍,蝤□也。”又云:“□,□□也。”“ □,□□也。”據此,知司馬本誤混為一。惟說文無“ 蟦”字,“蟦”疑“糞”之音轉字。烏足系陵舄在糞壤所化,其根在糞土中,而出為蠐螬,益明矣。本草:“ 蟦蠐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反行者良。”陶注:“蠐亦作蠀。”方言:“蠀螬謂之蟦。”蠐、蠀雙聲。其葉為蝴蝶。大者如足大指,以臂行,乃駛於腳,從夏入秋,化為蟬。論衡無形篇“ 蠐螬化為複育,複育化而為蟬”,是也。蝴蝶,胥也化而為蟲,釋文:“蝴蝶,一名胥。 ”俞云:“‘胥也'當連下‘化而為蟲'讀之,與下‘ 鴝掇千日為鳥'兩文相對。千日為鳥,言其久也,胥也化而為蟲,言其速也。天瑞篇釋文:‘胥,少也,謂少時也。'得之。”生於灶下,其狀若脫,脫同蛻。其名為鴝掇。天瑞篇“鴝 ”作“鴝”,同。鴝掇千日張注:“千日而死。”為鳥,其名曰幹餘骨。天瑞篇“為”上有“化而”二字。幹餘骨之沬為斯彌,李云:“沫,口中汁。”斯彌為食醯。頤輅成云:“ 酢甕中蠛蠓,亦為醯雞也。”生乎食醯,黃軦天瑞篇“生”上再有“ 食醯頤輅”四字。生乎九猷, 天瑞篇“生”上再有“食醯黃軦”四字。瞀芮生乎腐蠸。成云:“腐蠸,螢火蟲,亦言是粉鼠蟲。”釋文:“音權,郭音歡。爾雅云:‘一名守瓜。'一云:粉鼠也。”案:天瑞篇此上有“九猷生乎瞀芮”句,張注:“蠸音權,謂瓜中黃甲蟲也。”羊奚比乎不□,久竹生青寧,釋文“羊奚比乎不□”句,“久竹生青寧”句。司馬云: “羊奚,草名,根似蕪菁,與久竹比合而為物,皆生於非類也。青寧,蟲名。”是司馬以“久竹”屬上讀。張湛讀與陸同,“羊奚”句注:“此異類而相親比。”“ 久竹”句注:“因于林藪而生。”並無確解,未知孰是。又天瑞篇此上有“羊肝化為地皋”至“醯雞生乎酒” 二十二句,莊子刪之。青甯生程,成云:“赤蟲名。”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於機。俞云:“又當作久,字之誤也。久,老也。天瑞篇作‘人久入於機'。”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